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新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202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新版).doc》由用户(xmxhq)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教学 设计 新版 doc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北京的春节21.会写37个字,会写38个词语。2.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
2、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4.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腊八粥2古诗三首3藏戏1口语交际1能根据场合、对象等,稍作准备,作即兴发言。习作2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语文园地21.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4.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5.朗读并背诵长歌行。1 北京的春节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3、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合作填表理清脉络品词析句诵读感悟创设情境感悟生活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 月 日执教: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热情、风筝”等20个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分清
4、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课件出示喜迎新春的图片)一到春节,大街小巷就变得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自己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生:我喜欢过春节。过春节时全家人会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守岁。生:我也喜欢过春节。过春节时,我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贴“福”字、贴对联;我还会给爷爷奶奶拜年,爷爷奶奶会给我过年红包师:这是咱们这里的春节习俗。其实,不同地方的春节习俗不尽相同,就像本单元篇章页上说的那样(课件出示本单元篇章页)生: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师
5、:没错。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我们继续看本单元的篇章页,你们还发现了什么信息?生:我发现了学习文章的方法: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生:我发现了写作文的方法: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师:(将本单元“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标红)让我们带着找到的语文要素,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吧!(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生齐读课文题目。)师:读完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生:我想知道北京人过春节有哪些有特色的习俗。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那对于老舍,谁能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请大家看课前预学单第5题。(出示课
6、前预学单第5题,指生汇报。)师:同学们整理得很好嘛,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预设答案,生齐读。)5.搜集有关作家老舍的资料。(可以粘贴)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他的语言最大的特点是:俗白浅显,富于变化,京味儿十足。板块二认读生字,整体感知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读完课题后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生:读课文)师:课文读完了,本课的词语你会读了吗?(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指名读。)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认读的生字词圈出
7、来多读几遍。大蒜白醋饺子摆摊儿搅拌眨眼通宵燃放小贩彼此贺年轿车骆驼恰好热情自傲鞭炮间断截然一律 彩绘分外白云观万象更新万不得已师:读得不错。“饺子”的“子”是轻声,应读得轻而短;眨眼的“眨”是翘舌音,记住以后别读错了;多音字“分外、间断、白云观”读得很准;大蒜的“蒜”、白醋的“醋”都是平舌音,读得也很准。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语。(生:读词语)师:大家读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课前预学单中的第3题,看看大家做得对不对。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腊八蒜(sun)间断(jin) B.分外(fn)白醋(ch)C.白云观(un) 万象更新(n) D.眨眼(zh) 截
8、然(ji)师:大家再来看看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呢?(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表)请大家把课前预学单第2题拿出来,说一说。生:“醋”左边是“酉”,不要少写一横。师:(学生说完,教师范写。)“醋”是左右结构,左右两边相等,左边低右边高。生:“摊”左边是一个提手旁,右边是一个“难”字。师:(学生说完,教师范写。)“摊”要注意中间的“又”写得窄而短,左右疏密均匀。生:“燃”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师:(学生说完,教师范写。)“燃”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左边的“火”比右边的“然”略短。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写这几个易错字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生:练写。
9、)师:学完生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请同学们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生:读课文,圈画标记。)师: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课前预学单中的第4题,做错的及时改正。(出示题目及答案,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练习。)4.连一连。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悬灯结彩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截然不同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象更新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万不得已师: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热闹,喜庆。生:时间跨度大。板块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师:这么热闹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呢?请同学们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10、,填写在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的表中。大家在填写的时候要注意,文中有些隐含的时间需要大家动动脑筋才能发现哟!(出示课中导学单活动一,下面环节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答案。)活动二: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时间人们的风俗活动详写打“”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糖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除夕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正月初六铺户开张、放鞭炮元宵节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师:填好了吗?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北京的春节的?生: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板书
11、:时间顺序)师:那么谁来说一说北京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那天人们有哪些风俗活动?生:是从腊八这天开始的,这一天人们会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师:找得特别准!就这样,抓住关键词句,找到人们的风俗活动,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有关信息,接着完成这张表格的第2栏。(生:默读课文,填表。)师:同学们填完了吧,现在请大家来分享一下你们填好的表格。为了给更多同学展示的机会,每个同学说两个时间点及对应的风俗活动。下面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生:从腊月初九起到小年前,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腊月二十三,人们会祭灶王、吃糖。生:过了二十三到除夕前,人们会贴春联、扫房、预
12、备年货;除夕这天,人们会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生:正月初一会拜年、逛庙会;正月初六店铺开张、放鞭炮。生:元宵节会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出示对应题空的答案。)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大家可以对照老师的PPT,把自己填写的内容修改下。(生:修改自己填写的表格)师:同学们,老舍先生:用近2000字描写了北京41天的春节,实属不易!那作者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请同学们在表格中把详写的部分打“”。(生:填表)师:谁已经填写完了?谁来说一说哪几天是详写?哪几天是略写?生: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是详写,其他时间
13、是略写。师:回答得非常好。大家是这样标注的吗?标注错误的请订正你们的答案。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希望大家课后再好好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儿”,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课时,我引导学生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2.边读边思,整体感知。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又是一篇散文,运用表格的形式导读,便于理清文章脉络。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3.由扶到放,合作学习。这节课
14、我重点指导了腊八这天人们的风俗活动,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自主完成相应的表格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学法指导,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唤起学生对春节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清除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活动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利于培
15、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 月 日执教: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3.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梳理了文章脉络。回顾一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生:我知道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活动的。其中作者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及元宵节这五个重要的日子,其
16、他时间是略写。师: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板块二研读赏析,感受年味师: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在详写的五个日子里,你最喜欢哪一个?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儿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生:批注,师:巡视指导。)师:写完后,可以在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生:小组内交流)1.读第12自然段,交流“腊八”部分。师:下面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交流一下吧!请大家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出示学习单,生:自由做题。)活动一:直奔主题,感知写
17、法。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过年时,家家吃饺子。1.作者写“腊八”时,重点写了两个习俗活动: 熬腊八粥 和 泡腊八蒜 。2.第1自然段写了_制作腊八粥的食材_,第2自然段写了_腊八蒜的制作过程、颜色和味道_。师:大家都做完了吧?我们先来看第1自然段,从三个“各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通过三个“各种”,我感受到了腊八粥食材的多样。师:难怪作者说腊八粥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那你从“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中又体会到了什么?生: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食材之丰富。师:同学们很会思考!那我们再来看第2自然段。“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
18、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课件出示腊八蒜的图片)说说你的感受。生:作者写出了腊八蒜如同翡翠的颜色,还有酸辣的味道。师:多么美味的腊八粥和腊八蒜!请女生:一起读一读。(女生:读第12自然段)师:我们回顾一下,作者在描写腊八风俗时,抓住了哪些重点?是如何写出特点的?生:作者重点写了腊八这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写出了腊八粥食材种类多,腊八蒜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的特点。师:这样写突出了腊八节的风俗特点,让人印象深刻。(出示答案,生订正。)2.交流“腊月二十三”部分。师:有的同学很喜欢带有神话色彩的腊月二十三,老师也喜欢这一天。那这一天有什么习俗和独特景象呢?我们按照刚才总结的方法,
19、继续交流。生:“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这句话写出了小年前街上卖糖的人多和糖的形状特点。生:“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这两句写了祭灶王的习俗以及习俗的来历,很有意思。生:作者还写了现在吃糖的目的。师:作者抓住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的习俗,重点写了街上卖糖的景象、吃糖习俗的来历,使得风俗特点更加突出。同学们想象一下腊月二十三这天热闹的景象,一起来读一读第6自然段。(生读)3.交流“除夕”部分。师:忙碌着、盼望着,除夕终于到来了。这一天“年味儿”体
20、现在哪里?我们继续交流。生:人们会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写出了除夕的热闹,体现了“年味儿”。师:从哪些词语中能体会到“热闹”呢?生:我从“家家赶做”“到处”“哪一家都”“日夜不绝”等词语中体会到了除夕这一天的热闹。生:我从“除非”“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等词语中感受到了人们对除夕的重视,体会到了除夕的热闹。师:除夕是一家团圆、热闹的日子,说说除夕这天你们家会做什么。生:除夕这天我家会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生:除夕这天饭桌上的鱼是不让吃的,它寓意着年年有余(鱼)。生:除夕这天大家会在群里抢红包,晚上12点还会放鞭炮。师:浓浓的亲情、热闹的除夕让人难以忘怀。一起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
21、(生:读)师:下面让我们通过对比阅读,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作家笔下的春节习俗有何不同吧!(出示学习单,生:自主做题。)活动二:对比阅读,体会写法。一起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节选),与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思考:同样是写除夕,二者有什么不同?师:同学们填写完了吗?谁来分享一下找到的不同点?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春节各个时间段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进行描绘;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师:你发现了两位作家在写法和写作内容上的不同。还有谁能来补充一下,两位作家在语言特色上有何不同呢?生:老舍先生用的是第
22、三人称,语言简洁明快,京味儿十足;斯妤用的是第一人称,语言朴素细腻。师:很好。那么,读了两位作家的作品,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不同地域的春节有着不同的习俗。师:没错。这就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4.交流“正月初一”部分。师:辞旧迎新,迎来了新的一年。除夕是热闹的,但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年味儿”又体现在哪里呢?我们继续交流。(课件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生: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商铺关门,人们休息了。生:还写出了初一这天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孩子们的各种活动,从中感受到初一的悠闲、快乐与浓浓的“年味儿”。师:作者正是写出了人们不同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初一的热闹、美好。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