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解析版 2010 2019 十年 高考 历史 分类 汇编 专题 18 战后 世界 政治 格局 演变 解析 下载 _真题分类汇编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0- -20192019) 历史历史 专题专题 18 18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二: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考点三: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选择题 1.(2019 年全国卷 T33)19471948 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 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 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 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 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 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
2、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 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可知关于对印第安人的援助态度上体现了 美国的意识形态的对抗,B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体制 的运行机制,A 选项排除。材料与重塑国家精神无关,C 选项排除。 材料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无关, 材料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对抗影响美 国政府的政策,D 选项排除。 2.(2018 年北京卷 T11)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 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 A. 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 B. 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 C. 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 D. 美国深
3、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 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 A。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 1962 年,是冷 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 13 天,不可能给美 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 B。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 1969 年,而 图表截止时间是 1968 年,排除 C。结合所学知识,20 世纪 60 年代正 值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 故选 D。 3.(2018 年北京卷 T12) 1956 年 7 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 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
4、A. 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 B. 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 C. 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D. 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 1989 年,时间上 与 1956 年相隔太远,且印度、埃及、南斯拉夫都不是亚太经合组织 成员,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 年 9 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 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等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 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召开,会议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 政府首脑宣言 ,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 不结盟的政策,与材料中的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
5、 团相符,故 B 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 1949 年,排除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成立于 1945 年, 排除 D。故选 B。 4.(2017 年北京卷 T22)图 10 取材于 1949 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 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处应填写 图 10 A罗斯福新政 B 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的1949 年美国报纸以及图片中的美国拉着欧 洲自立前进可知,图片最符合的马歇尔计划。C 正确。 5.(2017 年天津卷 T11)1990 年 9 月 12 日,苏、美、英、法、西德 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
6、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 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 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 【答案】A 6.(2016 年全国卷T35)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 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国家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 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 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 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 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 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 C. 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 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A 考点:二战后世界政治
7、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 化趋势 7.(2016 年全国卷 II T35)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 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 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 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着重体现了美国通过黑人爵士乐演唱家来起到沟通的 作用,让非洲人民了解到美国,对美国产生好感,这就是美苏争霸的 一种具体体现,因此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内涵, 美国
8、此举不是为了内部问题,而是着重于外部问题;B 选项错误,这 一举动不是显示美国的经济实力,因为这是一场文化交流;C 选项错 在当时的不结盟运动刚刚开展,而且不结盟运动是国家层面的关系, 美国此举是通过文化渗透来达到争夺中间地带的目的。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的确 立美苏争霸 8.(2015 年全国卷 II T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 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是 一个大的概念,我们要抓住
9、其中的关键字。 确立与解体是一 始一终,代表着两极格局的开始与结束,说明贯穿两极格局的就是苏 联与美国实力的此消彼涨,在两者的冷战中提升自己的实力,以达到 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因此本题选择 C 选项。 9.(2015 年江苏卷 T20) 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 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 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 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 该会议的召开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 新解放的国家 加强和平以
10、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信息说明 是反对霸权主义政策下实行不结盟运动的主张, 反映了两极格局下多 极化趋势出现,故 C 项正确。 10.(2014 年全国卷 II T35)图 6 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 映的是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答案】D 【解析】欧洲旗帜出现在波兰边境线,说明波兰向欧盟开放边境线, 反映的信息就是 2004 年欧盟东扩,波兰加入欧盟。 11.(2014 年重庆卷 T12)1998 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 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 19.8%。2001 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
11、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 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 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A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日本首相的谈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 效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反映日本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 事国的强烈愿望, 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日本谋求政治大 国地位的突出表现,故正确答案为 C 项。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泡 沫经济破灭,经济发展缓慢,故 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历史事实, 排除; 日本对世界银行的赞助和担负
12、的联合国会费不能纳入日本的资 产,故 D 项错误。 12.(2014 年天津卷 T11)下列四幅图所反映的国际局势,与联合国 大会决议相关的是: 【答案】A 【解析】考查联合国的活动。图片 A 反映的是 1947 年 11 月 29 日, 联大通过关于巴以分治的联合国 181 号决议,从巴以分治,中东问题 也由此产生。其他都不是联合国的决议。故应选 A。 13.(2014 年浙江卷 T23)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下图白色部 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 ) A1942 年的反法西斯联盟 B1946 年的联合国 C1949 年的北约 D1967 年的欧共体 【答案】C 【解
13、析】本题以地图史料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 的能力。依据图片中白色的区域主要有冰岛、挪威、法国、卢森堡等 国家,可以推断出白色部分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时的成员国。A 项中挪威加入时间是 1940 年; B 项中葡萄牙加入联合国是在 1955 年; D 项中 1967 年欧共体成立时,成员国中没有英国。故本题选择 C 项。 14.(2014 年福建卷 T23) 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 ( ) 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B从欧共体到欧盟 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 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 【答案】C 【解析】本题以二战后的漫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得 出历史结
14、论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中欧洲版图上的美元标志 及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两个信息的理解,即二战后,美国为了控 制西欧、遏制苏联而对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扶植和援助。A 项是军事对 峙,不符合图片信息的内涵,排除;B 项是西欧国家为了壮大自己的 力量而采取的措施,排除;C 项与上述分析吻合,正确;D 项在材料 中无法体现。故选 C 项。 15.(2014 年山东卷 T23)20 世纪 40 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 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 家 。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D适应世
15、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答案】A 【解析】本题以美国政府扶植日本的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获 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题干 中时间20 世纪 40 年代末,此时中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亚洲一 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出现,所以美国扶植日本是为了反苏反共,遏 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B 项二战后美国就通过布雷顿森林体 系、联合国、北约等确立其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C 项美国的战 略重心在欧洲,没有转移;D 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 20 世纪 六七十年代。 16.(2012 年全国卷 T23)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 对的措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6、 6 年后,华沙条约组织于 1955 年 宣告成立。促使华约成立的直接原因是 A第一次柏林危机 B两个德国分立 C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D共产党情报局成立 【答案】C 【解析】考查二战后美苏冷战的影响。1954 年 10 月 23 日,美、英、 法等西方国家签订了巴黎协定 ,吸收联邦德国加入西欧联盟和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政府曾照会 23 个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要求 他们不要批准 巴黎协定 , 并建议召开欧洲集体安全会议, 讨论防 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等问题,并缔结欧洲集体安全条约 ,但遭 西方国家的拒绝。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17.(2011 年广东卷 T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
17、,当时美国在 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 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A 【解析】马歇尔计划又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 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的计划, 其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 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故正确 选项为 A 。而 C 是军事手段,B D 不是局限于欧洲,故排除。 二、材料题 1.(2018 年天津卷 T14). 2015 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 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
18、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 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5 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 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落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 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 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 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 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 阱。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概括材料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