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本科生管理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工本科生管理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工 本科生 管理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管理学 第一部分 管理学理论的基础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是一门研究管理现象的学科。但管理学不是研究某一个具体领域的管理活动,而是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性,也就是研究一般的,或者说是普遍的能用以指导其他管理学科的管理理论。凡是学习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该学习管理学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通才性的人才的培养 人才市场的流动性的适应 “我为何要学习管理学,我要成为会计师”“我为何要学习管理学,那全是常识”“我为何要学习管理学,经验是更好的老师”二、管理的含义 什么是管理?既是一个很普通的问题,又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管理是一种“文化”;*管理是一种“资源”,或者说是一种“生产要素”;*管理是一种
2、“决策”;*管理是“经由他人的力量而实现目标”逻辑学对概念下定义,要搞清下面三方面的内容 该概念的上位概念 该概念的内涵-本质 该概念的外延-范围 结论:管理就是人类为了使系统的资源因素得到最佳配合,取得系统的最大功效或取的新的功效,所从事的计划,组织,控制和激励等的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对象(内容)人 计划 控制财物 计划时间 目标信息竞争优势 组织 激励竞争优势(成本、质量、速度、创新)。职能三、管理的层次和技能 1、管理的层次 不同的管理者侧重于不同的活动,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采取不同的手段。许多原因可以解释这种差异(所受培训、个性、背景等),但是管理者处于组织不同的层次往往影响其重要职能和
3、技能组成。管理的层次:高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 基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一个组织的高级执行者并负责全面的管理。一般高层管理者指的是战略管理者,关注长期问题并侧重于组织的生存、成长和总体有效性。高层管理者将组织视为一个整体,还要将组织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常要求管理者与外部人员和组织密切合作。CEO(首席执行官)中层管理者:战术管理者,负责将战略管理者制定的总目标和计划转化为更具体的目标和活动。作为管理的控制者,作为内部的“沟通眼”,向下解释和传达高层的意图,向上反映和综合一线的信息。现代还要求是下属成长的教练。基层管理者:运作管理者,是监督组织运作的低层管理者。直接涉及组织内非管理性的员工
4、,实施中层管理者制定的计划。这个角色在组织中非常关键,是管理者与非管理性员工之间的联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变化的角色从运作执行者变成进取的企业家从管理控制者到支持性教练从资源分配者到机构领导者基本价值观在一线部门内通过专注于生产率、创新和成长实现业务绩效通过支持和协调使大公司的优势体现到独立的一线部门中在整个组织中创造一种方向、投入和挑战的气氛关键活动 创造和抓住新的业务成长机会 吸引、开发资源和能力 在部门内管理不断的绩效改进 人员开发和支持活动 在单位内联合分散的知识、技能和最佳经验 协调短期绩效和长期战略的矛盾 在确定扩张机遇范围和绩效标准时挑战已有假设 建立一整套规范和价值
5、观体系以支持合作和信任 创立整体的战略 2、管理的技能 执行管理职能和获得竞争优势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但光认识和理解这些并不能保证成功,还需要具备多种技能。需要的个人技能,通常为三种:技术技能,、概念和决策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1)技术技能:完成或涉及一定方法和流程的具体任务的能力。会计、销售等,层次反比。(2)概念和决策技能:管理者认识复杂动态问题,发现应先问题的许多冲突因素并为组织和相关者的利益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层次正比,本课目的 主要的外在体现是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3)人际和沟通技能:关系到管理者与人友好合作的能力。“人的技能”“在许多公司,一个管理者的失败的原因不是他没有技术技能,
6、而是没有人际技能”今天和未来的管理者必须更关注人际技能,在这方面传统管理者和未来管理者的差异如下:传统管理者 现代管理者遵循命令链接受,做重复性的工作要求长时间工作独占信息试图掌握一个主要的领域更多单独做决策向上看,寻找指令和答案认为其他人主要是老板和竞争者认为自己是管理者和老板与任何可能将任务完成的人交往学习新的方式要求结果分享信息试图掌握更宽系列的管理领域邀请别人参加决策与其他人质疑/合作协商以发现解决方案在共同目标/相互尊重和信息交换基础上建立关系认为自己是支持者或内部咨询者变化和管理的未来 有效的管理者习惯与变化并愿意直面不确定性。尝试新事物的机会-机遇 变化的趋势:全球化 (市场、生
7、产、竞争、战略策划等)全面质量(以顾客满意为导向的一体化管理方法)学习性组织未来眺望与你的管理事业 面对未来变化,成功的企业多进行下面一些变化:效率的关键是官僚-成功的关键是灵活性和员工参入 因循守旧管理-持续变化和创新 仅依赖个人能力和绩效-也依靠合作和团队 从X 理论-Y 理论 关心内部的老板-关心外部的顾客 用沟通和技术去控制人-用之去交流和授权 管理的力量轴的变化:50年代生产制造 60年代市场营销 70年代财务 现在各种职能协同组织内的事业之路反映了这种变化:垂直单一职能-更多一般职能事业发展之路。即成为专家又成为通才。*马克思的管理的两重性学说 任何社会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
8、下进行的,而生产方式包含有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联系的为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为管理的社会属性。这是正确对待国外的管理理论,经验和方法的理论根据。四、管理的基本原理(一)功效优化原理(目的原理)功效优化-社会系统是目的系统,人类社会一致的最终目的在于征服自然。所谓人类社会的进步,首先表现在这征服自然的征途中人类对自然界改造和控制能力的强化及由此得到的效果-即社会系统的功能和效益。提高社会功效是管理的目的所在。从系统理论可知,系统的功效是不守恒的:其源于信息不守恒和流通构成。系统的功效是由系统内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量和构成所决定的。而能量和物质是守恒的。流通构成 -
9、联系 -结构 -性能 -功效、功效优化的途径(1)子系统的功效 适应功效(2)系统的结构 组织结构应有合理的层次结构;每一层次应设置必要的和合理的子系统;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类型。(3)各子系统间的协调配合,各子系统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4)大系统的协调控制能力 领导班子的驾驭全局的能力(二)分工合作原理 1、含义 基础原理:无分工合作则无所谓管理;只有分工合作才有可能提高功效。功效优化的基础。2、分工合作的类型:国际;国内的含义 。(三)制约适度原理 *制约适度的含义 所谓制约是指通过采取组织的,经济的,法律的等各种途径与措施,保证管理工作能符合目的的进行。管理中存在着两种制约:自然制约和人为
10、制约。人为制约有下述几种类型:(1)权责制约 管理的本质使人、财、物合理流通 以求最大功效。权力-在管理中使人,财,物流通的主观性依据。责任-对管理系统功效优劣的客观效果的承担。实行权责制约“适度”原则需要注意如下几点:*权责明确 *权责一致 *权责相当权责相当 (2)权力制约权力制约 权力制约是指权力之间相互牵制权力制约是指权力之间相互牵制 避免由于个人决策的局限性造成严重损失。避免由于个人决策的局限性造成严重损失。国家管理:公检法分离国家管理:公检法分离 重大方针政策决策:民主集中制重大方针政策决策:民主集中制 财务管理:会计出纳分离等。财务管理:会计出纳分离等。*注意:权力制约要适度。注
11、意:权力制约要适度。(3)奖惩制约奖惩制约 奖惩制约是权责制约和权力制约得以顺利奖惩制约是权责制约和权力制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组织体成员工作积极性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组织体成员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的有效方法。必须注意如下几点:必须注意如下几点:*奖惩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标准 *奖惩相应 *奖惩适度(四)动力激励原理 人在管理中的两重性地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1、物质动力 广义的含义 实施物质激励需要注意的几点:*激励的针对性 *激励量必须适度 *激励量的递增性 *激励量的可比较性 2、精神动力 是指从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来激发人们的工作动力。人的精神需求的共同性 精神激励
12、的方式 *两者的关系.第二部分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管理从19世纪末才开始形成一门学科,但是管理的实践和思想的萌芽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早期的管理思想-中国当属孙子兵法 *战略管理思想 “任五事”,是关系到“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首要问题。(道,天,地,将,法。)孙子说:“对于上面五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校七计”:分析七个方面的问题。“主孰有道”-最高决策者决定的方向、目标是不是正确。“将孰有能”-主要领导干部的能力强不强。“天地孰得”-环境条件(时机、地利等)好不好“法令孰行”-规章制度能不能得到贯彻。“兵众孰强”-人力、物力、财力等情况。“士卒熟练”-队伍的教育训练的情况。“
13、赏罚孰明”-执行赏罚是不是严明。*信息管理的思想孙子的谋攻篇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地形篇中:“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无穷”*动态管理思想 孙子的虚实篇中:“水因地而制流,兵因地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人才管理思想孙子的计谋篇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管理理论的演进 一般的说,管理的理论的产生是始於世纪末、世纪初。原因:、世纪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小手工业生产被大机器生产排除;社会的基本生产组织由家庭转向工厂。管理的重要性凸现。、世纪末,美国出现了“组织性怠业”。在此背景下产生并形成
14、了科学管理理论,由此开始了管理理论的演进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科学管理 人际关系 系统理论 企业文化 管理过程 组织行为 比较管理 社会系统 权变理论 现在和 未来演变 古典管理 现代管理一、科学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泰勒 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科学管理的三个基本出发点 1、谋取最高的工作效率;2、用科学管理代替旧的传统管理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科学管理的精华是要求经营者和工人双方实行重大的精神变革。*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1、作业管理 ()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采取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的方法,制定出
15、标准的作业方法;b、实行标准化(工具、作业环境);c、确立标准的工作定额 按照标准的作业方法、工具等;以最出色的劳动力,维持正常速度;(2)科学的选择、并循序渐进的培训工人“人尽其才,人得其所”(3)实行刺激性的差别计件制度 2、组织管理 ()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 ()实行职能制 (3)实行例外原理评价:体现出专业化、最优化和标准化的思想,反映了一切社会化大机器生产的普遍客观要求;对人性的假设是“经济人”。二、管理过程学派(古典组织理论学派)代表人物-法约尔 科芒特里富香波公司58年,12年基层、16年中层、30年总经理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25年主要内容:、“一般管理”的概念 认为管理
16、中存在着普遍的原理、规则,因此管理的知识是可以在课堂讲授的。2、对企业活动的认识 “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营”指导和引导一个整体趋向一个目标,“经营共包含六种活动: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等 财务活动-资金的筹措和运用 安全活动-设备和人员的保护 会计活动-存货盘点、资金表的制作、成本计算、统计等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管理的一般原则(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对人员的报酬、集中、跳板原则(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创造性、人员的团结 若说泰罗注重的是哲学和方法,
17、则法约尔注重的是原则和要素,两者的思想共同构成古典管理理论的基础。法约尔的思想在生前备受忽视,但是很多学者认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许多理论是其思想某一部分的重新提出和补充,他对管理学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三、人际关系学派 代表人物-梅奥 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33年 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1945年、霍桑实验 19241932年 *照明实验 *电话继电器小组装配实验 1927-1928 梅奥 发现监督和指导的方式劳动者的态度和产量 *面谈 19281931年 *对接线板接线实验室的研究 19311932年 自行限制产量、对领导的态度受组织层次的影响、非正式组织存在 *主要内容(1)工人是“社会人”,不
18、是“经济人”,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2)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要正视和重视、要引导)(3)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工资报酬和工作条件并非是影响生产率的第一要素)(4)企业领导要善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善于听取员工的意见,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提升士气,从而提高生产率。*贡献: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指明了新的方向,导致了管理的一系列的变革*问题:某些方面的过分否定 四、组织行为学派 源于人际关系学派,行为科学的研究发展主要集中于三个领域:(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问题(2)同管理有关的“人性”问题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与Y理论(3)组织
19、中的领导方式问题 五、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巴纳德 经理人员的职能1938年 非经济的动机、关心和经济的动机、关心一起,对组织体内的成员的行为有很大影响。是组织理论。主要内容:1、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 *组织是有机的系统 *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的作用、对组织成员的新的诠释)*系统的功效受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度的影响 (组织效力、组织效率)2、协作系统生存的三个基本要素(1)明确的目标 *没有明确的目标,协作无从发生 *组织体成员必须对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从个人性理解向协作性理解的转化,将体现出管理者的水平 *一个人之所以愿意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并不是组织目标就是
20、个人目标,而是实现组织目标有助于实现个人目标(2)协作意愿 *协作意愿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做出贡献的意愿。*某人有协作意愿,意味着实行自我控制,交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成员间、个体自身的差异)*一个人所具有的协作意愿的程度,一般是由个人对贡献和诱因的比较而定。贡献指个人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做出的有益的活动和牺牲。诱因指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而由组织提供的效应。当个人认为,贡献诱因 则协作意愿高 贡献诱因 则协作意愿低 另外,还将进行横向比较。实质上提出了组织平衡理论:个人为组织作出了牺牲,组织为个人提供了诱因,组织和管理的所有活动,都围绕着牺牲和诱因之间的平衡展开。(3)意见交流(信息沟通)*没有意
21、见交流,不用说共同目标的形成,就是对它的理解也是不可能的。*没有意见交流,组织体成员的各项活动就不可能与组织的目标协调。(单有协作意愿也不行,因为实现不了协作)*权威的生成需要良好的信息交流 3、经理人员的职能(管理人员的作用)(1)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2)培育、维持、增强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3)规定组织的目标,并克服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背离,克服对组织目标的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的矛盾。六、管理科学学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生的。这个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模式与程序的系统,即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已达到企业的目标。*
22、对组织的看法。组织是由“经济人(理性人)”组成的一个追求经济效益的系统,同时又是一个由物质技术和决策网络组成的系统。(追求经济利益的人机系统)*主要应用于管理计划和管理决策等方面。70年代后,一个新的科学分支产生,而且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就是博弈理论(新组织理论)。寡占市场结构;强盗分金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囚徒困境)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郭嘉遗计定辽东)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X(-100)-(1-x)100 (武林高手过招)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空城计)七、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西蒙 管理决策新科学1960年(因为“经济组织内部的决策程序进行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二
23、次世界大战后,吸收了行为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组织就是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 *组织的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过程就是决策 *决策过程、阶段(目标-方案构思-抉择、确定-实施、控制)*决策的性质:程序化(例行活动)和非程序化(非例行活动)的决策。决策的主体不同 *决策的判断原则(最优化、满足化)八、系统管理学派 60年代,系统管理学派开始在西方盛行。将一般系统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研究中。评价:*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研究企业管理问题,无疑是一大进步。(全局观念、一统理论)不足:对外部系统的作用的认识(影响)对社会系统的认识(互利的联合会、业务组织、服务组织
24、、共同利益组织)生物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不正确类比(没有冲突、增长极限)寻求普遍的原理,用于千变万化的管理实践 九、权变理论学派 70年代产生。代表人物弗雷德.费德勒 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领导方式的有效性取决于三个权变变量:和成员关系的好坏、任务结构的高低和职位权力的强弱(组合起来可得可得八种情景或类型)权变,权宜应变。权变管理,就是依据环境自变数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如果-就要;函数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例如;经济形势和公司组织结构 被管理者素质和管理方式 外部环境风险性和企业文化类型等 十、比较管理学派 (企业文化理论学派)1980年秋,美国商业周刊
25、的一期报道中首先使用“企业文化”一词,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认同;1982年哈佛大学首次开设企业文化课;80年代初,在美国先后出版了四部重要著作,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理查德帕斯卡尔等,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特伦斯迪尔,企业文化托马斯彼德斯等,追求卓越 美国管理最佳公司的经验 *产生的背景 日本经济奇迹的研究*几种主要的理论观点1、Z理论 A、J、Z三种管理模式的比较 A模式 J模式 Z模式雇佣制 短期雇佣制 终身雇佣制 长期雇佣制决策方式 个人决策 集体决策 集体决策负责制 个人负责 集体负责 个人负责评价和提升 短期而快速 长期而缓慢 长期而缓慢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