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2).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2).docx》由用户(后花园)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2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 广角 问题 人教版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68页一、教材分析:“鸽巢问题”其实就是数学上著名的“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这个内容不同于六年级其他内容,与前后知识点没有太多联系,比较孤立。同时,“鸽巢问题”是一类和存在性问题有关的问题,它非常抽象。教材呈现了三个例题,本节课研究的主要是例1。本节课中,教材先创设一个玩扑克牌的游戏,试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1提供的素材旨在让学生经历操作、列举的过程,使抽象的原理具象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使用假设法来揭示“鸽巢原理”。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简
2、单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鸽巢问题”,并会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二、学情分析:有效的教学是从研究学生开始的。“鸽巢问题”中的基本原理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学生要建构起自己的实质性理解,很有挑战性。通过课前的学情调研,我发现主要问题有三个:1、 鸽巢问题中的表述相当精炼,明显超出了一般孩子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中学生也很难用“总有”“至少”这样的语言来陈述。2、 学生对于动手操作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把4支铅笔放入3个笔筒中”,有相当部分学生想象不到有的笔筒会“落空”的情况;同时,抽屉原理研究的是一种存在性现象,笔筒的顺序是不用加以区分的。但,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在列举时会把(2,1,
3、1)(1,2,1)(1,1,2)视为三种不同的情况。3、学生学会了列举法后,很难自然地去关注假设法,更加不会去寻找这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联系恰好能让学生对抽屉原理建构起自己的实质性理解。三、教学目标:1、 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会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法,利用枚举法和假设法探究“鸽巢问题”。3、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谈话:生活中有许多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其实很有趣。最近我发现了我们手机号码中的 一个有趣的小秘密,想知道吗?2、 学生写一个最熟悉的手机号码。3、 师:
4、虽然我不知道你写的手机号码是什么,但,我敢肯定你写的手机号码中一定有重复的数字,不信,我们调查一下。4、 指明几个学生展示自己所写的手机号码,并指出号码中的重复数字。5、 提问:你能写出一个没有重复数字的手机号码吗?(不能)为什么?6、 学生自由说一说。(预设:数字有10个,手机号码11位)7、 师:其实,这其中隐藏着一个数学秘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鸽巢问题,8、 关于鸽巢问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什么是鸽巢问题?为什么叫鸽巢问题?它有什9、 么用?)10、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研究这个问题。11、 课件出示小明的头像,请大家跟小明一起学数学。【意图:与教材上提供的“扑克牌游戏
5、”相比,观察手机号码活动的内容更简单直观,操作性更强,且全体同学都可参与。这个活动就是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许多有趣又有价值的问题,可能都藏在那些不起眼,我们不常关注的地方”。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与生活的。】(二)、探究问题,展示分享:1、看看小明给我们准备了什么?课件出示:2、4支铅笔放入3个笔筒可以怎样放?(学生沉思片刻)3、 师:我们不急着交流,老师这刚好也有几个结论,请大家来看一看哪些结论是对的。(课件出示)4、 学生一一作出判断,并说出理由。通过前三个结论的判断,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5、 重点研讨第4个结论:、你懂这句话的意思吗?总有一个笔筒什么意思?(预设:一定有一个)、
6、至少2支呢?(2支或比2支多)、师:3支,4支可以吗?5支呢?6、 师:这样交流一下,意思也就明白多了。那这个结论是对的吗?(学生自由发言,表达 自己的意见)7、 师:其实,想知道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并不难,我们只要动动手操作一下便会知道。8、 课件出示操作要求,请学生读一读:9、 强调:a、我们除了要摆一摆,还要做好记录;b、由于我们要验证的是“不管怎么摆”, 因此,我们要找出所有的摆法。10、 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11、 展示:(预设)、生1:(3,1,0) (2,1,1) (4,0,0) (2,2,0)a、要求:请学生上来具体摆一摆,看得更明白b、追问:有重复吗?还有其他
7、摆法吗?、生2:第一种摆法中的3可以放在不同的笔筒中,如(1,3,0) (1,0,3)其他的摆法也可以这样变换位置。、:生3(争辩)::我认为这是重复的。因为结论中说总有一个笔筒,因此,不管它在哪个笔筒中都是同一种摆法,与笔筒顺序无关。(学生为之鼓掌)12、 课件出示小明的研究成果,比较一下,自己的与小明的有何不同?(预设:小明的更有顺序,不容易重复和遗漏)13、 师:这四种摆法能说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你怎么看出来的?14、 学生指出每种摆法中数量最多的笔筒都能满足结论中的要求。15、 追问(指着第二种摆法):这不还有一个笔筒只有1支笔吗?16、 学生明晰是“总有一个笔筒”而不是“每个笔筒”
8、17、 小结:像这样为了说明一个结论,把这个问题中所有的情况都找出来,数学上把这种方法叫做列举法。(板书)【意图:一道简单的判断题实现了2个转变:首先,它把学生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究结论;其次,它转变了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在操作中更容易找出所有情况。这样,学生才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关注这个结论被证明的过程。】(三)、梳理概括,解决问题:1、师:小明有了列举法,想用它来解决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7支铅笔放进6个笔筒.乃至所有的这类问题。你们觉得行得通吗?2、学生交流辨析列举法的局限性:数量大的时候,列举法太麻烦。3、小明想到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请看:(课件出示)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