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3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3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学业 水平 测试 必修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全册复习地理地理必修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知识小结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 单位,是人们在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特征(1)具有一定的 ,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的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的区域的边界具有 性质。(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条件,并对 产生深刻的影响。空间地理差异区位特征过渡地理环境区域发展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差异生产、生活差异区域发展差异发展 差异发展 差异地理环境水平方向 区域因素长江三角洲松
2、嫩平原位置纬度30N附近43N48N海陆位置我国 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地处 地区中部2.区域地理环境的主要差异(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东部沿海东北气候类型 气候 气候共性特征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条件组合好差异热量 ,降水多,水热组合好热量 ,降水少,生长期短土地地形平原平原耕地比较分散,人均耕地面积_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_土壤肥沃的 ,红壤酸性强、有机质少、黏重肥沃的黑土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水热丰富少少大水稻土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类型 耕作业、水产养殖业 耕作业、畜牧业作物经济作物 、棉花 、甜菜粮食作物_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3.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
3、响(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比较为例)水田旱地油菜大豆水稻玉米、春小麦商业贸易沿海航线中枢,长江入海门户,交通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商业贸易落后工业依托农业发展 ,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利用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形成重化工业基地轻工业重工业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 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1.长江中下游平原开发早期地理环境的影响早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 、黏重,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湖泊和 分布较广,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 的阻隔,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地理环境的 ,耕作农业发展 。平坦土质河流沼泽交通缓慢限制2.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长阶段区域发
4、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成长阶段(即 社会),随着 的进步,例如 的使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在农业社会,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 ;随着我国历史上的人口从北方到南方的大规模迁移,丰富的劳动力使长江中下游的水稻种植业可以 ;再加上优越的 条件使之成为我国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农业科学技术船增强粮食生产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气候3.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工商业发展时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随着工商业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 密集,人均耕地面积_全国平均水平,再加上稠密的 把耕地分割破碎,农业出现了以下缺点:较小、机
5、械化难推广、等,导致其粮棉生产在全国的地位下降。人口、城市低于水网生产规模粮食商品率低课堂训练读下图,回答13题。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答案解析由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农作物熟制及两地经纬度位置,可推知造成两地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2.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A.气候资源优势 B.生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答案解析由甲图判断出P平原是松嫩平原,从而确定该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发挥土地资源优势。3.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有广泛分
6、布的黑土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水稻土水田水稻种植业综合性工业基地 重工业基地旱地耕作业A.B.C.D.答案解析是甲图所示区域特征。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知识小结一、地理信息技术1.概念: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 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 (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 (GIS)等。2.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环境监测、防御监测、国土资源管理、国土开发规划等。(2)大众化应用:、空间信息网站、城市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等。地理空间信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资源调查自然灾害GPS汽车导航二、遥感(RS)1.概念:人们在 或航天器上利用一
7、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 的感知。2.主要环节航空器远距离电磁波传感器专业图件3.原理:地面物体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不同,其反射和辐射的_也各不相同。4.在区域分析中的作用:为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从定性到 、从静态到动态、从过程到 的转化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电磁波定量模式三、全球定位系统(GPS)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 、的系统。2.组成(1)空间部分 。(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3)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3.特点:提供精密的 坐标(经度、纬度、高度)、速度、时间,且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和实时性的特点。4.应用:确定考察点的 (经度和纬度)、(海拔)
8、。定位导航GPS卫星星座三维连续性地理位置高程四、地理信息系统(GIS)1.概念:专门处理 的计算机系统。2.简要程序:信息源 数据库表达。3.应用(1)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地理空间数据空间分析数据处理查看、查询相关信息资源制作相关的和_综合分析相关信息,进行 的录入、处理、决策等工作(2)城市管理统计分析图专题图应急事件五、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1.地理信息技术(1)遥感获取 。(2)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3)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和应用评价。地理信息数据空间分析空间定位2.数字地球(1)概念: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 后,由 网络来管理的技术
9、系统。(2)作用: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进行 、动态的显示,为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数字化计算机立体的课堂训练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结合有关知识,完成13题。1.移动终端(如手机)点餐类APP的出现,为足不出户的人们提供了方便叫外卖的新方式。通过APP可以确定送餐员的即时位置,这种应用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 B.GPS C.RS D.RS和GIS答案解析确定送餐员的即时位置利用的是GPS的定位功能。2.老师要利用学校建成的GIS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用到的GIS功能是A.输入 B.管理 C
10、.分析 D.输出答案解析GIS是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输出)。老师要利用学校建成的GIS了解全班同学居住点的空间分布状况,主要用到GIS的分析功能。3.为了规划鸟类自然保护区,在获取了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准确划定保护区范围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A.GIS B.GPS C.RS D.手工绘图答案解析此应用涉及地理空间数据的管理、分析和输出,效率最高的技术手段是GIS。地理地理必修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知识小结一、荒漠化的概念及表现形式1.概念:荒漠化是指发
11、生在 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 ,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2.主要表现形式:、而引起的_。3.分布地区: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西北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范围:西北地区位于 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包括 、宁夏、北部和内蒙古大部。是指位于年平均降水量在 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兴安岭新疆非季风区400 mm以下甘肃(1)植被景观:为 ,为 ,为 。(2)年降水量:图中A为 mm,B为 mm,C为 mm。2.西北地区的
12、差异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400200503.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形成(1)位置:,水汽难以到达。(2)地形:面积广大,西部则是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原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表现:,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等。2.原因:(1)来自于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2)由于 ,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过度樵采过度开垦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防治内容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 ;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 ;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2.荒漠化防治原则荒漠化防治应坚持维护 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沙相结
13、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综合整治。威胁退化生态平衡治碱(盐碱)3.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 和灌溉技术,推广 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内陆地区 上、中、下游的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 体系。在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恢复 ,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方可利用柴草等材料设置 工程。耕作节水合理分配防护天然植被沙障(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对已经造成荒漠化的地方,还应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采取营造 、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
14、灶等措施。(5)控制 增长。薪炭林人口课堂训练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完成13题。1.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地区河流上游源头地区盆地中央绿洲地区A.B.C.D.答案2.近几十年来,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C.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D.大量开采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破坏植被答案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知识小结一、森林资源的作用及现状1.资源属性: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2.作用环境资源涵养水源美化环境3.现状由于人类长期的开发,多数原
15、始森林被破坏殆尽,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是 的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 境内。亚马孙巴西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1.热带雨林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在大陆_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 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全球 尤为显著。赤道南北两侧向风地带非洲刚果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亚马孙河流域生态环境效应2.热带雨林环境效应(1)通过 ,固定大量的 并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 。(2)促进全球 ,调节全球水平衡。(3)被誉为“世界 宝库”。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氧气水循环生物基因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1.雨林生态的优势全年高温多雨形成雨
16、林群落光合作用 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 高。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的表现(1)土壤贫瘠: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再加上高温多雨的 作用,土壤一般很贫瘠。(2)生态难以恢复: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_ ,而 最容易遭到破坏。强烈生物循环生产力有机质分解淋洗植物体内地上植被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1.雨林破坏(1)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 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 。(2)直接原因:。(3)主要活动:过度的 (迁移农业);大规模的_ ;商业性木材采伐;和公路建设。人口增长发展需求人类的开发焚耕开垦农场和牧场开发采矿、水利2.雨林开发(以亚马孙开发计划为例)(1)20世纪50年代以前亚马孙地
17、区周围的国家都属于 国家,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因的阻隔和湿热的环境,一直未被开发;生产方式落后,人口稀少,对自然索取不多。此时,对雨林系统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2)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 急剧增长,实施大规模的 计划;实行 发展政策;迁往内陆高原。这时,加快了对西部广大疆土的开发,使热带雨林地区受到 的破坏。发展中丛林印第安人人口公路建造人口均衡首都空前(3)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布著名的 大规模开发计划,更加加快对雨林的破坏。修建 横贯公路。移民 平原。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开辟大型 。亚马孙流域亚马孙亚马孙毁林烧荒肉牛牧场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1.面临形势:每年有大约11万
18、平方千米的雨林因砍伐、焚烧而毁灭,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制止,“绿色腰带”将彻底消失。2.矛盾冲突:与当地 之间的矛盾。3.理性选择:应该把 放在第一位。雨林保护经济发展保护4.保护措施(1)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 、生态旅游等。(2)加强 ,提高公民。(3)设立 ,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4)森林 与更新造林相结合。(5)加强雨林 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6)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 。雨林观光环境教育环保意识国际基金选择性采伐缓冲区自然保护区课堂训练2016年12月1日,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公布:从2015年8月到2016年7月巴西亚马孙雨林遭砍伐面积,同比增加了29%。据
19、此回答12题。1.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D.开辟大型农牧场答案解析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太快及贫困。2.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B.雨林对人类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答案解析雨林大规模破坏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地理地理必修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知识小结一、能源的分类 能源 能
20、、水能、风能、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能源 、石油、油页岩、核燃料等1.按照能源资源的性质分类可再生太阳能源资源生物非可再生煤炭天然气直接的太阳辐射(狭义的太阳能)现代光合作用转化的太阳能生物能古代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转化的能量风能、水能2.按照能源资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能源资源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部的热能地热能核能来自月球、太阳的引力潮汐能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沼气、地热能3.按照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分类能源资源二、资源开发条件1.开发原则:开发要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而且还要考虑 和。2.具体
21、表现:(1)山西省的资源状况煤炭资源丰富,好。市场交通条件开采条件范围广煤质优良埋藏浅(3)山西省的交通条件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与 相距不远。有京包、太焦、神黄等铁路通过。(2)山西省的市场条件市场广阔。继续增加煤炭消费城市石太大秦三、能源基地建设1.目的:充分发挥山西省的优势,加快山西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转化。2.具体措施:煤炭资源(1)扩大 :扩大开发规模,增加产量。如上图中的A.煤田,B.煤田,C.煤田。(2)提高晋煤 :逐步形成了以 运输为主、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上图中晋煤外运三大通道:D是 线,E是 线,F是 线。(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方面,建设 电站
22、,另一方面发展 ,延长生产链,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煤炭开采量大同河东沁水外运能力铁路公路大秦神黄焦日坑口炼焦业四、能源的综合利用1.存在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山西省的 单一,导致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带来了严重的 问题。2.具体措施进行 调整,构建了煤电铝、煤铁钢三条产业链,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产业结构煤焦化3.效果(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 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 ,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2)山西省不仅发挥了全国 基地的作用,而且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煤炭开采业多元结构能源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1)提高
23、煤的利用技术洁净煤废弃物清洁能源(2)调整产业结构重化深加工、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重化工业(3)“三废”的治理煤矸石消烟除尘煤泥防风林带课堂训练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据此完成12题。1.对于山西省来说,向外输送煤炭比向外输送电力的优势在于A.提高经济效益 B.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C.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D.降低运输成本答案解析对山西省来说,向外输电能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但发电会产生大量废气,直接污染电厂周围的环境;输煤对产煤地、沿线地和目的地的环境都有影响,所以无论输煤还是输电,都不可能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2.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明显成效是A.改善了环境质量 B.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