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讲解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城市地理学-第三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讲解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地理学 第三 城市 产生 发展 讲解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2 第一节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节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和发展 第四节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第五节第五节 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3 关于城市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关于城市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城城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市是私有制和阶级社会的产物”,也有人认为,也有人认为“是防御安全的需要是防御安全的需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 一、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的发展一、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的发展-村庄的村庄的出现出现 1001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最初,因谋生不易而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最初,因谋生不易而过着成群结队的、漂泊不定的生活。过着成群结队的、漂泊不定的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有了很大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有了很大进步。首先,打猎的发展导致了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其次,进步。首先,打猎的发展导致了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其次,在采集野生果实和植物根的基础上,慢慢开始种植植物,在采集野生果
3、实和植物根的基础上,慢慢开始种植植物,原始农业随之出现。原始农业随之出现。后来,人们利用驯养了的牲畜来耕田和金属工具的开始使后来,人们利用驯养了的牲畜来耕田和金属工具的开始使用,农业生产率有较大提高,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巩固的用,农业生产率有较大提高,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巩固的基础,人类定居下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愈来愈迫切,愈来基础,人类定居下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愈来愈迫切,愈来愈明显。愈明显。许多萌芽状态的村落逐渐发展成为定型的乡村。并且,随许多萌芽状态的村落逐渐发展成为定型的乡村。并且,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陆续涌现许多新的村庄。着农牧业的发展,陆续涌现许多新的村庄。5 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二、第一次
4、社会大分工-市集的出现市集的出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大分工,即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开了。分离开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各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各自都有若干产品剩余,因此,就为游牧部落和农自都有若干产品剩余,因此,就为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间开始进行商品交换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业部落间开始进行商品交换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交换从偶然性逐渐变为经常性了。和必要性,交换从偶然性逐渐变为经常性了。交换一具有经常性,就必然出现固定交换的场所。交换一具有经常性,就必然出现固
5、定交换的场所。这些场所逐步演变为市集。这些场所逐步演变为市集。6 三、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三、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的出现城市的出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原为农人和牧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原为农人和牧人的副业的副业织布业、金属加工业、陶器制造业等织布业、金属加工业、陶器制造业等手工业,逐步完善起来,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手工业,逐步完善起来,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手工业又与农业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开来,形成第二次大分工。分离开来,形成第二次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交换范围。交换的扩大引起了商品生产的扩大了交换范
6、围。交换的扩大引起了商品生产的萌芽和发展,交换日益繁荣和扩大,逐渐形成了萌芽和发展,交换日益繁荣和扩大,逐渐形成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市集逐步成为城市市集逐步成为城市。7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植被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职能的小城大城市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比非特殊职能的小城镇要紧密得多,因此大城市地域分布上的规律性更镇要紧密得多,因此大城市地域分布上的规律性更典型。
7、典型。8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1、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大多数城市的分布,既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度的降水。适度的降水。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其平均纬度在上世纪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分布,其平均纬度在上世纪2020年年代初是代初是44443030,在,在5050年代初是年代初是363620 20 ,7070年代初是年代初是343450 50 ,具有在,具有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中纬度范围内向低纬方向缓慢移动的的趋势。趋势。2、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19811981年世界年世界197
8、197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个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的8080以上以上(160(160个个)分布在海拔不足分布在海拔不足200m200m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的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其中又以位于海拔中又以位于海拔100m100m以下的居多。以下的居多。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我国设市的城市分布在地形的第一、第二、第三级阶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别是的比例大致分别是1 1、3232和和6767(1983)(1983)。9 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种类型:种类型:1滨海城市。滨海
9、城市。两种情况:两种情况:城市建成区直接面海(城市建成区直接面海(大连、青岛大连、青岛)城市位于短小河流的河口,距海很近(城市位于短小河流的河口,距海很近(温州温州)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这多依托优良港湾或便利的海运条件而形成发展,这类城市所在的滨海平原极为狭窄,共同点是其背靠着低类城市所在的滨海平原极为狭窄,共同点是其背靠着低山丘陵。山丘陵。大连市大连市青岛市青岛市11瓯江瓯江 12 2三角洲平原城市。三角洲平原城市。与滨海城市的差异在于周围平原与滨海城市的差异在于周围平原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广阔,水网稠密,土肥人众,农产资源丰富是城市形成发展
10、的主要优势。发展的主要优势。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密集城市群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密集城市群 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城市。这是我国城市形成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种区域地形类这是我国城市形成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种区域地形类型。型。在我国北方分布十分广泛,尤以华北平原外侧沿着在我国北方分布十分广泛,尤以华北平原外侧沿着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淮阳丘陵北麓、鲁中南丘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淮阳丘陵北麓、鲁中南丘陵山地外缘的一连串城市数量最多。祁连山北麓、陵山地外缘的一连串城市数量最多。祁连山北麓、天山南北麓、川西山地东麓等也很典型。天山南北麓、川西山地东麓等也很典型。13 4 平
11、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这类城市处在窄狭平原和低山丘陵的交接地带。这类城市处在窄狭平原和低山丘陵的交接地带。最典型的是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的城市。最典型的是镇江以上长江中下游平原边缘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特点:多位于河谷,临河特点:多位于河谷,临河 当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平原较宽阔时,如湘江平原,当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平原较宽阔时,如湘江平原,城市地形较平坦;当河谷平原比较窄小时,城市则城市地形较平坦;当河谷平原比较窄小时,城市则有山城特点,如重庆。当河谷平原成盆地状时,如有山城特点,如重庆。当河谷平原成盆地状时,如“金衢盆地金衢盆地
12、”,则城市均靠盆地边缘。,则城市均靠盆地边缘。在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在江南丘陵区数量最多、最典型。14 6平原中腹的城市。平原中腹的城市。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不临海、不背山、面坡城市位于广阔的平原面上,不临海、不背山、面坡小、地势低平甚至低洼。在古代,这种区域的城市小、地势低平甚至低洼。在古代,这种区域的城市发展条件相对较差。发展条件相对较差。同在华北平原,但平原中腹,城市发展相对稀而小同在华北平原,但平原中腹,城市发展相对稀而小的状况与平原外围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多而密成鲜的状况与平原外围洪积、冲积平原城市多而密成鲜明对照。华北平原中部较大而且历史上著名的城市明对照。华北平原中部较
13、大而且历史上著名的城市几乎都沿纵贯平原南北的大运河一线分布。几乎都沿纵贯平原南北的大运河一线分布。15 7高平原上的城市。高平原上的城市。数量很少,都分布在开阔、平坦,海拔在数量很少,都分布在开阔、平坦,海拔在1000m上下的蒙古高原面上。上下的蒙古高原面上。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在中国地形二级阶梯的高原上,绝大多数城市均在中国地形二级阶梯的高原上,绝大多数城市均集中在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或谷地,并滨临河流。集中在相对低平的山间盆地或谷地,并滨临河流。典型的如位于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黄典型的如位于云贵高原坝子和谷地中的城市、黄土高原上河谷盆地里的城市。土高
14、原上河谷盆地里的城市。16 9中山谷地城市。中山谷地城市。在海拔在海拔5003000m的中山地区,相对高差较大,的中山地区,相对高差较大,城市一般位于狭窄的河谷平原,如南平、三明、城市一般位于狭窄的河谷平原,如南平、三明、汉中、十堰、攀枝花、西昌汉中、十堰、攀枝花、西昌。10高山谷地城市。高山谷地城市。在在3000m以上的高山地区,城市极少。必定在河以上的高山地区,城市极少。必定在河谷之中,如拉萨。谷之中,如拉萨。我国城市在不同区域地形类型分布频率(我国城市在不同区域地形类型分布频率(1983)地形类型地形类型城市数城市数%滨海平原滨海平原/丘陵丘陵21 7.3三角洲平原城市三角洲平原城市17
15、 5.9平原中腹的城市平原中腹的城市29 10.0 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63 21.8 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市20 6.9 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76 26.3 高平原高平原6 2.1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41 12.2 中山谷地城市中山谷地城市15 5.2高山谷地城市高山谷地城市1 0.3 18 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燃料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务。城市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
16、务。城市和区域之间的这种双向联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和区域之间的这种双向联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城市是区域的缩影,区域的中心和焦点。区域整个城市是区域的缩影,区域的中心和焦点。区域整个历史的特殊状态,规定了每个城市的特点。历史的特殊状态,规定了每个城市的特点。19 从更小尺度来看,为什么一个城市会在某一地点从更小尺度来看,为什么一个城市会在某一地点形成发展起来形成发展起来?为什么这个城市发展得很大,那个城为什么这个城市发展得很大,那个城市却很小市却很小?为什么有的城市长盛不衰,即使城市毁于为什么有的城市长盛不衰,即使城市毁于天灾人祸,往往又在原地重建,而有些城市却在历史天灾人祸,往往又在原地重建,
17、而有些城市却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上昙花一现?揭示某个城市形成、发展的特性,除了揭示某个城市形成、发展的特性,除了上面所述的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这一上面所述的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这一因素。因素。20 一、城市地理位置概念一、城市地理位置概念 巴朗斯基巴朗斯基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位置就是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的某些客观存在的东西的总和。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的结合。有利的结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
18、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反之亦反。21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1、大、中、小位置、大、中、小位置 大位置大位置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是城市对较大范围的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小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小位置小位置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城市对其所在城址及附近事物的相对关系,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是从大比例尺地图上进行分析的。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有时可以从大小位置之间分出一种中位置中位置。以上海、广州为例以上海、广州为例 以上海为例以上海为例 大位置
19、的特点大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是其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口处。及长江的出口处。对内它是广对内它是广阔富饶的长江阔富饶的长江流域以至更大流域以至更大地域的门户,地域的门户,对外它是我国对外它是我国大陆向东最接大陆向东最接近太平洋世界近太平洋世界贸易要道的城贸易要道的城市。市。以上海为例以上海为例 中位置的特点中位置的特点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是其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整个长江三角洲平原,特别是太湖流流域的下游,整个长江三角洲平原,特别是太湖流域作为上海的直接腹地,为上海城市的形成和繁荣域作为上海的直接腹地,为上海城市的形成和繁荣奠定了区
20、域基础。奠定了区域基础。以上海为例以上海为例 黄浦江和吴淞江黄浦江和吴淞江相汇的特点则是相汇的特点则是上海形成与发展上海形成与发展的的小位置因素小位置因素。以广州为例以广州为例 大位置:大位置:中国南部,珠江出海口,邻接香港、澳门,中国南部,珠江出海口,邻接香港、澳门,中国的南大门中国的南大门(面向东南亚出口)、对外通商口岸面向东南亚出口)、对外通商口岸 以广州为例以广州为例 中位置:中位置:岭南地区、珠江流域的下游,位于珠江三岭南地区、珠江流域的下游,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上部,邻近香港、澳门角洲的中上部,邻近香港、澳门 以广州为例以广州为例 小位置:小位置:西江、北江、东江的交汇处,白云山南部
21、西江、北江、东江的交汇处,白云山南部28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中心位置:中心位置: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展。的发展。西班牙西班牙马德里马德里日本首都地理日本首都地理位置的变动位置的变动大阪大阪(709年)年)奈良奈良京都
22、京都(793年)年)东京东京(1819年)年)纽约纽约费城费城华盛顿华盛顿山西省山西省太原市太原市贵州省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市四川省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市广东省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市安徽省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河南省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市37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重心位置:重心位置:中心位置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地区几何中心,中心位置并不一定是严格意义上的地区几何中心,很多情况下是地区的重心位置。很多情况下是地区的重心位置。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如西安、杭州、南昌、乌鲁木齐等省会城市均不在各省的中心
23、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各省的中心位置,却都接近于省域的重心位置。38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邻接位置邻接位置 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城市区位追求邻接于决定其发展的区域,不必要或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不可能在本区域的中央。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舟山的沈家门,广西的北海;渔港要求邻近渔场,如舟山的沈家门,广西的北海;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如煤城淮北、鸡西;耗能矿业城市要求邻接矿区,如煤城淮北、鸡西;耗能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工业要求接近廉价电源地等。39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
24、类型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2、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门户位置:门户位置: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可叫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一种特殊的邻接位置可叫门户位置或出入口位置。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当一个地理区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这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个区域的中心城市常常不在本区中央,而明显偏于主要联系方向一端。主要联系方向一端。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河口港是最典型的门户位置。位于闽江口的福州在能位于闽江口的福州在能控制福建省整个闽江流控制福建省整个闽江流域商品集散的地理基础域商品集散的地理基础上发展成省会
25、城市的。上发展成省会城市的。福福 州州41 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二、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3、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所有城市原则上所有城市原则上都要求依托一定的对外交都要求依托一定的对外交通设施。通设施。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河运是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铁路促进近代城市发展铁路促进近代城市发展 从中国城市发展史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从中国城市发展史来看,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江湖河海交通要道发育壮大起来的。海交通要道发育壮大起来的。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船型不断加大,吃水不断加随着航运技术的发展,船型不断加大,吃水不断加深,深,河口港城市向下游出海口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