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届高考湘教版一轮复习第十章-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湘教版 一轮 复习 第十 第一节 区域 基本 含义 发展阶段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 三 部 分区 域 可 持 续发展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地地 理理内 容 索 引素养导读 体系构建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关键能力 整合突破核心素养 专项提升素养素养导读导读 体系体系构建构建考点呈现1.区域的基本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4.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核心素养1.能正确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区域间地理环境差异(综合思维)2.学会分析产业转移、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综合思维)3.正确认识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协调发展(人地协调观)知识构建必备必备知识知识 自主自主诊断
2、诊断甲时期城市化水平可能最高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线路(疏密状况)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垒原木时原木间一般都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2)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而祁连山南面的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地区,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仅是110人/平方千米,只有极少的耕地。20032014年重心向西北方向转移,说明西北地区电力强度增速高于其他地区,C项正确。考向二 区域发展阶段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考向
3、二 区域发展阶段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工作时间固定,生活方式多样化,各区域人口交往趋于频繁陕北高原降水偏少,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农业发展方向为农林牧结合。人类普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答案(1)A(2)D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答案(1)D(2)A(3)B一、区域的基本含义1.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特别提醒 区域的界线有的是模糊的,有的是明确的。一般来说,行政区的界线是明确的,而其他区域的界线一般是模糊的,如气候区、植被分布区、工业区等。界线(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和,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3)区域具有一
4、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连续性相似性差异性2.区域空间结构(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地域和地域。(2)区域内部各要素的空间表现形式:农业表现为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状,城市群和工业区则表现为岛状。乡村城镇面线状和网络点3.区域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2)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传统的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小,第产业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的
5、比重比较大。第一产业二三二、区域发展阶段1.衡量标志(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比重等。(2)综合指标:如指数,包括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三项指标。三次产业产值人文发展2.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工业化、加速推进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以资金密集型和密集型工业为主城市化资源型技术对外开放程度低逐步提高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少而稀疏显
6、著加快现代化交通运输、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城市化水平,缺乏大型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发展速度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发展状态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的均衡状态低中心城市高水平关键关键能力能力 整合整合突破突破规律规律深化整合深化整合考向考向一一 区域特征分析区域特征分析位置内容经纬度位置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海陆位置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整体把握。1.地理位置特征位置内容相对位置山河
7、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政治位置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交通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2.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特征分析拓展延伸 对一些特殊的地表形态,如岩溶、沙丘地貌等,需作必要的描述。位于沿海的区域,若海岸线特征比较突出,如比较平直或十分曲折,一般也将之归入地形分析里。(2)气候特征分析特别提示 对于区域气候特征的其他要素,如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等,比较突出的,如我国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需作简要分析。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和,区域之
8、间则具有显著的。规范答题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可以增大室内空间,增大阳光射入面积而祁连山南面的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地区,人烟稀少,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仅是110人/平方千米,只有极少的耕地。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电力强度越小,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国电力强度重心变化有关,而不是经济增长速度,D项错误。区域地理特征答题思路第(2)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结冰期的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有凌汛现象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水平,缺乏大型中心城
9、市(2)陕南:农林结合(水田农业和林业结合);关中:种植业为主(旱作为主);陕北:农林牧结合不同发展阶段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1)从总体上看,一个区域大致可划分为地域和地域。答案(1)陕南:山地、谷地为主;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垂直分异)。(3)水文特征分析要素影响因素特别提示流量(水位)从补给形式分析。一般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小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冬季出现断流现象汛期主要分析雨季的长短含沙量主要分析该流域植被状况。一般流经森林植被为主的河流含沙量小有时需分析地形,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流速慢,沉积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小要素影响因素特别提示结冰
10、期分析冬季气温在0以上还是以下。其次看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有结冰期的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有凌汛现象流速主要看河流流经地区地势。地势高差大,河流流速快(4)区域生物(植被)、土壤特征分析区域植被类型与气候关系密切,因此可利用必修1中自然带分布进行分析。土壤主要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土层的深厚程度、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疏松程度等。3.人文地理特征人文要素内容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
11、、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人文要素内容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环境问题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规律总结 区域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思路思路典题透析典题透析【典例】(2020全国卷,12)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
12、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素养解读】本组题以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地名特点为背景,考查地域文化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区域环境的变迁,旨在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揭示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自然环境演化过程,注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解析本组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1)题,河流属于自然环境要素中的水文要素;该地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梁、塬、峁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地貌形态,因此“梁”属于地貌要素;柳
13、树属于植被要素。故A项正确。第(2)题,材料显示,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甲、乙两地的地名中“河”“沟”“湾”出现的比例高,说明两地在特定时期河流众多;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分布有众多的河流,但是乙地河流稀少,说明和特定时期相比,乙地现在河流变少,自然环境变化较大,故D项正确。风俗习惯、土地利用结构、人口迁徙等因素不会使当地河流的数量减少,故A、B、C三项错误。答案(1)A(2)D题组题组训练突破训练突破(2020山东潍坊一中高三一模)木刻楞民居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并排列在一起。垒原木时原木间一般都垫上苔藓。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连着房门均
14、修建一间门斗。据专家研究,木刻楞有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平衡个体情绪的作用,冬暖夏凉,被誉为“长寿木屋”。结合下图,完成13题。1.木刻楞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可能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住宅?()A.鄂伦春族 B.彝族C.维吾尔族 D.高山族2.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垒原木时原木间一般都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A.填充绿色植被,覆盖墙面,增加建筑美感B.苔藓稍有水分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C.通过苔藓吸收水分,提高室内湿度D.利用苔藓特殊生物性状,起到防虫防蛀作用电力强度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而逐渐下降,所以导致我国电力强度重心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科技水平差异,A项正确。答案(1)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