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阶段立交互通现代史.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59053
  • 上传时间:2023-02-15
  • 格式:PPTX
  • 页数:55
  • 大小:397.3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阶段立交互通现代史.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 历史 高考 一轮 复习 课件 阶段 立交 互通 现代史
    资源描述:

    1、高考第一轮复习阶段立交互通阶段立交互通(现代史现代史)一、图示二、线索第一部分世界现代史(一)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文明(19171945年)【主要史实】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20世纪初的世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20世纪亚洲的杰出文学家及其代表作;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性作品卓别林是“无声片”时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1927年、1935年有声和彩色电影分别问世经济大危机和二战(19291945年)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德意日法西斯侵

    2、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阶段特征】(1)政治上:十月革命打破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这一历史格局,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经济上:一战后到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二)二战后的世界文明(1945年至今)【主要史实】时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战后初期的世界(1945年20世纪5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

    3、(奠定框架)冷战表现:1947年杜鲁门主义、1948年马歇尔计划、1949年北约国际关系:德国分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2.关贸总协定(贸易;临时适用)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世纪60年代电子计算机、互联网(英特网)诞生。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0世纪下半期的世界(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5070年代初两极格局形成古巴导弹危机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及经济政策的变化2.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时间、内容、影响)7080年代政治多极化出现:欧洲走向联合、日本谋

    4、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国的振兴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出现:欧共体的发展、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1.经济区域集团化2.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世贸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阶段特征】(1)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建立到苏联解体,美苏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目前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调整经济政策。(3)文化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形成了以电子计

    5、算机和原子能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隐性线索】(世界现代史)(1)苏联(俄国)史线索:1861年农奴制改革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建立斯大林体制美苏冷战赫鲁晓夫改革美苏争霸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2)美国史线索: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冷战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经济“滞胀”中美改善关系唯一超级大国第二部分中国现代史(一)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19491978年)【主要史实】时间政治外交经济生活思想文化19491956年(过渡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共同纲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6、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491950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亚非万隆会议抗美援朝(19501953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五”计划(19531957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土地改革,稳定物价,过渡时期总路线1949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双百”方针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1956年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跃进”,人

    7、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困难,“八字方针”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和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电影界“难忘的1959年”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倡导实施两种教育制度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日建交中美、中日关系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邓小平整顿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阶段特征】1.过渡时期(1)政治上:我国确立了新型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

    8、制度。(2)经济上:完成了对私有制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3)外交上:独立自主。(4)科技文化上:均取得了突出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奠定了基础。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十年,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指导上有过严重失误,但有错有纠,我国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有所发展,但是这些错误还没有发展到支配全局的程度。3.“文化大革命”时期(1)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个人崇拜盛行;“左”倾错误最终酿成了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2)经济上:“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损失严重;但由于周恩来、邓小

    9、平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3)科技上:科技领域取得突破。“两弹一星”,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4)外交上:对外关系获得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徘徊时期:整体上徘徊不前。(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二)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主要史实】时间政治经济生活思想文化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1)1982年,修订宪法,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2)1982年,提出十六字方针,政协制度进一步发展;(3)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提出“一国两制”香

    10、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时期的外交政策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979年中美建交新时期的外交活动:(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和;(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设立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上海浦东的开发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

    11、样建设党”的问题2003年,“神舟5号”载人航天新时期复兴教育的措施【阶段特征】(1)政治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重建和完善了三大民主政治制度,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同时海峡两岸也打破了长期相互隔绝的状态。中国一方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经济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和城市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逐渐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3)思想文化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强调贯彻“双百”方针,

    12、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党和政府在教育领域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中国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隐性线索】(中国现代史)(1)经济政策的变化: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五”计划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邓小平全面整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外交政策的变化:“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三个世界不结盟政策(3)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流转一、美苏争霸的经过及两国分别对中国采取的政策 经过美苏对中国采取的政策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13、,苏联战略意图是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美攻苏守美国采取孤立和反对中国的政策,原因是它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造成中苏关系恶化,原因是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苏联在与美国争夺霸权时采取积极进攻战略美国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是在这一时期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出于对外扩张的目的,苏联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边境武装冲突,中苏关系严重恶化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苏联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美国强硬扩张苏

    14、联开始注意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原因是其国民经济军事化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曲折发展。原因是中美两国仍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差异,以及美国仍没放弃霸权政策二、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 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基本特征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心(二战后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格局的变动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国地位: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

    15、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原因: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中的中国地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席位2

    16、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中国地位:在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三、三种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比较 模式比较项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

    17、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四、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激化;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特点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恢复和发展私人资本主要内容复兴:整顿财政金融;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复兴工业;开展“蓝鹰运动”;调节农业生产。救济: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兴办了许

    18、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粮税: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贸易: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作用及影响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使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这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五、对比四大国际组织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时间1945年1945年1

    19、947年1995年标识 -简称WBIMFGATTWTO性质国际货币金融组织国际货币金融组织临时的多边贸易协定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宗旨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以促进成员国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稳定国际汇率;向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节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影响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是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有利于处理国际贸易争端,保证国际贸易顺利、可持续和

    20、透明地进行六、中俄革命道路的比较 比较点俄国中国历史背景(1)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2)工业虽落后于西方,但比中国发达,工人阶级力量较强(1)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是中国人民的主要革命任务;(2)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俄国,工人阶级力量较弱,农民阶级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革命道路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暴动,由城市到农村,从而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

    21、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1)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2)是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七、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比较 类别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本质区别经济基础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工具权力主体是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

    22、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是协调资产阶级内部利益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不对选民负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权力机关活动原则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处于领导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西方国家的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相似点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有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代议民主)史法运用五大史法提升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历史课程标准明确

    23、指出:“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近几年高考中新“史料”大量入题,对学生的史料解读、知识运用、分析问题以及说明观点等综合能力的考查逐渐成为高考的重头戏。研究历史首要注重对史料的解读、阐释、评价和考证,史法运用更引起大家的关注,史论结合、历史比较、以图证史、计量史学、心理史学等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也被“植入”高考试题,在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同时,也让高考命题更多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特点,使题目显得视野开阔、立意高远。史法一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论互证”“论从史出”“史论互证”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24、历史“考据法”,其任务就是对史料进行搜集和考据以保证材料的准确性,历史学的考据方法是古今中外普遍认同的一个基本方法,与考据学方法最为密切的要素是史料。如何进行史料的收集整理、价值判断和研究应用等问题很重要。考据史料的真伪要注意“孤证不立”(不能依据孤证定论)、“无证不信”(没有经过证实的史料不可轻信)等原则与技巧在研究中很实用。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依据史料发现隐藏在史料背后的历史事实,因此,依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在高考试题中较为常见。破解这类试题的最佳策略就是始终坚持“充分条件”的原则,即“如果有A(史料),则必然有B(结论)”,就像胡适所说:“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一般来说,史料愈是丰富,人们对

    25、历史的认识就愈是全面,史料愈原始、可靠,愈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历史高考不需要考生再去搜集史料,它只需要你对命题专家提供的史料加以正确的分析、解读,并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运用其中的史料对专家设定的问题加以论证而已。【例题】尚书等古代典籍中说天子享受“驾六”待遇,而周札等则认为天子坐车是“驾四”。对此,史学界一直有争论。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天子“驾六”还是“驾四”的争议不证自明。由此可见()。A.没有遗址辅证的古书必然有争议B.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C.考古遗址是历史认

    26、识的唯一来源D.周礼等书历史研究价值不大【解析】A项说法太绝对,故错误;从材料中可知2002年洛阳东周王城广场地下“六马驾一车”考古遗存被发现证实了尚书中天子“驾六”的说法,说明古代书籍与历史遗址有互证作用,故B项正确;历史认识可通过考古发现、史料考证等方法,考古遗址并非历史认识的唯一来源,故C项错误;尽管周礼中关于天子坐车的规定与考古发现不符,但不能据此就完全否定周礼的历史研究价值,故D项错误。【答案】B史法二历史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历史比较研究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史实进行鉴别、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法包括以空间为准的横向比较和以时间为序的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是对同时并存的同

    27、类事物的不同对象在同一标准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的一种手段,主要是从空间角度对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以上的横向比较,从相同之处出发,寻求其中的差异,进而揭示其内在的规律,从而促进自身知识同化和能力的形成,以便从整体上来把握历史的发展。纵向比较主要是从时间角度对同一民族、同一区域、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发展层次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形态,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比较是理解此事物不同于彼事物的“钥匙”,它既是一种高考测试所需的能力要求,更是一种进行历史研究的思维方法。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生从

    28、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共同点和差异点,也可以从拥有共同本质的现象中找到各自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通过横向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增加对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综合分析能力。从横向比较中发现历史发展中的区域性异同,克服历史研究中的片面性。从历史的纵向联系中发现、揭示社会历史的演变规律,从纵向与横向的综合比较中,从更高的全方位角度整体把握历史的进程。【例题】“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但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前者在政治制度设计上与后者不同的是()。

    29、A.实行责任内阁制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议会行使立法权D.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防范袁世凯的独裁,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而美国1787年宪法为保障强大的联邦政府,规定实行总统制,故A项正确;无论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是美国1787年宪法,两者都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故B项错误;无论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是美国1787年宪法,议会都是法定的立法机构,故C项错误;同样,法院也都是两者所共同规定的行使司法权的机构,故D项错误。【答案】A史法三以图证史“解读图史”“准确取舍”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

    30、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图证史”对于历史研究而言不仅是材料问题而且是方法问题,“以图证史”对于历史学的意义就是要把出土或传世的图像材料作为史料来加以研究,主要关注:一为图像确定真实的时代所反映的时代风貌;二为图像的信息用美术史的方法正确解读;三为图像的展示其实也隐含了主流意识形态或强势文化主导或者遮蔽了图像的表现形式,同样需要个案的研究。图像不仅仅被合法纳入新的史料范畴中,更在方法论意义上向人文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自主性诉求。“以图证史”,人人都可以成为时代历史大事件的叙事者,解答“以图证史”类试题应注意三点。(1)抓图片信息:仔细看图片,概括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

    31、息,并分析图片信息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发展走向。(2)看文字:图片型选择题一般都有一些文字说明,这些文字说明往往是解题的重要信息,千万不可遗漏。(3)重联系:将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下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 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 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解析】根据材料“约公元前11世纪”“成王”,可知当时尚未确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确立),故A项错误;大一统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秦朝是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商周时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B项错误;

    32、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故C项错误;根据“成王”与时间判断是周朝,“宅兹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突出王的地位,故D项正确。【答案】D史法四计量史学“定量分析”“转换思维”计量史学就是运用自然科学中的数学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让史学趋于精确。主要类型包括:历史统计法和历史模拟分析法。计量史学的适用范围:适用有量或数量概念的历史分析,只是从数量关系上帮助揭示事物的性质;适用于对存在某种依赖关系的历史现象的研究,适用于对某些历史结构的分析,适用于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用规律的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定性分析主要研究事物的性质,传统史学实际上就是运用定性的方法

    33、,因此,计量史学出现的本身就是对传统史学的否定。计量史学试题的材料是由各种数据构成的,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史实辨析、理解、运用史料的能力。解答计量史学类题目应注意三点。(1)两头看,项间比。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格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意时间、地点等。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项间比:按表中所给信息找备选项进行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2)察变化、译文字: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3)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例题】下图是1952196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摘

    34、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该统计数据反映了()。A.国民经济结构日渐趋于平衡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体系基本形成D.“大跃进”期间国民生产总值持续下滑【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952196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A项与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无关,故错误;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到“文化大革命”,我国的经济建设既有成功探索也有失误,但总体取得较大成就,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故C项错误;“大跃进”期间,1960年在“八字”方针指引下,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故D项错误。【答案】B史法五心理史学“由表及

    35、里”“深层审美”心理史学(Psychohistory),当代西方史学中 的重要分支,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汲取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原则和方法,探究世界历史进程中人类的各种活动,从“心理”的视角丰富和完善历史认识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科学认识水平。心理史学主要研究各种类型的历史人物的心理传记,社会群体的心理史,如种族歧视、法西斯主义等;在童年史和家庭史研究中,对人的童年时代和家庭生活进行心理分析。从心理史学的研究情况看,已不仅仅是过去那种心理学与历史学的简单结合,它正逐步吸收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以及伦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向着以心理与历史为主,同时综合多种学科方法的大综合的方向发展。【例

    36、题】对哥伦布抵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开始向美洲传播福音”,而有的史学家则称“两种文明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 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实证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解析】材料中“欧洲人侵略的开端”与“开始向美洲传播福音”矛盾,不可能都体现了科学历史观,故A项错误;“均缺乏史料实证”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反映了印第安人遭受残酷的种族灭绝等苦难,不能以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来无视殖

    37、民灾难,故C项错误;材料中“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有的史学家”表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史料,会导致不同的解释,故D项正确。【答案】D史法六学科综合跨学科分析研究随着时代发展,与历史学相关的学科发展很快,为历史学研究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想要不断接近历史真相,历史研究就要借助并综合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心理学、民俗学、生物学、文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研究方法。探究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不会仅仅局限于单个学科,必然是多个学科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跨学科分析研究可以有效提升考生的核心素养,也是测评考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方法。【例题】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

    38、、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这反映出当时()。A.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的城市建设明显体现等级和秩序,说明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故A项正确;夏商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夏商时期都城的布局,“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城市布局,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A非选择题(一)第41题增分技巧【典例示例1】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

    39、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二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

    40、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解题规范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题干分解思维定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型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比较说明类题目 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本设问为概括类题目,套用概括类答题模板)比较类别材料信息教材所学得出差异华盛顿“中立政策”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华盛顿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罗斯福“睦邻政策”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罗斯福新政积极参

    41、与拉美事务 参考答案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解题规范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 题干分解思维定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型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分析说明类题目 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本设问为分析说明类题目,套用分析说明类答题模板)材料分层材料信息所学知识 说明作用分析实质第一层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

    42、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美国“门罗主义”;罗斯福新政;二战前的欧洲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第二层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到1939年二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反思提升美国历史上的“中立”外交政策的演变,涉及必修部分“经济危机和罗斯

    43、福新政”、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选修4中华盛顿相关的内容,2018年高考选取这样的主题进行命题,可以更好地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也同时考虑到考查知识的覆盖面。“中立”外交在美国外交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美国外交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中立法”,是美国“中立”外交政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形式,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外交政策的核心。它不仅是美国对国外战争的态度,也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策略与手段,而且是影响当时国际政治的主要因素。首先,美国地理位置特殊,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因为历史地理等诸方面的因素,美国国内一直流行一种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

    44、立主义”情绪。其次,美国此时奉行中立主义政策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人民不满情绪高涨,许多美国人要求政府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国内事务,以迅速改善经济状况,扭转经济颓势。再次,欧美国家一战后流行的“和平主义”思潮和高涨的畏战、反战情绪是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的又一重要原因。最后,美国推行中立主义政策与当时世界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和对立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典例示例2】材料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

    45、家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在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中,中央“号召全国青少年奋发努力,学政治、学文化,树立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风气”。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

    46、革的背景。解题规范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 题干分解思维定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型说明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概括说明类题目 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本设问为概括说明类题目,套用概括说明类答题模板)材料分层材料信息教材所学概括说明第一层19491966年,国家制定了科技政策,积累了发展科技的经验。此后很长时间,正常的科技工作遭到破坏,造成了轻视科学与文化知识的社会风气“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第二层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1978年十一

    47、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第三层19491966年1977年9月1978年11月1981年12月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 参考答案“十年浩劫”使科技事业受到冲击和破坏;改革开放;世界科技革命的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解题规范第一步:审设问,定答题指向题干分解思维定向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型概括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类题目 第二步:套模板,针对作答(本设问为概括类题目,套用概括类答题模板)材料分层材料信息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第一层1977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决定,国家

    48、科委成为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1981年12月,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成立,从宏观、战略方面统领全国科技工作,统筹安排全国科技规划,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第二层此后,各地、各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机构也纷纷恢复和创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恢复、新建科研机构第三层同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制定了新的留学政策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第四层1978年11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几点意见,要求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到实处。组织管理全国科技队伍,协调各部门工作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参考答案内容:建立统管全国科技工作的机构

    49、,恢复、新建科研机构,恢复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反思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经历了4个阶段:19491957年集中型科技体制的建立和形成、19581976年科技体制变革的曲折发展、19771980年科技体制改革的恢复和重建以及1980年之后的全面科技体制改革时期。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体制演变的回顾,得到几点启示:应明确政府在科技体制改革中的权利与责任,强化政府对科技活动的宏观管理作用,正确处理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以及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2018年高考考查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这是与“文化大革命

    50、”结束后恢复高考制度、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等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以坚持改革的精神,重视科技创新为题材的命题,切合时事热点,是与时代脉搏相联动的。【典例示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摘编自戴逸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历史高考一轮总复习《人教版》课件:阶段立交互通现代史.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5905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