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对地理必修1课堂教学的总结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27125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格式:PPT
  • 页数:56
  • 大小:1.0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对地理必修1课堂教学的总结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地理 必修 课堂教学 总结 课件
    资源描述:

    1、对地理必修1课堂教学的总结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指导组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指导组20082008年年1 1月月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高中地理新课程培训(2 2)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在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在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课标的重要性(一)课标的重要性1 1、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考试 的主要依据。的主要依据。2 2、各类使用主体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和课标本身存、各类使用主体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和课标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这要求教师教学设计必须以课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这要求教师教学设计必须以

    2、课标为依据。标为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节一节)教材教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教学思路:教学思路:(1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自然地理环境要素(2 2)整体性形成:各要素通过物质能量交换)整体性形成:各要素通过物质能量交换 案例:生物案例:生物/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化中的作用。生物循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演化中的作用。生物循环与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环与自然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循环。(3 3)紧密联系的系统:)紧密联系的系统:具备系统的两个新功能;具备系统的两个新功能;案例:藏羚羊及其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与平衡功能。

    3、案例:藏羚羊及其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与平衡功能。要素相互适应和制约,决定系统保持或演变。要素相互适应和制约,决定系统保持或演变。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发展过程、湖泊演化过程。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发展过程、湖泊演化过程。课标: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课标: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讲多了、讲深了,重教师推导、轻学生归纳。案例多,线索杂。问题:讲多了、讲深了,重教师推导、轻学生归纳。案例多,线索杂。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4、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3 3、课标是对学生学习最终行为结果的规定,是考试、课标是对学生学习最终行为结果的规定,是考试说明制定的依据。(如教师选择课堂反馈习题或各说明制定的依据。(如教师选择课堂反馈习题或各类检测题时存在偏差)类检测题时存在偏差)4 4、不同教师在课标理解和把握上存在着差异,较好地、不同教师在课标理解和把握上存在着差异,较好地理解与把握课标是教师搞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关键。理解与把握课标是教师搞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关键。(一)课标的重要性(一)课标的重要性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案例一: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案例一: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思考:思考:(1 1

    5、)回忆课标要求和自己当时的教学设计。)回忆课标要求和自己当时的教学设计。(2 2)解读)解读“以以为例,说明为例,说明”这类课标要把这类课标要把握哪些原则?握哪些原则?实质:课标向目标的转换问题。实质:课标向目标的转换问题。(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标: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不同生产力条课标: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件下,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解读:主题名词:自然资源解读:主题名词:自然资源 目的名词:影响目的名词:影响 限定词:数量和质量、随生产力水平而变化限定词:数量和质

    6、量、随生产力水平而变化 外显动词:说明外显动词:说明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目标设计:目标设计:(1 1)通过资料,分析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特性。)通过资料,分析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特性。(2 2)通过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变)通过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变化,分析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化,分析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展的影响。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另一

    7、目标设计:另一目标设计:(1 1)通过资料,说出水资源的概念与时空分布特征。)通过资料,说出水资源的概念与时空分布特征。(2 2)通过资料,分析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对人类的)通过资料,分析水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生存和发展的影响。(3 3)通过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通过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标:举例说明某课标:举例说明某一一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与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中的作

    8、用。演变中的作用。解读:主题名词:解读:主题名词:某一某一自然要素自然要素 目的名词:作用目的名词:作用 限定词: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限定词: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 外显动词:说明外显动词:说明再回首:我是如何进行再回首:我是如何进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和“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目标设计的?的目标设计的?(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另一学习目标另一学习目标(1 1)读图说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读图说出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2 2)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举

    9、例说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因素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素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目标设计目标设计(1 1)以北京为例,说出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以北京为例,说出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并简单概括其特征。并简单概括其特征。(2 2)利用西北地区相关景观图片,分析说明气候)利用西北地区相关景观图片,分析说明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3 3)利用黄土高原相关资料,分析说明黄土高原)利用黄土高原相关资料,分析说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对其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地区水土流失对其地理环境演变的影响。一、对课标

    10、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1 1、解读课标,设计目标中的常见问题:、解读课标,设计目标中的常见问题:(1 1)窄化主题名词,变更主题概念。)窄化主题名词,变更主题概念。各气候因子对气候形成的影响不等同某自然要素各气候因子对气候形成的影响不等同某自然要素(气候)对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另外寒潮不(气候)对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另外寒潮不等于自然灾害。等于自然灾害。对举例、结合实例对举例、结合实例,这些涉及的下位地理概念的这些涉及的下位地理概念的说明或分析不能提升到主题名词本身。说明或分析不能提升到主题名词本身。对某一对某一对对的影响的落脚点放在了某一的影响的落脚点放在了某一

    11、概念本身,概念本身,而非一般规律性认识。而非一般规律性认识。(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1 1、解读课标,设计目标中的常见问题:、解读课标,设计目标中的常见问题:(2 2)把握不准外显化动词和目的名词,不当确定掌握程)把握不准外显化动词和目的名词,不当确定掌握程度。度。说明要突出说明要突出“明明”,要说出有哪些作用及其基本作,要说出有哪些作用及其基本作用过程。否则就变成了说出。用过程。否则就变成了说出。“作用作用”即只需对要素对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即只需对要素对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影响进行概括,如果对

    12、气候各种影响较多展开,那就变影响进行概括,如果对气候各种影响较多展开,那就变成成“分析其影响分析其影响”了。了。还用理解、掌握等内化性词语,目标描述不具备可还用理解、掌握等内化性词语,目标描述不具备可操作、可测量性。操作、可测量性。(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1 1、解读课标,设计目标中的常见问题:、解读课标,设计目标中的常见问题:(3 3)描述过程与方法过于笼统,改变课标要求的思维方)描述过程与方法过于笼统,改变课标要求的思维方式。式。几乎是课标的翻版,看不出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师设几乎是课标的翻版,看不出

    13、教学实施过程和教师设计的创造性。改变世界洋流规律的归纳过程,突出推导、计的创造性。改变世界洋流规律的归纳过程,突出推导、映证、演绎的思维方式。映证、演绎的思维方式。(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2 2、解读、解读“以以为例,说明为例,说明”这类课标的原则:这类课标的原则:(1 1)课标确定的是概括或归纳式思维(教学)方式,通)课标确定的是概括或归纳式思维(教学)方式,通过案例一定要上升的总特征或规律性认识的高度。不能过案例一定要上升的总特征或规律性认识的高度。不能限于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本身。限于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本身。(3 3)突出学生)突出学生“用案例

    14、来说明用案例来说明”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锻炼思维过程中提升分析此类问题的能力,实现在新情锻炼思维过程中提升分析此类问题的能力,实现在新情境中的能力迁移。境中的能力迁移。(3 3)最好是两类以上案例,以便从特殊现象中归纳出普)最好是两类以上案例,以便从特殊现象中归纳出普遍规律。遍规律。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小结:小结:分析分析“两个名词两个名词”,把握内涵外,把握内涵外延延 分析分析“一名一动一名一动”,把握教学程,把握教学程度度 分析分

    15、析“过程方法过程方法”,把握基本程,把握基本程序序(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从目标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案例二: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案例二: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思考:思考:1 1、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的落脚点在哪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的落脚点在哪里?2 2、课标没有提到热力环流,能否不讲?、课标没有提到热力环流,能否不讲?3 3、为何要切实降低难度、减少知识点、为何要切实降低难度、减少知识点?实质: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实质: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降难减繁与建降难减繁与建构体系的关系问题构体系的关系问题(三)从教材使用看对

    16、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课标体现了对公民基本素质要求:降低课标体现了对公民基本素质要求:降低难度、减少繁琐知识点、弱化学科体系;结合难度、减少繁琐知识点、弱化学科体系;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骨干知识。骨干知识。(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本节课的特点:本节课的特点:(1 1)较好地理解了课标,把教学重点放在大气受热过)较好地理解了课标,把教学重点放在大气受热过程中,清晰说

    17、明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程中,清晰说明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的受热过程。地的受热过程。(2 2)对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采用适度补叙)对大气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过程,采用适度补叙方法;弱化了太阳辐射波段分布和特征以及削弱作用方法;弱化了太阳辐射波段分布和特征以及削弱作用的内容。这样便突出了主要过程,降低了学习难度。的内容。这样便突出了主要过程,降低了学习难度。(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本节课的特点:本节课的特点:(3 3)把受热过程的落脚点放在温室效应的形成、大气)把受热过程的

    18、落脚点放在温室效应的形成、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这三个点上,突出大逆辐射、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这三个点上,突出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际地理效应。气受热过程的实际地理效应。(4 4)注重在整章乃至整个模块中考虑知识的整体性,)注重在整章乃至整个模块中考虑知识的整体性,根据认知过程重构热力环流的逻辑体系。引导学生运根据认知过程重构热力环流的逻辑体系。引导学生运用一般原理探究全球单圈环流、海陆热力环流和城郊用一般原理探究全球单圈环流、海陆热力环流和城郊热力环流,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热力环流的认识,也为热力环流,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热力环流的认识,也为以后分析三圈环流形成打好了基础。以后分析三圈环流形成打

    19、好了基础。(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一些做法:一些做法: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温度与辐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温度与辐射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波长大气辐射的波长-大气削弱对太阳辐射的作用(选大气削弱对太阳辐射的作用(选择性吸收、反射、散射)和相关现象解释(包括太阳择性吸收、反射、散射)和相关现象解释(包括太阳高度角与削弱作用的关系)高度角与削弱作用的关系)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和温室效应作用和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的保温大气逆辐射对近地

    20、面大气的保温作用。作用。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热力环流过程热力环流过程海陆热力环流。海陆热力环流。(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一些做法:一些做法: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 理想状态单圈热力环流理想状态单圈热力环流高、低空风向偏转差异高、低空风向偏转差异-自转条件自转条件下的三圈环流下的三圈环流三圈环流对应的地面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对应的地面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分气压带分布特点布特点风带风向判断风带风向判断气压带和风带命名规范化气压带和风带命名规范化-公转条件公转条件下气压带风带季节性

    21、移动特点。下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特点。高低气压气流方向与致雨性、不同风向致雨性高低气压气流方向与致雨性、不同风向致雨性-气压带风气压带风带水热特征判断带水热特征判断-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形成的大陆西岸气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形成的大陆西岸气候格局(模式)候格局(模式)-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数文转化与对应的气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数文转化与对应的气候类型。候类型。思考:为何不讲季风环流合季风气候?为何不讲气候的形成因子及思考:为何不讲季风环流合季风气候?为何不讲气候的形成因子及判定?判定?(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

    22、解与把握 两种倾向:共同点是不看课标,不能正确使用教材。两种倾向:共同点是不看课标,不能正确使用教材。(1 1)“本本主义本本主义”:一切从教材出发。:一切从教材出发。教科书成为课标的教科书成为课标的“替身替身”,其作用和影响超过,其作用和影响超过课标,教师课标,教师“备、教备、教”教科书,学生教科书,学生“学、考学、考”教科教科书。书。当教材与课标反差较大时,这个问题就充分暴露当教材与课标反差较大时,这个问题就充分暴露出来了,如出来了,如“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完全按教材讲。完全按教材讲。可以设想必修可以设想必修2 2教材上没有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教材上没有地域文化对人口或

    23、城市的影响的相应描述,那这个课标就可以忽略了。影响的相应描述,那这个课标就可以忽略了。实质: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问题实质:正确处理课标与教材的关系问题(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2 2)“经验主义经验主义”:一切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出发:一切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出发 如对洋流的形成原因还过多地展开,对一些弱化的知识如对洋流的形成原因还过多地展开,对一些弱化的知识点还站在高考的高度上予以阐释。点还站在高考的高度上予以阐释。对气压带风带及其季对气压带风带及其季节移动对气候影响变为气候的形成因素及气候成因节移动对气

    24、候影响变为气候的形成因素及气候成因分析方法。分析方法。(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小结:这也是备课程序问题。小结:这也是备课程序问题。(1 1)首先明确课标与教材的地位,即课标是教学的主)首先明确课标与教材的地位,即课标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只是教与学的材料。要依据,教材只是教与学的材料。(2 2)分析教材与课标的分析教材与课标的“对应对应”关系。以正确理解课关系。以正确理解课标要求为前提,把教材与课标要求联结起来。标要求为前提,把教材与课标要求联结起来。(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三)从教材使

    25、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3 3)对教材)对教材“再组织再组织”和和“活化活化”,同时遵循教材中有,同时遵循教材中有关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阐释。关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阐释。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就必须对教材进行一番增删、取舍、重组、包装,内容,就必须对教材进行一番增删、取舍、重组、包装,解决解决“教什么教什么”、“选什么选什么”、“用什么方式用什么方式”的问题,的问题,以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降低教材难度。以增强教材的情趣性、生活性,降低教材难度。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的资源。

    26、要立足教材,不限于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的资源。要立足教材,不限于教材,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教材,在不违背教材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选择学生喜欢的方法和适合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创造性地选择学生喜欢的方法和适合学生的内容,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学生的内容,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3 3)对教材)对教材“再组织再组织”和和“活化活化”,同时遵循教材中有,同时遵循教材中有关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阐释。关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

    27、阐释。再组织:如利用水资源代表可更新自然资源、补充矿产资源代表再组织:如利用水资源代表可更新自然资源、补充矿产资源代表非可再生资源,用两类案例说明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对人类非可再生资源,用两类案例说明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补充了对水平运动物体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补充了对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内容,弱化了时区、区时和标准时的内容。偏向的内容,弱化了时区、区时和标准时的内容。活化:按能思考、可探索的程序编排教材内容,并尽量生活化、活化:按能思考、可探索的程序编排教材内容,并尽量生活化、通俗化处理。如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按黄赤交角形成通俗化处理。如

    28、地球公转地理意义按黄赤交角形成-黄赤交角与黄赤交角与知识点移动知识点移动-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时空递变规律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时空递变规律-直射点直射点移动与昼夜弧时空变换规律移动与昼夜弧时空变换规律-四季与五带(结合公转轨道图、回四季与五带(结合公转轨道图、回归运动图和可控课件)程序进行,并结合树影长短变化、升旗时归运动图和可控课件)程序进行,并结合树影长短变化、升旗时间变化等来分析。突出基本几何关系和图图联系的解读。间变化等来分析。突出基本几何关系和图图联系的解读。(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

    29、握(4 4)做减法,构体系)做减法,构体系 在整个模块或整个课标体系中理解具体知识点在整个模块或整个课标体系中理解具体知识点为何要减、难度要降;甄别和补充课标没有明确提出为何要减、难度要降;甄别和补充课标没有明确提出的基础性内容;的基础性内容;设计把骨干知识间联系起来的认知性逻辑关系,设计把骨干知识间联系起来的认知性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而不是恢复原有严谨的学科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而不是恢复原有严谨的学科体系。(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三)从教材使用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思考:思考:1 1、新课程条件下为何要十分重视板书设计?、新

    30、课程条件下为何要十分重视板书设计?2 2、新课程下的板书设计要注意哪些方面?、新课程下的板书设计要注意哪些方面?3 3、此板书、此板书 好在哪?好在哪?(四)从板书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四)从板书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1 1、原因:、原因:根据课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其结构与根据课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其结构与教材可能反差很大,学生依据教材复习难度加大。教材可能反差很大,学生依据教材复习难度加大。板书是帮助学生再现课堂学习过程和进行学习内容板书是帮助学生再现课堂学习过程和进行学习内容意义建构的工具。意义建构的工具。2 2、新课程板书设计

    31、要注意的方面:、新课程板书设计要注意的方面:(1 1)突出骨干知识(删、补、核心),)突出骨干知识(删、补、核心),体现认知结体现认知结构(构(系统性系统性)。(2 2)形象直观,图文结合。)形象直观,图文结合。(3 3)适度详细,学法指导。)适度详细,学法指导。(四)从板书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四)从板书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人文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人类活动大气环流下 垫 面气候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影响因素海陆差异洋 流地 形太阳辐射(四)从板书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四)从板书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有何

    32、问题?有何问题?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一、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水文自自然然环环境境人类人类气候植被地貌土壤形成演变地 理 环 境(四)从板书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四)从板书设计看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案例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案例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 思考:过程和方法目标如何落实?思考:过程和方法目标如何落实?实质:课程标准落实于课堂有效互动问题实质:课程标准落实于课堂有效互动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课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解读:主题名词:表层洋流解读:主题名词:表层洋流 目的名词:

    33、分布规律目的名词:分布规律 限定词:地图限定词:地图 外显动词:归纳外显动词:归纳 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目标设计目标设计(1 1)通过读太平洋和印度洋为中心的大洋表层洋流)通过读太平洋和印度洋为中心的大洋表层洋流分布图,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并以此图说出分布图,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并以此图说出不同纬度洋流分布规律、判断寒暖流性质。不同纬度洋流分布规律、判断寒暖流性质。(2 2)通过风带风向与洋流方向的相关分析,说出风)通过风带风向与洋流方向的相关分析,说出风力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力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原因。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读图归纳过程:读图归

    34、纳过程:问答:象什么问答:象什么-几部分几部分如何转如何转交流:三个圈交流:三个圈三层楼三层楼对纬线对纬线-第一笔第一笔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一些老师的做法:一些老师的做法:洋流概念洋流概念寒暖流及其判断寒暖流及其判断-形成原因形成原因成成因类型因类型不同纬度分布特点不同纬度分布特点-世界分布规律。世界分布规律。这种做法有何不当?这种做法有何不当?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案例三:全球气候变化案例三:全球气候变化 思考:思考:1 1、新课标相对大纲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新课标相对大纲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2 2、课标、课标“减减”的根本目的什么?的根本目的什么?

    35、3 3、过程和方法目标如何落实?、过程和方法目标如何落实?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本节课的特点:本节课的特点:(1 1)辩证地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原)辩证地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原因、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因、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2 2)教学思路严谨、清晰,结合学生生活和感兴趣的)教学思路严谨、清晰,结合学生生活和感兴趣的问题,设置值得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设置值得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3 3)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实现师生、生生的有)通过案例分析与小组讨论,实现师生、生生的有效交流。效交流。(4 4)讲求学法指

    36、导,突出读图指导。如通过比喻法说)讲求学法指导,突出读图指导。如通过比喻法说明不同时间尺度趋势曲线分析法(震荡与趋势)。明不同时间尺度趋势曲线分析法(震荡与趋势)。(5 5)教师语言调动能力强,停顿、提问基本都放在学)教师语言调动能力强,停顿、提问基本都放在学生思维作用点上。生思维作用点上。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一些做法:一些做法: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对策对策 问题:问题:(1 1)缺少辩证分析,忽视利用内在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缺少辩证分析,忽视利用内在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不

    37、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起伏)与近期全球变考。不同时间尺度全球气候变化(起伏)与近期全球变暖;近期自然条件下与人类干预下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比暖;近期自然条件下与人类干预下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比较(可能性、必然性)。较(可能性、必然性)。(2 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缺少条理,把对地理环境和)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分析缺少条理,把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混合讨论,学生思维混乱,思维发散后人类活动的影响混合讨论,学生思维混乱,思维发散后难以集中,构建认知体系。难以集中,构建认知体系。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1 1、新课标相对大纲最突出的变化:突出过程和方法目标。、新课标相对大纲最突出的变化:

    38、突出过程和方法目标。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改变过去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结果,轻过程”的情况。的情况。“贵在参与,注重过程、贵在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强调方法”是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关键。是高中地理课程目标的关键。这不仅凸显了教育能力取向,而且还通过这个目标把这不仅凸显了教育能力取向,而且还通过这个目标把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融为一个整体。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融为一个整体。在过程中自主、进而体验、探究、交流,从而理解知识在过程中自主、进而体验、探究、交流,从而理解知识的形成,获得思想的启发,发展多种的能力,形成

    39、情感、的形成,获得思想的启发,发展多种的能力,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态度和价值观。2 2、“减减”是为了是为了“增增”:增加学生体验、探究、交流的:增加学生体验、探究、交流的时间和机会,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实现。时间和机会,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实现。回答:回答: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常见问题:常见问题:(1 1)学生活动表面化、思维虚假活泼)学生活动表面化、思维虚假活泼原因:学生对学习任务、程序和意义不明确,教师提问随原因:学生对学习任务、程序和意义不明确,教师提问随意性大。学生不知如何学习,不能深入讨论,以简单的意性大。学生不知如何学习,不能深入讨论,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深入

    40、的个性思考。集体应答取代深入的个性思考。如:教师上课之初就提出为什么山顶的气温比山麓低,为如:教师上课之初就提出为什么山顶的气温比山麓低,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为什么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为什么秋冬季北方农民常在农田熏烟等问题,把要学习的大气秋冬季北方农民常在农田熏烟等问题,把要学习的大气受热过程问题化、生活化,明确了学习任务。而有些老受热过程问题化、生活化,明确了学习任务。而有些老师一来就依据示意图按部就班地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之师一来就依据示意图按部就班地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之后才用其解释一些现象。没有了对学习任务的明确和思后才用其解释一些现象。没有了

    41、对学习任务的明确和思维的冲突,学生大半节课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个内容,维的冲突,学生大半节课不知道为什么学习这个内容,无法实现将学内容与原有知识体系的意义建构。无法实现将学内容与原有知识体系的意义建构。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常见问题:常见问题:(2 2)教师满堂灌,师生思维不同步)教师满堂灌,师生思维不同步原因:教师或抢时间赶进度,或担心学生不懂,包揽教学。原因:教师或抢时间赶进度,或担心学生不懂,包揽教学。教学设计很少考虑给予学生思维的时间和机会,教师缺教学设计很少考虑给予学生思维的时间和机会,教师缺乏对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学生的学法指导,回避课堂生乏对学生特别是基础薄弱学生的

    42、学法指导,回避课堂生成性问题。学生或忙于作笔记而没有积极思维,或紧跟成性问题。学生或忙于作笔记而没有积极思维,或紧跟教师讲授而无法作好笔记。削弱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教师讲授而无法作好笔记。削弱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课堂气氛死沉。课堂气氛死沉。如:教师根据理想状态、自转状态、复合运动状态,三段如:教师根据理想状态、自转状态、复合运动状态,三段式推导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形成过程。没有从复习热式推导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形成过程。没有从复习热力环流入手,没有从高低空水平气流偏向差异辨析突破,力环流入手,没有从高低空水平气流偏向差异辨析突破,没有给学生依据气压带推导风带风向的机会。没有给学生依据气压带

    43、推导风带风向的机会。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常见问题:常见问题:(3 3)教师讲解不透彻,缺乏条理。)教师讲解不透彻,缺乏条理。原因:备课不充分,对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挖掘不到位,原因:备课不充分,对相关知识了解较少,挖掘不到位,讲解缺乏辩证性、概念模糊,学生似懂非懂。讲解缺乏辩证性、概念模糊,学生似懂非懂。如:许多教师对全球气候变化缺少深入和辩证的认识。如:许多教师对全球气候变化缺少深入和辩证的认识。(4 4)教学过程脱离课标过程与方法的要求。)教学过程脱离课标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改进策略:核心是有效互动,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改进策略:核心

    44、是有效互动,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1 1)变陈述性教学方法为程序性教学方法,)变陈述性教学方法为程序性教学方法,强调启发强调启发式讲授;式讲授;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设计贴近学生认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设计贴近学生认知水平案例,以问题为中心,设置问题情境和问题链,知水平案例,以问题为中心,设置问题情境和问题链,引导引导案例探究和小组合作。案例探究和小组合作。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改进策略:改进策略:(2 2)围绕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设置问题,引发思考。)围绕重点问题、难点问题设置问题,引发思考。坚持四个基本点(情趣性、层次性、探究性、认知坚持四个基本点(情趣性、层次性、探究性

    45、、认知型)。提倡个别或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减少集体作答。型)。提倡个别或小组代表回答问题,减少集体作答。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改进策略:改进策略:(3 3)教师逐步向学习指导者的角色转换。鼓励学生,)教师逐步向学习指导者的角色转换。鼓励学生,给学生应有的时间和机会。调动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动给学生应有的时间和机会。调动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动性,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渐转为学生质疑和设计问性,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渐转为学生质疑和设计问题,变学生由被动听讲为自主思考、动手作图和笔记、题,变学生由被动听讲为自主思考、动手作图和笔记、动口交流。把学习任务还给学生,教师则加强个别或动口交流。把学习

    46、任务还给学生,教师则加强个别或小组辅导。小组辅导。(4 4)把学生思维活动过程作为教学资源,以学生成就)把学生思维活动过程作为教学资源,以学生成就或问题去启发学生感悟,实现课堂有效互动。或问题去启发学生感悟,实现课堂有效互动。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改进策略:改进策略:(5 5)多参阅相关资料,自觉学习新知识,多角度考虑问)多参阅相关资料,自觉学习新知识,多角度考虑问题,做到备课充分。题,做到备课充分。(6 6)配备必要的学案,以提高有限时间内的探究的有序)配备必要的学案,以提高有限时间内的探究的有序性和实效性。性和实效性。(7 7)突出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47、)突出引导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二、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水循环过程和环节从身边现象到规律认识的思维历程从身边现象到规律认识的思维历程。1 1、密云水库的水源源不断供给北京,为何没有出现水资源的枯竭?、密云水库的水源源不断供给北京,为何没有出现水资源的枯竭?“滚滚滚长江东逝水滚长江东逝水”,为何长江口的海水水位不会因此上涨?,为何长江口的海水水位不会因此上涨?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2、水循环的根本能量来源是什么?小浪底发电的水能资源是怎样形成的?水循环的根本能量来源是什么?小浪底发电的水能资源是怎样形成的?3 3、黄土高原为何呈现千沟万壑的面貌?黄河

    48、三角洲为何还在不断地长大?、黄土高原为何呈现千沟万壑的面貌?黄河三角洲为何还在不断地长大?4 4、密云库区和北京市区,哪个地区冬夏温差较小?、密云库区和北京市区,哪个地区冬夏温差较小?水循环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抽象问题的具体化处理。水循环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抽象问题的具体化处理。A北京地区什么季节水循环量大?这些水都能被人类利用吗?你有何建议?B目前,密云等水库和北京地下水不再能满足北京城市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采取怎样措施来增大北京水循环量?举例说明。C前两种措施都是人类通过改变哪个环节来影响水循环的?D现在城市地面大量使用透水砖,这对城市地理环境有何好处?E水资源是不断更新的,那可以说水

    49、资源是取之不竭的吗?为什么?水循环环节与人类活动:结合身边的问题水循环环节与人类活动:结合身边的问题三、总结三、总结1 1、关于落实课标、关于落实课标(1 1)读课标、写目标、析词义、定深广、重过程、外显化)读课标、写目标、析词义、定深广、重过程、外显化(2 2)用教材、联生活、降难度、减繁琐、选案例、构体系)用教材、联生活、降难度、减繁琐、选案例、构体系(3 3)创情境、巧设问、引探究、导交流、讲学法、优板书)创情境、巧设问、引探究、导交流、讲学法、优板书2 2、关于新课程、关于新课程 是促进有利于人的自主、全面和持续发展教育的是促进有利于人的自主、全面和持续发展教育的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是从课程和教学乃至师生关系等方面构建新的教是从课程和教学乃至师生关系等方面构建新的教育结构的系统工程。育结构的系统工程。不是一场革命,而是在继承多年来教育改革成果不是一场革命,而是在继承多年来教育改革成果基础上的教育实践的必然飞跃。基础上的教育实践的必然飞跃。三、总结三、总结 敬请批评指正 交流方式: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对地理必修1课堂教学的总结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2712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