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55721
  • 上传时间:2023-02-15
  • 格式:PPT
  • 页数:92
  • 大小:1.0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 养生 专业知识 讲座 培训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第二章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与的形成与发展发展 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历代养生家、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摄生保健的内容,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方法,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了使中医养生学能够得到更

    2、好地继承和发扬,为了使中医养生学能够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有必要对其学术渊源、理论特点及形成发展历史有有必要对其学术渊源、理论特点及形成发展历史有个大概的了解。兹简要介绍如下。个大概的了解。兹简要介绍如下。一、一、上古时期(萌芽)上古时期(萌芽)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2第第一一节节 上古时期(萌芽)上古时期(萌芽)1.食养文化的起源 火的发现:生食火的发现:生食熟食熟食易于消化、杀菌消毒取暖御寒易于消化、杀菌消毒取暖御寒 彭祖彭祖长寿长寿-中华寿神中华寿神2.居住环境的选择择居处、筑巢穴以避风寒、防野兽;存火种以照明、御寒 殷王墓(河南安阳)殷王墓(河南安阳)全套盥洗用具。全套盥洗用具。3.传

    3、统健身术的萌芽 -针灸按摩 灸、熨灸、熨、砭石、石针、砭石、石针 -导引吐纳-模拟兽舞模拟兽舞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3第一节第一节 上古时期上古时期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如果从原始群居的猿人算起,已经历了近两百万年的漫长过程。到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代,即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以前,大概可分为原始群、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等几个历史阶段。在这个时期内,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地认识了自然界,并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创造条件,以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维持自己的生存与种族发展。他们懂得了创造简单工具去寻觅、猎取食物以充饥;择居处、筑巢穴以避风寒、防野兽

    4、;存火种以照明、御寒、熟食;以及用语言、舞蹈等方式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等。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4 火种的发现和应用改善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饮食条件,人火种的发现和应用改善了人类茹毛饮血的饮食条件,人们吃熟食,不仅缩短了对食物的消化过程,使人体获得更多们吃熟食,不仅缩短了对食物的消化过程,使人体获得更多的营养,也防止了一些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对于人类的生存的营养,也防止了一些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患义。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患义。火的应用,可使人类战胜严寒,温暖人体的肢体关节、火的应用,可使人类战胜严寒,温暖人体的肢体关节、胸腹、腰背,除驱散寒冷之外,我们的祖先还懂得了一些

    5、用胸腹、腰背,除驱散寒冷之外,我们的祖先还懂得了一些用火治病的简单医疗方法,如灸、熨等,用以治病除疾,养生火治病的简单医疗方法,如灸、熨等,用以治病除疾,养生防病。防病。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5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手段。在原始社会,人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手段。在原始社会,人类靠劳动寻觅食物、索取火种、制造工具、修筑巢类靠劳动寻觅食物、索取火种、制造工具、修筑巢穴,以充饥、御寒、逃避野兽、维持生命。劳动是穴,以充饥、御寒、逃避野兽、维持生命。劳动是人类使用工具来改变自然,使之适合于自己需要的人类使用工具来改变自然,使之适合于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动。同时,劳动也促进了人类对大自然有目的的活动。同

    6、时,劳动也促进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开扩了眼界、增长了智慧、保护了生命、的认识,开扩了眼界、增长了智慧、保护了生命、强壮了身体。劳动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强壮了身体。劳动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人与自在漫长的劳动实践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命规律,并学会运用自然规律去支配然的关系及生命规律,并学会运用自然规律去支配自然界,从而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增长了智慧,自然界,从而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增长了智慧,强壮了身体,延长了寿命。这说明养生思想的原始强壮了身体,延长了寿命。这说明养生思想的原始萌芽在此时已经开始萌发。萌芽在此时已经开始萌发。

    7、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6第二节第二节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文化奠基)(文化奠基)一般认为,在公元前一般认为,在公元前221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先秦时期。为与上古时期区别,的历史时期,统称为先秦时期。为与上古时期区别,以夏朝的建立作为其上限。以夏朝的建立作为其上限。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朝夏。经过商到周,奴隶制得到较大发展。随夏。经过商到周,奴隶制得到较大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也相应发展,其突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也相应发展,其突出的标志是知识分子数量空前增加,出现了出的标志

    8、是知识分子数量空前增加,出现了“诸子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蜂起,百家争鸣”。在先秦的学术争鸣中,人们关。在先秦的学术争鸣中,人们关于世界本源、生命学说及人生现象等方面,有了较于世界本源、生命学说及人生现象等方面,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由于金属工具的运用及生产技术的为客观的认识。由于金属工具的运用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在提高。在养生保健方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在提高。在养生保健方面,则面,则提出了主动改善个人、环境卫生,合理调配提出了主动改善个人、环境卫生,合理调配饮食等措施,并有相应制度饮食等措施,并有相应制度,以加强防病保健。,以加强防病保健。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7一、先秦养生思

    9、想一、先秦养生思想 先秦诸子也正是在探讨自然规律及生命先秦诸子也正是在探讨自然规律及生命奥秘的过程中,提出有关养生思想观点的。奥秘的过程中,提出有关养生思想观点的。诸子论述甚众,难以求全,现仅就诸子论述甚众,难以求全,现仅就易经、易经、道家、儒家、杂家道家、儒家、杂家等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等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作简要介绍。作简要介绍。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8先秦时期(起源)一、先秦养生思想:1、道家养生思想:“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动形达郁”2、儒家养生思想:强调精神调摄,注意身体护养,倡导饮食卫生。3、杂家养生思想:吕氏春秋:“毕数之务,在乎去害”;“趋利辟害,

    10、顺应自然”;“动形以达郁”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9(一)周易(一)周易-养生文化的理论源头1、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 要求适应自然,顺从要求适应自然,顺从自然变化规律自然变化规律活动活动养生思想核心养生思想核心-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2、阴阳稳态观以阴、阳来阐述宇宙间事物的变化规律,即所谓:以阴、阳来阐述宇宙间事物的变化规律,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稳态稳态-阴平阳秘阴平阳秘 泰泰-阴阳相交阴阳相交 偏态偏态-阴阳失衡阴阳失衡 否否-阴阳不交阴阳不交3、整体有机论人体观 把人体脏腑器官纳入易的框架,把人体脏腑器官纳入易的框架,例如易传例如易传说

    11、说卦:卦:“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身,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身,离为目,艮为首,兑为口离为目,艮为首,兑为口”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104、居安思危,未变先防的思想恰如易恰如易系辞下所说:系辞下所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惧以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循易之道也终始,其要无咎,此之循易之道也”。5、奠定了正确的养生理念诸如:阴阳学说,天人相应学说等等,即源于易理。养诸如:阴阳学说,天人相应学说等等,即源于易理。养生学中,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未病先防等原则,亦源生学

    12、中,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未病先防等原则,亦源于易理。故自古以来,即有医易则通之说。于易理。故自古以来,即有医易则通之说。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11(二)道家养生思想(二)道家养生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他们的、庄为代表的。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道家所主张的道家所主张的“道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作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的规律。自作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本法则。道德经道德经

    13、中说: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自然”,就是关于,就是关于“道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观点。道家思想中,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清静无为”、“返朴归真返朴归真”、“顺应自然顺应自然”、“贵柔贵柔”及动形达郁的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及动形达郁的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较简述其大要。进。较简述其大要。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12老子:老子:道德经道德经 提倡提倡“反朴归真反朴归真”、“清

    14、静无为清静无为”、“无欲无欲”“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将为不死药,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将为不死药,”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131.1.归真返朴归真返朴,崇尚自然,崇尚自然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尊道贵德尊道贵德清静无为清静无为养生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必须顺应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142 2清静无为清静无为,虚静养神,虚静养神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谓的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谓的“少私寡欲少私寡欲”,这,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生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种清静无为以养生长寿的思

    15、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方面。万物的根源是万物的根源是“虚静虚静”的状态。的状态。养生观:淡泊无为,虚静静养。养生观:淡泊无为,虚静静养。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153 3.重人贵生,重人贵生,贵柔贵柔 重人贵生重人贵生 提倡乐生、重生,鼓励争取天年。提倡乐生、重生,鼓励争取天年。贵柔贵柔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柔弱者,柔弱者,生之徒

    16、生之徒”(道德经)。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道德经)。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归真返朴归真返朴”。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16庄子:庄子:天道篇天道篇 主张清净养神。主张清净养神。“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俞俞则忧患不能处,年寿静则无为,无为则俞俞,俞俞则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长矣。”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17主张主张形神兼养形神兼养 在于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在于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

    17、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的养形作用。庄子在宥中说;在宥中说;“必静必清,无劳女形,必静必清,无劳女形,乃可以长生乃可以长生”。庄子。庄子刻意说: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长寿者所好也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长寿者所好也”。从而。从而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18(三)管子的养生思想(三)管子的养生思想 管子的作者承袭了老子关于管子的作者承袭了老子关于“道道”是宇宙本原的思是宇宙本原的

    18、思想,但明确提出想,但明确提出“道道”即即“精气精气”的观点。在养生方面,的观点。在养生方面,管子认为管子认为“精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故主张存精以养生,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故主张存精以养生,指出,指出,“精者,气之精者也精者,气之精者也”,“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脏以为泉源脏以为泉源”(管子(管子内业)。内业)。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19 管子还提出了起居有时、节制饮食、适应四时等重要管子还提出了起居有时、节制饮食、适应四时等重要的养生原则。如管子的养生原则。如管子形势篇云:形势篇云:“起居时,饮食节,寒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

    19、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累而寿命损形累而寿命损”,这些养生原则是很实际的。,这些养生原则是很实际的。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20(四)儒家养生思想(四)儒家养生思想 在养生学方面,儒家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大在养生学方面,儒家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致有如下几个方面。1 强调精神调摄强调精神调摄 养心与养形是养生的重要内容,然而精神与形体之间,养心与养形是养生的重要内容,然而精神与形体之间,具有统帅支配作用的是精神。养生首先要强调精神调摄,而具有统帅支配作用的是精神。养生首先要强调精神调摄,而最好的方法是减少物质欲望,即所谓:最好的方

    20、法是减少物质欲望,即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孟子尽心下)。尽心下)。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212.注意身体护养注意身体护养 这也是儒家养生思想的一个方面。合理的安排生活、注这也是儒家养生思想的一个方面。合理的安排生活、注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等,是护养身体的基本原意起居有时、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等,是护养身体的基本原则。反之,如果不注意这些原则,则。反之,如果不注意这些原则,“寝处不适,饮食不节,寝处不适,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这是需要予以注意的。这是需要予以注意的。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223倡导饮食卫生倡导饮食卫生 孔子对于饮食卫

    21、生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身体健孔子对于饮食卫生十分重视,为了保证身体健康,他提出了饮食保健的原则,即论语康,他提出了饮食保健的原则,即论语乡党中乡党中所说的: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饮食精,则营。饮食精,则营养丰富,脍宜细,则味道美,可增进食欲,有利于养丰富,脍宜细,则味道美,可增进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并且,提醒人们一定要食新鲜、清洁的消化吸收。并且,提醒人们一定要食新鲜、清洁的食物,以防止疾病的发生。食物,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儒家的养生思想,是极宝贵的养生经验,因而儒家的养生思想,是极宝贵的养生经验,因而为历代养生家所遵循。时至今时,仍有其实用价值。为历代养生家所遵循。

    22、时至今时,仍有其实用价值。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23孔子:孔子:论语论语 主张养生重在主张养生重在“修身养性修身养性”“仁者寿仁者寿”“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大德必得其寿大德必得其寿”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24孟子:孟子:提出提出“不动心不动心寡欲寡欲收心收心”的养生观,以其的养生观,以其达到达到“养浩然之气养浩然之气”的目的。的目的。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25荀子:荀子:修身篇修身篇 主张主张“修身自强修身自强”,反对单纯,反对单纯“治气养治气养生生”“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治气养生,则身后彭祖”“以修身自强以修身自强”,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则名配尧禹则名配尧禹

    23、”的境界的境界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26(五)先秦杂家养生思想(五)先秦杂家养生思想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就养生思想而论,它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就养生思想而论,它是先秦诸子著作中,内容最丰富的。其思想体系不仅承袭了是先秦诸子著作中,内容最丰富的。其思想体系不仅承袭了道、儒两家的内容,也旁采了墨、法等家之说。全书计一百道、儒两家的内容,也旁采了墨、法等家之说。全书计一百六十篇,涉及到养生内容者,约五十篇之多。现将其养生思六十篇,涉及到养生内容者,约五十篇之多。现将其养生思想的主要学术观点简述如下。想的主要学术观点简述如下。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27 1 1 毕敬之务,在乎去害毕敬

    24、之务,在乎去害 先秦杂家认为,人活先秦杂家认为,人活百岁,是生命的自然寿限。而许多人未能活到这一百岁,是生命的自然寿限。而许多人未能活到这一寿限,究其原因,多由于在生命过程中受到种种危寿限,究其原因,多由于在生命过程中受到种种危害和干扰。如果能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排除这些害和干扰。如果能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排除这些危害和干扰,则有可能使人长寿,达到自然寿限。危害和干扰,则有可能使人长寿,达到自然寿限。这即是这即是“毕其数毕其数”。这一学术观点阐明了人的自然寿限及达到自然这一学术观点阐明了人的自然寿限及达到自然寿限的可能性,并指出去害是使人长寿的重要保证。寿限的可能性,并指出去害是使人长寿的重要

    25、保证。而而“去害去害”的具体措施,就是养生。的具体措施,就是养生。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28 2 2 趋利避害,顺应自然趋利避害,顺应自然 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趋利避害,这是杂家养生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趋利避害,这是杂家养生的原则。吕氏春秋的原则。吕氏春秋尽数说:尽数说:“天生阴阳,寒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何为害?五味太过,此。何为害?五味太过

    26、,此其一,乃饮食为害;七情太胜,过胜则伤神,乃情其一,乃饮食为害;七情太胜,过胜则伤神,乃情志为害,此其二:六淫太过,太过则伤精,乃六淫志为害,此其二:六淫太过,太过则伤精,乃六淫为害,此其三。知其三害而避之,使之无过,自然为害,此其三。知其三害而避之,使之无过,自然神安而形壮,年寿得长。神安而形壮,年寿得长。”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求因、趋利避害、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求因、趋利避害、颐养神形,是杂家养生思想的重要观点。颐养神形,是杂家养生思想的重要观点。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29 3 3 动形以达郁动形以达郁 吕氏春秋认为人之精气血吕氏春秋认为人之精气血脉以通利流畅为贵,若郁而不畅达,

    27、则百病由之而脉以通利流畅为贵,若郁而不畅达,则百病由之而生,在达郁篇中指出:生,在达郁篇中指出:“凡人七窍、五脏、六凡人七窍、五脏、六腑、肌肤;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腑、肌肤;血脉,欲其通也;筋骨,欲其固也;心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志,欲其和也;精气,欲其行也。若此,则病无所居,而恶无所由生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居,而恶无所由生矣。病之留恶之生也,精气郁也也”。同时指出,活动形体是使体内精气流通以保。同时指出,活动形体是使体内精气流通以保障生命活障生命活 动正常进行的有效措施,动正常进行的有效措施,“流水不腐,户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

    28、精不流,精不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流则气郁”(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尽数)。经常运动形体,尽数)。经常运动形体,则精气流行,恶无由生。吕氏提出的这种动形达郁则精气流行,恶无由生。吕氏提出的这种动形达郁的主张是对养生学的一个重大贡献。的主张是对养生学的一个重大贡献。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30韩非子:韩非子:解老篇解老篇 提倡静养精神提倡静养精神 “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圣人爱精神而贵处静”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31二、先秦时期的养生实践二、先秦时期的养生实践 夏代以后,由于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物夏代以后,由于社会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

    29、到改善。在长们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懂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在长们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懂得了采取一些措施,讲究卫生,以增进健康,防止疾病。得了采取一些措施,讲究卫生,以增进健康,防止疾病。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32(一)提倡讲究个人卫生 夏商时期,人们已经有洗脸、洗手、洗脚等习惯。如甲骨文中既有表示洗脸的“沫”字和表示洗澡的“浴”字。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33(二)注意饮食调养 注意饮食调摄的养生实践,大概在夏商时代已经开始,到西周及春秋战国时代,对于食物的分类已经很细致。据周礼记载,当时已经有了专门管理饮食卫生的食医,“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酱、八珍之齐”。同时,对病人的营养和临床结合起来

    30、,创造了“食治学”。对于饮膳烹饪,也注意到五味调和。吕氏春秋 本味篇中云:“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多后少,其齐甚微,皆由自起。”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34(三)导引健身 导引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术,它将呼吸、动形和自我按摩等内容融成一体。如果说上古时期,人们作舞以宣导之治疗疾病是一种原始、无定型的动作的活。那么,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导引已经发展成了保健功,现存最早的、且完整地描述呼吸锻炼的。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35(四)敬老养老 敬老养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这一传统大概自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开始了。对老人的敬养,不仅是礼仪上的待遇,也是具有养生内客的,涉及到情志、起居、饮食等生活诸方

    31、面。礼记内则中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伙食忠养之”,可以看出,当时在老人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36(五)优生优育与胎教 先秦时期,在婚烟制度上,也提出了一些合理主张,如同性不结亲、必成年而婚配等。在左传中,即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之论。周礼 地官司徒中说:“男三十而取,女二十而嫁”,这些主张对于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是十分有益的。先秦时期,对于妊娠时期的养生保健也十分注意。如刘向列女传载:“太任(周文王之母)有身,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说明当时对于胎教已有一定的认识。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37(六)环境卫生 先秦时期,

    32、对于环境卫生也十分重视。商代的甲骨文中,即有扫帚的“帚”字。说明清洁扫除在当时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及个人的日常卫生习惯。此外,在公元前四五世纪,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了处理污水,当时即有所谓“陶窦”,据说就是当时的下水沟。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38(七)药物养生 在先秦的有关文献中,对于延年益寿的药物已有不少记载,如在山海经中收集了药物百余种。其中,有一类为补药,如櫰(huai音怀)木、枥木、狌狌(按:同猩猩)等,具有强壮身体、增强记忆力、延年益寿的功效。这些药物为后世养生家、医家探讨抗老防衰、益寿延年的药物,开阔了思路,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39第三节第三节 秦秦汉汉晋晋唐时期唐

    33、时期(成熟形成)(成熟形成)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标志着封建制终于代替了奴隶制。汉、唐两代都曾出现过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的景象,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对医学及养生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一时期内,出现了不少著名医家和养生家,以及养生专论、专著。对养生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秦汉之际,特别是秦代“焚书坑儒”的高压政策被解除以后,道家、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发展。佛教的传入,也逐渐影响了我国意识形态及医学的发展。自隋代王通提出儒、佛、道“三教归一”的纲领后,三家之说便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推行于世,并且互相渗透、融合。其中,有关养生方面的内容,便被当时的医家、方士所继承,从而进一步充实和

    34、发展了中医养生学的内容。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40一、养生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汉唐时期的养生学思想发展,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对养生理论的阐述往往是融医、儒、道、佛诸家养对养生理论的阐述往往是融医、儒、道、佛诸家养生思想于一体,各取其长。生思想于一体,各取其长。汉唐时期的养生家,往往也是著名的医学家。其具汉唐时期的养生家,往往也是著名的医学家。其具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因而,对养生有丰富的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因而,对养生方法的论述,多具体、实际而有效。方法的论述,多具体、实际而有效。这一时期的养生专论、专著,在理论上有了较为系这一时期的养生专论、专著,在理论上有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既承

    35、袭了先秦的学术思想,又有所创新统的论述,既承袭了先秦的学术思想,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并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予以和发展。并作为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予以专门阐述。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专门阐述。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41一、黄帝内经一、黄帝内经养生养生思想思想1、天地合气的生命观2、不可违背的生命规律3、应天顺时的养生思想4、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5、养生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42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养生学理论基础养生学理论基础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药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先秦道内经总结了先秦时期医药学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先秦道家、儒家、杂家的养生思想为

    36、内经养生理论的形成做家、儒家、杂家的养生思想为内经养生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出了重要贡献。要点归纳如下:(一)对生命起源的认识。(二)天人相应,顺应自然。(三)对生命规律的阐述。(四)对衰老的认识。(五)明确提出养生原则和方法。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43黄帝内经黄帝内经1、精神的摄养、精神的摄养“恬淡虚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精神内守”“漠然无所动于中漠然无所动于中”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44“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得神则昌,失神则亡得神则昌,失神则亡”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452、适应

    37、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避免外邪的侵、适应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避免外邪的侵袭袭 “顺四时而适寒暑顺四时而适寒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463、注意饮食起居的调节、注意饮食起居的调节 “起居有常起居有常”,春夏春夏“夜卧早起夜卧早起”,秋季,秋季“早卧早起早卧早起”,冬季冬季“早卧晚起早卧晚起”“饮食有节饮食有节”不可不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474、注意锻炼身体、注意锻炼身体 导引术导引术“咽气吞津咽气吞津”之法之法 素问遗篇素问遗篇刺法论第七十二刺法论第七十二 强调劳逸适度,避

    38、免强调劳逸适度,避免“久视久视”、“久久立立”、“久行久行”以及以及“久卧久卧”、“久坐久坐”等。等。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48二、二、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养生养生思想思想 -重药补重药补 -药饵养生的开端药饵养生的开端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49二、二、神农本草经重药补神农本草经重药补 成书于东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共载中成书于东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共载中药药365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药物为种,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药物为补养之品,计补养之品,计120120种,多具有补益强身、抗老防衰之种,多具有补益强身、抗老防衰之功效,提倡以药物增强身体健康,如人参、黄芪、功效,提

    39、倡以药物增强身体健康,如人参、黄芪、茯苓、地黄、杜仲、枸杞等,均为强身益寿之品。茯苓、地黄、杜仲、枸杞等,均为强身益寿之品。后世医家据此而创制了不少抗老防衰的方药。后世医家据此而创制了不少抗老防衰的方药。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50三三、王充的先天禀赋说王充的先天禀赋说 东汉时期的王充,在养生方面,提出了禀气的厚薄决定东汉时期的王充,在养生方面,提出了禀气的厚薄决定寿命长短的观点,在他所著的论衡中强调指出:寿命长短的观点,在他所著的论衡中强调指出:“若夫若夫强弱夭寿,以百为数,不至百者,气自不足也。夫禀气渥则强弱夭寿,以百为数,不至百者,气自不足也。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其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

    40、,体弱则命短,命其体强,体强则其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短则多病寿短”。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51 王充还认为,生育过多,往往影响下一代健康,他王充还认为,生育过多,往往影响下一代健康,他指出:指出:“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死。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死。字乳亟数,字乳亟数,气薄不能成也气薄不能成也”。所谓。所谓“疏字疏字”是指生育较少,少生少是指生育较少,少生少育则禀受父母之精气强,故子女健壮而寿命亦长;反之,育则禀受父母之精气强,故子女健壮而寿命亦长;反之,“数乳数乳”者,则禀受父母之精气薄弱,故子女体衰而寿者,则禀受父母之精气薄弱,故子女体衰而寿命短,因而提倡少生少

    41、育。王充的这一思想,将优生与命短,因而提倡少生少育。王充的这一思想,将优生与长寿联系起来探讨,是很有见地的,大大丰富了养生学长寿联系起来探讨,是很有见地的,大大丰富了养生学的内容。的内容。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52四、四、张仲景的养生思想张仲景的养生思想 东汉医家张仲景,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医学理论,博采众东汉医家张仲景,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医学理论,博采众长,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长,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其中,也从病因学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养生观点。其中,也从病因学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养生观点。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531 1 养慎养慎 养慎即调护机体以顺应

    42、四时之变,仲景认为:养慎即调护机体以顺应四时之变,仲景认为:“若人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忤经络,养慎,不令邪风忤经络,病则无由入其腠理病则无由入其腠理”(金匮(金匮要略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明确指出,注意四时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明确指出,注意四时变化,外避虚邪贼风,是防病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变化,外避虚邪贼风,是防病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542 2调和五味调和五味 仲景特别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仲景特别强调饮食与养生的关系,“凡饮食滋味以养于凡饮食滋味以养于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身,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

    43、以此致危”,因而,因而“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金匮要略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金匮要略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明确指出,饮食之冷热、五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明确指出,饮食之冷热、五味之调和,以适宜为度,方可起到养生作用。反之,于身体味之调和,以适宜为度,方可起到养生作用。反之,于身体有害。有害。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553 3 提倡导引提倡导引 仲景对导引吐纳也十分重视,他主张用动形方法防病治仲景对导引吐纳也十分重视,他主张用动形方法防病治病,如金匮要略中云:病,如金匮要略中云:“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纳勿令九窍闭塞勿令九窍闭塞”。仲景的上述养生思想,具体体现

    44、了中医防治结合、预防仲景的上述养生思想,具体体现了中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为主的原则。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56五、五、华佗的养生思想华佗的养生思想 华佗是与张仲景同时的医家,他继承了先秦吕氏华佗是与张仲景同时的医家,他继承了先秦吕氏春秋中的动则不衰之说,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动形养春秋中的动则不衰之说,从理论上进一步阐述了动形养生的道理,如三国志生的道理,如三国志 华化传中载其论云:华化传中载其论云:“人体欲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5

    45、7华佗对导引健身术十分重视,在继承华佗对导引健身术十分重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为模仿虎、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为模仿虎、鹰、熊、狼、鸟五种动物动作的导引鹰、熊、狼、鸟五种动物动作的导引法,称之为法,称之为”五禽戏五禽戏”。方法简便,。方法简便,行之有效,大大促进了导引健身的发行之有效,大大促进了导引健身的发展。展。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58六、嵇康养生思想六、嵇康养生思想主张形神兼养,尤重养神:清虚静泰,少私寡欲,守一抱真重服食养生重视劳动养生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59方士之术的利弊方士之术的利弊 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如秦始皇、汉武帝等都追求长生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如秦始皇、汉武帝等都追

    46、求长生不老,想方设法寻求长生不老方药。因而,社会上方士盛不老,想方设法寻求长生不老方药。因而,社会上方士盛行,炼丹术、服石法、神仙术以至房中术等,曾风行于世。行,炼丹术、服石法、神仙术以至房中术等,曾风行于世。鼓吹和信奉炼丹、服石可使人不老不死者,此不但无益,鼓吹和信奉炼丹、服石可使人不老不死者,此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误服者多中毒暴死。故自汉以后,许多医家都反而有害,误服者多中毒暴死。故自汉以后,许多医家都指出乱取丹石之害。但也应看到,当时统治者的谋求长生,指出乱取丹石之害。但也应看到,当时统治者的谋求长生,客观上促进了方士对炼丹、服石、导引等养生方法的探索。客观上促进了方士对炼丹、服石、导引

    47、等养生方法的探索。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60七七、道家学说与道教养生术、道家学说与道教养生术 西汉初期,统治阶级很重视清静无为的黄老哲学,即指托名黄帝,渊源于老子的新道家学派,这时的道家思想,已经将阴阳、儒、墨、法等各家思想批判地吸收进来。汉武帝既崇尚儒术,又祟信神仙,然当时黄老之学声望甚高。于是,方士们逐渐将黄老之学与神仙术结合,形成为具有宗教色彩的黄老道。宣称他们的那套“养神保真”之法,可以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然而人不能永远活下去,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养生学应摒弃其荒谬的成仙思想,而取其养生之术。事实上历代道家养生名家几乎都是以其养生术而传世的。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611、晋朝、晋朝

    48、 丹术养生家丹术养生家葛洪葛洪从预防为主出发宝精行气服药辟谷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62晋朝晋朝葛洪葛洪抱朴子神仙传抱朴子神仙传“养生以不伤为本养生以不伤为本”辅以吐纳、导引、运动、丹药辅以吐纳、导引、运动、丹药并强调并强调“精、气、神精、气、神”为长寿之为长寿之“三宝三宝”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632 2、南朝、南朝陶弘景陶弘景顺应四时调神养性爱气宝精导引按摩服食养生行气吐纳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64南朝南朝陶弘景陶弘景 养性延命论养性延命论现存最早的养现存最早的养生学专著生学专著 “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我命在我,不在于天”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65八、八、唐代的孙思邈唐代的孙思邈 孙思邈精通道

    49、,佛之学,广集医、道、儒、佛诸家养牛之孙思邈精通道,佛之学,广集医、道、儒、佛诸家养牛之说,给合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成养生专论。不仅在说,给合自己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著成养生专论。不仅在千金要方中有大量养生论述,还著有摄养枕中方,千金要方中有大量养生论述,还著有摄养枕中方,内容丰富,功法众多,在我国养生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内容丰富,功法众多,在我国养生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的作用。1、修身养性,道德为先、修身养性,道德为先2、调摄情志,心性平和、调摄情志,心性平和3、食养食疗,不贪厚味、食养食疗,不贪厚味4、顺时养生,起居有常、顺时养生,起居有常5、膏用小炷,常欲小劳、膏用小炷

    50、,常欲小劳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66 其在养生学方面的贡献,大要有五:其在养生学方面的贡献,大要有五: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第一,继承和发展了黄帝内经“治未病治未病”的思的思想,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想,以此为养生原则,提出了“养性养性”之说,在之说,在千金要方千金要方 养性序中反复强调养性序中反复强调“善养性者,则治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未病之病,是其义也”。第二,奠定了我国食养学的基础。他说;第二,奠定了我国食养学的基础。他说;“安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也”。孙氏认为饮食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手段,他在。孙氏认为饮食是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养生学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5572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