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3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版 2010 2019 十年 高考 历史 分类 汇编 专题 中国古代 主流 思想 演变 解析 下载 _真题汇编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0- -20192019) 历史历史 专题专题 3 3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三: 宋明理学 考点四: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一、选择题: 1.(2019 年全国卷T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 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 戏 诗云: 壮徒恒贾勇, 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 须明胜负多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 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 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 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
2、. 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 负多可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答案为 C 项; 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 论,排除 A 项;唐玄宗观拔河俗戏的信息反映宫廷娱乐,无法得 出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的结论,排除 B 项;唐代诗歌题材多元,D 项说法片面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19 年全国卷T28)下表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 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 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
3、家设机器轧棉 厂。 表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 说明当 时国内 A. 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 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 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 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 当时川沙县部分名人大多参与了工商业。 这说明当时出现了士与工商合一的趋势, 冲击了传统强调士农工商分 立的社会结构。故答案为 B 项;部分名人参与工商业是个人行为,不 是科举取士选官标准变化的结果,排除 A 项;C 项说法不准确,应该 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近代中国小农经济 始终占主导,排除 D 项。 3.(20
4、19 年全国卷 T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 名、 法各家学说的精髓; 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 法、 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现实统治需要 D. 兼收并蓄 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 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 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统治的需要,C 选项符合题意。王国势力强大 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 选项排 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 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
5、延 续,B 选项排除。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且汉代并没有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 选项排除。 4.(2019 年全国卷 T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 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 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 是 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 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可知程颢强调的是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通 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 选项符合题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属于道 家
6、的思想,A 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 选项排 除。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 选项排除。 5.(2019 年全国卷 T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 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 生的制度渊源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 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 选项符合题意。禅让 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 选项排除。郡县制 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并不强调血缘关系, C 选项排除。 察举制
7、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 选项排除。 6.(2019 年全国卷 T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 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 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绘画技术进步 C. 政治权力干预 D. 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儒家思想强调 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 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 影响,D 选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 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 选项排 除。
8、7.(2019 年北京卷 T2) 诗 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 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诸子百家争鸣 B. 始皇帝焚书坑儒 C. 汉武帝独尊儒术 D. 司马迁撰史记 【答案】C 【解析】 诗 、 书由孔子的私学教材最后位列汉代官方史书的第 一大类,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故选 C 项;诸子百家争鸣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 排除 A 项; 始皇帝焚书坑儒, 使儒家思想大受打击, 与题意主旨不符, 故排除 B 项;司马迁撰史记明显与孔
9、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无 关,故排除 D 项。 8.(2019 年天津卷 T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 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 点位于地图中 A. B. C. D.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件青铜器代表的是三星堆文化,位 于四川省广汉市,在地图中表示序号为,故选 C。为山东省,排 除 A;为河南二里头文化,排除 B;为湖南省,排除 D。 9.(2019 年江苏卷 T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 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 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
10、物质享受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答案】B 【解析】明代时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原有的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 B 项;明代还没有产生新兴的 资产阶级,故排除 A 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人们对待贫穷态度的变化, 没有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的问题,故排除 C 项;反正统思想 在有明一代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故排除 D 项。 10.(2018 年全国卷 II T24)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 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 三面,因此获得诸侯
11、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 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A 【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 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 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 德的结果,故选 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 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 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 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
12、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 故排除 D。 11.(2018 年北京卷 T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 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 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 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 B。以 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 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
13、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 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 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 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 D。 12.(2018 年天津卷 T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 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 此。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 设立, 而君主的地位, 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 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 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故 B
14、 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 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 A 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 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 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 C 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 D 项排除。 13.(2018 年江苏卷 T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 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 20 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 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 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
15、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答案】B 【解析】 古代雀 爵 相通,猴侯同音, 射爵射侯 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 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 B 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 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 ,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 中央够不成威胁,故 A 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 违背,故 C 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 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 D 项错误。 14.(2017 年江苏卷 T1)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
16、期青铜器 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答案】B 15.(2017 年江苏卷 T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 。朱熹 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 ,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 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 ,而朱熹是从存天理, 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背,故 D 项正 确。 16.(2016 年全国卷T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 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 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
17、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五经是孔子儒学思想的基 础,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不是 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 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7.(2016 年全国卷 II T27).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 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 明乾隆年间 ()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
18、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答案】B 【解析】宗法情结是中国人们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入台族裔回大陆 来请祖先牌位, 说明它们在台湾已经定居下来。 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 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宗法制 18.(2016 年江苏卷 T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 发留着长须, 儒帽裹僧头 ,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 他讲学传道, 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答案】C 【解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 A 项错误;明代妇女 地位低下, 李
19、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 故 B 项错误; 材料中 讲学传道, 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 的束缚,故 C 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 D 项 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 19.(2015 年全国卷T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 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 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
20、的影响。材料反映了东南沿海地 区的民间崇拜得到了政府认可, 实质上是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 展,其社会影响力提升的结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C 项。A 项朝 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和 B项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不符合史 实;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说法错误,朝廷只是认可, 不能说明一致。 20.(2016 年海南卷 T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 之气 ,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对后世影响 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21、21.(2016 年上海卷 T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 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 )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答案】A 【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百家 争鸣 22.(2015 年全国卷 II T24)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 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 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 今,通过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这种
22、 做法的目的就是希望君主贤明,社会稳定,因此 C 正确。A、B、D 三 个选项都不能反映出事件的本质。 23.(2015 年北京卷 T15)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 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 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B C D 【答案】C 【解析】阳明心学没有超越理学范畴,也不是对儒学的叛逆,而应该 是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排除;朝鲜学者的说法就说明他 把阳明心学与宋明理学区别开来,故选 C。 24.(201
23、4 年全国卷T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 子地位在孔子之上, 佛教位居第三;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唐朝时期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 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目中唐高祖、武则天和唐武 宗对佛、道两教态度的变化,并非出于个人好恶,而是维护专制统治 的需要,故排除 A 项;B、D 两项的表述均与题目中武则天的态度不 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对儒学的排斥态度,故 C 项的表述正确。 2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