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诊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诊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生儿 感染性 腹泻 诊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诊治新生儿感染性腹泻的诊治概述F新生儿感染性腹泻又称新生儿肠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所致的一种临床常见病,易致水、电解质紊乱,对小儿的健康危害甚大本病可散发,也可在产科婴儿室或医院新生儿病房中暴发流行。由于免疫功能不完善及环境因素影响,新生儿易发生感染。F病原主要可由孕母产道或经被污染的乳品、水、乳头、食具等直接进入消化道,或由成人带菌者传染,也可经血行、淋巴或邻近组织直接蔓延进入肠道,病毒可通过呼吸道感染。病因F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均可引起新生儿腹泻,最常报道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最常见的病毒为轮状病毒。F1.1 细菌性腹泻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新生儿腹泻和流行性腹
2、泻最常见的细菌,主要有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和肠集聚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EC)。EPEC是新生儿细菌性腹泻最常见病原。且流行性强。F沙门菌种类很多,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可引起新生儿腹泻,也是导致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临床报道很多。该菌毒性低,生命力强,分布广泛,可使人和某些动物致病,特别对抵抗力低下的新生儿威胁较大。该菌可侵入血行,引起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感染沙门菌后带菌率比儿童或成人要高,因此在腹泻控制后要多次作粪培养,至少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出院。F此外,空肠弯曲菌 、耶尔森菌、产气单胞菌、
3、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嗜盐菌等也可引起新生儿腹泻。FHasan等对孟加拉某地区从出生到2岁儿童的连续粪便标本监测发现,分离出的最常见病原菌是ETEC、EAEC、志贺菌属、空肠弯曲菌、梨形鞭毛虫和轮状病毒;与致病关系密切的是ETEC、脆弱拟杆菌、志贺菌属和轮状病毒。F1.2 病毒性腹泻 轮状病毒仍是引起新生儿病毒性肠炎最常见的病原,传染性较强,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也有报道称可经呼吸道、胎盘传播。F2004年,轮状病毒感染在全球导致52.7万婴幼儿死亡,而且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尽管轮状病毒毒株在各地有很大差异,但人类的轮状病毒疾病主要是由5种血清型引起,毒株血
4、清型通常与严重程度无关。健康成人可作为带毒者,已感染的新生儿也是重要感染源。F轮状病毒在一般环境中较稳定,不易自然灭活。感染后2472 h有大量病毒从粪便中排出,但粪便中找到轮状病毒,不可即认为是腹泻的病原,因正常粪便中也可找到该病毒。在流行中,如大部分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的核苷酸或基因构形相同,方可认为是该病毒流行的病因。F近来美国的Anderson 报道称,导致围产期至5岁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第二病原是诺瓦克病毒。此外,柯萨奇B病毒、埃可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等也可引起新生儿腹泻。Bagci等 的一组10年回顾性研究发现,新生儿和早产儿的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和星状病毒感染可能与严重疾病有关,
5、如导致血性腹泻的出血性肠炎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F1.3 其他 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引发真菌感染,导致霉菌性肠炎,以白色念珠菌较多见,滴虫、梨形鞭毛虫、隐形孢子虫等也可引起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发病机制F按病原体是否引起肠壁发生炎症性反应分为两大类。F2.1 非炎症型 也称肠腔型,侵犯部位主要在小肠,由于肠毒素的作用或肠壁吸收面积减少,临床以水样泻为主要表现。代表性病原为ETEC、轮状病毒及产气单胞菌。F2.2 炎症型 也称黏膜型,侵犯部位主要在结肠,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繁殖,引起炎症,甚至溃疡,表现为痢疾样腹泻。代表性病原菌有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ETEC,多通过侵袭性或产
6、生肠毒素等机制引发肠壁炎症反应或导致肠道分泌增多。临床表现F主要有发热、腹泻、食欲不振、呕吐、哭闹不安,常在短时间内发生脱水、酸中毒。临床表现为眼窝凹陷,精神萎靡,反应差,尿少等。重度脱水时可出现面色发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少尿或无尿等休克症状,部分患儿还可并发NEC。F新生儿酸中毒时常表现为呼吸增快而较少有呼吸深长,静脉补液和纠正酸中毒后容易出现低钾血症和低钙血症,临床表现为腹胀、软弱无力、心率减慢或节律不整,甚至抽搐。不同病原菌的发病机制不同,临床表现及轻重程度也不尽相同。F新生儿感染性腹泻常与其他感染并存,或迁延不愈导致营养障碍及其他各种感染。常见的有尿布皮炎、鹅口疮、泌尿道感染、中耳
7、炎、肺炎、败血症、NEC、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包括维生素K)、贫血等。因此,临床医生应认真查体,及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注意原发病及合并症的治疗。F3.1 大肠埃希菌肠炎 EPEC 肠炎大便为水样、蛋花汤样,有腥臭味;ETEC肠炎大便为稀水样;EIEC肠炎大便呈黏液脓血样,有腥臭味,大便量不多。F鼠伤寒沙门菌肠炎 潜伏期约24 d,发病多在生后2周内。体温37.538.5,大多持续12周,可有精神萎靡、拒乳、呕吐、腹胀,便次多,大便可呈水样或黄绿色黏液便,以后转为蛋花汤样、血水样、墨绿色黏液便或脓血便,有明显的腥臭味重症患儿腹泻每天数十次,迅速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衰竭。腹泻停止后约1
8、0%的患儿粪便带菌,持续时间长,甚至可达69个月。F3.3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 多见于二重感染,也可引起流行。大便多由黄绿色便转为暗绿色的水样便、有腥臭味,严重者便中可排出灰白色片状或条状伪膜,全身中毒症状和水电解质紊乱现象较明显,重者甚至可死亡。F3.4 轮状病毒性肠炎 北方地区多集中在1012月发病,典型病例的潜伏期为13 d,突然发病,发热、呕吐,后出现大量水样腹泻,无脓血,腥臭味不明显。胃肠症状通常会在37 d后消失,但也可持续2周,一般会完全痊愈。F3.5 真菌性肠炎 大便呈黄绿色稀水样或豆腐渣样,呈泡沫状或带黏液,有发酵气味。严重者可形成黏膜溃疡,排血样便。F3.6 隐形孢子虫肠炎
9、 是由隐形孢子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人兽共患原虫病。以温暖季节及2岁以下小儿多见。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412 d。临床表现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咳嗽。腹泻从感染后第13天开始,每日110次,呈糊状或带黏液的水样便,无脓血,可有臭味,新生儿不多见。实验室检查F4.1 一般检查 粪常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对新鲜水样便应立即进行还原物质和粪便pH检查。pH 失水,血失水,血Na 130 mmol/L;特点:细胞外液的减少程度较其他两种脱水更特点:细胞外液的减少程度较其他两种脱水更明显,脱水症状严重,容易发生休克;明显,脱水症状严重,容易发生休克;脱水性质脱水性质F(3)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