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类图监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海水鱼类图监全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水 鱼类 图监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外洋洄游性魚類2、近海洄游性魚類3、垂直洄游性魚類(礁石魚類)4、底棲性魚類海水魚類鮪魚(tuna)、鰹魚(skipjack)、旗魚(swordfish,sailfish)、鱰魚(鬼頭刀,mahi mahi)、鰤魚(yellowtail)、鯊魚(shark)、雙髻鮫(Sphyrna)等。1、外洋洄游性魚類:台灣主要鰹鮪漁場Tuna and Bonito Fishing Ground台灣常見各種海水魚 類(1)旗魚marlin,swordfish雨傘旗魚破雨傘、芭蕉旗、帆魚 屬外洋性旗魚,背部紫黑色,腹部銀白色,體側無橫帶和圓斑。最大特徵在於背鰭張開有如一張扇面。體長約 1.5 2.5 公尺
2、。一般常見約在 220 280 公分 左右,最大體長可達 340 公分。劍旗魚 旗魚舅、丁挽舅、劍魚 全世界僅1屬1種。體短壯,略為圓柱狀,與另一正旗魚科最大之差別在本科魚之背鰭基底短,無腹鰭。普通體長約2 m,一般在120 190 cm 左右,最大體長可達 4.5 m以上;當體長達到 150 170 cm時即達成熟。旗魚(35 m,100300 kg)在台灣水域以太平洋面向為主,故宜蘭花蓮台東與屏東以及蘭嶼和綠島周圍常出現,尤其夏季。除生吃外作成魚鬆為市面上主要商品。鮪魚tuna/鰹魚bonito鮪魚的英文名:Tuna俗名:黑甕串 分類上屬鱸目、鯖科、鮪屬。體型最大之鮪類,有兩種:一、南方黑
3、鮪(Thunnus maccoyii),英文名:Southern Bluefin Tuna,俗名:油串,主要分布在三大洋南緯3050度之間的溫帶水域,屬高度洄游魚種。二、北方黑鮪(Thunnus thynnus),英文名為Norhtern Bluefin Tuna,俗名:黑鮪或黑甕串,主要分布北半球的溫帶海域,包括大西洋(含地中海)及北太平洋海域。體長最大可達225公分、體重達200公斤以上,在印度洋區其平均體長範圍在160200公分之間。鰹魚(12 m,6080 Kg)亦是回游在台灣水域,以太平洋面向為主,故宜蘭花蓮台東與屏東以及蘭嶼和綠島周圍常出現,尤其夏秋兩季。除生吃外,作成鮪魚油漬罐頭
4、或柴魚(鰹魚)為市面上主要商品。豐國水產公司豐國水產公司 蔡定邦蔡定邦大型圍網作業情形 豐國水產公司豐國水產公司 蔡定邦蔡定邦大型圍網作業情形模型解說圖浮子沉子底部網綱鱰魚-鬼頭刀(Coryphaena hippurus,mahi-mahi)體型是扁平形體長1.8 m,體重約68 Kg行動力特強,是飛魚的捕殺者之一,與旗魚鮪魚等同屬於太平洋外海回游魚類。除生食用之外,大部分冷凍外銷日本。魚肉常有綠色肉出現是鮮度問題。The Mahi-mahi also known as dolphin,common dolphin-fish,dorado maverikos,or lampuki(in Mal
5、tese)are surface-dwelling ray-finned fish found in off-shor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waters worldwide.They are one of only two members of the Coryphaenidae family,the other being the Pompano dolphin-fish.The name mahi-mahi(strong-strong in Hawaiian),particularly used on restaurant menus,has been ad
6、opted in recent years to avoid confusing these fish with dolphins,which are mammals.比一比看看鬼頭刀是誰釣的比較大尾鰤魚(Seriola quinqueradiata,yellowtail)The Yellowtail Kingfish is a pelagic,schooling fish,usually seen as adults in small to large numbers.In general they inhabit rocky reefs and adjacent sandy areas i
7、n coastal waters and occasionally enter estuaries.They are found from shallow water down to depths of around 50 m,although have been caught from over 300 m.鯊魚類(shark)鯊魚是軟骨魚類,體長可以達到56公尺以上,常被捕獲食用者大都是13公尺之小沙條,在我們食桌上出現的是鯊魚煙、魚丸或是用其魚鰭作成的魚翅是最常見之產品。星鮫雙髻鮫燈籠鮫海洋珍饈鯊魚之魚翅魚丸 福州丸 魚翅(排翅)鯖魚(mackerel)、鰺魚(horse mackere
8、l)、秋刀魚(Pacific saury)、飛魚(flying fish)、鮭魚(salmon)、鯔魚(烏魚,mullet)、鰆魚(cero)、鰊魚(nisin)、鰮魚(sardine)、鯡魚(herring)、鯷魚(anchovy)、翻車魚(sun fish)、尖梭(halfbeaks)、海鱺(cobia)、鮭魚(salmon,遡河洄游)等。2、近海洄游性魚類:高麗鰆魚(Korea mackerel)主要回游於日本海,可用圍網、定置網等漁法捕獲之高經濟價值魚種是桌上佳餚,俗稱白腹。通常魚體長約可達80150公分,體重約在2045公斤左右。烏魚或鯔魚(mullet)每年冬季是主要漁期,可用流刺
9、網、圍網、定置網等漁法捕獲,為高經濟價值魚種,母魚魚卵可乾製為烏魚子,價格昂貴,俗稱烏金,是桌上佳餚,雄魚精巢亦可供食用。因可完全養殖,故亦為本省淺海養殖之重要魚種。通常三年烏魚體長約可達6080公分,體重約在58公斤左右。鯖魚(mackerel)鯖魚體長約3550 cm,體重約有350600 g,在日本又稱為生腐,亦即是捕獲後很快就會腐敗的魚種,在台灣除了生煮食用外,有鹽漬品、鹽乾品、番茄漬罐頭等加工產品在市面上流通。我國以宜蘭縣的南方澳漁港為基地,在日本海、黃海、東海等地,進行大型圍網捕獲之魚種之一,。金帶花鯖銅鏡鰺 Amberfish 鰺魚(horse mackerel)鰺魚在日本海與中
10、國東海至南海等水域回游,在台灣的漁期約為冬季魚種,一般體長約2535 cm,體重約有250500 g,在台灣除了生煮食用外,有一部分小型魚取代鯖魚製成番茄漬罐頭等加工產品在市面上流通。鰺魚 類(horse mackerel)長身鰺 吉利鰺 尾部兩側線上有明顯之棘鱗突起秋刀魚(Pacific saury)秋刀魚體長25-30 cm,體重約100-200 g,是日本鰹魚一支釣的主要餌料之一,焚寄網或是定置網是其主要捕獲方式,此魚種在台灣原本不產因遠洋漁業至溫水域作業而有產量,在市面上除了碳烤食用外,尚未有番茄漬罐頭等加工產品流通。尖梭魚(halfbeaks)尖梭魚體長30-50 cm,體重約200
11、-500 g,亦可用焚寄網或是定置網捕獲,此魚種在台灣產量不多。尖梭魚銀漢魚飛魚(flying-fish)每年春夏是主要漁期,在太平洋西岸回游,魚卵可製成生魚片之合成物,精巢亦可供食用,亦是桌上佳餚。故亦為台灣地區之重要魚種。一般魚體長約為2535 cm,體重約在300500g。飛魚(flying-fish)餐桌加工食品鰮魚(sardine)此類魚種繁多,亦有被稱鯡魚(round herring),或鯷魚(anchovy)而在台灣還被稱作苦魺魚,魚苗被稱作鱙魚。臭肉鰮係因此魚種是夏季最多且在捕獲後,早期無冷凍或碎冰保護處理,不易保存而腐敗故以此名之。鯷魚(anchovy)魚種繁多,在台灣俗稱丁
12、香魚,最大體長約5-10 cm,體重約3-5 g,亦被稱作鱙魚。最常見的加工品是魚干品,或是瓶裝油漬炒魚干與豆鼓,而在歐洲還有油漬鯷魚罐頭(經過發酵)。海鱺(Rachycentron cancadum,cobia)海鱺體長1.5 m、體重約815 Kg,每年35月是捕魚季節,在台灣西南海域回游,近年在澎湖以人工養殖相當成功,一般是供應海鮮店當作生魚片、鹽燒、煎煮。富含優質的蛋白質與高度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其肉中含DHA(328-507 mg/100g)與EPA(280-485 mg/100g),且含維生素E、菸鹼酸在水產品中屬高量者,豐富的游離氨基酸以牛磺酸、甘氨酸、,麩氨酸及離氨酸等為主,亦
13、含有與遠洋洄游之鮪魚等類似之Anserine,具有抗養化功能。海鱺(Rachycentron cancadum,cobia)水分 粗蛋白 粗脂肪 粗灰分熱量(Kcal/100g)養殖海鱺 背肉 腹肉60.416.519.40.925053.414.131.90.9 343野生海鱺74.820.9 2.31.9104旗魚72.123.4 3.01.4127黑鮪魚(TORO)52.421.224.40.8320紅 魽69.421.0 8.11.4165鮭 魚69.320.7 8.41.5167翻車魚Mola mola 翻車魚又稱作曼波魚或蜇魴、蜇魚,而英文名稱Sun fish有人戲稱為打某魚(台語
14、),在台灣水域以太平洋面向為主,故宜蘭、花蓮、台東與屏東以及蘭嶼和綠島周圍常出現,尤其是夏季。除生吃外無其他加工品,而其內臟之腸子又被稱作龍腸,在一般海鮮店是可以吃得到的佳餚。翻車魚是最重的硬骨魚之一,目前記錄中可達2.3公噸;而產卵量也是已知生物中最多的魚種之,某隻1公噸左右的雌魚被發現擁有300,000,000顆以上的卵粒。3、垂直性洄游魚類(礁石魚類):鯛魚(bream)、嘉臘魚(sea bream)、鯧魚(pomfret)、白帶魚(hairtail)、鮸魚(miiuy croaker)、狗母魚(lizard)、海鰻(eel,conger pike)、黃魚(yellow croaker)
15、、鱸魚(sea bass)、白口魚(white mouth croaker)、黑口魚(black mouth croaker)、鰈魚(flatfish)、鱈魚(cod)、鰤魚(yellowtail)等。石斑魚、皮刀魚、紅目鰱、等。小黃魚 黃魚(Pseudosciaena manchurica,yellow croaker)大黃魚 本種產於中國南海、東海及黃海南部。台灣西部沿海偶可見。一般體長2535 cm近方形而側扁尾柄細長。肉質細緻,蒸煮炸皆宜。吻圓鈍上下頜等長。頭部及前部被圓鱗,後部被櫛鱗。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之間具有深凹,體側背灰黃腹金黃色,背鰭尾鰭灰黃,胸鰭、腹鰭及臀鰭為黃色。沿近海
16、中底層性魚類,繁殖季節會群聚洄游。大陸東南沿海最重要經濟魚種之一,年產量約五萬噸左右,唯近年產量日益下滑。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及底刺網,冬末春初漁獲較豐,台灣沿海並不盛產。白姑魚 鮸魚 褐毛鱨 黃魚(yellow croaker)鯛魚(bream)鯛魚(bream)Deep laterally flattened body,with large scales,that are also present upon the head.Single long dorsal fin,whos anterior portion is composed of 12 spines,with the poster
17、ior formed of 12 to 13 soft branched rays.The anal fin is approximately half the length of the dorsal fin,and has 3 spines at its anterior that is then composed of 12 to 13 branched rays.The top half of the head and body,along with the fins,has a reddish orange coloration.This blends into a rose tin
18、ged silver of the sides and belly.The lateral line is distinct,and is accompanied in the adults by a black to blackish red spot,just behind the gill cover.The gill cover has no spines and is un-toothed.The eyes are large and are further back than the low set mouth.The front teeth are small and sharp
19、,with 2 to 3 sets of small rounded blunt teeth towards the rear.紅目鰱 紅目鰱 Dentex tumifrons 金線鰱 平均體長22 cm的魚,眼睛的平均直徑大約2.2 cm,約佔全長的十分之一。眼球中央是微黑而閃亮的小圓球,直徑約1 cm,煮熟後變成一顆白色背鰭和臀鰭靠近基部的膜上有兩排圓點,腹鰭則有三排,圓點的顏色是黃中帶紅,靠近棘尖端的薄膜則是一片紅色。一堆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色素細胞。小圓球外圍是紅色的一環,真是名副其實的紅目。紅目鰱的鰭有五種,背部有一長排背鰭,腹部前端有一對腹鰭,泄殖孔後有一排臀鰭,身體兩側各有一胸鰭
20、,尾部則是尾鰭。牠的尾鰭拉開是平的沒有分叉。紅目鰱 Dentex tumifrons 秋姑魚(goatfish)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之熱帶至溫帶海域。底棲性中小型魚類,主要棲息於斜坡及深淵處,棲息深度可達5000公尺。所有的種類皆為雌雄同體。以動物性浮游生物及底棲的甲殼類為食。體細長,前部亞圓筒形,後部稍側扁。眼極小,或特化成極大之板狀之背斑(dorsal plaques)。口大吻略長或圓鈍。上頜延伸至眼後方;齒細小為針狀,塊狀或帶狀存在於頜骨及鋤骨或無齒。背鰭軟條8-16;臀鰭軟條7-19;胸鰭軟條9-24;具脂鰭或無;尾鰭成叉形。鰓被架8-17。深海狗母魚屬具有延長如絲之胸、腹及尾
21、鰭。狗母魚(Bathypterois atricolor,lizard fish)大頭狗母魚 Synodus macrocephalus Cressey,1981台灣新品種白鯧魚(Pampus argenteus)分布於印度洋與西太平洋地區,西起波斯灣,東至印尼與巴布新幾內亞,北至日本等海域。台灣主要分布於西部及北部海域。主要棲息於沿岸砂泥底水域,常與金線魚、鰺科或對蝦等共同出現。以水母、浮游動物等為食物。冬天到夏天為產卵期,會成群靠近沿岸群游於中層海域,產卵後秋天再出外海,幼魚成長至3 cm左右即向外海游出。一般以圍網或刺網捕獲,亦可以海釣方式釣到,釣期約在2-4月間。屬於高級的食用魚種,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