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第一讲政治的概念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政治学概论第一讲政治的概念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学 概论 第一 政治 概念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政治学概论李强教授 2010-9第二讲:政治的概念一、中国的“政-治”意涵1、中国古代“政-治”考辨2、中国近代“政治”一词的流变二、西方的“政治”概念1、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概念2、现实主义的政治概念:韦伯与卡尔施密特北京四中网校“政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最基本概念,也是政治常识的最基本概念,正确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必须从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三个方面去把握。(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第一、政治根源于经济 第二、政治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经济活动中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第三、政治与经济存在着辩证的关系。(2)政治是阶级之间的关系和斗争。第一、在
2、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就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政治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第二、现阶级,我国国内的政治关系主要是人民内 部关系。(3)政治的核心问题 是国家政权问题。第一、国家政权是维护阶级统治和客观阶级利益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一切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问题展开的。任何一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要改变或巩固自己的经济政治地位,贯彻实行其政治路线、方针、政策,以达到对整个社会进行阶级统治的目的,都必须首先掌握国家政权。第二、在国家政权存在的情况下、各政党所进行的政治活动都和国家政权有关,社会的一切政治活动,一切政治关系和政治现象都离不开国家,都以国家为 轴心,各种政治因素,如阶级、政党、政治斗
3、争、政治革命都围绕着国家这个中心而开展活动。第三、国家应当如何组织、社会如何管理、权力和利益如何分配,这些都是政治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表现虽然不再是阶级斗 争,而政权 仍然是政治的核心。因为只有掌握政权,才能治理国家。无论组织经济、文化建设、还是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处理国内、外的关系,捍卫国家的独 立、主权、都要依靠国家政权。百度:什么是政治马克思的理解:(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是政治权力的根本问题,任何阶级要实
4、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有规律可循的。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对政治概念的理解(1)把政治等同于或归结为伦理道德。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2)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代表人物凯尔森。(3)把政治视为“权术”、“统治术”。认为政治是为争夺权力和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韩非。(4)把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孙中山、麦肯齐。(5)把
5、政治解释为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名家名言: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列宁)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孙中山)在政治中,实验即意味着革命(迪斯累利)在政治上宽宏大量总是最明智的(埃伯克)政治的后台老板总是金钱(罗曼罗兰)我相信在政治中有这样一条神圣的“马基雅维里”定律:“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另一部分人就要作出牺牲”(斯威夫特)政治不过是社会沿着自己最实用,最方便的途径,有秩序地向前发展的一门科学(伍威尔逊)政治是人类活动中唠叨得最多和最不科学的。(刘易斯)一、中国的“政-治”意涵1、中国古代“政-治”考
6、辨“政”字源考及其在古代典籍中的使用說文:政,从攴从正。(攴攴p,轻轻地击打;古同“扑”,戒尺。)正,上面的一横表示前进的方向或目标,下面的“止”是脚趾的象形,上下合在一起为“正”字,表示行走的方向正确,正对着预期的目标而没有偏差。“政”字右侧的反文旁,在远古的文字中画作手持某种器具的形状。文字学家认为,这一图形表示有人手持某种器具,或敲击,或牵引,或劈锛等,以使行动的对象达到行为人预期的效果。古汉语中,“政”与今日“政治”意相关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表政治、政事意。书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孔颖达疏:“曰八政者,人主施教于民有八事也。
7、”汉书食货志上:“以是观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2)政权;权柄。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3)政令,政策。逸周书命训:“震之以政,动之以事。”宋苏轼论时令状:“今日之政,小用则小敗,大用则大敗。”(4)主持政事。管子小匡:“施伯谓鲁侯曰:勿予。戮之也,将用其政也。”“治”字源考治:【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治”本为水名,引申意为治水,治理,整治等。古汉语中治字与今“政治”、“治理”意相类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治理;统治。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史记循吏列传序:“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2)政绩。周礼天官小宰:“二
8、曰以叙进其治。”郑玄注:“治,功状也。”左传文公六年:“治旧洿(wu),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孔颖达疏:“法有不便于民,事有不利于国,是为政之洿秽也,理治改正使洁清也。”(3)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与“乱”相对。易系辞下:“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政治”在古代的使用古文中“政”与“治”皆有独立的含义,但也有并列使用的时候,但二字也大多具备各自完整的词义,而非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文中“政治”并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政事得以治理,政事清明。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命。”汉贾谊新书大政下:“有教然后政治也,政治然后民劝之。”(2)政事的治理。宋书沈攸之传:“至荆州,政
9、治如在下口,营造舟甲,常如敌至。”(3)治理国家所实行一切措施。周礼地官遂人:“掌其政治禁令。”清戴明世史论:“且夫作史者,必取一代之政治典章因革损益之故,与夫事之成败得失,人之邪正,一一了然洞然于胸中,而后执笔操简,发凡起例,定为一书。”孔子论“政”礼记哀公问载:“公曰:敢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论语颜渊(第十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说文解字和释名均采用了这个解释。2、中国近代“政治”一词的流变“政治”一词的流变(1)对译英文politics(2)“政治”一词的出现:海国
10、图志(3)“政治”从中国到日本(4)“政治”从日本到中国(5)孙中山(6)马克思主义魏源:魏源:海国图志海国图志(1842,50卷,卷,1847,60卷,卷,1852,100卷,卷,88万字)万字)“梭伦所定政治政治章程”:其四等至贫贱之人虽不得居官至有通国会议公务亦可参预,又恐人多语杂因建议事厅、大理寺二署其议事厅定额四百人为庶民会议之所其大理寺乃官府会议之所其官必名望才德由众推举,此梭伦所定政治政治章程各国多效之者。罗马军旅最有纪律,至今犹传留为法,止因后不守先王之道,勤修政治政治,专以辟疆黩武为事,盛满必倾,外患骤至,辱国损威,千百年繁华富丽,皆成化外,良可叹息焉。欧罗巴各国总序下曰:自
11、罗马西都陷于夷狄之后,迨当唐中宗嗣圣年间,英吉利南边膏腴之地归于萨索尼亚夷国,奥卢地归于法郎古夷国,西班亚归于厄都夷国,意大里亚及各邻近之地归于龙巴尔多夷国,于是罗马国之政治政治、法度、技艺、文学等扫荡,仅存踪迹,政事、律例、风俗、衣冠、言语、人名、国号,尽变夷俗。“政治政治”从中国到日本从中国到日本1850年,海国图志(1847年,60卷)第二版,有三套最早的副本传到了日本,但即遭禁止。1854年,该书又8套印本销往日本。1854年至1869年之间,翻译出版了25种取自该书各章的日译本。和在中国一样,海国图志在日本也是有关西方国家最早的近代信息宝库之一。“政治”从日本到中国从中国人到日本留学
12、开始一直到清朝覆亡的期间【1896-1911】,中国人翻译了大量的日本书籍,大量日本词汇得以流入中国。这期间出现了一些解释来自日本的新语的辞典。最初出现的是汪荣宝和叶澜编的新尔雅(1903年)。该书开篇便为释政:“有人民有土地而立于世界谓之国,设制度以治其人民土地者谓之政。政之大纲有三,一曰国家,二曰政体,三曰机关。”在“释群”中,“成国家政治之中枢机关谓之统治机关,统治机关之运营谓之政治。确定表明政治之理想者谓之立法,实行政治之理想者谓之行政。”孙中山孙中山先生在民权主义的演讲中对政治进行了新的定义:“政治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
13、事的力量,便是政权,今以人民管理政事,便叫做民权。”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观,即马克思、恩格斯的“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和列宁的“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政治就是反对世界资产阶级而争取解放的无产阶级的关系”、“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等观点。小结“政治”作为独立的双音节词的出现,最早可能是在19世纪中西方正式遭遇以后才逐步形成的,即使海国图志不是最早使用该词的文献,但是海国图志对中日语言及文化的影响以及引介西方文明方面在当时都是别的著作所无法比拟的。而到了黄遵宪和梁启超时期,则开始将
14、日语对西文的翻译引入汉语,像“政治学”一词应该就是从日语借来的,而“政治”一词则走了一条由中文传到日语,然后再回传到中国的曲折之路。二、西方的政治概念“政治”一词的希腊起源:不少西方语言中的政治一词(法语politique、德语Politik、英语politics),都来自希腊语,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古希腊的雅典人将修建在山顶的卫城称为“阿克罗波里”,简称为“波里”,城邦制形成后,“波里”就成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城邦的代名词,后同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结合在一起而被赋予“邦”或“国”的意义。后又衍生出政治、政治制度、政治家等词。因此,“政治”一词
15、一开始就是指城邦中的城邦公民参与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行为的总和。Polis-Politics希腊城市(polis)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个人的概念;城市不是指一片地方,而是指一批人,其中有很多种族的、价值的纽带将人们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community)。亚里士多德讲,“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或是为世俗所鄙弃而无法获得人类社会组合的便利或因高傲自满而鄙弃世俗的组合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人一定要活在城邦中,因为在城
16、邦中,人们的生活可以获得完全的自足。(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朋 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7、9页。)1、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概念要点:政治的至上性政治的公共性:公私之辨、政治与共同体政治与理性言说:说服与暴力米诺格:“政治中为什么没有专制者的位置?”1)、政治(politics)的至上性。政治学开宗明义指出:我们见到每一个城邦(城市)各是某一种类的社会团体,一切社会团体的建立,其目的总是为了完成某些善业。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也可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要求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 译,商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