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小儿推拿课件:小儿脱肛.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27314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格式:PPT
  • 页数:29
  • 大小:255.5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儿推拿课件:小儿脱肛.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小儿 推拿 课件 脱肛
    资源描述:

    1、小儿脱肛脱肛是指肛管、直肠或直肠粘膜向外翻出,脱垂于肛门外的一种症状,多见于3岁以下的儿童。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小儿先天不足,病后体弱或腹泻日久,耗伤正气,气虚陷下,升摄无力,导致直肠脱垂。病因病机 产生脱肛的原因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长期患有易使腹内压增高的病症:如便秘或腹泻、咳嗽等,使腹内压常常处于增高的状态,迫使直肠脱出。(2)小宝宝肛周组织薄弱:3岁以下的小宝宝,支持直肠的组织比较软弱,尤其是长期腹泻或者营养不良的患儿,坐骨直肠窝内脂肪缺少,括约肌群的收缩力减弱,故直肠易于脱出。(3)小宝宝发育缺陷:婴幼儿骶骨弯较浅,直肠呈垂直位,故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没有骶骨的有效支持,易于

    2、滑出肛门。诊断标准 其发病症状表现为患儿具有排便时黏膜脱出甚至肛管脱出的症状。早期可以手推复位,严重时可出现局部充血、水肿、溃疡、出血,以致复位困难;或发生嵌顿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常有咳嗽、便秘、腹泻或哭闹等症状的患儿易导致脱肛。辩证分型 按中医辨证,脱肛一症可分为虚证和实证,但以虚证为多。气虚脱肛 症状:脱出的直肠色淡红,不易自行还纳,肿痛不甚。面色苍白或萎黄,形体消瘦,精神萎靡,神疲乏力,肢体欠温,自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色淡。治则:益气提升,固涩。取穴:外劳宫,补脾,清补大肠,二马。上推七节骨。艾灸百会。处方:鳖首(烘干研末)3克,内服,每日3次。适用于儿童脱肛。湿热脱肛 主证

    3、:脱出的直肠色鲜红,伴少量鲜红色渗出液,肛周红肿热痛伴瘙痒,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患儿常哭闹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指纹色紫。治则:清热化湿固脱 处方:六腑,清大肠,八卦,外劳宫。总手法 点揉脾俞、肾俞、至阳、命门等穴。搓腰骶部,至局部有温热感为宜。用指背在八谬穴部行轻拍法。如患儿肛门周围出现水肿,可用拇指揉水分、孔最穴及手三里、足三里穴。预防与护理(1)要忌食生冷。(2)忌食辛辣食物,避免便秘。(3)大便时间不宜过久,不宜久坐便盆。(4)脱肛后要注意局部清洁。小儿疝气 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一般是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

    4、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腹膜所致。至于小儿科最常见的疝气有2种:脐疝气与腹股沟疝气 脐疝气脐疝气 脐疝气就是指在腹腔内的一些器官组织从肚脐处凸出。它的外面仍然是完整的皮肤,用手去触摸,则是软软的,有些时候还可感觉到里面会蠕动。1.新生儿的肚脐通常会较为凸出,若哭或用力时并没有更凸出,属于正常。2.理论上,宝宝在1岁前应可自然恢复。通常在婴儿时期出现,婴儿咳嗽和哭闹的时候会特别明显。这种疝气,低体重和早产儿更有可能发生。腹股沟疝气腹股沟疝气 腹股沟疝气在一般情况下几乎不会被发现。当孩子哭闹、咳嗽或用力的时候,则可看到腹股沟“澎”出。有些小孩“澎”出部分是软的,也有的较硬,大部分可以用手轻轻

    5、压下去。除非是钳闭,疝气内的血管或肠子已扭转,一般是不会痛的。早产儿与腹腔内压高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腹股沟疝气,例如经常便秘的宝宝,因为容易腹胀可使腹股沟疝气更容易出现。一侧有疝气,另一侧患疝气的机会是10%40%,而女孩患两侧疝气的机会更高。病因病理 腹股沟斜疝分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分述如下:1.先天性腹股沟斜疝在婴儿胚胎早期,出生后应闭锁,若半闭或闭锁不全,即形成先天性腹股沟斜疝的疝囊。2.后天性腹股沟斜疝若婴儿常与腹内斜肌、腹横肌发育不全,或腹壁缺陷有关。小儿疝气初期症状不明显,仅在站立行走、剧咳等腹内压增高时,腹股沟区有胀痛感或轻微疼痛。气虚下陷 主证:疝内容物因啼哭、咳嗽、站立行走而突出

    6、,突出后容易复位,小腹阴囊坠胀不舒服,小儿身体瘦弱,面色萎黄,进食量小,舌淡苔白,脉细纹淡。治则:益气提升 处方:外劳宫,二马,平肝,补脾。寒凝肝脉 主证:疝气发作,疝内容物不能回纳腹部,阴囊肿硬坠胀,疼痛连及小腹,痛时面色青白,四肢厥冷,出汗,喜暖畏寒,舌苔白腻,脉紧。治则:疏肝理气,温阳散寒。处方:平肝,补脾,二马。小验方小验方 处方:1、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敷料固定,天换药一次。一般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极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2、取新鲜萹蓄捣碎成糊状,贴敷患处。或用干的萹蓄草煎熬取汁。水疝

    7、(鞘膜积液)水疝是指阴囊肿大发亮,内有水湿停留而言。本病好发于小儿,虽然不危及生命,但病儿胀痛难受,时有烦哭。中医辨证为脾虚湿聚,下注阴器。病因病理病因病理 前阴属肾,如先天不足,肾之气化不利,水液下注前阴而发病。而肝脉循少腹,络阴器,若肝气失疏,复受湿邪,郁而化热,以致气滞于下,湿热内结,从而导致本病发生。此外,或因外伤,丝虫感染等血瘀络阻,水湿不行,也可壅滞而成本病。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初期很小,不易发现,积液增多后,阴囊有胀感及下坠感,无疼痛感。2.肿块质软,表面光滑,有波动,而无压痛,包在睾丸周围。鞘膜内积液不因体位不同而有所改变。3.阴囊透光试验阳性。肾气亏虚证 证候:多见于先天性

    8、水疝之婴幼儿。阴囊肿大,甚则亮如水晶,不红不热,不痛,睡卧时缩小,站立、哭叫时增大;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温阳利水 处方:平肝,二马,补脾,清补大肠。湿热下注证 证候:发病较快,阴囊肿大,皮肤潮湿而红热;伴小便短赤,或有睾丸肿痛及全身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治法:清热化湿。处方:平肝,清补脾,二马,清小肠,清大肠。预防及护理 第一,小儿疝气患者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都是小儿小肠疝气的护理注意事项。第二,疝气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也是小儿小肠疝气的护理注意事项,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功效的食物如扁豆、山药、鸡、蛋、鱼、肉等。第三,疝气患者应尽量减少奔跑与久立,久蹲,适时注意平躺休息,这也是小儿小肠疝气的护理注意事项。第四,疝气患者应注意休息,坠下时,用手轻轻将疝气推回腹腔,这也是小儿小肠疝气的护理注意事项之一。第五,稍大一些的幼儿疝气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体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儿推拿课件:小儿脱肛.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2731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