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大学语文教案(同名472)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25104
  • 上传时间:2023-02-13
  • 格式:PPT
  • 页数:164
  • 大小:47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学语文教案(同名472)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大学语文 教案 同名 472 课件
    资源描述:

    1、大学语文教案大学语文教案主讲教师:宁稼雨主讲教师:宁稼雨授课对象:南开大学远程学院授课对象:南开大学远程学院绪言o大学语文课程的历史回顾o教学目的热爱母语语言文学 陶冶情操,提高修养提高表达能力 加强综合素质o教材和教学计划o教学方法和要求o考核方式中国诗歌概述o第一章第一章 中国诗歌中国诗歌o第一节:中国诗歌概述o一、先秦诗歌一、先秦诗歌o1,诗经o作者:o诗经中只有少数作品可以知道作者的姓名,多数只能推测是由公卿列士所献或采自民间,有些作品可能经过乐官的整理加工。中国诗歌概述o内容:内容:o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时的政治

    2、、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作品中都有形象的表现。o类型及演变:类型及演变:o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言志抒情诗。宗教颂赞祷祝诗如甲骨卜辞中的韵文、易卦爻辞、钟鼎铭文中的韵语等;政治叙事诗如大雅的大部分、小雅的小部分以及颂等;言志抒情诗如小雅的大部分和国风的全部。这些诗歌或追念先祖,或美刺时政,或吟咏性情,奠定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中国诗歌概述形式:形式:o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带有很强的节奏感的二节拍的四言句,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

    3、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中国诗歌概述o2,楚辞o楚辞的文化土壤:o南方祭歌那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使楚国的文化突出地表现了奇异的浪漫色彩。南方楚国文化特殊的美学特质,以及屈原不同寻常的政治经历和卓异高洁的个性品质,造就了光辉灿烂的楚辞文学,并使屈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o楚辞的意象o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重大影响。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中国诗歌概述o楚辞楚辞的形

    4、式的形式o诗经的形式是整齐、划一而典重的,而屈原的作品则是一种以杂言为主,长短不一,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的“骚体”,并且采用“兮”字放在句中或句尾。o楚辞楚辞的影响的影响o屈原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砥励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以及在逆境之中敢于坚持真理,为了理想而顽强不屈地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精神,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屈原的遭遇是中国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士子普遍都会经历过的,因此,屈原的精神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中国诗歌概述o二、秦汉诗歌二、秦汉诗歌o1,乐府o乐府是西汉长期设置的机关,它的职能是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同时也组织文人创作诗歌。o2,五言诗o汉代产生了新的

    5、诗歌样式五言诗。这种新的诗歌样式对文人有很大的吸引力,文人五言诗在东汉开始大量出现,完整的七言诗篇也开始产生。o3,主要作家作品中国诗歌概述o三、魏晋南北朝诗歌三、魏晋南北朝诗歌o1,变化与特点o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进入了自觉的阶段。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我国的诗歌艺术在题材的拓展、抒情的深度、表现形式的精致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o2,建安诗歌o建安文人的创作反映了动乱中人们所经受的乱离之苦。乱世同时也激起他们的政治热情,他们渴望能建功立业、扬名后世。建安诗歌带

    6、有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中国诗歌概述o3,竹林诗歌o曹魏后期,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政治险恶,“竹林七贤”等诗人们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陷于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组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o4,太康诗风o太康诗风以繁缛为特点,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只有左思的咏史诗,抗议门阀制度,喊出了寒士的不平,与建安诗歌一脉相承,在当时独树一帜。中国诗歌概述o5,东晋南北朝诗歌o玄言诗o山水诗o宫体诗o陶渊明o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

    7、,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出诗意,将汉魏古朴的诗风带入更纯熟的境地,并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中国诗歌概述o四、唐诗四、唐诗o1 1,唐诗的特点,唐诗的特点o初唐诗歌就表现领域来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就诗的形式说,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o2,盛唐诗歌,盛唐诗歌o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中国诗歌

    8、概述o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o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芙蓉。o天宝后期,社会矛盾激化。部分诗人开始关注生民疾苦,诗歌中开元、天宝盛世繁荣期那种理想色彩、浪漫情调已经逐渐消退,代表这一时期的最伟大的诗人就是诗圣杜甫。o3,中唐诗歌o大历诗人,因社会的衰败而心绪彷徨,诗中出现了寂寞情思,气骨顿衰。中国诗歌概述o韩愈、孟郊、李贺等人,片面地学习杜甫诗风中奇崛这一个特点,形成了韩、孟诗派。o白居易、元稹,还有张籍、王建,则形成了通俗易懂的元、白诗派。o长庆以后,士人心态内敛。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在这一

    9、片诗的退潮中,杜牧、李商隐突起。特别是李商隐,以其善感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的手法,表现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中国诗歌概述o五、宋代诗歌o1,雅俗之变o实现宋诗对于唐诗的新变的关键,正是由于宋人“以俗为雅”的审美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促成了宋代文学从严于雅俗之辨转向以俗为雅。o2,题材变化o宋代诗人采取“以俗为雅”的态度,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手段,也使诗歌更加贴近日常生活。o3,情感o宋诗中的情感内蕴经过理性的节制,比较温和、内敛,不如唐诗那样热烈、外扬;中国诗歌概述o4,艺术风貌o宋

    10、诗的艺术外貌平淡瘦劲,不如唐诗那样色泽丰美;o5,特长o宋诗的长处,不在于情韵而在于思理。它是宋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中国诗歌概述o六、元明清诗歌o1,元代诗歌o元初的诗文作家受江湖诗派和元好问的影响较深。到了中期,元人在主观上努力学习唐人的浑融流丽、体式端雅,而力矫宋诗的瘦硬生涩之弊。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他们的学唐多止于形貌,且多取平和淡远、温润流丽一类;后期诗人则大多学中晚唐秾丽奇诡之体。由于未能取法乎上,所以成就有限,艺术独创性尤其不足。o2,明代诗歌o 在明初诗歌方面最有影响的是以杨士奇为代表的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台阁体和以李东阳为代表的自称宗法杜甫而追求声调格律的茶陵诗派。中国诗

    11、歌概述o到了明代中期,诗坛上前后七子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复古运动。他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这些复古派在反对台阁体的空泛和八股文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并隐含着对文学自身独立性的肯定。o3,清代诗歌o清初的进步作家,民族意识十分强烈,对现实的认识也更加深刻。o康熙时期的诗坛主将王士禛,以神韵为宗旨,创作力主“超脱”。o清中叶的诗歌领域中,王士禛的“神韵”说的影响仍然很大。主张“温柔敦厚”的沈德潜,更是典型的台阁体诗人;o稍后,翁方纲的“肌理”说,表现了考据学对诗歌的影响。中国诗歌概述o七、现当代诗歌o1,现当代诗歌定义o中国现当代诗歌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用白话写作,反映科学、民主、革命

    12、等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而代之以适合现代人思想情感表达的新的形式的诗歌。o2,白话诗o最早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1917年2月1日刊载了胡适的白话诗八首。1920年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即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中国诗歌概述o3,二十年代o1921年郭沫若的女神出版,以狂飚突进的精神展示了“五四”精神,诗歌塑造了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以自由诗的形式和雄奇的风格为新诗开拓了道路。o文学史上称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等四位诗人为“湖畔诗人”。“湖畔诗人”天真、开朗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诗人个性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恰与女神中叛逆、创造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形成互补。中国诗歌概

    13、述o闻一多、徐志摩、朱湘等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律的诗人先后后创办了新月和诗刊,“新月派”由此得名。“新月派”诗人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主张诗应当由音乐的美(主要指平仄、音韵)、绘画的美(主要指词藻、色彩与意境等)、建筑的美(主要指诗节句式的匀称整饬),总之要“理性节制情感”,带着“镣铐”来“跳舞”,这是对诗人更高的审美要求。o20年代后期又兴起象征派诗风。李金发效仿法国象征主义诗歌,以其生涩的意象和暗示性的隐喻,表现人的幻觉、潜意识以及对人生隐秘的探求,作品富于感伤情调和颓废气息,欧化味道很重。同样受西方象征派诗风影响的还有著名诗人戴望舒。中国诗歌概述o1932年之后围绕现代杂志的一批

    14、诗人,包括戴望舒和“汉园三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把他们称为“现代派”。他们坚持“纯诗”的观念,力求将东、西方诗歌审美艺术融为一体,更好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思;他们重视诗的思维、诗的情绪、诗的内在韵律,而并不注重音乐性和外在的格律形式。o4,三、四十年代诗歌o“左联”倡导的革命诗歌运动是30年代的另一诗潮,他们已1932年成立的中国诗歌会为中坚,特点是密切反映时代变化,抒发革命激情,追求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追求刚健壮阔的力之美。中国诗歌概述o艾青的诗歌从感觉出发,注重诗歌的色彩,强调捕捉瞬间感受,具有广阔的象征意义。o臧克家是贴近现实、有强烈革命使命感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纯

    15、朴的作风、缜密的结构描绘苦难的中国大地和底层民众的生活;他讲究诗的凝练含蓄,苦心推敲出许多精彩的名句,经得起反复推敲咀嚼。o“七月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理论家胡风为中心,以七月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他们的创作趋向现实主义,追求诗歌的政治性和战斗性,从时代变革潮流中吸取诗情,同时注入诗人的个性,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诗歌创作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诗歌概述o“九叶派”是40年代以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的另一风格趋向的诗人群,他们也被称为“中国新诗派”。他们大都是校园诗人出身,从战乱中感知人民的希求,重视诗人对社会、历史现象的独特体验;他们深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陶冶,

    16、力求突破传统的主观抒情方式,追求现实性、象征性和哲理性的结合,探求诗歌表达的“戏剧性”,让诗歌更深入表现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心生活的复杂性。代表诗人有辛笛、穆旦、郑敏、杜运燮、陈敬容、杭约赫、唐祈、唐湜、袁可嘉等。80年代出版有他们9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九叶派”由此得名。中国诗歌概述o5,五、六十年代诗歌o五六十年代的诗歌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讴歌党与革命领袖,讴歌社会主义,讴歌火热的现实生活是常见的主题。政治抒情诗是这一时期最受欢迎的文体之一。o6,八十年代诗歌o归来者主要是“胡风分子”、“右派”和文革搁笔的诗人,他们的诗歌或反思文革,或反映真实生活,或沉思知识分子命运,或探索生命悲剧的意义

    17、,具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和价值。o“朦胧诗”不仅仅是某个诗人群,或者某类诗作,而是一种带有叛逆性、先锋性的创作潮流。他们用不同于传统的形式手法表达对现实的怀疑和想象。因其作品在艺术上多用总体象征,具有表达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而被称为“朦胧诗”。中国诗歌概述o在“朦胧诗”尚未退潮时,一批更年轻的诗人开始涉足诗坛,他们最终成为90年代主潮的“新生代”。o这一诗人群比较庞杂,影响较大的有以海子、王家新等为代表的所谓“后朦胧”诗人,还有以韩东、于坚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o他们的共同特点表现为注重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观念上的反崇高、反英雄;艺术上的反优雅、反意象,有意用原生态的口语入诗。这些反叛性、实验

    18、性的创作是对中国诗坛传统的大胆挑战,其中不乏有创新品格的佳品。但也有不少诗歌,价值立场混乱,作风粗俗平庸。先秦两汉诗歌o第二节:先秦两汉诗歌o一,诗经秦风蒹葭o1,诗经简介与本篇题解o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内容上从各方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句式以四言为主,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o蒹葭选自诗经秦风,主要抒写一个痴心的青年追求意中人却不能如愿的那种无可奈何、怅然若失的心情。先秦两汉诗歌o2,作品串讲o3,艺术特色分析o此诗共三章。首章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早晨河边苍苍的芦苇

    19、沾满白霜的景象,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哀婉,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这两句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是主人公凄婉心境的流露,情景相谐。三、四句写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徘徊,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但无奈伊人“在水一方”,这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了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这几句诗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惆的情致。后四句抒发主人公与日夜思念的伊人欢会艰难之情。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可见主人公之执着之情,但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又加重了惆怅之情。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先秦两汉诗歌o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但在重章复沓中景物有变化,感情也有发展,这就显得富于变化而无

    20、呆滞之弊。o4,思考与练习o诗经是一部怎样的书?o本诗的主旨是什么?o试分析本诗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o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先秦两汉诗歌o二、诗经诗经卫风卫风氓氓 o1,本篇题解o这是一首弃妇诗。女主人公叙述她恋爱、结婚和婚后被欺辱、被抛弃的经历。诗歌通过弃妇和丈夫在情义、行为等方面的比照,控诉了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表现了女子对爱情婚姻的悲愤与悔恨,以及她与负心人决裂时的果敢坚决。o2,作品串讲o3,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o氓诗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对比,写出女性在爱情婚姻中的不幸遭遇,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女子饱受压迫和凌辱的社会现实。先秦两汉诗歌o4,比兴手法的运用o比兴手

    21、法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方法之一。比,是打比方,兴,是托物起兴。在氓诗中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人由新鲜柔嫩的桑树叶起兴,引出女子内心对爱情婚姻的沉痛感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正值青春年华,容颜娇媚,男子对她的爱情也枝繁叶茂。o5,思考与练习o简述氓诗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o举例说明氓诗比兴手法的运用。o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先秦两汉诗歌o三、楚辞楚辞九歌九歌湘君湘君 o1,“楚辞”简介与本篇题解o“楚辞”,是公元前四世纪产生在楚地的一种诗体。其名称本义是指楚地的歌辞,有浓厚地方色彩。西汉刘向汇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和汉人仿作,编成专书,名“楚

    22、辞”。“楚辞”又因离骚之名被称为“骚”或“骚体”。o九歌是屈原吸收楚地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祀音乐形式写成的一组风格清新优美的抒情诗,共十一篇。湘君和湘夫人都是祭祀湘水之神的诗。本篇由灵巫扮女神湘夫人,唱辞中表现她对男神湘君的期盼,但久待不至,因而怨恨生悲。是楚国人祭湘水男神的乐歌。先秦两汉诗歌o2,作品串讲o3,内容主题o湘君的内容主要是表现湘夫人对湘君的追求、思恋和怨恨的复杂心情,具有悱恻动人的艺术魅力。o4,富于生活情趣的浪漫色彩 o通过生动细致的心理描写来体现爱情憧憬o以叙述性的描写,表现女主人公追寻爱情而不畏险阻的精神。o写神的灵异的同时,又写出了神的人性。先秦两汉诗歌o5,思考

    23、与练习o九歌主要包括哪些篇目o谈谈本篇的内容和主题。o湘君中是如何刻画抒情主人公心理活动的?o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先秦两汉诗歌o四、四、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 o1,古诗十九首简介与本篇题解o古诗十九首是较早的汉末文人五言诗,作者已不可考。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收入文选时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诗多写下层文人的彷徨失意和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抒情真挚,语言朴素,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o 本篇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此诗以一个思妇的口吻,委婉真切地写出女子对远行在外的游子的思念之情。全诗笔触委婉、曲折而又一往情深,情调朴素自然。先秦两汉诗歌o2,作品

    24、串讲o3,委婉含蓄的抒情o比兴手法的运用。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鸟兽尚且留恋故乡作为比喻和反衬,暗示游子应早日还乡;o迂回诉说,耐人寻味。比如本来要说自己因思念远方亲人而腰身瘦了,却偏说衣带一天天宽松了;o4,用典凝练自然 本诗开头的“与君生别离”是化用楚辞少司命中“悲莫悲兮生别离”之句;“道路阻且长”是袭用诗经蒹葭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之句 先秦两汉诗歌o5,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o简要解释古诗十九首o分析本诗在艺术上的两大特色 o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魏晋南北朝诗歌o第三节:魏晋南北朝诗歌o一、陶渊明陶渊明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一)(其一)o1,作者简介与本篇题解o归园田居是陶渊明

    25、的一个组诗,凡五首,历来被称为陶渊明的代表作。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田躬耕在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从诗中所写榆柳荫后、桃李罗前的物候看,本诗当作于归田的次年(406)。o作者认为自己酷爱自然、任真率性之“心”与沉浮官场的“形”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前者战胜后者。在他看来,弃官归田是实现他的人生理想的必由之路。他弃官如此坚决,以至后来遇到天灾人祸的各种打击也决不回头,就因为他确信自己的理想和志趣是正确的。魏晋南北朝诗歌o2,作品串讲o3,归田守拙之乐的抒写o这首诗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前八句为前段,后十二句为后段。其中,从“方宅十馀亩”到“虚室有馀闲”十句,写了归田守拙的乐趣。通过“自然”

    26、与“尘网”的强烈对比,写出了“复得”自然的无限精神快慰。o4,淡永的诗风o这首诗的整个画面,可以用“淡永”二字来概括。所谓“淡”,是指诗中写到的物事,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极平常、极自然的,如“羁鸟”、“池鱼”、“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鸡鸣”等,无一不是农村耳闻目见的东西。然而,这首诗又不只是“淡”而已,陶渊明在艺术上之所以超绝时人,就在于他的“淡”决不是浅薄或浅露,而是“淡”中能“永”,“永”是指意味深长而言。魏晋南北朝诗歌o5,思考与练习o简述归园田居(其一)是如何体现陶渊明归田守拙之乐的?o结合归园田居(其一)谈谈陶渊明诗歌的风格特色 o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唐宋

    27、诗歌o第四节:唐宋诗歌o一、李白一、李白行路难行路难(其一)(其一)o1,本篇解题o行路难属古乐府杂曲歌辞,古辞已亡,六朝以降文人拟作甚伙,内容多叙写社会道途艰难和离别悲伤,及感叹人生无常。李白之作主旨相类,却又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思想和艺术特色。o李白行路难共三首,为其辞官之初的述怀之作,要为表白辞官理由和怀才不遇的悲愤,本篇即为第一首。初出长安,李白在梁园一带“黄金买醉”,借酒浇愁,欲使精神创伤得以平复。当他稍稍缓息过来,重新瞻念前途的时候,心中充满了矛盾。本诗所反映的,就是诗人此期的精神状态。唐宋诗歌o2,作品串讲o3,作者的情感起伏o作品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

    28、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o4,诗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o失望与希望交织,痛苦中掩藏着热情,悲吟和叹息伴随着美妙的幻想与豪迈的放歌,这种种感情在诗人的内心交迭着,纠缠着。然而占据主导地位的,始终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唐宋诗歌o5,思考与练习o简述“行路难”诗题和本篇主旨o简述本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特点。o本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o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唐宋诗歌o二、杜甫杜甫蜀相蜀相 o1,本篇题解o诗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杜甫此诗

    29、意在人而不在祠。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立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形象,成为后世忠君爱国的士大夫们崇拜学习的榜样。杜甫有好几首吟咏诸葛亮的诗,大致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君臣契合无间,如鱼得水;一是鞠躬尽瘁,开济两朝,却终未能改变偏安局面。此篇当属后者。o2,作品串讲唐宋诗歌o3,融情于景与论的政治抒情诗o蜀相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以写景时的心理活动线索开启出对于凭吊对象的精当评论,从中自然透发出诗人的满腔激情。o

    30、4,思考与练习o杜甫吟咏诸葛亮的诗有什么特点?o杜甫的蜀相在写作上有那些特色?唐宋诗歌o三、李商隐李商隐锦瑟锦瑟 o1,作者简介o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诗风受李贺影响颇深,在句法、章法和结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他的诗深于寄托,工于比兴,用典工巧,表现婉曲,意境含蓄,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o2,作品串讲o本诗首联写思念之情,哀悼早逝。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和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置。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

    31、的难以排遣的情绪。唐宋诗歌o3,莫衷一是的诗歌主题o本诗主旨为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北宋刘颁认为是怀念一个名叫锦瑟的少女。锦瑟是令狐楚家的婢女,而李商隐则与她有过秘密的恋爱。黄朝英则认为这是一首专门咏瑟的诗,表达瑟声具有适、怨、清、和的情趣。清代朱鹤龄、冯浩等人则认为是哀悼亡妻之作。而何焯、张采田等人则认为是一首作者自哀身世的诗作。o4,哀婉的情感和凄美的意象o李商隐将人生感慨的抒写向更深细隐微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致的艺术形式表达怅惘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深婉精丽,韵味深厚,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美。唐宋诗歌o5,思考与练习o简介本诗的作者和主要内容。o你怎样

    32、看待本诗的主旨?o本诗在艺术上有何特色?唐宋诗歌o四、欧阳修欧阳修戏答元珍戏答元珍 o1,作者与本篇写作背景简介 o欧阳修对宋初以来靡丽的文风提出批评,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为北宋的文坛领袖。o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欧阳修被贬官峡州为夷陵县令。戏答元珍是被贬官的第二年(1037年)写给峡州判官丁宝臣的一首酬答诗。o2,作品串讲o3,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o诗中山乡早春之景与谪边的悲凉,思乡恋京之情和不遇之苦融为一体,表现出作者旷达的胸怀和纯熟的诗艺。唐宋诗歌o4,“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o本诗虽不长,但错落有致,前二句写景,但景中有情;后二句抒情,是情中有景。情以景

    33、作为表达,景则随作者感情的跌宕而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的指向意义,情景浑然一体,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以及苦中作乐的积极旷达的人生境界。o5,思考与练习o结合背景谈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境界?o分析本诗中最显著的艺术手法。o本诗中橘和笋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唐宋诗歌o五、黄庭坚黄庭坚登快阁登快阁 o1,作者简介和本篇题解 o 黄庭坚是著名“江西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诗坛上影响很大,他的诗歌突出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他在诗歌艺术技巧上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并传授给后学,所以,追随和仿效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黄庭坚诗歌理论中最著名的主张是:“夺胎换骨”、“点铁成金”。即或师承前人之辞、或师承前人之意的一

    34、种方法,目的是要在诗歌创作中“以故为新”。o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黄庭坚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快阁览胜,快阁在太和县治东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而闻名。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描写了秋季壮美的江山景致,流露出清高傲俗的思想感情。其中写景一联清新明快,抑扬顿挫,历来脍炙人口。唐宋诗歌o2,作品串讲o3,与白鸥为友的出世情怀 o全诗所表达的是诗人对官场世俗生活的厌倦和不能被人理解的孤独和忧伤,诗人最终选择了出世的神游作为走向解脱之路的办法,留连于快阁晚景之中,与白鸥溶为一体,复归自然。o4,“点铁成金”的用典与炼字 o黄庭坚的诗十分注

    35、重用典与炼字,诗人在论是个创作时有“夺胎换骨”和“点铁成金”的主张。他主张多读前人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熟练地掌握炼字、造句、谋篇等写技巧,同时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缚而进入“不烦绳削而自合”的境界,并争取超越前人而自成一家。用典与炼字是山谷诗的重要特点,而这两个特点在本诗中有着极好的表现。唐宋诗歌o5,思考与练习o简介本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o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o简述本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o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唐宋诗歌o六、陆游六、陆游关山月关山月 o1,本篇题解o关山月:乐府旧题,是汉乐府横吹曲中的一曲;横吹曲是一种军乐、战歌,故关山月常用以抒写征人思妇怨离伤别之情。陆游这首诗已越出

    36、这一传统主题的范围,蕴含甚丰。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年),陆游在成都任上时。此诗用乐府旧题,写现实感慨,诗人假托守边士兵之口,愤怒谴责了统治者的妥协投降政策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倾诉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满腔悲愤,表达了中原遗民盼望光复的迫切心情,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 唐宋诗歌o2,作品串讲o全诗十二句,四句一韵,意思也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将军沉湎酒色致使战备荒废;第二层写戍边战士年华蹉跎而功业无成;第三层写遗民渴望恢复却屡盼屡空。o3,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o诗中表现了对南宋集团妥协投降政策的谴责,对抗敌爱国的将士和遗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因而此诗集中体现了陆游爱国诗歌的进步内容和

    37、精神实质。陆游诗歌爱国主义精神还常常表现为他壮志未酬的愤懑。o4,本诗艺术特点 o首先,此诗的艺术构思十分巧妙。作者紧扣题目着笔,借月亮把不同的人物、场景串联起来,写出了同一关山月之下将军、士兵和遗民三种人不同的境遇和心情,使三个画面在时间上保持了完整的统一性,可以说题目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唐宋诗歌o其次,此诗非常善于选取最具特征化、最具概括力的细节(如马肥死、弓断弦、征人骨、遗民泪等),构成典型的生活场景(如朱门歌舞、戍楼望月等),并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鲜明对照,来表明诗人的思想倾向与爱憎感情。o第三,此诗意境的杳远空阔,声调的激越苍凉,风格的沉郁悲壮,颇能体现陆游爱国诗的艺术风貌。o5,思

    38、考与练习o关山月是怎样的一种文体形式?o简述本诗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o概括介绍本诗的艺术特点o注意注释中黑体字词语 现当代诗歌o一、郭沫若郭沫若天狗天狗 o1,作家介绍 o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等广阔的学术和艺术领域里留下丰厚遗产,影响深远。o2,作品串讲o3,张扬“自我”的时代精神 o诗人站在伟大的时代潮流之中,并发出了高昂、响亮地声音,为我们描绘了使人目眩心惊的伟大景象,表现了排山倒海一般的磅礴气势。诗篇中所具有的这种强烈主观抒情因素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历史紧密交织在一起,形象地体现了“五四”时期在新思潮的冲击下而形成的时代精神特征,即强

    39、烈要求个性解放。本诗一方面极度夸大“自我”,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主义,但另一方面又要求改造“自我”。现当代诗歌o4,天狗的艺术特点o在艺术上,这首诗表现出形式新颖、风格强悍狂暴等特点。形式上,全诗四节二十九行,全部以“我”字领头,构成全诗的通体排比。这样一来,造成了层层突进、步步强化的效果,且又因诗句多为短句并大致押韵,故又使诗歌节奏急促、有力,给人以铿锵之感。o风格上,诗人从他火热的胸膛射出了惊雷闪电一般的诗句,表达了超出常态的强烈感情。虽然这种狂暴而又刺耳的诗句并不是艺术上的优点,但是正是这种强悍狂暴的艺术风格强烈地冲击着读者,并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现当代诗歌o5,思考与练习o分析“天狗”的艺

    40、术形象。o结合这首诗,你如何理解“五四”时期的“自我”精神?o简述本诗的艺术特点 中国散文概述o第二章 中国散文o第一节 中国散文概述o一、先秦散文o1,散文源头o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卜辞可看作是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同样未经后人加工的商周铜器铭文,则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o2,历史散文o我国古代史官文化十分发达,记载历史事件的叙事散文在散文史上率先出现,尚书和春秋则提供了记言记事文的不同体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散文的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中国散文概述o3,说理散文o成熟

    41、于战国后期的专论体诸子说理文,更是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不仅在体制上,而且在说理方法上,都对后代说理文有深远影响。o二、秦汉散文o1,秦代:秦代由于时间短暂,在文学上的建树很少,可以称述者,只有在统一六国之前由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编成的吕氏春秋和李斯的谏逐客书。o2,西汉政论:西汉是中国古代散文继先秦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期,西汉散文以政论为主。政论散文创作的总体文风,是切中时事,朴实无华,取得的成就也最高。他们的文章比先秦诸子散文缺少了思想表达的自由度,但却显得严谨质实。中国散文概述o3,杂文:两汉时期还出现了数量少但不容忽视的抒情、叙事、杂论散文,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叙事抒情富有感染力,很有文采,

    42、更具有文学价值。o历史散文:历史叙事散文在文体上有较大发展。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汉书继承史记的体例,并且使之更加完善。o东汉:东汉时期大量出现的碑文,是品核人物风气推动下走向成熟的新文体。以主客问答形式构制的设辞类作品,在风格上和赋相近,后人往往把它归入赋类。中国散文概述o三、魏晋南北朝散文o1,魏晋时期,散文发展出现了新的气息。与诗歌的重个性、重抒情、注重文采同步,散文创作也突破经世致用的藩篱,向着抒情浓郁、文采斐然的方向迈进。o2,南朝文坛沿着魏晋以来文章追新逐丽的趋向继续发展。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成为风气,文章的句式

    43、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南朝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美文文体以讲求声韵、辞采、对偶、用事为特征的骈文。o3,北朝虽然整体上受骈化的影响,但仍有别具风格的散体名篇大放异彩,诞生了水经注、洛阳伽蓝记这样的名著。中国散文概述o四、唐代散文o1,初盛唐时期,主要是沿袭南朝传统,以骈体文为主。o2,中唐的古文运动为一大转折,伴随着儒学复古思潮,散体古文的创作兴盛起来,散体才取代骈体,占据文坛。这个时期最具有影响的作家,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柳宗元在散文文体文风改革上的成功,一是文以致用,二是它虽言复古而实为创新。o到了晚唐,骈体文复兴,散体古文趋于消沉。这时出现的一批讽刺小品,短小精悍,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较

    44、有特色。中国散文概述o五、宋元散文o1,北宋初期,主要沿袭晚唐五代文风,盛行四六骈体。o2,北宋中叶,兴起了以欧阳修为领袖的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宋代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o3,北宋末期,散文衰落,黄庭坚、秦观等人的文章虽然也较有特色,但已远逊欧、苏了。o4,两宋之际,政局巨变,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讨论时局的辩论文,富于鼓动性和逻辑性。o5,南宋中期开始,偏安的局面大定,散文创作多为平易简洁的讲学之文,多为语录体,以朱熹、真德秀为代表。中国散文概述o6,南宋末年,山河破碎,风雨飘摇,面对国家的行将衰亡,许多散文寄寓着壮烈意气和黍离之悲。o7,元代散文基本笼罩在宋儒思想和唐宋以来古文传统的影响之下,但

    45、在发展过程中,有着宗唐和宗宋的不同倾向。o六、明代散文o1,明代初期的散文创作,承袭唐、宋以来“文以明道”的儒学传统,讲究润色洪业,讴歌盛世,出现了一大批所谓“馆阁”“台阁”之文。o2,明代中期,文学创作领域涌动着复古思潮,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坚持“文以明道”。这是为了改变明初以来受理学风气和“台阁体”的影响而造成的文学创作的萎靡不振的局面。但是,由于过分讲究法度格调,遂陷入拟古的窠臼中。这个时期成就较高的是“唐宋派”。中国散文概述o3,明代后期的散文最富有成就的是公安派作家和其他散文家的小品文,体制短小精悍,风格轻灵隽永。o七、清代散文o1,明清易代之后,士人摈弃了晚明以来的主情尚

    46、性的文风,经世治用、文以载道的主张重新提倡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回归到了唐宋古文的传统。o2,桐城派因其代表作家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他们在散文创作上有一致的理念,具体来说,在文章的内容上讲求“言有物”,在表现形式上讲求“言有序”,对文章的文气、法度、布局、文词、音节乃至风格等都有精细的探讨。中国散文概述o3,清代,骈文开始复兴,许多作家争相创作。清代中期的文坛上呈现出桐城派散文与复兴的骈文分庭抗礼的局面。o4,近代时期时势巨变,经世致用的思想再一次郁然兴起。虽然龚自珍等人大力抨击桐城文风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近代文风的根本改变是从报章文体开始的。梁启超的新文体散文,极富鼓动力和

    47、感染力,几乎影响了整整一代人。o八、现当代散文o1,建国前:o“五四”前后:在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里,散文创作数量之大,题材范围之广,文体品种之丰富,风格、流派之绚丽多彩,是异常突出的。中国散文概述o“五四”风暴中形成了“杂感热”,在二十年代后,余热尤存;到三十年代,杂文创作再度中兴,呈蓬勃发展态势。三十年代的杂文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创作倾向。主要的表现为两种创作倾向的对立,即注重社会功利价值与体现非功利化的对立。前者是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和进步作家,后者是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闲适和幽默小品创作。o三十年代,报告文学骤然兴起,并随后出现了繁荣局面。本时期报告文学创作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掀起群众

    48、性报告文学创作热潮,二是一些作家和记者的长篇报告文学丰收,三是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增强。四十年代,报告文学创作空前繁荣,最先取得成就的是国统区的战地报告创作。中国散文概述o作为向旧文学示威,显示新文学之特长而产生的小品散文,稍微晚于杂文。大约1919年以后数量渐次增多。三十年代的小品散文创作,除了继承“五四”散文多样风格的传统外,还因作家们进行不懈的艺术探索,多方吸取不同艺术表现手法,有的注重写实,有的偏于说理,有的喜用象征,使小品散文的体式日趋多样化。四十年代,小品散文适应时代要求,较抗战前更加面对现实,更加社会化。o 2,建国后o50年代初,纪实性的通讯、报告文学、特写在散文中占据绝对分量。当

    49、时的散文创作有两大主题:一是歌颂新时代,描写社会主义建设的场面;二是表现朝鲜战争的英雄行动。中国散文概述o随着通讯报告的发展,小品散文处于被削弱的地位,佳作寥寥。50年代中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方针,散文有所复兴。o散文的另一次“复兴”是在60年代初。1961年元月起,人民日报在第8版开辟“笔谈散文”专栏,接着其他报纸也开始谈论散文的创作和题材。60年代中后期,“文革”摧残了文学艺术的创造,散文这种以心灵、情感为主要因素的文学艺术,基本没有好的作品出现。o七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直到80年代中后期,散文的“自我表现”逐渐推向深入,面向人的感觉、情绪、意识流,着力表现现

    50、代人的内心世界,创作出了一批被称为“新散文”的作品,。中国散文概述o进入90年代,散文更加多元化,余秋雨、王充闾等的“文化散文”;张中行、贾植芳等的“学者散文”;周国平等的“哲理散文”;史铁生、叶广芩等的“生命散文”;刘小枫、张承志等的“宗教散文”;唐敏等的“女性散文”;大仙、王俊义等的“现代散文”等等,在更广阔的意义上拓宽了散文的创作题材,在散文艺术的探索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有的作家将小说、戏剧的创作方法引进散文,使散文的形式、语言、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秦两汉散文o第二节:先秦两汉散文o一、论语侍坐 o1,论语简介与本篇题解o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教案(同名472)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2510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