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6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学生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6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学生版).doc》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2019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6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学生版 2010 2019 十年 高考 历史 分类 汇编 专题 中国近代 经济结构 变动 学生 下载 _真题汇编_高考专区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0- -20192019) 历史历史 专题专题 6 6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 1.(2019 年全国卷 T28)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 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 法 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2019 年全国卷 T30)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2、新中华载文: “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 问他中国经济性 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 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 普遍关注 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3.(2019 年北京卷 T5)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名称 相关信息 开滦唐山煤矿 1878 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 北洋水师大沽船坞 1880 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 北洋银元局 1902 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 京师自来水公司 1908 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 A.
3、京津冀地区晚清民族企业简表 B. 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 C. 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 D.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 4.(2019 年江苏卷 T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 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 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A. 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C. 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 D. 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 5.(2018 年北京卷 T4)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 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 时间 松江
4、市镇数量 1550 年以前 59 15511722 年 113 17231861 年 167 18621911 年 369 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 B. C. D. 6.(2018 年江苏卷 T6)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 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 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 因造不出火药, 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 与造此药不宜”。 这表明, 洋务企业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5、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2017 年全国卷T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 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 吨税金达 1 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 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 1 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8.(2017 年全国卷 II T28)1879 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 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 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A.军用工业由官
6、办专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9.(2017 年全国卷 T28)1897 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 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 行、 铁路, 直见施行, 今天津亦有小轮, 风气之开, 人力诚难阻隔也。 ”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10. (2017 年江苏卷 T11) 据统计, 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 31.97 亿美元,其中美国 14.10 亿美元,占总量 44.10%
7、英国 11.15 亿美元, 占总量 34.88%,其他国家 6.72 亿美元,占总量 21.02%。由此可见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11.(2016 年全国卷T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 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12.(2016 年全国卷 II T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
8、伪纺织企业 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 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 “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 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 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3.(2016 年全国卷 T30)图 4 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 案。 A. 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 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 全国抗日救王运动的高涨 14.(2016 年江苏卷 T7)1884 年刊行的直隶
9、玉田县志载: “洋舶 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日洋货者,殆不啻十 之五。 ”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 : “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 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 ”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 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人促进手工业发展 15.(2016 年江苏卷 T11)1938 年 1 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 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 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
10、水平 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16.(2015 年全国卷T28)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 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 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 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17.(2015 年天津卷 T5)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 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 20 世纪 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 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
11、带动下,从事非农业 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2015 年江苏卷 T8)下表展示了 19141920 年华商火柴厂的发 展情况。 年代 厂进口火柴(万 罗) 新厂数 厂均资本额(万 元) 1914 238358 10 492 1915 209734 9 330 1916 206207 4 142 1917 155943 8 547 1918 133408 3 066 1920 84843 23 967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
12、 19141915 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 1920 年的投资高潮 19.(2014 年全国卷T28)据研究,1853 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 纱、棉布 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 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0.(2014 年浙江卷 T15)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 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 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一
13、言论的含义是 ( )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 “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 21.(2014 年天津卷 T6) 19 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 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 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 64 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 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22.(2014 年山东卷 T17)19 世纪 60 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 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 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