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docx》由用户(丹乡武阿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语文期末 复习 汇编 文言文 重要 知识点 梳理 详版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一)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二)一词多义1.戒:往送之门,戒之(告诚)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谨慎) 2.居:居天下之广居(居住)居天下之广居(住所)3.之:母命之(代词,她,代指女儿)住送之门(动词,去、到)(三)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诚实、真诚2.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正直,正义(四)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淫”: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迷惑)2.贫贱不能移(“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使动摇)3.威武不能屈(“屈”:动
2、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五)问题探究1.主题思想:富贵不能淫一文论述了大丈夫的优秀品质。“大丈夫”在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节操俊迈的人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表现为“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 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2.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既没有独立的人格,也没有独立的判断善恶、是
3、非、曲直的标准,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这样的人当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来,大丈夫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乱、动摇、屈服。3.分别概括景春和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观点。景春认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人就是男子汉大丈夫。孟子认为大丈夫既要胸怀天下,不畏强暴,坚守仁义道德的原则,又要有正确的立身处世的态度。4.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1)
4、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2.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二)古今异义1.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明白,了解 今义:说明,比方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古义:这样以后,这样才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3. 所以动心忍性古义:用这些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4. 入则无法家拂士 古义:在国内 今义:进入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古义:国外 今义:出去6. 管夷吾举于士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士官7. 故天将
5、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代词,这 今义:判断动词(三)一词多义1.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舜发于畎亩之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在2.拂 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3.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发于声:显露、流露4.而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然后,才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然后,才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表并列(四)词类活用A.使动用法1.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2.劳其筋骨:使劳累3.饿其体肤:使饥饿4.空乏其身:使穷困缺乏5.行拂乱其所为:使受到阻挠6.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韧7.然后知生于忧患:使生存8.而死于安乐也:使死亡B.名词
6、作动词人恒过:过:犯过失,犯错误C.动词作名词1.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五)文言句式: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于畎亩之中”做“发”的状语,“于版筑之间”做“举”的状语,此句是状语后置的倒装句,也是被动句)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六)问题探究1. 主题思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终于担任重大任务的名人的事例,说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这篇短文阐
7、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指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2.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列举事实,这些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人物的目的是什么?都出身卑微,都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后来被统治者委以重任,而且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目的是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3. 作者在第一段列举事实之后,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困苦的磨炼。4.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人处于困境能激发斗志。5
8、.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从反面论述的句子) 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论述了什么?第一段侧重论述“生于忧患”,第二段侧重论述“死于安乐”。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 全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归纳论证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引出“故天将”的结论。类比论证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
9、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愚公移山(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二)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 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 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4.聚室而谋曰 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 汝:你们 6.杂然相许 杂然:纷纷 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8. 以君之力 以:凭 君:对对方的尊称
10、,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连都 损:削减 丘:土堆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 且:连词,况且 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 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 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 叩:敲,凿15.始龀 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交换 节:季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心:思想 固:顽固 彻:通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负:背(三)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