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诊断及治疗-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儿惊厥诊断及治疗-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儿 惊厥 诊断 治疗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小儿惊厥诊断及治疗 11.概述 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急症。惊厥(convulsions)是全身性或身体某一局部肌肉运动性抽搐,是由骨骼肌群不自主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常伴意识障碍。发作时的EEG可以正常或异常;是多种原因所致的大脑神经元暂时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2 发作:指机体出现的一次性突然、短暂、有始有终的异常行为,是大脑神经细胞过度放电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癫痫:指多次发作,即慢性、反复性脑功能失常引起的发作。癫痫综合征:指某些症状和体征总是集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癫痫病。3包括惊厥性或非惊厥性发作。4其惊厥发作有以下特征:发病率高,据统计6岁以下的小儿惊厥的发生率约为成人的10%15
2、%,约5%6%的小儿曾经发生过惊厥。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易有频繁发作,甚至惊厥持续状态。表现多样,可有智力影响。新生儿及婴儿常有不典型发作。如表现为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表现为突发瞪眼、咀嚼、流涎、呼吸暂停、青紫等不显性发作(subtle seizure)。引起惊厥的病因众多复杂。5典形惊厥发作 患儿突然意识丧失,全身骨骼肌不自主、持续性强直性收缩,继而转入阵挛期,不同肌群交替收缩,肢体及躯干有节律地抽动,口吐泡沫,若咬破舌头可口吐血沫,呼吸恢复但不规则,持续约数十秒至数分钟,然后深呼吸,肌肉松弛而缓解,可有尿失禁。发作后入睡,醒后可出现头痛、疲乏、对发作不能回忆。
3、其它发作形式有肌阵挛、阵挛性、强直发作等。6限局性运动性发作:发作时意识不丧失,常有下列几种形式:某个肢体或面部抽搐:由于口唇、拇指、示指在脑运动皮质区上代表的面积最大,这些部位最易受累;Jackson发作:发作时脑皮质运动区异常放电灶逐渐扩展到手、前臂、上肢、肩、躯干、大腿、小腿、足趾等部位。若进一步发展,可成为全身性抽搐;旋转性发作:发作时头或眼转向一侧,躯干也随之强直性旋转,或一侧上肢上举,另侧上肢伸直、躯干扭转等7部位不同肌肉的抽搐引起临床表现不同:咽喉肌抽搐可致口吐白沫、喉头痰响,甚至窒息;呼吸肌抽搐可致屏气、发绀,导致缺氧;膀胱、直肠肌、腹肌抽搐可致大小便失禁;此外,严重的抽搐可致
4、舌咬伤、肌肉关节损害、跌倒外伤等。惊厥发作每次为期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多在510 min以内。部分患儿发作后肌肉软弱无力、嗜睡,甚至醒后仍然乏力。8惊厥持续状态 惊厥发作持续30min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者,称惊厥持续状态。其原因有:严重感染引起的脑炎、脑膜炎或中毒性脑病,破伤风等,还见于脑血管病,颅内出血,代谢紊乱,脑发育缺陷,脑外伤,脑炎后遗症,脑瘤或癫等。其表现多为强直阵挛性发作。由于抽搐时间长,可引起高热、惊厥后脑损伤、脑水肿,甚至脑疝形成等,为惊厥的危重型,死亡率高,总死亡率为10%15%。9小儿惊厥的病理生理基础 小儿惊厥的发生有其特定的病理生理基础。小儿大脑皮质神经细胞
5、发育不成熟,兴奋性较高,对皮质下的抑制作用较弱,神经髓鞘的形成欠完善,绝缘和保护作用差,传导分化功能差等,均可使神经兴奋性增高,并且易扩散泛化至整个大脑,形成惊厥。因此,惊厥在婴儿远较成人多见,而其发生有时并不含有如成人一样的严重意义。10 各种不良剌激均可使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于是细胞的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转变成内正外负的去极化状态,形成冲动,沿轴突膜向神经末梢和突触小体传递,突触前膜球型囊泡向突触间隙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去甲基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随后弥散至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使膜的离子通透性改变,产生膜电荷变化,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并转化成锋电位,使兴
6、奋传至整个神经元,因而产生惊厥。112病因 在临床上,可致小儿惊厥的病因较多,但大体可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两大类。12 2.1感染性疾病多为发热惊厥,可分为颅内和颅外感染性疾病两大类。2.1.1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细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结核、颅内静脉窦炎等;各种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各种脑寄生虫病;霉菌性脑膜炎。13 2.1.2颅外感染性疾病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各种重型肺炎;消化道感染:各种细菌性、病毒性胃肠炎;泌尿道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全身性感染和传染病:败血症、破伤风、麻疹、猩红热、伤寒等以及感染中毒性脑病。142.2非感染性疾病多为无热惊厥。2.2.1颅内非感染性
7、疾病 癫痫;颅脑创伤:包括产伤、手术;颅内出血;颅内肿瘤;中枢神经畸形;中枢神经遗传、变性、脱髓鞘疾病。152.2.2颅外非感染性疾病中毒:包括有毒动、植物(蛇毒、毒草、白果等),无机、有机毒物,农药(有机磷),杀鼠药(毒鼠强、磷化锌)以及药物(中枢神经兴奋剂)中毒等;各种原因的脑缺氧:包括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代谢性脑病:低血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水中毒、低钠血症、高钠血症、高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低磷血症、酸中毒、碱中毒),维生素缺乏症、中毒症(如Vit B6缺乏症、依赖症,Vit A、D中毒症等)。163诊断 惊厥仅是一个症状,应尽快找出病因,尤其是新生儿,及时处理,否则可导
8、致严重脑损害。173.1病因诊断 对惊厥患儿的诊断一般首先应根据有无发热分为感染与非感染两大类;再根据有无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分为颅内或颅外病变。有热惊厥一定要查明其原发疾患。3.1.1惊厥伴发热即有热惊厥,在各类小儿惊厥中,若按伴发热和无热惊厥来分,则以伴发热惊厥为主,约占63%左右。18 3.1.1.1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以往又称“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原因,在我国,热性惊厥的发病率约为3.9%,在5岁以下小儿中,约2%3%曾有过高热惊厥,在各类小儿惊厥中,高热惊厥约占30%。19 目前对热性惊厥的定义是:初次发作在3个月至45岁之间,在上呼吸道
9、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初期,当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的惊厥,排除颅内感染或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异常,既往没有无热惊厥史。2021 惊厥引起癫危险因素,主要包括:CFS;直系亲属中癫病史;首次FS前已有神经系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具有其中23个危险因素者,7岁时癫发生率平均达9%以上,而无危险因素的FS不到1%。EEG在癫危险性的预测上价值尚无定论,故对单纯性FS,一般无需作EEG检查。但对CFS患儿,若EEG中新出现性波发放,则可能提示癫发生的危险性。22有关热性惊厥的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热性惊厥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大多数人认为系多基因及多因素遗传,在大的家系中,热性惊厥的易感性主要通
10、过常染色体显性伴不完全外显率进行遗传,同时受不同外显率和表现度影响呈现多种临床表型,但并不是说遗传是决定一切的,遗传只是易于发生惊厥的一种倾向,而不是惊厥本身。有遗传倾向并不一定表现出临床上的惊厥,因为遗传信息的最后表达还需要有一系列环境因素、生理过程及发育条件的作用。患者近亲中约42.9%有高热惊厥和(或)癫疒间史。幼年时患过热性惊厥的父母,其子女患热性惊厥的概率是一般人群的3.54.4倍。有研究表明,通过对家族性热性惊厥的孪生兄妹的遗传分析发现,其发病率为60%80%,惊厥阳性家族史与热性惊厥的类型和年龄关系密切。23 如果一次发热过程中惊厥发作频繁,发作后有昏睡、锥体束征,38以下即可引
11、起惊厥,脑电图持续异常,有癫疒间家族史者日后转变为癫疒间的可能性极大。一般说来,在同一次疾病过程中,高热惊厥极少发作2次以上,若高热不退,反复惊厥或持续惊厥不止,则应认真排除中枢神经系或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热性惊厥偶可呈惊厥持续状态,持续时间超过30 min者约半数在日后发生癫疒间。故应迅速解除高热及惊厥以减少后遗症。243.1.1.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的惊厥 其特点为:惊厥发生前后,除体温急骤升高外,多伴有意识异常,且常出现嗜睡、昏睡、烦躁、呕吐、谵妄、昏迷;惊厥发作常反复多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体检在早期惊厥未发生时或可正常,但已出现惊厥者多可查出异常体征;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异常。
12、25病原体不同,其发病特点、发病季节及好发年龄亦有所不同。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以脑实质损害的表现为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在冬春季节,有集中发病及流行高峰,但亦有散发病例。暴发型休克是其典型而严重的特征;其他化脑(如肺炎球菌、金葡菌等所致):不分季节,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6个月以下小婴儿;真菌性脑膜炎:多见于免疫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真菌直接、大量的接触史,常有自行缓解的过程,病程长,较隐匿;26结核性脑膜炎:年幼者往往有粟粒性肺结核史及密切的结核接触史,年长儿临床表现及脑脊液变化较典型,发病率较成人高810倍。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不能及时诊断,原发病继续发展,惊厥可呈持续状态,并导致严重后果。
13、因此,对于伴发热的惊厥病例的诊断应首先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另外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感染性疾病如宫内感染、巨细胞包涵体病、寄生虫感染等均可在疾病的某个阶段出现惊厥,惊厥是疾病的一个非特异性症状。273.1.1.3非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严重感染引起的惊厥 某些严重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中毒型菌痢、中毒性肺炎等在高热时多可发生惊厥。惊厥的发生是由于高热、急性中毒性脑病以及脑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脑细胞缺氧、组织水肿等所致。283.1.2无热惊厥31.2.1中枢神经系功能异常所致惊厥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是脑细胞群异常的超同步放电所致的发作性、突然的、暂时的脑功能紊乱。随过度放电的
14、神经元群的部位和传导范围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随之不同。293.1.2.2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的惊厥 惊厥发生可急可缓,多反复发作,各年龄均可发生,大多伴智力落后、意识和运动功能障碍、肢体强直或痉挛等。体检有明显神经系统异常体征。常见疾病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维生素K缺乏、凝血因子缺乏、脑血管畸形破裂等所致颅内出血,颅脑外伤,先天性脑发育畸形,脑穿通畸形,核黄疸,先天性脑积水,脑部退行性病变,脑肿瘤,脑血栓,脑栓塞,各种脑炎、脑膜炎或脑病的后遗症期,脱髓鞘病变等。30 狂犬病:狂犬等温血动物咬人后,狂犬病病毒侵入中枢神经,引起脑炎及脱髓鞘病变。神经细胞胞浆中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尼氏小体
15、消失,有特征性内格里(Negri)小体形成。潜伏期2090 d,患者出现伤口再痛、发痒、感觉异常,以后有头痛、呕吐、狂躁、恐惧,饮水时引起反射性咽喉痉挛,甚至听到水声也可发作,因而被称为恐水病(hydrophobia)。患者吞咽、呼吸均甚困难,易发生反复痉挛和中枢性呼吸衰竭致死,死前神志一直清楚,痛苦异常。治疗极困难,很难治愈。31 破伤风:新生儿出生时用未消毒的器具断脐、脐带消毒处理不当或创伤时伤口处理不当,感染破伤风杆菌所致,潜伏期414 d,潜伏期愈短,病情愈重。临床特点是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间隙期并不松弛),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呼吸困难及角弓反张。系细菌产生的外毒素经神经轴和血液淋巴循
16、环,与脊髓前角及脑干运动神经元牢固结合所致。该病的病死率很高(30%70%),病死率与年龄(新生儿或年长儿)和临床轻重的关系最密切,而与破伤风抗毒素所用剂量关系不大。323.1.2.3中毒引起的惊厥儿童时期的中毒常由于误服药物、毒物或某些药物过量所致。毒物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或由于中毒所致代谢紊乱、缺氧等间接影响神经系统而发生惊厥。常见者如阿托品、戊四氮、回苏灵等过量;青霉素、链霉素鞘内注射过量或血脑屏障通透性过高;一氧化碳、氰化物中毒;有机磷农药、氯杀虫剂中毒,灭鼠药中毒;铅、汞中毒;植物中毒(如曼陀罗、苍耳子等);食物中毒(如苦杏仁、白果)等。333.1.2.4代谢性疾病与水电解质紊乱3
17、.1.2.4.1低血钙、婴儿手足搐搦症 佝偻病早期或恢复期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代偿不全,血钙下降,肌肉兴奋性增高,可出现惊厥。发作时有局限性或全身性肌肉痉挛,神志清楚或仅短暂丧失,常见于婴幼儿,出现手足搐搦,呈助产士样手势。半岁内小婴儿有时发生喉痉挛,出现突然窒息发绀。手足搐搦也可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晚期(由于低钙和某些代谢产物的蓄积)。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时,血钙甚低,易反复惊厥发作,如不注意查血钙、血磷,有时可能误诊为癫疒间,值得注意。低钙惊厥一般无发热,但发热可促发其发作。343.1.2.4.2低血镁亦可引起手足搐搦。多见于慢性腹泻、长期应用利尿剂及营养不良儿。当血镁下降时,可出现惊厥、震颤,共
18、济失调及心电图改变。当临床考虑低钙血症而补钙无效时,则要考虑本病。3.1.2.4.3低血糖常表现为突发性晕厥,伴大量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但一般无四肢抽动。应注意肝型糖原累积病往往伴有发作性低血糖而发生惊厥。3.1.2.4.4水电解质紊乱如低渗性脱水(低钠血症)引起脑水肿,高渗性脱水(高钠血症)引起脑细胞脱水、碱中毒等都可以导致惊厥。353.1.2.4.5导致神经系统伤残的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包括先天性糖代谢异常,如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等;先天性脂肪代谢紊乱如粘多糖病、尼曼匹克病、高雪病、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等;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如苯丙酮尿症、丙酸血症、枫糖尿症等。363.1.2.4.
19、6其他代谢异常如Vit B6缺乏症和依赖症。婴儿缺乏Vit B6可致烦躁、反胃、肠痉挛及惊厥,静注Vit B6 25100 mg能在几分钟内迅速止痉;Vit B6依赖时,因B6不能与谷氨酸脱羧酶结合,不能促进谷氨酸合成-氨基丁酸,遂引起惊厥,多见于新生儿,尤其生后数小时,其母妊娠早期可因孕吐而服用大量Vit B6,也可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373.1.2.5其他如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高血压脑病(急性肾炎、肾动脉狭窄、长期使用激素等引起,较多见于年长儿)、Reye综合征、脑部寄生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猪绦虫脑内囊包形成等)、脑或脑膜白血病等。38 3.2.不同年龄组病因诊断 3.2
20、.1新生儿期以产伤所致颅内出血或产程窒息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为最多见,其次为新生儿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核黄疸、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手足搐搦症、低镁血症、低钠血症、低血糖症及其他代谢异常等。39 生后13 d常见病因是产伤窒息、颅内出血、低血糖等,生后410 d常见病因是低血钙症、核黄疸、低血镁症、早期败血症和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颅脑畸形。在此年龄阶段,还应考虑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和代谢紊乱。母有前置胎盘、先兆流产、催产素使用过多或胎位不正、脐带脱垂等均可引起缺氧性脑损伤而致惊厥。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弓形虫病、巨细胞包涵体病等也要考虑。个别病例因产前给麻醉药,由胎盘传至胎儿,
21、出生后药物中断,可致惊厥。少数病例原因不明。40 3.2.2婴幼儿期以热性惊厥、急性感染如中毒型菌痢、败血症所致中毒性脑病、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为最多。先天性脑发育畸形和先天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往往在此年龄阶段表现尤为突出,如苯丙酮尿症、维生素B6依赖症;一些癫疒间综合征如婴儿痉挛、大田原综合征等也在此期间发病,一般均伴有智力落后;此外还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等。41 3.2.3学龄前期、学龄期随着血脑屏障及全身免疫功能的不断完善,颅内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婴幼儿期明显下降。全身感染性疾病(如菌痢、大叶性肺炎等)所致的感染中毒性脑病、癫疒间和颅脑创伤在该阶段相对多见,较少见的有颅内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