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3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中药舌诊与舌诊图谱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53765
  • 上传时间:2023-02-15
  • 格式:PPTX
  • 页数:134
  • 大小:4.8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中药舌诊与舌诊图谱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中药 图谱 课件
    资源描述:

    1、1 1、舌与经络相连舌与经络相连 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少阴肾经、厥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少阴肾经、厥阴肝经,沿咽喉络舌本;太阴脾经,连舌阴肝经,沿咽喉络舌本;太阴脾经,连舌根、散舌下根、散舌下2 2、舌与脏腑功能相关舌与脏腑功能相关 舌为心之苗,舌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舌为心之苗,舌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成。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关系着肾藏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关系着舌体之润燥,舌苔可反映脾肾的功能。舌体之润燥,舌苔可反映脾肾的功能。1 1、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

    2、舌两侧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候肝胆。2 2、伤寒指掌伤寒指掌察舌辨证法察舌辨证法还有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下脘”的说法。的说法。舌诊主要观察舌诊主要观察和和两个方面的变化。两个方面的变化。望舌体包括舌体的望舌体包括舌体的。望舌。望舌苔包括诊察苔包括诊察和和情况。情况。舌象特征舌象特征 :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舌体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淡红舌为气血调和的征象,常见于正常人,或表证初起。见于正常人,或表证初起。:全舌青紫或泛现青紫。热入营血,气血壅滞热入营血,气血壅滞阴寒内盛

    3、,气血不畅阴寒内盛,气血不畅瘀血凝滞瘀血凝滞 青紫色青紫色暴力外伤,气滞不通暴力外伤,气滞不通 主气血运行不畅即主气血运行不畅即、舌青紫湿润,苔白而滑舌青紫湿润,苔白而滑 多属阳虚阴盛,多属阳虚阴盛,气血不畅之证。气血不畅之证。舌青紫深绛,苔少而干舌青紫深绛,苔少而干 多属热毒炽盛,多属热毒炽盛,深入营血之证。深入营血之证。舌青紫而暗,有瘀斑点舌青紫而暗,有瘀斑点多属瘀血内阻,多属瘀血内阻,络脉瘀滞之证。络脉瘀滞之证。:舌质滋润,红活鲜明为荣舌;舌质滋润,红活鲜明为荣舌;舌质干枯,色泽晦暗,缺少血色为枯舌舌质干枯,色泽晦暗,缺少血色为枯舌。:荣舌荣舌提示正气充盈,病轻。提示正气充盈,病轻。枯舌

    4、枯舌提示正气虚衰,病重。提示正气虚衰,病重。: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舌质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舌色较暗者为舌色较暗者为苍老舌苍老舌;舌质浮胖娇嫩,纹理;舌质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淡白者为细腻,舌色淡白者为娇嫩舌娇嫩舌。:苍老舌苍老舌 多属多属。娇嫩舌娇嫩舌 多属多属。:胖大舌多属阳气亏虚,水湿内停。瘦薄舌是舌失濡胖大舌多属阳气亏虚,水湿内停。瘦薄舌是舌失濡养的表现。养的表现。肿胀舌肿胀舌属实证属实证-舌色红绛者舌色红绛者 多属心脾热盛多属心脾热盛 舌色紫暗者舌色紫暗者 多属瘀血络多属瘀血络胖大舌胖大舌 属虚证属虚证 舌色紫暗舌色紫暗 多属阳虚水停多属阳虚水停瘦薄舌瘦薄舌舌色淡白者

    5、舌色淡白者 多属气血两虚。多属气血两虚。舌色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者舌色红绛,舌干少苔或无苔者属阴虚火属阴虚火旺。旺。舌态,即舌体运动时的状态。舌体活动灵舌态,即舌体运动时的状态。舌体活动灵便,伸缩自如,为正常舌态,提示气血充便,伸缩自如,为正常舌态,提示气血充盛,经脉通调、脏腑健旺。常见的病理舌盛,经脉通调、脏腑健旺。常见的病理舌态有舌体态有舌体舌象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舌象特征:舌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回旋。旋。形成:气血虚极,阴液亏损形成:气血虚极,阴液亏损舌肌筋脉失舌肌筋脉失养养痿软。痿软。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多为伤阴或气血俱虚。:多为伤阴或气血俱虚。痿软舌痿软舌-舌痿而红绛

    6、少苔舌痿而红绛少苔多属热盛多属热盛 伤阴,或阴虚火旺。伤阴,或阴虚火旺。舌痿而枯白无华舌痿而枯白无华多属气血虚衰多属气血虚衰(2)舌象特征:舌体失其柔和,板硬强直,屈伸不便或不能转舌象特征:舌体失其柔和,板硬强直,屈伸不便或不能转动。动。形成:形成:邪热内扰邪热内扰-热盛伤津热盛伤津舌脉失养舌脉失养 热扰神明热扰神明-舌失主宰舌失主宰-强硬舌强硬舌 痰浊内阻痰浊内阻-蒙闭心包蒙闭心包 肝风夹痰肝风夹痰上阻舌窍上阻舌窍临床意义:多见于热入心包;或为高热伤津;或为风痰阻临床意义:多见于热入心包;或为高热伤津;或为风痰阻络。络。舌体强硬而色红绛少津舌体强硬而色红绛少津多见于热邪亢盛;多见于热邪亢盛;

    7、舌体强硬而舌苔厚腻舌体强硬而舌苔厚腻多见于风痰阻络多见于风痰阻络舌体强硬而肢体麻木、眩晕者舌体强硬而肢体麻木、眩晕者多为中风先兆。多为中风先兆。舌象特征: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称为歪斜舌象特征: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称为歪斜舌,一般舌歪在前半部明显。舌,一般舌歪在前半部明显。形成:肝风内动,挟痰挟瘀阻滞一侧经络形成:肝风内动,挟痰挟瘀阻滞一侧经络歪斜舌歪斜舌临床意义:多为肝风夹痰,或痰瘀阻络所致。临床意义:多为肝风夹痰,或痰瘀阻络所致。舌象特征:舌体不自主颤动,动摇不宁者,称为舌象特征:舌体不自主颤动,动摇不宁者,称为 舌颤动。舌颤动。形成:形成:阴血亏损,肝筋失养,舌脉挛急阴血亏损,肝筋失养,舌

    8、脉挛急 颤动舌颤动舌 邪热伤津,燔灼肝筋,筋脉拘急邪热伤津,燔灼肝筋,筋脉拘急临床意义:舌颤动是动风的表现之一。凡气血虚衰、阴液临床意义:舌颤动是动风的表现之一。凡气血虚衰、阴液亏损,舌失濡养而无力平稳伸展舌体;或为热极动风、亏损,舌失濡养而无力平稳伸展舌体;或为热极动风、肝阳化风等,都可以产生舌颤动。肝阳化风等,都可以产生舌颤动。舌淡白而颤动者舌淡白而颤动者多属血虚生风;多属血虚生风;舌绛紫而颤动者舌绛紫而颤动者多属热极生风;多属热极生风;舌红少苔而颤动者舌红少苔而颤动者多属阴虚动风多属阴虚动风 舌象特征: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称为吐舌;舌象特征: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者,称为吐舌;反复舐口

    9、唇四周,掉动不停,均称反复舐口唇四周,掉动不停,均称“弄舌弄舌”形成:心脾有热,热灼津伤形成:心脾有热,热灼津伤 肝筋失养,引动肝筋失养,引动肝风肝风舌动摇而不宁。舌动摇而不宁。临床意义临床意义:一般属心脾有热。:一般属心脾有热。吐舌吐舌 亦可见于疫毒攻心或心气已绝的病人。亦可见于疫毒攻心或心气已绝的病人。弄舌弄舌亦可见于热盛动风的先兆或先天愚型患亦可见于热盛动风的先兆或先天愚型患儿。儿。(6)短缩舌)短缩舌 舌象特征:舌体卷短紧缩,不能伸长,舌象特征:舌体卷短紧缩,不能伸长,临床意义: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临床意义: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舌短缩而色青紫湿润舌短缩而色青紫湿润 多属寒凝经脉。多属寒

    10、凝经脉。舌短缩而色淡白无华舌短缩而色淡白无华多属气血虚衰。多属气血虚衰。舌短缩而色红绛而干舌短缩而色红绛而干 多属热盛伤津。多属热盛伤津。舌短缩胖大舌短缩胖大舌苔腻舌苔腻多属风痰阻络。多属风痰阻络。此外,先天性舌系带过短,亦可影响舌体伸出,此外,先天性舌系带过短,亦可影响舌体伸出,称为绊舌,手术治疗治愈,无辨证意义。称为绊舌,手术治疗治愈,无辨证意义。:故故“见底见底”、“不见底不见底”是衡量舌是衡量舌苔薄厚的标准。苔薄厚的标准。:舌苔的厚薄变化,主要反应邪正的舌苔的厚薄变化,主要反应邪正的盛衰。盛衰。病位在表,可见到薄苔;病位在里,可见到厚病位在表,可见到薄苔;病位在里,可见到厚苔。舌苔由薄

    11、变厚,提示邪气渐盛,为病进。苔。舌苔由薄变厚,提示邪气渐盛,为病进。舌苔由厚转薄,则提示正气胜邪,为病退的征舌苔由厚转薄,则提示正气胜邪,为病退的征象。象。舌象特征:有厚、薄之分,是最常见的苔色,其舌象特征:有厚、薄之分,是最常见的苔色,其它各色舌均可由白苔转化而成。它各色舌均可由白苔转化而成。临床意义:主表证、寒证。但不局限于表证寒证临床意义:主表证、寒证。但不局限于表证寒证 舌质淡红舌质淡红 正常人、表证初起。正常人、表证初起。-质地干燥质地干燥 多属风热表证。多属风热表证。质地滑利质地滑利 多属外感寒湿阳虚水停。多属外感寒湿阳虚水停。厚白而腻厚白而腻 多属湿浊、痰饮、食积多属湿浊、痰饮、

    12、食积-厚腻而干厚腻而干 多属湿浊内蕴化热伤津多属湿浊内蕴化热伤津 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外感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外感温热。温热。舌象特征:黄苔有舌象特征:黄苔有和和之别。之别。临床意义:黄苔主热轻,深黄苔主热苔主热证,临床意义:黄苔主热轻,深黄苔主热苔主热证,里证。舌苔由白转黄,提示邪已化热入里,苔色里证。舌苔由白转黄,提示邪已化热入里,苔色愈黄,邪热愈甚。深黄热重,焦黄苔主热极。愈黄,邪热愈甚。深黄热重,焦黄苔主热极。黄白相兼苔,多为表邪化热入里;黄白相兼苔,多为表邪化热入里;黄厚而干(糙)邪热津伤,燥结腑实黄厚而干(糙)邪热津伤,燥结腑实 舌苔黄而腻,多属湿热内蕴、痰饮化热、食积热舌苔黄而腻

    13、,多属湿热内蕴、痰饮化热、食积热腐之证;腐之证;:浅黑苔即称为:浅黑苔即称为“灰苔灰苔”;深灰苔即称;深灰苔即称为为“黑苔黑苔”。其中其中苔质苔质是鉴别灰黑苔寒是鉴别灰黑苔寒热属性的重要指征热属性的重要指征。:多见于热极伤阴;阳虚阴甚或肾阴亏损,痰湿久多见于热极伤阴;阳虚阴甚或肾阴亏损,痰湿久郁之证。郁之证。舌苔灰黑而干舌苔灰黑而干 主里热之重证主里热之重证 多因里热已极,多因里热已极,热炽津伤所致。热炽津伤所致。舌苔灰黑而润舌苔灰黑而润 主里寒之重证主里寒之重证 多因阳虚寒极,多因阳虚寒极,痰饮寒湿内阻所致。痰饮寒湿内阻所致。(一)、舌质与舌苔的综合分析(一)、舌质与舌苔的综合分析 人体是复

    14、杂的整体,舌象与机体的脏腑、人体是复杂的整体,舌象与机体的脏腑、气血以及各项生理功能都有着密切联系。气血以及各项生理功能都有着密切联系。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所反映的生理、病理舌质和舌苔的变化,所反映的生理、病理意义虽各有所侧重,前面已分而论之,但意义虽各有所侧重,前面已分而论之,但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却要注意舌质与舌苔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却要注意舌质与舌苔变化的综合分析,整体审察舌象变化的综合分析,整体审察舌象即舌即舌质的神、色、形、态和苔质、苔色的综合质的神、色、形、态和苔质、苔色的综合形象。形象。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应对二者的病因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应对二者的病因病机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

    15、病机及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例如例如,其舌淡白多主虚寒,其舌淡白多主虚寒,而苔黄腻为湿热之征,舌色与苔色虽有寒而苔黄腻为湿热之征,舌色与苔色虽有寒热之别,但是舌质反映正气,舌苔反映病热之别,但是舌质反映正气,舌苔反映病邪,舌象表明本虚标实,寒热夹杂的病变邪,舌象表明本虚标实,寒热夹杂的病变特征。脾胃虚寒而舌质淡白,复感湿热之特征。脾胃虚寒而舌质淡白,复感湿热之邪而舌苔黄腻,因此呈现如此舌象。邪而舌苔黄腻,因此呈现如此舌象。又如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亦可又如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之邪,亦可出现出现“”之舌象。所之舌象。所以,当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往往提示以,当舌质与舌苔变化不一致,往往提

    16、示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病理变化,舌象的辨证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病理变化,舌象的辨证意义亦是二者的结合,因此临床诊疗要处意义亦是二者的结合,因此临床诊疗要处理好标本缓急关系。理好标本缓急关系。(二)、舌象的动态分析(二)、舌象的动态分析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象亦随之相应变化。掌握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舌象亦随之相应变化。掌握舌象与疾病发展变化的关系。可以充分认识疾病舌象与疾病发展变化的关系。可以充分认识疾病不同阶段发生的病理改变,为早期诊断、早期治不同阶段发生的病理改变,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疗提供重要依据。(三)、舌诊的临床意义(三)、舌诊的临床意义舌象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病情,故对临床辨证、舌象变化能较客观地反映病情,故对临床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以及判断疾病转归,分析病情立法、处方、用药以及判断疾病转归,分析病情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判断邪正盛衰、判断邪正盛衰:正气盛衰能明显地反映于舌。正气盛衰能明显地反映于舌。2、辨别病位浅深、辨别病位浅深:病邪轻、浅多见舌苔变化,而病邪轻、浅多见舌苔变化,而病情深、重可见舌苔舌体同时变化。病情深、重可见舌苔舌体同时变化。3、区别病邪性质、区别病邪性质:不同的病邪致病,舌象亦各有不同的病邪致病,舌象亦各有差异。差异。4、推断病势进展估计病情预后、推断病势进展估计病情预后:5、指导立法处方、指导立法处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中药舌诊与舌诊图谱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5376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