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大气-资料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地球上的大气-资料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 大气 资料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大气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N2生物体的基本成分O2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O3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水汽产生了云,雨,雾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一、大气的组成与作用1,大气成分的变化,干洁空气中各个组成成分在自然状态下是基本不变的.,大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随时间,地点和气象条件而变化.一般水汽是夏天大于冬天;低纬大于高纬.固体杂质一般是陆地上大于海上;城市大于乡村;早晨和夜晚大于午后;冬季比夏季多。第一部分: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原因危害对策二氧化碳的增加燃烧矿物燃料,砍
2、伐森林加剧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高山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河流断流;生态恶化.改变能源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效;臭氧减少制冷剂大量使用氟氯化合物直接对人体造成伤害限制氟氯化合物的使用,积极使用绿色制冷剂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特点电电离离层层分布高度特点与人类关系对流层低纬17-18KM中纬度10-12KM高纬度8-9KM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每上升每上升100100米下米下降降0.6)0.6)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密切平流层 对流层顶至50-55公里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升高;以水平运动为主;能见度高。有利于高空飞行使地球上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高层大气55公里以上若干电离层,能发射无线电波
3、使人类能够听到很远的无线电波 A AB BC C第二部分: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的热力作用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太阳辐射由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三部分组成;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太阳辐射是一种短波辐射。0-50-100501001250紫外线紫外线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可见光吸收红外线吸收红外线选择性(1 1)、吸收作用:)、吸收作用:O O3 3(平流层)(平流层)COCO2 2水汽水汽吸收紫外线吸收紫外线到达地面的主要是到达地面的主要是可见光可见光。大气直接吸收的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很少。特点特点O O3 3COCO2 2水汽水汽O O对流层对
4、流层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2)反射作用:)反射作用:特点:特点:无选择性无选择性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云云越厚越厚越多越多反射越强反射越强夏季,多云的白天,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气温不会 。太高太高(3 3)散射作用)散射作用有时有时有选择性有选择性:质点小的空气分子质点小的空气分子晴朗的天空呈现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蔚蓝色有时有时无选择性无选择性:质点大的微小尘埃质点大的微小尘埃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树荫下,天空仍是明亮的及阴天树荫下,天空仍是明亮的及阴天的天空呈现的天空呈现乳白色乳白色特点:特点: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大,削削弱越
5、小弱越小,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小越小,削弱越大削弱越大.天气状况天气状况:晴天削弱小晴天削弱小,阴天阴天削弱强。削弱强。地势高低地势高低:海拔越高海拔越高,大气稀大气稀薄薄,削弱作用弱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太阳辐射强.(4)、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上界大气上界水汽水汽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地面向外辐射能量地面向外辐射能量 称为地面辐射。称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地面辐射是红外线红外线 长波长波辐射。辐射。方向:方向:向上向上将热量将热量传给大气传给大气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获得能量。获得能量。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6、1)、地面辐射、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辐射水汽水汽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对流层大气强烈吸对流层大气强烈吸 收地面辐射并保持热量。收地面辐射并保持热量。地面是对流层大气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主要直接直接热源。热源。大气辐射的大气辐射的性质:性质:方向方向红外线长波红外线长波辐射辐射向上向上向下向下 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2)、大气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辐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云云大气上界大气上界(3)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将大大气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在一定程度上
7、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作用大气对地面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保温作用大气上界大气上界地面地面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地地面面辐辐射射射向宇宙空射向宇宙空 间间大大气气吸吸收收大大气气辐辐射射射向地面射向地面太太阳阳辐辐射射大气吸收大气吸收地地面面吸吸收收 有利于生物有利于生物生存和发展生存和发展削弱作用削弱作用 了了 白天的最高气温。白天的最高气温。保温作用保温作用 了了 夜间的最低气温。夜间的最低气温。降低降低提高提高昼昼 夜夜温差小温差小4,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意义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意义探究:说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探究:说
8、明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像月球那样明显?月球那样明显?月球月球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月表温度很低面温度骤降,月表温度很低白天,大气削弱了到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气温不会太高夜间,地面辐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辐射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得过低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月表温度温度升得很高,月表温度很高很高大气大气上界上
9、界地球地球二二,大气热力作用的数量度量大气热力作用的数量度量-气温气温1,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陆地海洋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变化14时日出前后 15时日出前后年变化(北半球)7月1月8月2月年,日较差大小2,垂直变化规律,垂直变化规律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0.6/100米】(1)年气温: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较密集;撒哈拉沙漠年平均气温最高,南极大陆最低。3,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遵守,世界气温水平分布规律【遵守“高高低低高高低低”】(2)1月份气温:1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向北凸出;(3)7月份气温:7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
10、向南凸出;4,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纬度因素;大气状况;下垫面性质:海陆热力差异、洋流、地形、植被、气流状况等。【案例1】7月份全球最热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的原因: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白昼较长,太阳高度角大;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海岸线平直,离海远,大陆性强,升温快;植被稀少,沙漠广布,吸热快。【案例2】1月份全球最冷的地方在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的原因: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受极地寒冷气流控制;谷地地形,冷空气顺着坡面滑入谷底,大量冷空气在谷底集聚。【案例3】为什么不论南北半球都是夏季南北温差小,而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低纬度地区虽然太阳高度角大,但白昼时间短;冬季
11、低纬度不仅太阳高度角大,而且白昼较长。【补充】等温线走向的影响因素(1)纬度:【大致与纬线平行】(2)海陆位置:【大致与纬线斜交(或说与海岸线大致平行)】(3)地形:盆地地形:等温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地形:等温线中间低,四周高;山脉地形:由于山脉海拔比两侧高,温度低,等温线向低纬凸;谷地地形:由于谷地海拔比两侧低,温度高,等温线向高纬度凸;(4)海洋上:暖流温度比两侧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温度比两侧低,等温线向低纬凸;等温线的凸向就是洋流的运动方向。三,逆温现象1,概念:一般情况下,对流层中温度上冷下热,但有时候,某些地区,在某种条件下会出现大气温度上暖下冷的反常现象。逆温存在抑制对流运动
12、,使污染物不容易扩散。如伦敦烟雾事件,洛杉叽烟雾事件等。辐射逆温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间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的有由于地面的有效辐射很强效辐射很强,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而高处大气层降温很少层降温很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这种逆温在种逆温在黎明前最强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2,2,产生逆温的四种原因产生逆温的四种原因平流逆温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大气层上或大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大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面或大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
13、,上层受到上层受到影响较小影响较小,降温较慢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从而形成逆温.主要主要出现在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中纬度沿海地区.锋面逆温锋面逆温:在锋面上在锋面上,如果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大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大,由由于于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而而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而产而产生的逆温现象生的逆温现象.地形逆温地形逆温:在盆地和谷地中,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由于山坡散热快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而出现的温度而出现的温度倒置现象倒置现象.一,热力环流1,概念:由
14、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形成:冷热不均而引起大气上升和下降运动,进而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第三部分 大气运动等压面地面ABC图1高低ABC热热冷冷 冷冷A热热B冷冷C冷冷高高低低低低高高高高低低气气流流上上升升市市 区区由郊区流向市区由郊区流向市区由郊区流向市区由郊区流向市区(1 1)、)、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郊郊 区区郊郊 区区热热,热力环流的表现:,热力环流的表现:(2)海陆风)海陆风(3)山谷风)山谷风二,等压面图与高压二,等压面图与高压,低压的判定。低压的判定。1,对高压和低压的理解,对高压和低压的理解:高压和低压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高压和
15、低压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准确来准确来说就是说就是BAA”B”2,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等压面的凸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即即上凸的是上凸的是高压高压,下凹的是低压下凹的是低压4,陆地和海洋的等亚面的弯曲状况,陆地和海洋的等亚面的弯曲状况3,从等压面上判定气温,从等压面上判定气温: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则近地面气温高,如近地面等压面下凹,高空上凸则近地面气温高,反之近地面气温低反之近地面气温低GG地面A AB BC C受热受热冷却冷却冷却冷却DDD低低G高高三、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叫做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大气
16、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103010201010(hPa)103010201010(hP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影响风速的大小和方向。左左右右南半球偏转方向南半球偏转方向北半球偏转方向北半球偏转方向初始方向初始方向2、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垂直于空气的运动方向,不影响风速只影响风向;由低纬向高纬增大。100810101006100410021000(百帕)风向风向水平地转偏向力水平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北半球3、地面摩擦力与空气运动方向相反;既影响风速,又影响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
17、就越大;高空由于摩擦力很小,所以风向跟等压线平行100810101006100410021000(百帕)4 4,高高空空的的大大气气运运动动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北半球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于运动方向,北右南左,大小与风速成正比5,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当考虑摩擦力时.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摩擦力越大斜交的角度就越大.气压梯度力气压梯度力(高)(高)(低)(低)(北半球)(北半球)风向风向摩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10101008100610041002(hPa)四,风向与风力1,风向-风的来向表示方法:风向箭头和风向玫瑰图2,在等压线上确定风向
18、:第一步:作等压线的垂线第二步:在垂线上绘制箭头,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第三步:确定南北半球,然后定偏转方向第四步:顺着运动方向绘制在下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在下图中绘出北半球近地面A A、B B两种气压状况下的大气运动情形两种气压状况下的大气运动情形103010201010101010201030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AB实际风向实际风向拓展:等压线图的判断 1.高压脊、低压槽及鞍部的判读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低压槽中各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槽线。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高压脊中各等压线上弯曲最大处的连线,叫做脊线。两个高压之间和两个低压
19、之间的区域叫鞍部。2.2.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的判断某地风向的判断可先绘出该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某地风向的判断可先绘出该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与等压与等压线或等压线切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线或等压线切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再根据该地所,再根据该地所处半球判断偏转方向处半球判断偏转方向(北半球向右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南半球向左)即为风即为风向。风力大小可由等压线分布判断,等压线越密集,则向。风力大小可由等压线分布判断,等压线越密集,则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3.低压低压(气旋气旋)和高压和高压(反气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系统与天气 (1)低压低压(气旋气旋)
20、与天气与天气 气旋即低压,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气旋即低压,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向)由四周向中心流动,中心空气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如由四周向中心流动,中心空气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如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此外,西风带多气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此外,西风带多气旋活动。旋活动。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相反。北半球气旋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南半球相反。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北半球(2)(2)高压高压(反气旋反气旋)与天气与天气反气旋即高压,北半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即高压,北半球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
21、针方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向)由中心向四周流动,中心空气下沉,天气晴朗。如我国长由中心向四周流动,中心空气下沉,天气晴朗。如我国长江流域夏季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地区秋季出现的江流域夏季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地区秋季出现的“秋高气爽秋高气爽”的天气。的天气。北半球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吹偏南风。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反气旋东部吹偏北风,西吹偏南风。南半球相反。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气气旋旋反反气气旋旋北北半半球球北北半半球球南南半半球球南南半半球球(3)(3)锋面气旋锋面气旋锋面气旋,其锋面一般出现在低压槽部位。冷锋、暖锋的锋面气旋,其锋面一般出现在低压槽部位。冷锋、暖锋的判断方向为:先根据所属半球判断
22、锋面两侧气团的性质判断方向为:先根据所属半球判断锋面两侧气团的性质(高高纬为冷气团,低纬为暖气团纬为冷气团,低纬为暖气团),再根据气旋中气流旋转的方,再根据气旋中气流旋转的方向,即可判断锋面性质。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向,即可判断锋面性质。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系和降水天气。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一一,三圈环流:三圈环流:1,前提条件和成因前提条件和成因假设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引起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
23、受热不均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和地转偏向力.结果结果: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地球表面是均匀的,那么摩擦力为零那么摩擦力为零,因因此空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此空气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在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两个力的作用下,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2,三圈环流的形成:三圈环流的形成:包括包括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南极南极北极北极-单圈环流单圈环流赤道赤道赤道赤道假设地球不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自转、地表均一,结果均一,结果在赤道与极在赤道与极地间存在怎地间存在怎样的热力环样的热力环流?流?(1 1)只考虑高低纬
24、间热量差)只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异赤赤 道道 低低 压压 带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东北信风带东北信风带24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中纬西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76低纬环流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高纬环流1358910(2 2)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既考虑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又考虑地转偏向力,结果形成三圈环流转偏向力,结果形成三圈环流赤赤 道道 低低 压压 带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东东北北信信风风中中纬纬西西风风极地东风极地东
25、风东东南南信信风风中中纬纬西西风风极极 地地 东东 风风3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5,5,气压带气压带,风带与风带与降水量关系降水量关系4,气压带与风带的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雨带名称年降水量气压和风带位置大气环流状况降水类型赤道多雨带2000毫米左右赤道低压带全年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副热带少雨带500毫米以下副热带高压带全年下沉气流为主大陆东岸受台风和季风影响降水多(东多,中西少)温带多雨带500-1000毫米西风带与副极地低压带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锋面雨,气旋雨(东西多,中少)极地少雨带300毫米以下极地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