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行病学 基本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二、常用指标二、常用指标 三、常用的研究方法三、常用的研究方法 四、疾病的预防四、疾病的预防 五、询证医学五、询证医学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公认的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公认的真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不断地观察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不断地观察周围的各种现象,来探索各种事物的本质。围的各种现象,来探索各种事物的本质。但是,由于人们不能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但是,由于人们不能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质,故有必要创立各门学科,帮助人们通过,故有必要创立各门学科,帮助人们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现象来探索事物的性质及观察各种各样的现象来探索事物的性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其自然发展规
2、律。各门学科研究的事物现象是不同的,各门学科研究的事物现象是不同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是社会现象,从而探索社研究的是社会现象,从而探索社会性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会性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现研究的是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现象,从而探索它们的性质及其自然发展规象,从而探索它们的性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律;而而医学医学研究的是疾病和健康现象,从而探研究的是疾病和健康现象,从而探索它们的性质,及自然发展规律索它们的性质,及自然发展规律 就疾病而言:“性质”指病因及发病机理 而“自然发展规律”指的主要是在人群中某病的发病率、病死率以及临床与亚临床性病例之比随时间变动
3、的自然动态和趋向 一一.医学总的专业目标医学总的专业目标 医学探索疾病性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的目医学探索疾病性质及其自然发展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合理的人工干预措施和策略的是为了制定合理的人工干预措施和策略(也就是治疗、预防的策略和措施),以(也就是治疗、预防的策略和措施),以改变疾病的自然发展规律改变疾病的自然发展规律.最后还要对所采用的策略和措施进行评价最后还要对所采用的策略和措施进行评价.这就是医科大学通才教育所拟达到的最基这就是医科大学通才教育所拟达到的最基本的专业总目标本的专业总目标.医科大学生从入校至毕业,规定要学习基医科大学生从入校至毕业,规定要学习基础临床、公共卫生三大领域内几十门
4、课程础临床、公共卫生三大领域内几十门课程,目的并非想要培养他成为通晓各门学科,目的并非想要培养他成为通晓各门学科的专家,而是想通过学习这些课程使他的的专家,而是想通过学习这些课程使他的知识和技术水平能达到上述四项目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能达到上述四项目的专业总目标。总目标。即疾病转质、疾病自然发展规律、人即疾病转质、疾病自然发展规律、人工干预及其效果评价,以及理解健康的重工干预及其效果评价,以及理解健康的重要性。要性。二.达到总目标的途径如何达到这个总目标,现代医学教学是从三个层面实现的 分子细胞水平 个体水平 群体水平 自古以来,医生就非常注意从个体水平来研究和自古以来,医生就非常注意从个体水
5、平来研究和处理疾病问题,从各种疾病在病人身上所表现出处理疾病问题,从各种疾病在病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现象,即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的临床现象,即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临床上称之为诊断,判断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临床上称之为诊断。按诊断进行治疗和疗效评价。所有的医学院校。按诊断进行治疗和疗效评价。所有的医学院校一向比较重视临床教学,也有一套较成熟的教学一向比较重视临床教学,也有一套较成熟的教学体系,体系,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起码具有看病、治病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起码具有看病、治病、评价疗效的知识和技能、评价疗效的知识和技能 基础医学也有近二三百年之久,是从动物基础
6、医学也有近二三百年之久,是从动物实验及分子细胞水平上来探索病因、发病实验及分子细胞水平上来探索病因、发病机理和治疗原理,要求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机理和治疗原理,要求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上述总目标所包含的四大项目的内来理解上述总目标所包含的四大项目的内容。在比较完善的医学院校,也重视基础容。在比较完善的医学院校,也重视基础医学,也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医学,也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教学体系。唯独如何从群体角度来实现上述总目唯独如何从群体角度来实现上述总目标所包含的四大项内容,多数学校一标所包含的四大项内容,多数学校一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注意也没有注意到流行病学应承担起这
7、个任务到流行病学应承担起这个任务流行病学分枝 分子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 代谢流行病学代谢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 职业流行病学职业流行病学 生殖流行病学生殖流行病学 遗传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 环境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 车祸流行病学车祸流行病学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 三.流行病学应如何实现此总目标 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下述几点基本含义:这个定义有下述几点基本含义:从群体角度
8、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 研究各种各样的疾病不限于传染病研究各种各样的疾病不限于传染病 从疾病的频率和分布出发,揭示影响和决从疾病的频率和分布出发,揭示影响和决定频率分布的因素,及流行因素定频率分布的因素,及流行因素 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情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况,研究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 寻找病因 关于寻找病因,流行病学是根据疾病关于寻找病因,流行病学是根据疾病分布,有时也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分布,有时也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寻找的。行寻找的。“疾病分布疾病分布”一词是指患一词是指患者或病例在人、时、地三方面的、时者或
9、病例在人、时、地三方面的、时刻变化着的动态分布。刻变化着的动态分布。根据疾病动态分布寻找病因的例子:坏血病与缺乏鲜果蔬菜坏血病与缺乏鲜果蔬菜糙皮病与缺乏鲜奶、鲜肉糙皮病与缺乏鲜奶、鲜肉阴囊癌与烟灰阴囊癌与烟灰霍乱与特异性生物因子霍乱与特异性生物因子斑釉齿与水氟含量过高斑釉齿与水氟含量过高水俣病与甲基汞水俣病与甲基汞 肢痛病与镉肢痛病与镉白血病与放射线白血病与放射线 吸烟与肺癌吸烟与肺癌冠心病与高血脂、吸烟冠心病与高血脂、吸烟 观察疾病的群体分布特征不只是观察疾病的群体分布特征不只是为了寻找病因线索,而且在验证病因为了寻找病因线索,而且在验证病因假设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假设时也是必不可少的。各种虫
10、媒传染病,如鼠疫、黑热各种虫媒传染病,如鼠疫、黑热病、疟疾、黄热病等,都呈这种地区病、疟疾、黄热病等,都呈这种地区性分布特点。性分布特点。遗传病遗传病 至于遣传病尤其是单基因引起的病至于遣传病尤其是单基因引起的病例,在人群中出现为数不多,但也例,在人群中出现为数不多,但也有自己的分布特征。有自己的分布特征。慢性病慢性病 关于慢性病,它们的病因复杂,多数尚不明关于慢性病,它们的病因复杂,多数尚不明了,不能象传染病的病因那样可以区分为特异性了,不能象传染病的病因那样可以区分为特异性和附加性致病因子和附加性致病因子 目前流行病学把它们称之后危险因素(目前流行病学把它们称之后危险因素(risk ris
11、k factorsfactors)慢性病的病因研究,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慢性病的病因研究,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讲,目前只限于寻找危险因素,观察病例分布与可疑目前只限于寻找危险因素,观察病例分布与可疑危险因素是否相关。危险因素是否相关。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 描述性流行病学描述性流行病学 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 理论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 病因假设的提出可来自基础、临病因假设的提出可来自基础、临床或流行病学三个不同领域,而假设床或流行病学三个不同领域,而假设之验证也需要在这三个领域中进行,之验证也需要在这三个领域中进行,其中必不
12、可少的是流行病学方面的验其中必不可少的是流行病学方面的验证证 除了病因之外,反映疾病性质的主要除了病因之外,反映疾病性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疾病的自然发展规律。在临床组成部分是疾病的自然发展规律。在临床上称之为疾病的自然转归,流行病学称之上称之为疾病的自然转归,流行病学称之为疾病自然史。这方面的知识转于预测某为疾病自然史。这方面的知识转于预测某一疾病在个体或人群中的发展趋向,制定一疾病在个体或人群中的发展趋向,制定防治对策和作出正确的防治效果评价,都防治对策和作出正确的防治效果评价,都能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能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从现代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应该掌握从现代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应该掌
13、握这一套知识和技能这一套知识和技能。疾病性质弄清楚后随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疾病性质弄清楚后随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干预疾病的性质以及转归。临床上处理疾病问题干预疾病的性质以及转归。临床上处理疾病问题着重于治疗个别病人,对于对人群大规模的防治着重于治疗个别病人,对于对人群大规模的防治则要复杂得多。在防治问题上,人群防治运比临则要复杂得多。在防治问题上,人群防治运比临床治疗更重视一级预防。床治疗更重视一级预防。从现代医学院校毕业出来的医学生,应该了从现代医学院校毕业出来的医学生,应该了解人群防治和一级预防在维持和促进健康方面的解人群防治和一级预防在维持和促进健康方面的重要性。重要性。疾病治疗之后,接
14、着就是效果评疾病治疗之后,接着就是效果评价。对效果评价可有两大类实验:价。对效果评价可有两大类实验:一是鉴定药物本身一致的实验一是鉴定药物本身一致的实验 二是药物对人群防治效果的实验二是药物对人群防治效果的实验 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往往还要经历随机临床医生在实践中往往还要经历随机化临床试验(化临床试验(RCTRCT),),进行这样的实验设计进行这样的实验设计、落实和分析,需要包括临床、流行病学、落实和分析,需要包括临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和技能和统计学的知识和技能 从现代医学院校毕业出来的医学生应从现代医学院校毕业出来的医学生应该知道这些知识。该知道这些知识。人群防治效果的评价实验与临床疗效实
15、验的人群防治效果的评价实验与临床疗效实验的目的不是完全相同的,它是为了了解临床已知有目的不是完全相同的,它是为了了解临床已知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及其他措治)是否能用于较大效且安全的药物(及其他措治)是否能用于较大人群中进行防治。人群中进行防治。人群防治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评价远比人群防治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评价远比药物个体效用的评价复杂和困难得多。药物个体效用的评价复杂和困难得多。从现代医学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亦应该知道从现代医学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亦应该知道这一点,因为这可以培素医学生能从社会(也就这一点,因为这可以培素医学生能从社会(也就是群体)角度,从更大的视野来考虑治疗和预防是群体)角度
16、,从更大的视野来考虑治疗和预防问题。问题。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二、常用指标二、常用指标 三、常用的研究方法三、常用的研究方法任何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一定范围人群中有无发生以及发生例数的多少是时时都在变动的。有时表现为“流行”,有时表现为“不流行”,呈现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研究疾病“群体现象”,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地收集资料,分析描述这种连续的动态过程。疾病分布(distribution of disease):疾病的人群表现、人群现象,也即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中发生的客观姿态(或态势)(pattern)。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就是描述这种态势(分布),分析这种态势产生的原因,以
17、及如何控制这种态势。无论是病因已明或者病因未明的疾病,我们都应当就下列问题随时作出比较准确的结论:什么人群发病(死亡)高?什么人群低?Who?什么地区发病(死亡)高?什么地区低?Where?什么时间发病(死亡)高?什么时间低?When?Why?描述疾病的分布,必须借助一些频率指标,这些“率”也是流行病学的标志(hall mark)。常用指标常用指标(一)率和比(一)率和比1.1.比例比例 比例(比例(proportion)proportion)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一是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一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与分母的单位相同,而且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值,分子与分母的单位相同,而且分子
18、包含在分母之中。常用分子包含在分母之中。常用P=a/(P=a/(a+ba+b)来表示。来表示。2.2.比和相对比比和相对比 比也称相对比,是两个变量的数值的商,比也称相对比,是两个变量的数值的商,表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管分子和分母所表示分子和分母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管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来自的总体如何。3.3.率率 率是说明某种事物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率是说明某种事物发生的频率或强度率率=(某事物实际发生的例数(某事物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事物的总人数)可能发生该事物的总人数)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 (二)发病指标(二)发病指标1.1.发病率发病率 定义:表示
19、在一定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定义:表示在一定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出现的频率。一般多以年为时间单位,常以一般多以年为时间单位,常以1010万分率来表示。万分率来表示。暴露人口数:一般使用平均人口数暴露人口数:一般使用平均人口数 用途用途:描述疾病的频率、速度、分布的发病因素:描述疾病的频率、速度、分布的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治效果。评价防治效果。注意:其准确度受多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人群注意:其准确度受多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人群发病率比较要标化发病率比较要标化2.2.患病率患病率 定义:定义:表示在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患有某病表示在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
20、,患有某病的人所占的比例。的人所占的比例。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病程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病程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影响患病率升高、降低的因素 患病率升高患病率升高新病例增加未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程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患病率降低患病率降低新病例减少病死率增高病程缩短病例迁出健康者迁入治愈率提高 用途:用途: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状况;表示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或流行状况;研究流行因素和评价防治效果;为医疗设施规划,研究流行因素和评价防治效
21、果;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需要量,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医疗质量的评估和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据。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所调查人群中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发病率的时间所调查人群中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发病率的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病例数;分子为一定时期暴露人群中新发病例数;患病患病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率是由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存在或流行情况,是一种静态指标。而发
22、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由发病报告或队列研究获得的疾病频率,衡量疾病的出现,为动态指标病的出现,为动态指标 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关系发病率与患病率的关系患病率患病率发病率发病率基线患病率基线患病率基线患病率基线患病率患病率升高患病率升高患病率下降患病率下降死亡或痊愈死亡或痊愈发病率发病率患病率患病率死亡或痊愈死亡或痊愈(三)死亡指标(三)死亡指标1.死亡率死亡率2.2.病死率病死率 若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可由死亡率和发病若某病处于稳定状态时,病死率可由死亡率和发病率推算:率推算:用途:用途:实例 某地人口某地人口10001000人,某年中发生霍乱人,某年中发生霍乱20
23、20人,人,6 6人死于霍乱。人死于霍乱。该年霍乱死亡率该年霍乱死亡率=6/1000=0.006=0.6%=6/1000=0.006=0.6%霍乱病死率霍乱病死率=6/20=0.3=30%=6/20=0.3=30%3.累积死亡率累积死亡率 定义: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定义: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人数占某确定人群中的比例。表示某一年龄以前死于某病的累计概率。比例。表示某一年龄以前死于某病的累计概率。累积死亡率是由各年龄组死亡专率相加,不受人累积死亡率是由各年龄组死亡专率相加,不受人口构成的影响,两个累积死亡率可直接比较。口构成的影响,两个累积死亡率可直接比较。4.生存率生存率 (通常为(
24、通常为1 1、3 3、5 5年)年)(四)相对危险度(四)相对危险度1.1.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 相对危险度(相对危险度(RRRR)RR RR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反映也叫危险比或率比,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式中式中Ie和和Io分别代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率。分别代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率。RR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表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联的强度越大。010ncnaIIRRe2.2.比值比
25、比值比 定义:比值比(定义:比值比(OROR)又称优势比,比值比,交)又称优势比,比值比,交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叉乘积比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值除以对照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与与RRRR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一样,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性较无暴露者高的程度 如果能满足如果能满足2 2个条件个条件 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很低 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代表性好 OR RR OR RR(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