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docx

  • 上传人(卖家):丹乡武阿哥
  • 文档编号:5132500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2.2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docx》由用户(丹乡武阿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年级 上册 语文期末 复习 汇编 文言文 重要 知识点 梳理 详版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一)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二)一词多义1.戒:往送之门,戒之(告诚)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谨慎) 2.居:居天下之广居(居住)居天下之广居(住所)3.之:母命之(代词,她,代指女儿)住送之门(动词,去、到)(三)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诚实、真诚2.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正直,正义(四)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2.贫贱不能移(“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3.威武不能屈(“屈”:动

    2、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五)问题探究1.主题思想:富贵不能淫一文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在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节操俊迈的人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表现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 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

    3、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3.分别概括景春和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观点。景春认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人就是男子汉大丈夫。孟子认为大丈夫既要胸怀天下,不畏强暴,坚守仁义道德的原则,又要有正确的立身处世的态度。4.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1)

    4、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2.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二)古今异义1.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说明,比方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3. 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4. 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在国内 今义:进入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国外 今义:出去6. 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士官7. 故天将

    5、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三)一词多义1.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舜发于畎亩之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在2.拂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3.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发于声:显露、流露4.而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后,才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然后,才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四)词类活用A.使动用法1.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2.劳其筋骨:使劳累3.饿其体肤:使饥饿4.空乏其身:使穷困缺乏5.行拂乱其所为:使受到阻挠6.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韧7.然后知生于忧患:使生存8.而死于安乐也:使死亡B.名词

    6、作动词人恒过:过:犯过失,犯错误C.动词作名词1.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五)文言句式: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于畎亩之中”做“发”的状语,“于版筑之间”做“举”的状语,此句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也是被动句)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六)问题探究1. 主题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终于担任重大任务的名人的事例,说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这篇短文阐

    7、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指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2.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都出身卑微,都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被统治者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3. 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4.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5

    8、.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从反面论述的句子) 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论述了什么?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述“死于安乐”。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 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归纳论证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引出“故天将”的结论。类比论证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

    9、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二)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 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8. 以君之力 以:凭 君:对对方的尊称

    10、,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 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 叩:敲,凿15.始龀 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 节:季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心:思想 固:顽固 彻:通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三)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

    11、放置5.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四)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 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3. 指通豫南 指:古义:直, 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 诸: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扛, 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 息: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 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10.惧其不已也 已:古义:止, 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 陇断:古义:山冈阻隔,

    12、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 苦:古义:愁 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五)词类活用1.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2.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六)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里(面积)(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3)方欲行(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2)穷凶极恶(极端)(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4.许:(1)杂然

    13、相许(赞同)(2)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 (3)政通人和(顺利)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七)理解性填空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用原文回答)2. “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3. 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14、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八)课文内容理解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明;“北山愚公长息 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2.“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3. 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对情节的发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呢?*(

    15、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心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要解决“焉置土石”的问题。(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讽的、挖苦的、责备的怀疑的)语气,以阻止愚公移山。(3) 前者“献疑”引出了讨论运土的问题。(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驳。4. 寓意:*有远大抱负并不畏艰难险阻,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最终会走向成功。5. 最后故事的结尾带有神话色彩,为什么要这样写?*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往往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这样写,可以让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表达人们美好愿望。6. 本文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愚公和智叟,一愚一智,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愚公有实现“直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大众和后世子孙

    16、的伟大抱负,对人力的无穷无尽有坚定的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在命名上特意加以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一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加重了对比的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另外以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石路程的遥远衬托愚公的气魄和移山之艰巨, 以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衬托愚公不可动摇的决心。7. 鲜明的人物形象:*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对克服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正确认识的智者形象。(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坚持不懈)他大智若愚。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愚者形象。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目光短

    17、浅,无所作为而又好为人师,令人可厌可憎。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学常识司马迁,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鲁迅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对汉武帝亲自巡视、慰劳细柳军场面的描写,刻画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三)通假字:1.军士吏被甲 “被”通“披”,穿着。2.改容式车 “式”通“轼”,扶轼。3.可得而犯邪 “邪”通“耶”,句末语气词,可译为“吗”(四)词类活用:1.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2.介胄之士不拜 介胄:名词作动词;穿戴盔甲(五)一词多义

    18、1.使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使者、使臣2.使使人称谢动词,派遣3.军军细柳动词,驻军、驻扎4.军上自劳军名词,军队、守军5.军至霸上及棘门军名词,军营6.诏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7.诏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宣告、告诉8.为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动词,作为、封为9.为天子为动介词,被10.之已而之细柳军动词,往,到去11.之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12.之称善者久之音节助词,舒缓语气。13.以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介词,把14.以以备胡介词,用来、来15.以将以下骑送迎用在数量、方位前表界限16.以请以军礼见动词,用、行(六)古今异义1.将军亚夫持兵揖 兵(古)兵器 ;(今)士兵2.将军约 约

    19、(古)规定;(今)大约,表估计;或条约、邀请等3.军中闻将军令 闻(古)听从;(今)用鼻子嗅4.使人称谢 谢(古)告知;(今)感谢5.其将固可袭而虏 固(古)必定;(今)坚固,顽固(七)重点内容1.周亚夫将军是一位怎样的将军?答:治军严格、刚正不阿、恪尽职守、不卑不亢2.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上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对比一:细柳军与霸上军及棘门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得入”“又不得入”“乃传言” 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直驰入” 军规松垮,守备松懈。对比二:文帝及随从入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

    20、” 治军有方,令行禁止。“直驰入” 军纪松弛。对比三:三营将领“持兵揖”、“以军礼见” 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将以下骑送迎” 众将士受宠若惊,竭尽逢迎之能3. 汉文帝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军营中常备不懈、严阵以待的景象,可见军队训练有素,周亚夫治军有方。文帝到细柳营,“也要遵循军令,按辔徐行。可见军纪严明,令行禁止。(军令畅达)面对天子,亚夫的言行可见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除了以上三点原因外,霸上及棘门军提供了反面例子作为对比,而在“匈奴大人边”的背景下,文帝需要的正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周亚夫这样治军有方的将军。4. 人物: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明(有方)、恪尽职守、刚正不阿、凛然不可犯、堪当重任的“真将军”。文帝是以天下为重(识大体)、体恤民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识才、敬才, 知人善任的明君。(八)探究写作手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周亚夫军营的情形和周亚夫的情形,表现周亚夫的优秀品质。侧面衬托:文中还有大量侧面描写,如写细柳军士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的形象。侧面衬托的写法避免了单一从正面写来的直接,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物的视角,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3250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