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头孢菌素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头孢菌素 课件
- 资源描述:
-
1、Optimal antibiotic therapy strategies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第二三医院第二三医院 苑振亭苑振亭解解 放放 军军 20世纪世纪30年代,德国化学家多马克发现了磺胺年代,德国化学家多马克发现了磺胺药物,开创了化学药物抗菌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药物,开创了化学药物抗菌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疾病得到控制。率很高的细菌性疾病得到控制。抗菌药物的辉煌发展史抗菌药物的辉煌发展史弗莱明(弗莱明(1945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发明的青霉素年诺贝尔医学奖)发明的青霉素,于,于19411941年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年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抗菌药时代抗菌药时代Thanks to
2、 PENICILINHe Will Come Home抗菌药物抗菌药物 “大爆发大爆发”l19441944年链霉素问世,用于结核病治疗。目前氨基苷年链霉素问世,用于结核病治疗。目前氨基苷类有类有1010余个品种。余个品种。l19521952年红霉素问世,近年来新大环内酯类有新发;年红霉素问世,近年来新大环内酯类有新发;l6060707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内酰胺及喹诺酮类开发和应内酰胺及喹诺酮类开发和应用,用,使使抗抗菌药物菌药物“大爆发大爆发”。目前投入市场超过。目前投入市场超过200200种。种。有些临床医师过分依赖抗菌药物导致有些临床医师过分依赖抗菌药物导致临床惊人的抗菌药物滥用问题,
3、出现了临床惊人的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出现了“潘金莲潘金莲”、“红头盔红头盔”、“三素一汤三素一汤”大夫之称谓。大夫之称谓。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抗菌药物滥用的原因药品的价格越来越高药品的价格越来越高患者的大处方大多含有抗菌药物患者的大处方大多含有抗菌药物耐药性耐药性Result of antibiotic abuse滥用滥用二重感染二重感染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感染未有效控制感染未有效控制,反而加重反而加重我国每年有我国每年有8 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菌药滥用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菌药滥用抗菌药物滥用导致抗菌药物滥用导致“超级细菌超级细菌”产生产生 自经过自经过“禽流感禽流感”、“非典非典”、“甲流甲流”等
4、等与微生物界的大战之后,人类已经稍显疲惫,如与微生物界的大战之后,人类已经稍显疲惫,如今,半路杀出个今,半路杀出个“超级细菌超级细菌”号称百药不侵,更号称百药不侵,更是搞得人类有些晕头转向。是搞得人类有些晕头转向。看看这超级细菌的犯罪史:看看这超级细菌的犯罪史:1920192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19601960年,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年,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
5、现。19901990年,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年,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食肉链球菌肉链球菌”被发现。被发现。20002000年,出现年,出现绿脓杆菌绿脓杆菌,对,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西力欣等等8 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达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达100%100%;肺炎克雷;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16种高档抗菌药物种高档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达的耐药性高达52%-100%52%-100%。20102010年一种可抵抗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超年一种可抵抗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超级细菌级细菌NDM-1NDM-1在英美印度等
6、国家小规模爆发,又被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爆发,又被西方媒体称为西方媒体称为“新德里新德里”细菌,这种细菌名为新细菌,这种细菌名为新德里金属德里金属内酰胺酶内酰胺酶-1(New Delhi-1(New Delhi metallo-metallo-lactamaselactamase 1 1,简称,简称NDM-1)NDM-1)。其实并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其实并不是一个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这一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有强劲的耐药性。随着时间乎所有的抗菌药物都有强劲的耐药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鼠疫杆的推移,超
7、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鼠疫杆菌、产超广谱酶大肠埃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菌、产超广谱酶大肠埃细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泛耐药肺炎杆菌、细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泛耐药肺炎杆菌、泛耐药绿脓杆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著名的超泛耐药绿脓杆菌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著名的超级细菌。级细菌。l抗菌药耐药严重,并呈发展趋势;抗菌药耐药严重,并呈发展趋势;l感染性病并未控制,并显示新的特点;感染性病并未控制,并显示新的特点;l面对感染(细菌),人们仍需要依赖抗菌药;面对感染(细菌),人们仍需要依赖抗菌药;l克服耐药需要克服耐药需要“综合治理综合治理”l加强抗感染监管,加强抗感染监管,限制不
8、合理用药限制不合理用药l优化抗菌药物的治疗优化抗菌药物的治疗策略策略 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痛苦,促进医疗管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痛苦,促进医疗管理体制改革,历年来抗菌药物消耗额的统计均理体制改革,历年来抗菌药物消耗额的统计均是名列首位。为此,采用相对价廉的口服抗菌是名列首位。为此,采用相对价廉的口服抗菌药物替代注射用药,加上可节约住院时接受注药物替代注射用药,加上可节约住院时接受注射治疗及护理等住院开支,无论对个人及国家射治疗及护理等住院开支,无论对个人及国家均可使医疗费用大大降低。均可使医疗费用大大降低。l降阶梯治疗策略降阶梯治疗策略l序贯治疗序贯治疗l循环或轮换用药循环或轮换用药l短程治
9、疗(尚待研究)短程治疗(尚待研究)l减量治疗(尚待研究)减量治疗(尚待研究)一、掌握抗菌药物抗菌作用靶位与机制一、掌握抗菌药物抗菌作用靶位与机制PBPsPBPs青霉素结合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DNADNA旋转酶旋转酶拓扑异构酶拓扑异构酶IVIV 核糖体亚单位核糖体亚单位30s 50s 60s 70s30s 50s 60s 70s起始复起始复合物合物肽聚糖层肽聚糖层细菌细胞壁细菌细胞壁细菌细胞膜细菌细胞膜DNADNA延长因子延长因子G G延伸循环延伸循环四氢叶酸四氢叶酸二氢叶酸二氢叶酸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单环内酰胺类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红霉素红霉素
10、阿奇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克林霉素泰利霉素泰利霉素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甲氧苄定甲氧苄定 磺胺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吡啶酮类吡啶酮类糖肽类、万古霉素、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磷霉素替考拉宁、磷霉素夫西地酸夫西地酸利奈唑胺利奈唑胺恶唑烷酮恶唑烷酮耐药酶耐药酶克拉维酸克拉维酸舒巴坦舒巴坦他唑巴坦他唑巴坦四环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强力霉素mRNAmRNAfMet-tRNAfMet-tRNAl药动学药动学/药效学药效学=PK/PD=Pharmacokinetic/=PK/PD=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sPharmacodynamics lT1/2
11、:T1/2:半衰期半衰期lTmax/hTmax/h:平均达峰时间:平均达峰时间/小时小时lCmaxCmax:血药峰浓度:血药峰浓度lAUC24AUC24:2424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表观面积)小时药时曲线下面积(表观面积)lMICMIC5050、MICMIC9090lMBCMBC二、根据抗菌药物的二、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PK/PD理论优化给药方案理论优化给药方案时间依赖性抗菌作用时间依赖性抗菌作用1 1 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药物浓度关系不密切,而与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与药物浓度关系不密切,而与抗菌药物浓度维持在细菌抗菌药物浓度维持在细菌MICMIC之上有关。之上有关。2 2 临床用药目的在于
12、维持药物浓度在细菌临床用药目的在于维持药物浓度在细菌MICMIC之上一之上一定时间。一般为定时间。一般为40%40%给药间歇以上。给药间歇以上。浓度依赖性抗菌作用浓度依赖性抗菌作用1 1 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2 2 临床用药目的:取得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目的:取得抗菌药物CmaxCmax/MIC 10/MIC 10时间(h)MIC0.3MIC0.1MIC 2 4 6 8 10 12浓度(ug/ml)“抗菌药后效应”(系指抗菌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系指抗菌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持续受到抑制的效应长仍然持
13、续受到抑制的效应 它是评价新抗菌药的重要参数和设计给药方案的参考依它是评价新抗菌药的重要参数和设计给药方案的参考依据,据,MICMIC值的时间值的时间PAEPAE的持续时间延长的给药间隔时间的持续时间延长的给药间隔时间(g/m L g/m L)CmaxCmax MICMIC平均血药浓度最小抑菌浓度平均血药浓度最小抑菌浓度88时间依赖型时间依赖型-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糖肽类糖肽类浓度依赖型浓度依赖型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 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抑菌浓度7575AUCAUCBCBC血中浓度血中浓度T1/2T1/2 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对
14、于严重细菌感染的新的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对于严重细菌感染的新的治疗策略。该策略包括两个阶段:治疗策略。该策略包括两个阶段:l第一阶段使用最广谱的抗菌药物,目的在于防止患第一阶段使用最广谱的抗菌药物,目的在于防止患者病情迅速恶化,避免产生细菌耐药性,防止器官者病情迅速恶化,避免产生细菌耐药性,防止器官功能障碍,挽救患者生命,并缩短其住院天数;功能障碍,挽救患者生命,并缩短其住院天数;l第二阶段注重降级换用相对窄谱的抗菌方案,以减第二阶段注重降级换用相对窄谱的抗菌方案,以减少耐药菌发生的可能,并优化治疗的成本效益比。少耐药菌发生的可能,并优化治疗的成本效益比。旧观念旧观念新观念新观念初始选用青霉素初
15、始选用青霉素正确的初始治疗,然正确的初始治疗,然后降阶梯治疗后降阶梯治疗小剂量小剂量高性价比高性价比重拳猛击重拳猛击低剂量低剂量=更少的副反应更少的副反应低给药剂量低给药剂量耐药耐药长疗程长疗程2 2周周很少超过很少超过7 7天天恶化恶化痊愈痊愈临床用药观念临床用药观念l开始抗感染治疗即选用广谱、强效的抗菌药物,开始抗感染治疗即选用广谱、强效的抗菌药物,或通过联合用药,以尽量覆盖可能导致感染的病或通过联合用药,以尽量覆盖可能导致感染的病菌。菌。l在用药在用药4848 7272小时,当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改小时,当病情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体温下降,此时再根据微生物学检查和药敏善、体温下降,
16、此时再根据微生物学检查和药敏的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使之更具有针对的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使用,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性。阻断感染的进展及由此引发的多器官功能不阻断感染的进展及由此引发的多器官功能不全,控制疾病的发展,一旦明确了致病菌及其药全,控制疾病的发展,一旦明确了致病菌及其药敏结果,即可有针对性地降级使用针对性的抗菌敏结果,即可有针对性地降级使用针对性的抗菌药物,以减轻起始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压力,这药物,以减轻起始广谱抗菌药物治疗的压力,这就是降阶梯疗法全部含义。就是降阶梯疗法全部含义。l防止病情迅速恶化防止病情迅速恶化l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及临床反应适时换用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及临床反应适时
17、换用窄谱抗菌药物,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并窄谱抗菌药物,可防止细菌产生耐药,并降低费用。降低费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重症感染患者,例如下列患者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重症感染患者,例如下列患者:lHAPHAPlVAPVAPl菌血症菌血症l严重败血症严重败血症(包括细菌和真菌病原体包括细菌和真菌病原体)l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l脑膜炎脑膜炎l应强调降阶梯治疗用药的早期性和及时性。由应强调降阶梯治疗用药的早期性和及时性。由于经验性治疗的基础是本地区、本病房细菌流于经验性治疗的基础是本地区、本病房细菌流行病学与药敏试验。因此,在应用中一定要结行病学与药敏试验。因此,在应用中一定要结合本单位实际
18、情况,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l最初经验性治疗的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应选择足最初经验性治疗的抗菌药物其抗菌谱应选择足以确保覆盖所有可能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菌以确保覆盖所有可能致病菌,包括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和阳性菌(包括包括MRSA)MRSA),以提高首次用药成功率。以提高首次用药成功率。最初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的策略是最初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的策略是“猛击猛击”,培养报告后再针对性调窄抗菌谱,这是避免培养报告后再针对性调窄抗菌谱,这是避免VAPVAP治治疗不足最安全的方法。避免传统性疗不足最安全的方法。避免传统性“从低到高从低到高”的的“阶梯治疗阶梯治疗”或或“逐步升
19、级逐步升级”的的“螺旋式螺旋式”治疗安治疗安排。排。l选择起始适当抗菌药物治疗时应考虑所在医疗机选择起始适当抗菌药物治疗时应考虑所在医疗机构的细菌药敏情况构的细菌药敏情况l某些抗菌药物可能促使细菌产生对其他种类抗菌某些抗菌药物可能促使细菌产生对其他种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药物的耐药性 选择对耐药性影响最小的药物选择对耐药性影响最小的药物 注重门诊抗菌药物治疗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耐注重门诊抗菌药物治疗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耐药的影响药的影响l适当情况下应选择联合用药适当情况下应选择联合用药 但在实施降阶梯治疗时有几点值得注意但在实施降阶梯治疗时有几点值得注意*降阶梯治疗应针对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降阶梯治疗
20、应针对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降阶梯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努力做到降阶梯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努力做到“到位而到位而不越位不越位”,要求个体化的选择抗菌药。做到要求个体化的选择抗菌药。做到“到到位位”易易,做到做到“不越位不越位”难难,其关键在于对病原其关键在于对病原体耐药性的判断。体耐药性的判断。l通常首选药物为:通常首选药物为:-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内酰胺酶抑制剂制剂+氟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替代药物氟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替代药物l结构性肺病:抗假单胞菌药物结构性肺病:抗假单胞菌药物(哌拉西林、哌拉哌拉西林、哌拉西林西林/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或头孢吡肟他唑巴坦、碳青霉烯类或头孢吡肟)+)+氟
21、喹氟喹诺酮类诺酮类(包括大剂量环丙沙星包括大剂量环丙沙星)l-内酰胺类过敏者:氟喹诺酮类内酰胺类过敏者: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克林霉素l可疑吸入史:氟喹诺酮类可疑吸入史: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或甲硝唑:克林霉素或甲硝唑:或或-内酰胺类内酰胺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内酰胺酶抑制剂l碳青霉素烯类氨基糖苷类氨曲南碳青霉素烯类氨基糖苷类氨曲南 同一种药物剂型的转换同一种药物剂型的转换,即同一种药物的给即同一种药物的给药途径在疗程中从静脉改为口服,序贯疗法的应药途径在疗程中从静脉改为口服,序贯疗法的应用可减轻病人长期接受静脉给药时注射的痛苦,用可减轻病人长期接受静脉给药时注射的痛苦,又可减少因长期静脉输液引起的静
22、脉炎、深静脉又可减少因长期静脉输液引起的静脉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序贯治疗序贯治疗(sequential therapy,ST)(sequential therapy,ST)是在感是在感染的早期阶段采用静脉染的早期阶段采用静脉(肌内肌内)方式给药方式给药,疗程为疗程为2-3 2-3 d,d,待临床症状基本稳定或改善后待临床症状基本稳定或改善后,改为性质基本相同改为性质基本相同的口服药继续治疗。的口服药继续治疗。序贯治疗要求同一药物有静脉和口服两种剂型,序贯治疗要求同一药物有静脉和口服两种剂型,其优势在于可缩短静脉用药时间其优势在于可缩短静脉用药时间,
23、减少静脉炎及细菌减少静脉炎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耐药性的产生。由静脉转换为口服给药的标准为由静脉转换为口服给药的标准为:经静脉给药后病情好转或稳定,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经静脉给药后病情好转或稳定,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恢复正常计数恢复正常;口服能耐受口服能耐受;无心力衰竭和休克等不稳定期的并发症无心力衰竭和休克等不稳定期的并发症;无明确高危因素无明确高危因素;无明确特殊耐药细菌感染无明确特殊耐药细菌感染,如如MRSAMRSA等。等。在感染早期阶段在感染早期阶段,感染部位细菌大量繁殖感染部位细菌大量繁殖,细菌细菌量多量多,炎症反应剧烈炎症反应剧烈,故用给药故用给药,能使药物迅速到能使药物迅速到达感染部位
24、并达到达感染部位并达到,以控制细菌生长以控制细菌生长,有效杀有效杀菌菌.病情稳定后病情稳定后,给口服治疗量的药物可维持血药浓给口服治疗量的药物可维持血药浓度大于度大于,并维持炎症部位和药浓度并维持炎症部位和药浓度,继续起杀继续起杀菌作用菌作用.l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有良好的生物利用度(%)%)l在感染部位能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在感染部位能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l与静脉制剂有相同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以及与静脉制剂有相同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以及 相近的临床疗效相近的临床疗效l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在序贯疗法中抗感染药物是使用广泛的一类在序贯疗法中抗感染药物是使用广泛的一类药
25、物,根据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药物,根据药物的抗菌谱、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临床疗效可符合序贯疗法的药物有以下几种:临床疗效可符合序贯疗法的药物有以下几种:l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包括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包括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等;星、环丙沙星等;l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l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如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克拉维酸;维酸;l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如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以及复方磺胺甲恶唑、多头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