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护及维修第1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汽车维护及维修第1章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汽车 维护 维修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汽车维护及维修第汽车维护及维修第1章章第一节第一节汽车发动机换气过程汽车发动机换气过程 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从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从排气门开启到排气门开启到进气门关闭进气门关闭的整个时期,约占的整个时期,约占410480曲轴转曲轴转角。角。换气过程包括换气过程包括排气过程和进气过程排气过程和进气过程,换气过程,换气过程的任务排除废气、充入尽可能多的新鲜工质的任务排除废气、充入尽可能多的新鲜工质(新鲜混合气或空气)(新鲜混合气或空气)排得净,进得多排得净,进得多 固定的配气相位只对一种转速有利。为此,目固定的配气相位只对一种转速有利。为此,目前轿车上,安装有可变进气系统、可变配气机前
2、轿车上,安装有可变进气系统、可变配气机构(改变相位角、气门升程)或者进气增压系构(改变相位角、气门升程)或者进气增压系统。统。一、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1)自由排气阶段)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在下止点前开启到气缸内压力接近排气管内压力从排气门在下止点前开启到气缸内压力接近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一时期,称为自由排气阶段。的这一时期,称为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开启到活塞行至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排从排气门开启到活塞行至下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称为排气提前角,一般为气提前角,一般为4080曲轴转角。曲轴转角。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气门开启与关闭不能太快,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
3、限制,气门开启与关闭不能太快,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活塞到下止点时排气门才开始开启,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活塞到下止点时排气门才开始开启,在开启初期开度极小,废气不能通畅流出,气缸内压力下在开启初期开度极小,废气不能通畅流出,气缸内压力下降缓慢,不能实现充分排气,而且在活塞向上止点回行时降缓慢,不能实现充分排气,而且在活塞向上止点回行时会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为此,会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为此,排气门必须在下止点前开启(图排气门必须在下止点前开启(图1-1中中b点)。点)。自由排气阶段气体的流动分为超临界状态和亚临界状态。自由排气阶段气体的流动分为超临界状态和亚
4、临界状态。(2)强制排气阶段)强制排气阶段在这一阶段,气缸内的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因为在这一阶段,气缸内的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因为要克服排气门、排气道处的阻力,气缸内平均压力比排气要克服排气门、排气道处的阻力,气缸内平均压力比排气管平均压力一般高出管平均压力一般高出10kPa左右。气体的流速越高,此压差左右。气体的流速越高,此压差越大,消耗的功越多。越大,消耗的功越多。为了减少排气节流和利用高速气流的惯性排除废气,排气为了减少排气节流和利用高速气流的惯性排除废气,排气门应在活塞过了上止点后才关闭。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门应在活塞过了上止点后才关闭。从上止点到排气门关闭这段曲轴转角,称
5、为排气迟闭角,一般为这段曲轴转角,称为排气迟闭角,一般为1030曲轴转角。曲轴转角。(3)进气阶段)进气阶段为保证活塞下行时进气门有足够大的开启面积、新鲜工为保证活塞下行时进气门有足够大的开启面积、新鲜工质顺利流入气缸,进气门也要提前开启,一般为进气提质顺利流入气缸,进气门也要提前开启,一般为进气提前角为前角为040曲轴转角。曲轴转角。进气门也需在活塞到达下止点后关闭,这样便可利用高进气门也需在活塞到达下止点后关闭,这样便可利用高速气流的惯性,在上止点后继续进气。而且发动机转速速气流的惯性,在上止点后继续进气。而且发动机转速愈高,进气流速愈大,进气门应愈迟关闭。进气迟闭角,愈高,进气流速愈大,
6、进气门应愈迟关闭。进气迟闭角,一般为一般为4080曲轴转角。曲轴转角。将进排气门开闭角将进排气门开闭角度以及相对上下止度以及相对上下止点的位置画出,称点的位置画出,称为配气定时图为配气定时图 二、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损失二、四行程发动机的换气损失(1)排气损失排气损失排气损失是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程开始,气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排气损失是从排气门提前打开,直到进气行程开始,气缸内压力到达大气压力之前,循环功的损失。它可分为:力之前,循环功的损失。它可分为:自由排气损失(图自由排气损失(图1-3中面积中面积W),是由于排气门提前打开而引起的膨胀功),是由于排气门提前打开而引起的膨胀功的减少。的
7、减少。强制排气损失(图强制排气损失(图1-3中面积中面积Y),是由于活塞上行强制推出废气所消耗的功。),是由于活塞上行强制推出废气所消耗的功。(2)进气损失进气损失进气损失主要是进气过程中,因进气系统的阻力而引起的功的损失。如图进气损失主要是进气过程中,因进气系统的阻力而引起的功的损失。如图1-3中中面积面积X所示。它与排气损失相比相对较小。所示。它与排气损失相比相对较小。排气损失与进气损失之和称为换气损失,即图中面积排气损失与进气损失之和称为换气损失,即图中面积(W+Y+X)。在实际循环。在实际循环示功图中把面积示功图中把面积(X+Y-d)相当的负功,称为泵气损失。由于测量上的原因,泵相当的
8、负功,称为泵气损失。由于测量上的原因,泵气损失放在机械损失中考虑,而将(气损失放在机械损失中考虑,而将(W+d)放入热效率中考虑。)放入热效率中考虑。三、发动机的充气系数三、发动机的充气系数 充气系数(充气效率)充气系数(充气效率)概念概念 充气系数(充气效率)是充气系数(充气效率)是实际进入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气缸的新鲜工质的量与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量的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量的比值比值。式中式中 m1、V1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体积(进气状态);体积(进气状态);ms、Vs 进气状态下充满工作进气状态下充满工作
9、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气缸工作容积。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气缸工作容积。ssvVVmm11 式中:式中:Ta、Pa进气终了时的气体温度和压力;进气终了时的气体温度和压力;Ts、Ps进气状态的温度和压力;进气状态的温度和压力;残余废气系数,即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残余废气残余废气系数,即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残余废气量与气缸内新鲜充量的比值;量与气缸内新鲜充量的比值;压缩比。压缩比。scscvvvvssvrvm111aassvTppT 充气系数总是小于充气系数总是小于1,可以用来评价不同,可以用来评价不同排量发动机的换气过程的好坏。数值越排量发动机的换气过程的好坏。数值越大,换气过程越完善。大,换气
10、过程越完善。影响充气系数的主要因素影响充气系数的主要因素:111aassvTppT 1进气终了时的压力进气终了时的压力Pa Pa对对 有重要影响,有重要影响,Pa愈高,愈高,值愈大值愈大 Pa=Ps-Pa 式中,式中,pa为气体流动时,克服进气系统阻力而引起为气体流动时,克服进气系统阻力而引起的压降的压降(kPa)。一般可写成。一般可写成 式中式中 管道阻力系数;管道阻力系数;进气状态下气体的密度;进气状态下气体的密度;v管道内气体的流速(管道内气体的流速(m/s)。)。可见,可见,pa主要取决于各段管道的阻力系数和气体流速。主要取决于各段管道的阻力系数和气体流速。若若 大、大、v高时,高时,
11、pa增加,使增加,使Pa下降。下降。vv22vpa 2进气终了的温度进气终了的温度 进气终了的温度进气终了的温度Ta高于进气状态温度。引起高于进气状态温度。引起Ta升高的原因升高的原因是是:1)新鲜工质进入发动机与高温零件接触而被加热。)新鲜工质进入发动机与高温零件接触而被加热。2)新鲜工质与高温残余废气混合而被加热。)新鲜工质与高温残余废气混合而被加热。3)在化油器式汽油机上,为了使液体燃料在进气管中蒸)在化油器式汽油机上,为了使液体燃料在进气管中蒸发,以便均匀地与空气混合而进入气缸,一般都采用废气或冷发,以便均匀地与空气混合而进入气缸,一般都采用废气或冷却水热量对进气管加热,故空气经过进气
12、管时受热而温度升高。却水热量对进气管加热,故空气经过进气管时受热而温度升高。措施:将高温排气管与进气管分置于气缸两侧,控制进气措施:将高温排气管与进气管分置于气缸两侧,控制进气预热,适当加大气门叠开角等,均有利于降低预热,适当加大气门叠开角等,均有利于降低Ta。转速和负荷对转速和负荷对Ta的影响的影响 1)转速:)转速:当负荷不变而转速增加时,由于新鲜工质与缸当负荷不变而转速增加时,由于新鲜工质与缸壁等接触时间短,传热量少,所以壁等接触时间短,传热量少,所以Ta稍有下降。稍有下降。2)负荷:当转速不变而增加发动机负荷时,缸壁等零件)负荷:当转速不变而增加发动机负荷时,缸壁等零件温度升高,温度升
13、高,Ta有所上升。有所上升。3.残余废气系数残余废气系数 1)增加,增加,降低,燃烧恶化,油耗、排放增加,降低,燃烧恶化,油耗、排放增加,2)压缩比提高,残余废气系数减小。)压缩比提高,残余废气系数减小。3)排气压力高,废气多,充气效率降低。)排气压力高,废气多,充气效率降低。4)排气系统阻力大,排气压力高,废气多。)排气系统阻力大,排气压力高,废气多。v4.配气定时配气定时 由由 的计算公式可见,由于进气门迟闭而的计算公式可见,由于进气门迟闭而 1,新鲜新鲜充量的容积减小充量的容积减小,但但Pa值却可能因有气流惯性而使进气有所值却可能因有气流惯性而使进气有所增加增加,合适的配气定时应考虑合适
14、的配气定时应考虑Pa具有最大值。具有最大值。5.压缩比压缩比 压缩比增加压缩比增加,压缩容积减小压缩容积减小,残余废气量随之减小残余废气量随之减小,因而有所增因而有所增加。加。v四、改善充气效率的措施四、改善充气效率的措施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或加进气消声器、化油器或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或加进气消声器、化油器或喷油器、节气门、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等组成。喷油器、节气门、进气管、进气道和进气门等组成。减少各段通道的阻力,增大其流通能力,是提高充气减少各段通道的阻力,增大其流通能力,是提高充气效率,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途径。效率,改善发动机性能的主要途径。一、进气门一、进气门 1.时面值时面值 气
15、门开启断面与对应开启时间的乘积称为气门开气门开启断面与对应开启时间的乘积称为气门开启的时面值。它表示气体流过气门的通过能力。气门启的时面值。它表示气体流过气门的通过能力。气门开启时间长,开启断面大,则气门开启时面值大,气开启时间长,开启断面大,则气门开启时面值大,气流通过能力越强,阻力越小。流通过能力越强,阻力越小。增大进气门头部直径,减小气门头部锥角,增增大进气门头部直径,减小气门头部锥角,增大气门升程,延长气门开启时间,均可扩大气门开启大气门升程,延长气门开启时间,均可扩大气门开启时面值。时面值。2.进气马赫数进气马赫数M 进气马赫数进气马赫数M是进气门气流平均速度是进气门气流平均速度Vm
16、与该处音速与该处音速C之比,即之比,即M=Vm/C。M是决定气流流动性质的重要参数。是决定气流流动性质的重要参数。M值值反映气体流动和气门结构尺寸的关系,反映气体流动和气门结构尺寸的关系,对充气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对充气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根据一系列试验可根据一系列试验可知,在正常的配气定时条件下,当超过一定数知,在正常的配气定时条件下,当超过一定数值时,大约在值时,大约在0.5左右,充气效率急剧下降。因左右,充气效率急剧下降。因此在可能条件下应控制在最高转速时不超过一此在可能条件下应控制在最高转速时不超过一定数值,以达到提高充气效率的目的。定数值,以达到提高充气效率的目的。3.气门直径和气门数气
17、门直径和气门数 进气门直径增大进气门直径增大,扩大气流通路截面积增扩大气流通路截面积增加,加,v提高。提高。双气门(一进一排):进气门直径可达双气门(一进一排):进气门直径可达活塞直径的活塞直径的45%50%,气门与活塞面积之比,气门与活塞面积之比为为0.20.25,进气门比排气门大,进气门比排气门大15%20%。受结构限制,进一步增大比例已很困难。受结构限制,进一步增大比例已很困难。多气门结构多气门结构:缸径大于缸径大于80mm时,采用二进二排结构;时,采用二进二排结构;缸径小于缸径小于80mm时,采用三进二排结构。时,采用三进二排结构。四气 门 机四气 门 机与二气门机相与二气门机相比,功
18、率可提比,功率可提高高70%,扭矩,扭矩可提高可提高30%,且响应性比增且响应性比增压机好,故是压机好,故是汽车发动机高汽车发动机高功率化的有力功率化的有力措施。措施。4.4.气门升程气门升程 气门升程增加、改进凸轮型线、气门升程增加、改进凸轮型线、减小运动件质量、增加零件刚度,减小运动件质量、增加零件刚度,在惯性力允许条件下使气门开闭尽在惯性力允许条件下使气门开闭尽可能快,以增大时面值,提高充气可能快,以增大时面值,提高充气效率。效率。最大气门升程与阀盘直径之比最大气门升程与阀盘直径之比L/d取取0.260.28。5.5.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减少气门处的流动损失 二、进气道和进气管二、进气道
19、和进气管 保证足够的流通面积,避免转弯及截保证足够的流通面积,避免转弯及截面突变,改善表面的光洁程度。面突变,改善表面的光洁程度。汽油机:燃料的雾化、蒸发、分配、压力汽油机:燃料的雾化、蒸发、分配、压力波的利用。波的利用。柴油机:形成进气涡流。柴油机:形成进气涡流。高转速、大功率时,进气管宜短粗;高转速、大功率时,进气管宜短粗;中、低速,进气管宜细长。中、低速,进气管宜细长。三、空气滤清器合理选择配气定时 在配气定时各参数中,进气门迟闭角的改变,在配气定时各参数中,进气门迟闭角的改变,对充气效率对充气效率v v影响最大。影响最大。v在某一转速在某一转速下达到最高值,此下达到最高值,此转速下能最
20、好地利转速下能最好地利用气流的惯性充气。用气流的惯性充气。进气迟闭角增进气迟闭角增大,大,v 最大值对应最大值对应的转速增加的转速增加排气提前角:保证排气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尽量排气提前角:保证排气损失最小的前提下,尽量 晚开晚开 排气门。排气门。转速增加,排气提前角增大。转速增加,排气提前角增大。气门叠开角:可以增加循环充量,提高充气效率,气门叠开角:可以增加循环充量,提高充气效率,降低高温零件的热负荷,减少降低高温零件的热负荷,减少NOxNOx。第二节第二节 汽油发动机燃烧过程汽油发动机燃烧过程一、混合气浓度表示方法一、混合气浓度表示方法空燃比空燃比=空气量空气量/燃油量燃油量 混合气分:稀
21、混合气混合气分:稀混合气 理想混合气理想混合气(汽油(汽油14.714.7,柴油,柴油14.514.5)浓混合气浓混合气混合气浓度表示方法:混合气浓度表示方法: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二、汽油机的燃烧过程二、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汽油机的理想循环为汽油机的理想循环为定容加热循环定容加热循环。汽油机燃料的燃烧是汽油机燃料的燃烧是点燃式燃烧点燃式燃烧。正常燃烧正常燃烧过程进行情况,通常测取燃烧过程的展过程进行情况,通常测取燃烧过程的展开示功图研究燃烧过程。在燃烧压力线上,开示功图研究燃烧过程。在燃烧压力线上,1点为火花点为火花塞跳火点,塞跳火点,2点为出现火焰中心,点为出现火焰中心,3
22、为最高压力点。将为最高压力点。将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着火落后期、明显燃烧期和燃烧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着火落后期、明显燃烧期和补燃期。补燃期。着火落后期着火落后期(滞燃期、诱导期)(滞燃期、诱导期)从火花塞跳火到形成火焰中心时的时间从火花塞跳火到形成火焰中心时的时间或曲轴转角。特点:或曲轴转角。特点:1)火花放电时两极电压)火花放电时两极电压达达1015kV,局部温度可达,局部温度可达3000K,加快了混,加快了混合气的氧化反应速度。合气的氧化反应速度。2)此阶段缸内压力无)此阶段缸内压力无明显升高。明显升高。着火落后期的长短与以下因素有关:着火落后期的长短与以下因素有关:1)混合气成分)混合气
23、成分 混合气过量空气混合气过量空气at=0.80.9时,时,着火落后期最短。着火落后期最短。2)开始点火时的缸内气体温度和压力)开始点火时的缸内气体温度和压力 开始点开始点火时缸内气体温度和压力越高,着火落后期越短。火时缸内气体温度和压力越高,着火落后期越短。3)缸内气体流动)缸内气体流动 加强紊流运动,会加快混合加强紊流运动,会加快混合气的氧化反应速度,着火落后期缩短。气的氧化反应速度,着火落后期缩短。4)火花能量)火花能量 加大火花能量,着火落后期缩加大火花能量,着火落后期缩短。短。5)残余废气量)残余废气量 残余废气对燃烧反应起阻碍作残余废气对燃烧反应起阻碍作用,使着火落后期变长,所以应
24、尽量减少残余废气用,使着火落后期变长,所以应尽量减少残余废气。点火提前角:是指从火花塞跳火到上点火提前角:是指从火花塞跳火到上止点间的曲轴转角。可用其表示点火时刻。止点间的曲轴转角。可用其表示点火时刻。明显燃烧期明显燃烧期(急燃期)(急燃期)从形成火焰中心到最高压力出现。从形成火焰中心到最高压力出现。在均值混合气中,当火焰中心形成之后,火焰在均值混合气中,当火焰中心形成之后,火焰向四周传播,形成一个近似球面的火焰层,即火焰向四周传播,形成一个近似球面的火焰层,即火焰前锋,从火焰中心开始层层向四周未燃混合气传播前锋,从火焰中心开始层层向四周未燃混合气传播,直到连续不断的火焰前锋扫过整个燃烧室。,
25、直到连续不断的火焰前锋扫过整个燃烧室。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前锋相对于未燃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前锋相对于未燃混合气向前推进的速度。车用汽油机,燃混合气向前推进的速度。车用汽油机,燃烧室的火焰传播速度可达烧室的火焰传播速度可达50-80m/s。常用平均压力升高率常用平均压力升高率pkPa()表征压力变化的急剧程度。表征压力变化的急剧程度。式中:式中:p明显燃烧期始点和终点的明显燃烧期始点和终点的 气体压力差(气体压力差(kPa);明显燃烧期始点明显燃烧期始点和终点相对于上止点的曲轴转角差(和终点相对于上止点的曲轴转角差(CA)。)。汽油机的汽油机的p在在200400 kPa/()范围内范围内。pp 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