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混凝土 工程质量 验收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大家好大家好 第1章 总则 第2章 术语 第3章 基本规定 第4章 模板分项工程 第5章 钢筋分项工程 第6章 预应力分项工程 第7章 混凝土分项工程 第8章 现浇结构分项工程 第9章 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 第10章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附录内容 附录A 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B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 附录C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方法 附录D 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 强度检验 附录E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混凝土分部工程验收程序图砼强度检验手段的变化 GB50204-2002以混凝土浇注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原GB50204-92中同条件试件强度仅作为工艺控
2、制参数(如拆模),在GB50204-2002中已经明确将同条件试件的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验收的手段。回弹法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局限性 回弹法推定混凝土强度的实质是由混凝土的表面硬度推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回弹法推定混凝土强度要用到“强度曲线”,现在规范所采用的强度曲线是7080年代确定的,现在的混凝土组成成分与原来的混凝土相比,水泥用量增加、掺合料用量增加(如粉煤灰、磨细矿粉等)、骨料粒经减小、体积稳定性差、表面硬度变小,所有这些因素都导致用回弹法推定混凝土强度所得道的结果与混凝土的市级强度相差较大,导致生产方(商品混凝土厂、施工单位)的风险加大。第1 章 总则 【学习要点】1.明确编制混凝土结构工程
3、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目的。2.了解本规范的适用范围。3.了解本规范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范GB50300-2001配套使用的规定。4理解国家标准是对工程质量要求的最低标准。5理解本规范与相关标准配套使用的必要性。【规范条文内容】-1 1.0.1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验收,不适用于特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验收。【规范条文内容】-2 1.0.3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承包合同和工程技术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1.0.4本规范应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标准
4、GB 50300-2001配套使用。1.0.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内容分析-1 本章主要规定了编制本规范的目的、适用范围以及配套使用的标准等内容。编制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和加强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应注意,尽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使用和维护等内容也相当重要,但按照标准的分工,本规范仅对施工质量的验收作出规定。内容分析-2 本规范的适用范围为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混凝土结构工程,包括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本规范所指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5、B 50010的范围一致。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在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0188中第五章、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B 5020492和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 32190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体现“验评分离”的规范编制规则。内容分析-2 本规范中特种混凝土(specified concrete)系指具有膨胀、耐酸、耐碱,耐油、耐热、耐磨、防辐射等特殊性能的混凝土。本规范是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最低要求,必须严格遵守。因此,承包合同(如质量要求等)和工程技术文件(如设计文件、企业标准、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等)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不应低于本规范的规定。当承包合同和设计
6、文件对施工质量的要求高于本规范的规定时,验收时应以承包合同和设计文件为准。内容分析-3 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规定了房屋建筑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编制的统一准则。本规范是根据该标准规定的原则编写的,适用于该标准“主体结构”分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验收。执行本规范时,尚应遵守该标准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和施工项目设计文件提出的各项要求。本规范与其他国家先行标准的接口 本规范在涉及到其他国家现行标准时均给出了接口,如涉及到钢筋时,有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涉及到钢
7、筋连接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 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的规定。涉及到水泥时,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l75 涉及到混凝土强度评定时,执行国家先行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 这种规范引出接口在本规范中还有很多第2章 术 语 2.0.1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2.0.2现浇结构:系现浇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在现场支模并整体浇筑而成的混凝土结构。2.0.3装配式结构: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2.0.4 缺陷
8、defect 建筑工程施了质量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检验项或检验点,按其程度可分为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术 语-2 205严重缺陷 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的缺陷。206一般缺陷 对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无决定性影响的缺陷。207施工缝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208结构性能检验 针对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挠度、裂缝控制性能等各项指标所进行的检验。内容分析-1 由于执行本规范时应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配套使用,在该标准中出现的与本规范相关的术语不再列出。在编写本章术语时,主要参
9、考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等国家标准中的相关术语。由于缺陷的严重程度不同,对结构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本规范术语仅从定性的角度给出了缺陷、严重缺陷和一般缺陷的涵义,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第3章 基本规定 学习要点 1理解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对于施工企业及施工项目的重要性。2了解子分部工程的分类、分项工程的划分及检验批划分的一般原则。3掌握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的内容。4.了解检验批质量验收时实物检查的抽样方案和资料检查的内容。5.掌握检验批的合格质量要求。6.了解检验批,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程序和组织。规
10、范内容-1301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混凝土结构施工项目应有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并经审查批准。302 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可根据结构的施工方法分为两类:现浇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根据结构的分类,还可分为钢筋混凝上结构子分部工程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等。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可划分为模板、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等分项工程。各分项工程可根据与施工方式相一致且便于控制施工质量的原则,按工作班、楼层、结构缝或施工段划分为若干检验批。规范内容-2 303 对混凝土结构子
11、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结构或装配式结构等相关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控制资料检查及观感质量验收,并应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施工工艺和结构的重要部位进行见证检测或结构实体检验。304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在所含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验收记录检查。规范内容-3 305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如下内容:1 实物检查,按下列方式进行:1)对原材料、构配件和器具等产品的进场复验,应按进场的 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2)对混凝土强度、预制构件结构性能等,应按国家现行有关 标准和本规范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3)对本规范中采用计数检验的项目,应按抽查
12、总点数的合格点率进行检查。2 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器具等的产品合格证(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及进场复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记录、抽样检验报告、见证检测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规范内容-4 306 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2 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专门要求外,一般项日的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3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验收记录。对验收合格的检验批,宜作出合格标志。307 检验批、分项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可按 本规范附录A记录,质量验收程
13、序和组织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的规定。内容分析-1 根据新编制规范对基本规定的要求,本章内容包括:施工技术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 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 施工技术方案、各验收层次的内容、程序和组织等一一、对施工现场和施工项目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的有关规定,本章对施工现场和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属于管理要求而非技术要求,但这些要求对保证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给出这些要求的目的是促进施工单位推行生产控制和合格控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对施工现场和施工项
14、目的基本要求 对施工现场,要求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对具体的施工项目,要求有经审查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上述要求应能在施工过程中有效运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应按程序审批,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人身安全的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措施。二、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和验收内容 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和结构分类,列举了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具体名称。子分部工程验收前,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法和结构分类确定应验收的分项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体系中,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划分为六个分项工程:模板、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结构和装配式
15、结构。本规范中“结构缝”系指为避免温度胀缩、地基沉降和地震碰撞等而在相邻两建筑物或建筑物的两部分之间设置的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等的总称。检验批划分原则 各分项工程又可划分为若干检验批。检验批是工程质量验收的基本单元。检验批通常按下列原则划分:1检验批内质量均匀一致,抽样应符合随机性和真实性的原则;2贯彻过程控制的原则,按施工次序、便于质量验收和控制关键工序质量的需要划分检验批;子分部工程验收 子分部工程验收时,除所含分项均应验收合格外,尚应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试件、施工工艺和结构的重要部位进行见证检测或结构实体检验,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对施工工艺的见证检测,系指根据工程质量控制的需要,
16、在施工期间由参与验收的各方在现场对施工工艺进行的检测。有关施工工艺的见证检测内容在本规范中有明确规定,如预应力筋张拉时实际预应力值的检测。本条规定的子分部工程验收内容中,见证检测和结构实体检验可以在检验批或分项工程验收的相应阶段内进行。三、检验批的合格质量要求 检验批质量合格的条件为: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检验均应合格,且资料完整。检验批验收合格后,在形成验收文件的同时宜作出合格标志,以利于施工现场管理和作为后续工序施工的条件。检验批的合格质量主要取决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检验结果。主控项目是对检验批的基本质量起决定性影响的检验项目,这种项目的检验结果具有否决权。由于主控项目对工程质量起重要作用,
17、从严要求是必需的。合格点率要求提高,由70%80%对采用计数检验的一般项目,以前要求的合格点率为70及以上,本规范提高了相应要求,通常为80及以上,且在允许存在的 20以下的不合格点中不得有严重缺陷。本规范中少量采用计数检验的一般项目,合格点率要求为90及以上,同时也不得有严重缺陷,这在本规范有关章节中有具体规定。此规定意味着“有严重缺陷时即为不合格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的规定,检验批质量验收时可选择经实践检验有效的抽样方案,本规范的一般项目所采用的计数检验,基本上采用了原规范的方案。四、质量验收记录和施工质量验收程序、组织 本章规定了检验批,分项工程
18、、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记录和施工质量验收程序、组织。其中,检验批的检查层次为:生产班组的自检、交接检;施工单位质量检验部门的专业检查和评定;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组织的检验批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前一工序的质量未得到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检查认可,不应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以免质量缺陷累积,造成更大损失。根据有关规定和工程合同的约定,对工程质量起重要作用或有争议的检验项目,应进行由各方参与的见证检测,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质量得到控制。第4章 模板分项工程 学习要点 1了解模板分项工程的一般内容。2了解模板设计的重要性,掌握模板设计的考虑因素,其支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3了解模板
19、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进行观察和维护。4掌握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支架时的要求。5掌握模板本身应满足的基本要求。6掌握现浇结构和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偏差要求。7掌握模板及支架拆除的要求。8掌握模板拆除时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9掌握预应力构件拆模的要求。10掌握混凝土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要求。规范内容-1 4.1一般规定 411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穗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本条为强制性条文)412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严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
20、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413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本条为强制性条文)规范内容-2 4.2模板安装 主控项目 421 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 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422 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规范内容-3一般项目423 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1 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
21、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2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 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3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4 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 果的模板。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424 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规范内容-4 43 模板拆除 主控项目 431 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上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 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431的规定。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
22、验报告。432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规范内容-4 433 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一般项目 434 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435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内容分析-1 模板分项工程是混凝土浇筑成型用的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安装、拆除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和完成实
23、体的总称。由于模板可以连续周转使用,故模板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通常根据模板安装和拆除的数量确定。本章规定了对模板及其支架的基本要求。所列出的要求,均是保证模板及其支架的安全并对混凝土成型质量起重要作用的项目。多年的工程实践证明,这些要求对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是必需的。内容分析-2 模板本身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工具设备。工程竣工之后,模板早已拆除,其实物本身并不存在。但是,模板对混凝土结构工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其本身虽不是结构的一部分,但在混凝土结构上留下的“痕迹”处处可见。对工程质量,从结构性能到外观质量都有很大影响。模板在安装、施工中还有许多关系到安全的环节。近年来,我国发生过多起模
24、板倒塌的严重事故,损失很大。因此可以说,模板工程具有质量、安全两个方面的双重重要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混凝土验收规范;陪模板工程单独列为一个分项工程,规定必须加以验收。一、一般规定 在模板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设计应能保证模板及支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使其能承受混凝土重量、侧压力和施工荷载。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不应胀模(变形)、跑模(位移),当然更不允许坍塌。这些要求对于施工安全和混凝土成型质量十分重要,所以列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鉴于近年来国内多次发生模板失稳、浇筑混凝土中模板整体坍塌等事故,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25、本章规定,在模板安装和混凝土施工中,还应随时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以防万一。如果发生意外情况。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模板拆除(强制性条文)由于模板的拆除对结构和人身安全有直接影响,为了避免因模板引发重大工程事故,故特别规定“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并将此列为强制性条文。根据这一规定,模板拆除前,应首先制订施工技术方案,并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拆除。这就避免了盲目操作、野蛮施工。制定方案时应尽可能考虑周全,方案应经过必要的审批。施工技术方案应特别注意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应该考虑到拆除模板时混凝土结构可能尚未形成设计所要求的最终的受力体系,必要时应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