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件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生理学-课件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理学 课件 第八 生成 排出
- 资源描述:
-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掌握:掌握:排泄的概念;尿生成的基本过程排泄的概念;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作用。2.2.熟悉:熟悉: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血浆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血浆清除率。清除率。3.3.了解:了解:尿液及其排放。尿液及其排放。第一节 肾脏的结构特点肾脏:肾脏:分为分为肾实质肾实质和和肾盂肾盂两个部分。两个部分。肾实质:肾实质:分为分为皮质皮质和和髓质髓质两个部分;外侧为皮质,内侧为髓质。两个部分;外侧为皮质,内侧为髓质。皮质:皮质:富含血管,主要由富含血管,主要由肾小体肾小体和和肾小管肾小管构成。构成。髓质:髓质:血
2、管较少,由血管较少,由1525个个肾锥体肾锥体构成;构成;肾锥体肾锥体的主要组织的主要组织 结构为结构为肾小管肾小管。(一)肾单位和集合管(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单位的构成:肾单位的构成: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有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有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和和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两种类两种类型,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型,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集合管:集合管:不属于肾单位的组成部分,但其与远曲小管相连,每一集不属于肾单位的组成部分,但其与远曲小管相连,每一集合管又接受多条远曲小管,在合管又接受多条远曲小管,在尿液的生成尿液的生成过程中,特别是在过程中,特别是在尿液的尿
3、液的浓缩浓缩中起重要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肾肾小小体体肾小球肾小球肾小囊肾小囊肾肾小小管管近端小管近端小管髓袢细段髓袢细段远端小管远端小管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远曲小管远曲小管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粗段近曲小管近曲小管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肾小体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管集合管集合管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的结构(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按照肾单位在肾皮质中按照肾单位在肾皮质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将它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将它们分为们分为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和和近髓近髓肾单位肾单位两种肾单位,这两两种肾单位,这两种肾单位在种肾单位在结构结构、血管供血管供应应
4、和和功能功能上均不同。上均不同。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分布分布肾皮质外层和中层肾皮质外层和中层 肾皮质近髓层肾皮质近髓层数目数目85%85%90%90%10%10%15%15%肾小球体积肾小球体积较小较小较大较大入出球小动入出球小动脉口径比较脉口径比较入球小动脉口径入球小动脉口径 出球小出球小动脉口径动脉口径入、出球小动脉入、出球小动脉口径接近口径接近髓袢髓袢短,只达外髓部短,只达外髓部长,深入内髓部,长,深入内髓部,甚至达乳头部甚至达乳头部球旁器球旁器有,肾素含量多有,肾素含量多几乎无几乎无功能功能主要与原尿的形成有关主要与原尿的形成有关主要与尿液的浓主要与尿液的浓缩和稀
5、释有关缩和稀释有关 球旁器(近球小体)球旁器(近球小体)是位于皮质肾单位旁的结构,是位于皮质肾单位旁的结构,由由近球细胞近球细胞、致密斑致密斑和和球外系膜细胞球外系膜细胞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组成。远曲小管远曲小管球外系膜球外系膜 细胞细胞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致密斑致密斑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近球细胞近球细胞(三)球旁器(近球小体)(三)球旁器(近球小体)近球细胞近球细胞:位于入球小动脉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位于入球小动脉中膜内的肌上皮样细胞,在其细胞质中有颗粒,可以分泌肾素。胞,在其细胞质中有颗粒,可以分泌肾素。致密斑: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端的一些上皮细胞,感位于远曲小管起始端的一些上皮细胞,感受
6、小管液中的受小管液中的NaCNaCl l含量变化,将信息传递给近球细含量变化,将信息传递给近球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胞,调节肾素的释放。球外系膜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分布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分布在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间,具有吞噬和收缩功能。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内层:内层:由由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构成毛细血管壁内皮细胞构成,膜上有直径,膜上有直径7 70 0 9 90nm0nm的的窗孔窗孔,可阻止血细胞通过,但血浆蛋白可以通过。,可阻止血细胞通过,但血浆蛋白可以通过。中层:中层:为为水合凝胶微纤维网构成的非细胞性基膜水合凝胶微纤维网构成的非细胞性基膜,网孔,网孔
7、直径直径48nm48nm,小于网孔直径的溶质分子可以通过,而血,小于网孔直径的溶质分子可以通过,而血浆蛋白不能通过,是滤过膜的主要阻挡结构。浆蛋白不能通过,是滤过膜的主要阻挡结构。外层:外层:由由肾小囊的上皮细胞构成肾小囊的上皮细胞构成。上皮细胞有很长的突。上皮细胞有很长的突起(称为足),突起相互交错对插,突起之间有起(称为足),突起相互交错对插,突起之间有裂隙膜裂隙膜,膜上有膜上有41411 1nmnm的小孔,是滤过膜的最后的小孔,是滤过膜的最后一道一道屏障,大分屏障,大分子的血浆蛋白质不能通过。子的血浆蛋白质不能通过。一、滤过膜一、滤过膜水分子水分子带正电荷物质带正电荷物质葡萄糖葡萄糖带负
8、电荷物质带负电荷物质血浆蛋白血浆蛋白q 滤过膜对滤过分子具有滤过膜对滤过分子具有机械机械和和电学电学两重屏障作用,故被两重屏障作用,故被滤过物质通过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其滤过物质通过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其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大小和和所带所带的电荷的电荷。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半径半径 4.2 nm的物质(的物质(如血浆蛋如血浆蛋白),不能通过;半径白),不能通过;半径2.0 nm 4.2 nm的物质,随其有效的物质,随其有效半径增加,滤过量逐渐降低。半径增加,滤过量逐渐降低。红细胞红细胞基基 膜膜毛细血管内皮毛细血管内皮肾小囊肾小囊上皮细胞上皮细胞 滤过膜的电学屏障作用:滤过膜的
9、电学屏障作用: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滤过膜各层含有许多带负电荷带负电荷的物质(主要是糖蛋白),它们使带的物质(主要是糖蛋白),它们使带负电荷负电荷的溶质不容的溶质不容易滤过,而带易滤过,而带正电荷正电荷的溶质容易滤过,的溶质容易滤过,中性中性溶质次之。溶质次之。不同大小带和不同电荷的右旋糖苷通过滤过膜的比较不同大小带和不同电荷的右旋糖苷通过滤过膜的比较q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为为4 4种压力的代数和。种压力的代数和。二、有效滤过压二、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
10、内压)q 由于由于肾小囊内滤过液中的蛋白质肾小囊内滤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极低浓度极低,由这些蛋白质形成的,由这些蛋白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可以忽略不计,故肾胶体渗透压可以忽略不计,故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可以表示为:小球有效滤过压可以表示为:滤过平衡:滤过平衡:由于血液流经由于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不断生成肾小球毛细血管时不断生成滤过液,血液中血浆蛋白浓滤过液,血液中血浆蛋白浓度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度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随之升高,因而有效滤压也随之升高,因而有效滤过压逐渐下降。当有效滤过过压逐渐下降。当有效滤过压下降到压下降到0 0时,就达到时,就达到滤过滤过平衡平衡,此时滤过便停止。因,此时滤
11、过便停止。因此,此,在整个肾小球毛细血管在整个肾小球毛细血管中,只有入球小动脉到滤过中,只有入球小动脉到滤过平衡段才有滤过平衡段才有滤过。入球端入球端出球端出球端滤过平衡点滤过平衡点(一)有效滤过压(一)有效滤过压 1.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1 1)安静状态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保持相对稳定。)安静状态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保持相对稳定。(2 2)剧烈活动或处于某些应激状态,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剧烈活动或处于某些应激状态,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减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压降低,有效滤过压减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3 3)循环系统血液量急剧减少时,肾血流量就会随之下
12、)循环系统血液量急剧减少时,肾血流量就会随之下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降,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2.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正常情况下变动不大。正常情况下变动不大。血浆蛋白浓度血浆蛋白浓度(如快速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如快速静脉输入大量生理盐水)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GFRGFR。3.3.肾小肾小囊内压囊内压正常情况下保持稳定。正常情况下保持稳定。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输尿管阻塞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输尿管阻塞 肾小囊内压肾小囊内压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GFRGF
13、R。q面积面积正常时,滤过面积稳定,两肾总滤过面积在正常时,滤过面积稳定,两肾总滤过面积在1.5m1.5m2 2以上。以上。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毛细血管变窄或完全阻塞肾小球毛细血管变窄或完全阻塞 有滤过有滤过功能的肾小球数量功能的肾小球数量 有效滤过面积有效滤过面积 GFRGFR 少尿或少尿或无尿。无尿。q通透性通透性正常时,滤过膜的通透性恒定。正常时,滤过膜的通透性恒定。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数量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数量 带负电荷的蛋带负电荷的蛋白滤过白滤过 蛋白尿蛋白尿 多尿。多尿。(二)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二)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三)肾血浆流
14、量(三)肾血浆流量主要影响主要影响滤过平衡滤过平衡的位置。的位置。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透压上升速度 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滤过平衡点向出球小动脉端偏移偏移 GFRGFR。缺氧、休克缺氧、休克 交感神经兴奋性交感神经兴奋性 肾血流量和肾血流量和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 GFRGFR。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分泌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原尿流入肾小管后称为小管液。当小管液流经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时,其中的水和溶质全部或部分被上皮细胞重新
15、吸收入血的过程。1 1重吸收的部位重吸收的部位 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具有重吸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都具有重吸收的能力,但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多,数量大,因收的能力,但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多,数量大,因此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此是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正常情况下,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正常情况下,小管液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绝大多数无机盐也在此被几乎全部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绝大多数无机盐也在此被重吸收。重吸收。(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及途径(一)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及途径2.2.重吸收的方式重吸收的方式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包括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原
16、发性主动转运(NaNa+-K-K+泵、泵、CaCa2+2+泵泵等)和等)和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NaNa+-葡萄糖和葡萄糖和NaNa+-氨基酸、氨基酸、NaNa+-K-K+-2Cl-2Cl-的同向转运,以及的同向转运,以及NaNa+-H-H+和和NaNa+-K-K+的逆向转的逆向转运)。运)。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小管液中的物质顺浓度差、电位差或渗小管液中的物质顺浓度差、电位差或渗透压差,从管腔转运到管周间隙,再重吸收入血的过透压差,从管腔转运到管周间隙,再重吸收入血的过程。程。由于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由于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膜和基侧膜上分布的的管腔膜和基侧膜上分布的物质物质转运体转运
17、体不同,发生在上不同,发生在上皮细胞上的物质转运途径是皮细胞上的物质转运途径是不同的。不同的。管腔膜(顶端膜)管腔膜(顶端膜)基侧膜基侧膜 细胞旁转运途径:细胞旁转运途径:小管液小管液中的溶质(如中的溶质(如Na+、Cl-)和水通过小管上皮细胞间和水通过小管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而被重吸收。而被重吸收。跨细胞转运途径:跨细胞转运途径:小管液小管液中的溶质通过管腔膜进入中的溶质通过管腔膜进入小管上皮细胞,再通过某小管上皮细胞,再通过某种方式跨过基侧膜进入组种方式跨过基侧膜进入组织间隙。织间隙。3.重吸收的途径重吸收的途径1.NaCl1.NaCl和水的重吸收和水的重
18、吸收特点特点:(1)1)NaNa+重吸收促进重吸收促进ClCl-、H H2 2O O、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氨基酸、HCOHCO3 3-、POPO4 43-3-等同向转运。等同向转运。(2)2)NaNa+重吸收促进重吸收促进H H+、K K+的分泌。的分泌。(3)3)ClCl-重吸收除髓袢升支粗段为主动重吸收外,其余皆为被重吸收除髓袢升支粗段为主动重吸收外,其余皆为被动重吸收动重吸收(后半段后半段)。(二)几种物质的重吸收(二)几种物质的重吸收(1)近端小管近端小管在在近端小管前半段近端小管前半段,NaNa+主要与主要与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氨基酸一一道被重吸收,道被重吸收,动力来自于基侧膜
19、上的动力来自于基侧膜上的NaNa+泵泵。在在近端小管后半段近端小管后半段,主要是,主要是NaNa+和和ClCl-的重吸收。的重吸收。随随NaClNaCl、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溶、葡萄糖和氨基酸等溶质重吸收,细胞间隙中的渗透质重吸收,细胞间隙中的渗透压升高,压升高,水水通过渗透作用经跨通过渗透作用经跨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而被重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而被重吸收。吸收。Na+H+葡萄糖葡萄糖氨基酸氨基酸近端小管前半段的物质重吸收近端小管前半段的物质重吸收(2 2)髓袢)髓袢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转运体对呋塞米、依他尼转运体对呋塞米、依他尼酸敏感。酸敏感。(3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吸收吸收
20、NaClNaCl的量约占滤液总量的量约占滤液总量的的12%12%,在机体不同的水、,在机体不同的水、盐平衡状况下,其吸收过程盐平衡状况下,其吸收过程受到醛固酮的调节。受到醛固酮的调节。2 2.HCO.HCO3 3-的重吸收的重吸收 1.重吸收的机制:被动过程。2.重吸收的特点 以以COCO2 2的形式重吸收。的形式重吸收。HCO HCO3 3-的重吸收优先于的重吸收优先于ClCl-的重吸收。的重吸收。HCO HCO3 3-的重吸收与的重吸收与NaNa+-H-H+逆向交换呈正相关逆向交换呈正相关(H(H+分泌分泌 重吸收重吸收HCOHCO3 3-)。3.K3.K+的重吸收的重吸收 原尿中的原尿中
21、的K K+绝大部分绝大部分(7 70 0)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入血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入血,终终尿中的尿中的K 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K K+重吸收的机制重吸收的机制:主动过程主动过程(尚不清楚尚不清楚),受到多种因素特别,受到多种因素特别是醛固酮的调节。是醛固酮的调节。重吸收部位重吸收部位:仅限于近曲小管仅限于近曲小管。继发于继发于NaNa的主动重吸收(全部重吸收)的主动重吸收(全部重吸收)肾糖阈:肾糖阈:尿中出现葡萄糖的最低血糖浓度尿中出现葡萄糖的最低血糖浓度1.61.8g/L。与同向转运体数目和结合位点有限有关。与同向转运体数目和结合位点有限有关
22、。多余的糖不被重吸收,形成尿糖。多余的糖不被重吸收,形成尿糖。5 5其他物质的重吸收其他物质的重吸收 氨基酸的重吸收机制与葡萄糖相似,但转运体氨基酸的重吸收机制与葡萄糖相似,但转运体不同。大部分的不同。大部分的CaCa2+2+、MgMg2+2+在近端小管和髓袢升支粗在近端小管和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段重吸收。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一)(一)K K+的分泌的分泌 1.Na+-K+交换与Na+-H+交换具有竞争抑制。酸中毒:Na+-H+,Na+-K+泌K+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Na+-K+,Na+-H+泌H+酸中毒 2.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二)(二)H
23、 H+的分泌的分泌分泌部位:分泌部位:近端小管以及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近端小管以及远曲小管后段和集合管 的闰细胞。的闰细胞。分泌过程:分泌过程:COCO2 2+H+H2 2O HO H+HCO+HCO3 3-分泌到小管液中的分泌到小管液中的H H+的去处:的去处:与小管液中的与小管液中的HCOHCO3 3-结合,结合,促进其重吸收的过程。对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有非常促进其重吸收的过程。对维持内环境的酸碱平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重要的意义。转运至组织间隙转运至组织间隙通过通过NaNa+H H+交换交换进入小管液进入小管液(三)(三)NHNH3 3的分泌的分泌 NH3的来源:的来源:谷氨酰胺脱氨(谷
24、氨酰胺脱氨(NH3)。)。泌泌NH3机制:机制:NH3是脂溶性的,能够通是脂溶性的,能够通过单纯扩散进入细胞和小管液。扩散方过单纯扩散进入细胞和小管液。扩散方向取决于组织间液和小管液两种液体的向取决于组织间液和小管液两种液体的pH值。因此,闰细胞分泌值。因此,闰细胞分泌H的过程可的过程可促进促进NH3向小管液扩散。向小管液扩散。NH3的去处:的去处:扩散进入小管液的扩散进入小管液的NH3与与H+结合,形成结合,形成NH4+,后者与小管液中的,后者与小管液中的强酸盐(强酸盐(NaCl)的负离子()的负离子(Cl-)结合,)结合,生成酸性铵盐(生成酸性铵盐(NH4Cl),并随尿排出),并随尿排出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