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新人教版.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58608
  • 上传时间:2023-02-15
  • 格式:PPT
  • 页数:110
  • 大小:2.9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新人教版.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单元 中华文明 起源 奠基 先秦 时期 思想 科技 文化 课件 新人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史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 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先秦时期的思想一、先秦时期的思想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出现 ,形成一些思想流派。(2)流派:主要有道家、法家、墨家、儒家等流派。(3)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私人讲学(4)影响思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文化: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思想解放轻巧识记轻巧

    2、识记“百家争鸣”2.先秦诸子思想学派人物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孔子(1)政治:思想核心是“”;强调统治者“”;“克己复礼”。(2)教育:“”“因材施教”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孟子(1)政治:“仁政”;提出“”的民本思想。(2)伦理:主张“”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荀子(1)政治:“”和“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仁以德治民有教无类民贵君轻性本善仁义道家老子(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2)提出“”的政治主张;(3)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开创道家学派庄子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

    3、的自由道家思想得到发展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 ;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无为而治以法治国归纳总结归纳总结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二、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1.科技(1)夏朝:出现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2)春秋战国:使用硫磺和硝石,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3)战国:出现最早的指南仪器“”;天文学家石申用赤道坐标记录了八百多颗恒星的位置。2.汉字(1)起源:刻画在早期陶器上的简单符号被认为是中国文字的起源。(2)成熟:商朝的 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司南甲骨文3.绘画(1)分类:以题材的不同,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

    4、画、花鸟画三大画科;在表现技法上,分为工笔与写意。(2)成就远古时代: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 、雅、颂三个部分。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影响: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 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楚辞创始者:屈原。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 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感情。代表作:充满浪漫主义风格的 。风现实主义楚国离骚4.文学(1)诗经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特别提示特别提示先秦时期文学艺术的特点(1)创始性。从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体裁的产生、思想体系的形成、艺术手法的探索、文学流派的开创等方面都具有创始

    5、性的意义。(2)综合性。先秦时代的诗歌、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从原始歌谣到 诗经、楚辞都是如此。(3)实用性。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动荡、大变革、大改组的形势,文学普遍具有体现社会变革的实用性。(4)随意性。东周时代,天子的权威日益下降,逐渐名存实亡,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分裂的政治局面为思想的活跃和言论的自由创造了客观条件。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百家争鸣”的背景、内容与影响1.百家主张反映不同的时代要求百家主张反映不同的时代要求(1)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6、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适应封建统治的要求。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n 历史解释(2)道家思想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

    7、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2.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争鸣诸子百家学术思想的争鸣(1)人性善恶。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认为“人性善”;荀子及法家认为“人性恶”。(2)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关于普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孔子提出“爱人”的主张,但讲求等级;墨子提出“兼爱”的观点,即互敬互爱,不分等级。关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孟子从“人性善”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君轻民贵”的观点;荀子从“人性恶”的理论出发,提

    8、出“君舟民水”的观点。(3)人与自然的关系。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老子认为人应顺应自然。(4)如何治国。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荀子主张用“仁义”“王道”施政;法家实行“法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墨子提出“兼爱”与“尚贤”。(5)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主张避世,强调超脱。3.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

    9、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依据史料,论证观点:“百家争鸣”是否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导致的?史料一史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更多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10、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史料二史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知识分子阶层作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这场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充当了变革的舆论制造者和鼓吹者,二是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三是充当了变革的实践者,四是充当了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n 史料实证提示:提示: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导致的观点正确。论证:论证:_ 从史料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士)的兴起。生产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冲破西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阻碍;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

    11、,要求改变现状,获取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新兴知识分子的独立兴起,自然充当了变革的设计者、舆论制造者的角色。这一切的合力,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答案考点二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n 历史解释1.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3)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

    12、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2.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项目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君轻民贵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1.论从史出论从史出“民本”理论的“异”与“同”史料史料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

    13、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结论结论“利民”“民贵君轻”“尊重民意”“君舟民水”是早期民本思想的不同内涵,但其本质上均是以维护君权为中心,并不是单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是一种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策略。n 史料实证2.获取材料信息获取材料信息在材料中找出先秦儒家倡导的“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材料材料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

    14、。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主要信息:主要信息:_ 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等。答案命题材料源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多个区域中心的多个区域中心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

    15、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诸子百家的思想具有区域性分布特征,形成多个文化中心。命题角度命题角度“百家争鸣”的区域分布特征及成因;儒、法思想兴起的区域及影响。2.百家争鸣的百家争鸣的“三场大辩论三场大辩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或者“三大战役”。第一场是儒墨之争,争论的焦点是“仁爱还是兼爱”;第二场是儒道之争,争论的焦点是“有为还是无为”;第三场是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德治还是法治”。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发现问题发现

    16、问题“三场大辩论”是对百家争鸣内容的高度概括,并不是真正的举行了“三次”论战。命题角度命题角度如何理解“三场大辩论”;为何儒家都是辩论的一方;辩论的最终结局哪家主张为统治者采纳。3.儒家、法家、墨家对待儒家、法家、墨家对待“百姓百姓”的不同态度的不同态度“君上于民,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韩非子“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荀子王霸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三家不同的“百姓”观,反映出不同的阶级立场和治国理念。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比较三家对待“百姓”的不同态度;你认

    17、为当时的统治者会喜欢哪家的思想。4.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统一性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统一性“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史记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具有一定的渊源。命题角度命题角度诸子百家互相批驳、彼此融合的特点。5.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

    18、“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崛起为专业文化阶层。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教育体制的变化;“士”阶层崛起的历史价值。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242015全国,40全国,241.命题点:古代儒家学者的政治理想命题点:古代儒家学者的政治理想(2015课标全国,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

    19、古为政治目标答案解析n 已考视角12345解析解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统治者对待百姓要实行仁政,不可过度威逼百姓,以达到巩固统治秩序的目的,材料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C项符合题意;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A项错误;儒家主张逐步改良政治,B项错误;儒学以维护等级秩序为目标,D项错误。123452.命题点:孟子思想的精髓和境界命题点:孟子思想的精髓和境界(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

    20、抗专制暴政答案解析12345解析解析“浩然之气”是一种个人的品质,并由此成为民族品德,故A项正确;孟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可以推动民族品德的形成,与“个人独特”不符,故B项错误;孟子的学说是在继承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通过个人品德的修养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涵养“浩然之气”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统治,与反抗专制暴政不符,故D项错误。123453.命题点:孔子的政治和道德追求命题点:孔子的政治和道德追求(2015天津文综,14,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材料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

    21、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12345材料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答案答案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12345解析解析第一小问,从材料“不仅而且”提取信息作答;第二小问,立足于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修己”“复礼”的政治内涵。答案解析4.命题点: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命题点:战国时期社会阶层的流动(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

    22、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解析12345解析解析根据关键信息“魏太子下车,向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受到诸侯国的重用,故A项符合题意。B项士人轻视功名利禄与题意相悖,故排除。C、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123455.命题点:时代变迁影响汉字的演变命题点:时代变迁影响汉字的演变(2017课标全国,24

    23、)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解析12345解析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使用更加频繁,因此促进了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文字的书写材料基本上以竹简和丝帛为主,变化不大,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字形的变化无关,C项错误;D项发生在秦朝建立后。12345n 待考视角1.命题点:儒家和道家的天人观命题点:儒家和道家的天人观(2018湖南高考考前演练,25)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

    24、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孰优孰劣十分明显C.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答案解析123456解析解析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其时代背景并没有不同,故A项错误;孔子的“重人”和老子的“崇道”并没有本质上的优劣之分,故B项错误;孔子和老子的哲学观,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背离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错误。1234562.命题点:儒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命题点:儒学的社会功能和作用(2017汕头三模,24)孔子说,君子

    25、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答案解析123456解析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儒学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故A项正确;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儒家并没有提倡思想自由,而是主张人要有独立思想,故D项错误。1234563.命题点:百家争鸣的历史价值命题点:百家争鸣的历史价值(2017全国卷高

    26、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三,24)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实价值。”这说明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答案解析123456解析解析不同的朝代会根据不同朝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采取适合本朝需要的官方思想,这些思想不一定是诸子百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百家思想中符合现实社会需要的,往往被统治者推崇,不是百家思想都符合现实社会需要,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234

    27、564.命题点:与时俱进的法家思想命题点:与时俱进的法家思想(2018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一,24)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答案解析123456解析解析材料认为法家思想有利于民意、民情、民心凝聚的政治统一,故A项正确;顺乎民情是“先王之道”,法家主张“霸道”,故B项错误;法家措施旨在统一,保障民众生活只是手段,故C项错误;法家并非

    28、否定“先王之道”,故D项错误。1234565.命题点:主流思想对古代科技的影响命题点:主流思想对古代科技的影响(2017重庆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八,24)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A.具有儒学化特征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为封建统治服务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解析解析据材料“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可知,用经学的注解方式编写科技著作,说明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A项正确。答案解析1234566.命题点:汉字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意义命题点:汉

    29、字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意义(2017凉山三模,24)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中华文化的内聚性解析解析材料体现汉字的文化凝聚力,故A项错误;各地文字并非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并非强调语言的多样性而是文字的凝聚力,故C项错误;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123456课时作业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7蚌埠三模)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

    30、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社会秩序 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 D.缓和诸侯纷争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2.(2017湘西自治州二模)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孔子的“仁”

    31、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其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60多处“仁”,意义不同,但每处都有具体的行为指向或思想引领,故C项错误;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60多处“仁”,都是具体行为指导或思想引领,故D项正确。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孔子回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材料说明A.管仲遵从周天子,维护周礼得到孔子肯定B.

    32、孔子极其注重习俗中的发式和衣冠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D.孔子因为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而对他持肯定态度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解析根据“不能死”可知管仲并没有按照周礼自杀,故A项错误;根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可知孔子肯定了管仲在维护以发式和衣冠为代表的习俗中的作用,故B项正确;管仲和孔子都生活在春秋时期,并非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4.(2017濮阳三模,2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

    33、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B.具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解析解析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A项正确。答案解析答案解析5.(2018宜宾联考,24)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这反映了当时A.百家争鸣的结束B.思想兼容的走向C.国家统一的实现D.各种学派的诘难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百家争鸣的结束

    34、是在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收录了各家学说”能够体现各家思想兼容的特点,故B项正确;国家统一的标志为秦朝的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学派之间的斗争,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6.(2017太原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3)“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偷偷的察看)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韩非在此强调的是A.人性恶前提下的君臣之道B.推行改革变法的重重阻碍C.加强中央集权的艰难过程D.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

    35、21314解析解析从材料看,韩非认为,君臣之间无信任可言,双方无“骨肉之亲”,是“缚于势”的结合,因此是在人性恶前提下作出的判断,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推行改革变法出现的阻碍,故B项错误;韩非的这段话主要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不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故D项错误。7.(2018绵阳一模,2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解析

    36、解析材料“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背后其实是对国家统一安定的渴望,故A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8.(2018永州高考信息题二,24)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A.孔孟的仁义之道B.老子的辩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D.墨子的非攻主张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根据材料“无慈惠廉爱”“无文学”可知是法家重刑罚的法治思想,这一思想违背了人性,因而“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

    37、,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9.(2017南宁一模,25)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这表明墨子主张A.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B.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C.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D.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墨子是借助房屋建筑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能谈辩者”“能说书者”“能从事者”体现不出各阶层应相互合作,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对生产工具变革的要求,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墨子主张能谈辩者、能说书者、

    38、能从事者各展所长,可知其主张是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0.(2017湛江一模,24)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中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为乱贼形象,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

    39、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没有交叉,故C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1.(2018常德一模,25)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统一和政治统一是同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

    40、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而不是争霸战争,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统一性,未体现多样性,故D项错误。12.(2017汕头三模,27)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这一思想A.不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 B.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C.强调了顺应自然的重要性 D.是汉代儒学发展的产物解析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这一思想有利于中医向现代化发展,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医强调人顺应自然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否定了人对自然的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汉代儒学,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二、非选

    41、择题二、非选择题13.(2017衡阳三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孝经开宗明义地说:“夫孝,德之本也。”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内容。孔子把孝的含义归纳为三:一是无违;二是能养;三是有敬。曾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以孝治天下”的工具。“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将本来规范血缘家庭的伦理范畴变成国家的政治哲学,严重地扭曲了孝的本义。在封建社会后期,竟得出了“君要臣死,

    42、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残酷结论,其精神实质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家的孝道原则。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材料二要使现代人真正从感情上接受孝观念,就必须让孝德回归到家庭伦理的地位,仅仅作为一种子女对父母的爱,消解其在社会生活领域和政治领域中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生活已退为多层面生活之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孝德的修养亦非个体道德生活中的核心与全部。在当代,孝德与其他德目应该是并列的,共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今天,对父母的孝敬应该从现实出发,主要是重感情,重赡养,不应该追求繁琐的礼仪和不近人情的形式。尽管今天

    43、的孝行还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但是决不应该拘泥于规范,而应该以使父母安乐幸福和尊重老人的意愿为原则。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1234567891011121314(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孝德的特点。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特点:内容为尊祖敬宗,传宗接代,核心为善事父母;礼仪繁琐、不近人情(复杂化、繁琐化);严重的等级观念;孝道与忠君治国相结合(“以孝治天下”的工具,政治化);虚伪化、形式化,社会教化;孝德内容发展渐趋广泛。解析解析特点从内容、礼仪、等级性、政治化、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答案解析(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社会孝德变化的原

    44、因,并简要说明当今社会弘扬孝德的意义。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当代社会家庭结构(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孝德教育的缺失;西方伦理文化的冲击。意义:弘扬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孝文化,使人老有所养;强化亲情,有利于家庭和谐;感恩行孝有利于弘扬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团结与和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答案解析解析解析第一小问原因,从当代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生活、外来冲击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意义,可以从具体制度到国家建设的角度说明。1

    45、23456789101112131414.(2018烟台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材料材料1234567891011121314 材料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1234567891011121314乙“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46、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毛泽东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答案示例一:主题:孔子的道德观。史料解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统治者的道德是引导百姓道德的风向标。伏尔泰认为孔子的道德是纯粹的道德,没有神秘色彩,符合理性、顺应自然。毛泽东认为孔子倡导的道德具有虚伪性。历

    47、史评价: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但孔子的道德经过历代学者改造,是封建伦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孔子的道德具有普世价值,与西方的宗教神学相比具有明显进步性,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1234567891011121314示例二:主题:孔子的法治思想。史料解释:孔子认为执法要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伏尔泰认为孔子对古代法律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毛泽东认为孔子不重视法律,忽视法律的作用。历史评价:孔子看到了法治对社会治理的作用,但其法治思想是先礼后法;孔子的法治思想为启蒙运动传播法治思想提供了新的例证。1234567891011121314以下为附加内容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

    48、除,谢谢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刘天金20130507 陕西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烈问题愈演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2.6亿亿,每年新增900-900-10001000万万。四川抽样调查:26%26%举家外出农户20%20%留守农

    49、户转移比例平均60%60%,高的70-80%70-8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业老人农业”“”“妇女妇女农业农业”“”“小学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72%72%“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55岁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63%63%妇女83%8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四川抽样调查: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妇女60%;初中及以下90%。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

    50、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76%不愿再回乡务农85%85%从未种过地(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地如何种”?党的党的十八大: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第3讲先秦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件新人教版.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5860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