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资治通鉴》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二讲《资治通鉴》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治通鉴 第二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讲第二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中的用人之道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初步掌握资治通鉴中的一些主要的用人方法二、教学重、难点:二、教学重、难点:资治通鉴中的一些基本的用人方法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课时: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内容五、教学内容:第二讲第二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中的用人之道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北宋中叶内忧外患严重,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总结治国经验以巩固封建政权成为现实的迫切要求。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司马光以史学家和政治家的视角系统地阐述了如何以史为鉴治国用人。书中的许多历史事件、名言警句非常精辟,
2、有着很好启发意义。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有些内容已经不合时宜,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我们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质就是了解人的需要,用合适的方法来满足他的需要,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资治通鉴书中大量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思想,它像一座巨大的宝藏,不仅可以从史学、文学等角度来挖掘,还可以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挖掘,本文仅从用人之道这方面来分析资治通鉴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思想,以期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所借鉴。(一)(一)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 1、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 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稀缺性。司马光认为优秀人才应该为我所用,用人时根据职位的要求来选用人才,而且要抓住关
3、键,了解对方的心理,用的人自己要能控制得住,要掌握住其权柄。唐德宗时,河南、河北长年兵战,赋税劳役日益增加,在资治通鉴第228卷,唐德宗建中四年,记载了陆贽的见解,司马光也很赞同这种观点:“克敌之要,在乎将得其人;驭将之方,在乎操得其柄。将其非人者,兵虽众不足恃;操失其柄者,将虽才不足用,将不能使兵,国不能驭将,非止费财玩寇之弊,亦有不战自焚之宰。”意思是,打败敌人的关键在于用将,而驾驭将领的办法在于掌握用人的权柄。如果失去用人的权柄,将领虽然有才也不能为我所用,即使任用也不会用好。用人在于了解被用之人的心理需要,然后去满足,抓住他的权柄,发挥他的才能,其实人力资源管理就是管心,管住了对方的心
4、,就管住这个人。第二讲第二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中的用人之道 2、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因为不同的事业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去完成,所以非常的事业需要不同凡响的人去完成,司马光认为非常之功需非常之人,而非常之人比一般人难以驾驭,这就需要领导者更高的管理技巧。汉武帝曾经下令求取贤才,命令各州举荐才干优长和不同凡俗的人给朝庭。在资治通鉴*第21卷,汉武帝元封五年记载:“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蹄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腾驰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对待特殊的人才应该有特殊的方法,千里马虽然凶暴不驯,却能日跑千里,同样,有的人虽然遭到世俗的诟骂,却能屡建奇功,关键
5、是看怎么来驾驭。首先要有重视和爱护奇才的观念,然后要给他们发挥才能的机会,而且还要保护他们,免造他人的伤害。第二讲第二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中的用人之道3、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司马光认为人力资源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因为许多朝代衰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冗官。在资治通鉴*第192卷,唐太宗贞观元年写到:“官在得人,不在员多。”唐太宗向房玄龄讲此用人之道,令他裁并削减昏官冗吏。著名的帕金森定律也同样反映了这个问题,机构越官僚,人就越多,效率也越低,精减机构一直是当权者想做的事情,但是历史上许多朝代的精简机构的改革都失败了,质量和数量难以协调,一旦冗官现象解决了,留下精英来管理,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它
6、们的生命力将大大增强。第二讲第二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中的用人之道4、同言而信,信在言前用人时应该真诚和信任,司马光认为在用人时尤其要注意这方面问题,因为你的事业是需要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才能完成的。在资治通鉴*第195卷,唐太宗贞观十一年记载了魏征的一段用人之道:“曰:同言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诚在令外。自王道休明,十有余年,然而德化未洽者,由待下之情未尽诚信故也。”在命令和言语之前有信任和真诚的问题,如果有信任和真诚就会很好地执行命令,唐朝建立后十余年,因为德化还不能普及,所以用人时还不够信任和真诚,以致影响了国家的管理。领导对下属信任和真诚,下属会将心比心,不但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7、而且对领导和组织的忠诚度也大大提高。第二讲第二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中的用人之道5、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司马光认为用人就像木匠用木料一样,应该取长补短,在资治通鉴第1卷,周安王二十五年写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人无完人,用人的原理和用木的原理一样,好的木匠用木料时,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巨木,只有几尺朽烂之处,高明的木匠是不会扔掉的。用人时首先发现他的长短处,再根据情况扬长避短,就可以物尽其才了。唐太宗曾经为此责备他的大臣不会用人,在资治通鉴第192,唐太宗贞观元年写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
8、借才干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第二讲第二讲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的用人之道中的用人之道 “每个时代都有人才,不能怪当时世上没有人才,只能怪自己不会用人。用人时不能求全责备,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198卷,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认为“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任之,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6、不能独治,必择人而任之授权管理是反映领导者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司马光认为应该充分授权,善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把事情做得更好。后周世宗一意孤行,大权独揽,不会授权,文武百官只是接受成命罢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第292卷,后周世宗显德元年记载了河南府推官高锡的建议:“四海之大,万机之众,虽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