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章脑血管疾病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五章脑血管疾病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脑血管 疾病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张红英主管护师张红英主管护师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CVD)(CVD):又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或脑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脑卒中或脑中风,是是由脑部血液循环由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障碍导致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脑卒中(脑卒中(strokestroke):):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24小时以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小时以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发病率高:发病率高:农村:农村:18518
2、5万万/10/10万万 城市:城市:219219万万/10/10万万 致残率高:致残率高:75%75%,重度致残:,重度致残:40%40%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第一节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概概述述1 1、按持续时间:、按持续时间:TIATIA和脑卒中和脑卒中2 2、按性质、按性质3 3、按起病缓急: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疾病。、按起病缓急: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疾病。出血性出血性缺血性缺血性脑出血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栓塞 脑血管疾病分类脑血管疾病分类 颈内动脉(前循环)颈内动脉(前循环)眼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交通
3、动脉脉络膜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中动脉供应大脑半球的前供应大脑半球的前3/53/5血液血液供应大脑半球的后供应大脑半球的后2/52/5血液小脑和脑干血液小脑和脑干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上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n椎基底动脉(后循环)椎基底动脉(后循环)脑血液循环脑血液循环脑血液循环脑血液循环脑血流量的调节脑血流量的调节 正常全脑血流量正常全脑血流量800-1000ml/min800-1000ml/min1/51/5流入椎基底动脉流入椎基底动脉4/54/5流入颈内动脉流入颈内动脉脑的平均重量脑的平均重量
4、1500g1500g占体重的占体重的2 23 3,脑血流量占全身脑血流量占全身15152020。脑血流量的调节脑血流量的调节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6060160mmHg160mmHg可自动调节可自动调节 脑血流量的调节脑血流量的调节 因脑组织几乎无葡萄糖和氧的储备,因此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耐受性极差耐受性极差)供血连续停止30s,神经细胞代谢受累 血供中断2分钟,代谢活动停止 血供中断5分钟,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性损伤。脑血管病的病因脑血管病的病因1 1、血管壁病变、血管壁病变1)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2)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病、血管损伤 2 2、血液流变学及血液成分异常血液流变
5、学及血液成分异常如高血脂症、白血病、血友病、DIC等所致凝血机制异常3 3、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异常血压的急骤波动、心脏功能障碍、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4 4、其他:颈椎疾病压迫血管、颅外栓子进入颅内其他:颈椎疾病压迫血管、颅外栓子进入颅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不可干预v 年龄年龄v 性别、性格性别、性格v 种族种族v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可干预可干预v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v 高血脂高血脂v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v TIATIA或脑卒中病史或脑卒中病史v 其他:肥胖、无症状性颈其他: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酗酒
6、、吸烟、动脉狭窄、酗酒、吸烟、抗凝治疗、脑动脉炎等抗凝治疗、脑动脉炎等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病风险。可干预因素是一级预防的主要针对目标。1.一级预防 指发病前的预防(1)防治高血压(2)防治心脏病(3)防治血脂异常(4)防治糖尿病(5)戒烟限酒(6)其他:体重指数控制在28 kg/或腰围/臀围1,波动范围10%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预防2.2.二级预防二级预防 是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是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病人,通过寻找卒中时间发生原因,对所有的病人,通过寻找卒中时
7、间发生原因,对所有可干预因素进行治疗可干预因素进行治疗(1 1)预防病因)预防病因(2 2)抗血小板聚集)抗血小板聚集(3 3)治疗)治疗TIATIA(4 4)防止卒中后认知障碍)防止卒中后认知障碍(5 5)高危患者)高危患者第二节第二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定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表现为供血区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h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h,可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TIA TIA是缺血性脑卒中中最重要的危是缺血性脑卒中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险因素。我国TIA
8、的人群患病率为180/10万,男女比例为3:1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1微栓塞微栓塞2脑血管狭窄或痉挛脑血管狭窄或痉挛3其他其他 4颅内动脉炎和锁骨下动脉闭塞时,上肢活动可能颅内动脉炎和锁骨下动脉闭塞时,上肢活动可能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现象(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现象(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均可引起征)均可引起TIATIA【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临床特点(1)6070岁多见(2)男性多于女性(3)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等高危因素(4)发作突然(5)历时短暂,一般为10-15min,多在1h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h(6)有局灶性脑或视网
9、膜功能障碍的症状(7)完全恢复,不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8)有反复发作病史(2)(2)颈内颈内动脉系动脉系统统TIATIA可能出现:病灶对侧同向性偏盲特征性症状:眼动脉交叉瘫,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蒙或失明,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失语常见症状:病灶对侧发作性肢体偏瘫、单瘫和面瘫、单肢或偏身麻木不同动脉系统不同动脉系统TIATIA(3 3)椎椎-基底动基底动脉系统脉系统TIATIA可能出现:吞咽障碍、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小脑缺血)、交叉性瘫痪(脑干缺血)特征性症状:跌倒发作、短暂性全面遗忘症、双眼视力障碍常见症状: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不同动脉系统不同动脉系统TIATIATIATIA常见
10、并发症:常见并发症:1/3自行停止 1/3脑梗死 1/3继续发作,防外伤等TIATIA辅助检查:辅助检查:TIATIA诊断要点:略诊断要点:略治治 疗疗 要要 点点1.1.病因治疗:病因治疗:预防复发的关键2.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药 抗凝药物 钙通道阻滞剂 中药治疗 3.3.手术和介入治疗手术和介入治疗【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有受伤的危险有受伤的危险知识缺乏知识缺乏潜在并发症潜在并发症 脑卒中脑卒中 措施:1.安全护理 指导发作时卧床休息,枕头不宜过高(15-20度为宜)2.运动指导 规律的体育锻炼,劳逸结合3.用药护理 告知病人用药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遵医嘱
11、正确用药,阿司匹林,观察出血倾向4.病情观察 略护理评价护理评价 1.疾病知识指导 2.疾病预防指导 3.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4.保持心态平衡 5.定期检查健康指导健康指导 脑梗死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是CVD的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CVD的70%。临床最常见的类型为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栓塞。第三节第三节 脑梗死的护理脑梗死的护理 一、脑血栓形成一、脑血栓形成定义:脑血栓形成(CT)即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等动脉壁病变的基础上,脑动脉主干或分支管腔狭窄、闭塞或形成血栓,造成
12、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血流中断而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偏瘫、失语等相应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脑血栓形成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脑梗死最常见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60%。1.动脉粥样硬化 为脑血栓形成最常见和基本病因 2.动脉炎 结缔组织疾病、细菌等感染均可致脑动脉炎症 3.其他 血小板增多症、DIC、颅内外夹层动脉瘤等【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动脉内膜炎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黏附血小板黏附白色血栓白色血栓TXA2TXA2、5-HT5-HT、PAFPAF 红色血栓红色血栓管腔狭窄、闭塞管腔狭窄、闭塞血流缓慢、停止血流缓慢、停止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发病
13、机制发病机制1、多见于、多见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 2、安静或休息发病,部分有前驱症状 3、起病缓慢(1-3天到高峰)4、以偏瘫失语、共济失调等局灶定位症状为主 5、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Ischemic corePenumbra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类型临床类型1 1、完全型:、完全型:起病起病6 6小时内症状即达到高峰,病情重,表现为小时内症状即达到高峰,病情重,表现为一侧肢体完全瘫痪甚至昏迷一侧肢体完全瘫痪甚至昏迷2 2、进展型:、进展型:发病后症状在发病后症状在4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