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教案14中药学基础概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11624
  • 上传时间:2023-02-12
  • 格式:PPT
  • 页数:53
  • 大小:58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案14中药学基础概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案 14 中药学 基础 概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药学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目的要求】明确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着重了解各历史时期学术发展的特点和代表性本草著作。【教学内容及学时】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1.产自中国的药?产自中国的药?乳乳 香香没没 药药紫紫 杉杉喜喜 树树2.天然药?天然药?铅铅 丹丹轻轻 粉粉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使的药物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使的药物称中药。称中药。l 中药的概念:中药是中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即:用此理论指导中药采集、炮制、制剂,并说明其作用机理,指

    2、导临床应用的药物)。其认识及应用必须强调的是以中药理论为基础,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l 中药的来源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其中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l 中药学的概念:指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来源、采集、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自古以来人们习惯把中药称之为“本草”。故“本草学”又称为“中药学”。一、中药的起源及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中药的产生及发展是经历一个漫长的实践过程。它的认识及发展可概括为:植物动物(肉类、甲壳、骨骼、血液、脂肪、内脏)矿物发酵(酒)“百药之长”。从历史阶段概述之:历史源远流长

    3、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西周:1.已有专业“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2.诗经涉及植物和动物药共有300多种;3.山海经载有100 余种;4.帛书五十二病方载方约300个,涉及药物240余种。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后220)西汉:神农本草经(本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它总结汉以前的药学成就,对后世本草学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有毒及无毒、养身延年及祛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每药之下,依次介绍正名、性味主治功用、生长环境等。如黄连治痢,阿胶止血,人参补虚,乌头止痛,半夏止呕,茵陈退黄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1年):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较全

    4、面地搜集、整理了古代药物学的各种知识,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药学成就,标志着综合本草模式的初步确立。南朝刘宋时期炮炙论它是中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副作用。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李绩、苏敬新修本草(唐本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最早一部药典学著作。全书卷帙浩博,收载药物共844种,书中还增加药物图谱,并附文字说明。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陈藏器本草拾遣增补大量民间药物,陈氏同时将各种药物功用概括为十类,即宣、能、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种,是中药按临床功效分类的发端。张鼎食疗本草全面总结了唐以前的营养

    5、学和食治经验。海药本草主要介绍海外输入药物和南药。扩充了本草学的内容 宋代(公元9601279年)1061年刊行本草图经(图经本草)附900多幅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国家药局是北宋的一大创举,它的产生促进了药材检验、成药生产的发殿、带动了炮制、制剂技术的提高,并制定了制剂的规范(国家经营的“熟药所”,其后发展为“修合药所”(后改名为“医药和剂局”)及“出卖药所”后改名为“惠民局”。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金元时代没有出现一种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本草。元忽思慧饮膳正要,是饮食疗法的专门著作。记录了不少回蒙民族的食疗方药和元蒙宫廷食物的性质及有关膳食的烹饪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6、。明代(公元13681644年)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 绘制1385幅精美的彩色药图和制药图,是古代彩绘本草之珍品,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著,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它集中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十七世纪末传授海外,对世界自然科学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缪希雍炮炙大法是明代影响最大的炮制专著 清民国现代 清代(公元16441911年)

    7、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共十卷,补充了马尾连、金钱草、鸦胆子等大量疗效确切的民间药。民国时期(公元19121949年)药学辞典工具书。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是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型药学辞书。当代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相继建立。中医药学纳入了正规化高等教育行列。中药炮制的四个目的中药炮制的四个目的1、洁净药材,矫味、矫臭。(麻黄、根、炒、洁净药材,矫味、矫臭。(麻黄、根、炒僵蚕)僵蚕)2、增强药物功效(蜜紫苑、酒红花)、增强药物功效(蜜紫苑、酒红花)3、降低不良反应(姜半夏、醋甘遂、巴豆霜)、降低不良反应(姜半夏、醋甘遂、巴豆霜)4、改变药性(地黄、改变药性(地黄-熟地

    8、黄熟地黄 生首乌生首乌-制首乌)制首乌)第二章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采收、炮制中药的产地、采收、炮制四气四气中药中药毒性毒性归经归经升降升降浮沉浮沉五味五味中药药性中药药性理论理论第三章第三章 中药性能中药性能四气是最重要的中药性能四气是最重要的中药性能(一)四气(一)四气 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同的药性,又称四性。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药物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及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而总结出来的,它及所治疗疾病的性质

    9、是相对而言的。相对而言的。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药”,指出了应用四气理论指导临床的用,指出了应用四气理论指导临床的用药原则。具体来说,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药原则。具体来说,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多属凉性或寒性;凡能治疗寒凉的药物,多属凉性或寒性;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性疾病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寒及凉、温及热之间具有程度上的差异,寒及凉、温及热之间具有程度上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作用平和的药物谓寒、热之性不甚明显,作用平和的药物谓之平性药。之平性药。(二)五味(二)五味 所谓五味,是

    10、指药物具有酸、苦、甘、所谓五味,是指药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疗作用。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应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应,更重要更重要的是对药物性能的高度概括。的是对药物性能的高度概括。1.1.辛辛 “能散、能行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行血作用。2.2.甘甘 “能补、能和、能缓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即具有补益、调和、缓急作用。调和、缓急作用。3.3.酸酸 “能收、能涩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4.4.苦苦“能泄、能燥能泄、能燥”,即具有通

    11、泄、燥湿等,即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作用。5.5.咸咸“能下、能软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坚散结等作用。此外还有淡味药,即无明显味道。此外还有淡味药,即无明显味道。“淡淡”则则“能渗、能利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作用。“涩涩”及及“酸酸”味药作用相似味药作用相似,大多大多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三)升降浮沉(三)升降浮沉 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对人体的作用有不同的趋向性。有不同的趋向性。升,即上升提举;升,即上升提举;降,即下达降逆;降,即下达降逆;浮,即向外发散;浮,即向外

    12、发散;沉,即向内收敛沉,即向内收敛(四)归经(四)归经 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作用明显,而对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作用明显,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引经药引经药-一些不但能自入某经,而且还能一些不但能自入某经,而且还能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称引经药。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称引经药。(四)归经(四)归经 徐灵胎云:徐灵胎云:“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泥,反能致害。”肺经病变喘、咳等证肝经病变胁

    13、痛、抽搐心经病变神昏、心悸把药物的把药物的疗效疗效及病机、脏及病机、脏腑、经络密切结合,可说腑、经络密切结合,可说明明某药某药对某些对某些脏腑脏腑、经络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医疗用。的病变起着主要医疗用。临临床床观观察察紫菀紫菀、款冬花款冬花蜈蚣、全蝎蜈蚣、全蝎朱砂、合欢皮朱砂、合欢皮润肺化痰止咳润肺化痰止咳息风止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攻毒散结安安 神神归归肺肺 经经归归肝肝 经经归归心心 经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是以气味之有偏也。张景岳:张景岳:解释了毒药的广义含意,阐明了毒性作解释了毒药的广义含意,阐明了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

    14、以偏纠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也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偏也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五)中药毒性(五)中药毒性(五)中药毒性(五)中药毒性 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古代常常把毒药看作是一切药物的总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称,而把药物的毒性看作是药物的偏性。现代则认为药物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现代则认为药物毒性一般系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五)中药毒性(五)中药毒性 “凡凡药药皆有毒也,非止大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小毒谓之毒毒”。张子和张子和1.1.毒性分级毒性分级 从中药中毒从中药中毒后所表现的不同程度后所表

    15、现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大毒、有毒、将其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类。小毒三类。2.2.中毒原因中毒原因 剂量过大服用太久炮制不当配伍失误剂量过大服用太久炮制不当配伍失误制剂不妥外用失控误食误用。制剂不妥外用失控误食误用。毒性药则必须严格毒性药则必须严格控制在安全剂控制在安全剂量限度内。量限度内。3.3.预防措施预防措施(1)(1)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使用的特殊应掌握有毒中药的品种及其使用的特殊要求和注意事项。要求和注意事项。(2)(2)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严格控制使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和病情,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服药时间。用剂量和服药时间。(3)(3)严密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毒副反应,严密观察

    16、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毒副反应,早诊断、早处理。早诊断、早处理。一、影响中药内在质量的因素一、影响中药内在质量的因素(一)品种(一)品种 品种不同,对代谢反应和代谢物的积品种不同,对代谢反应和代谢物的积累产生较大影响。累产生较大影响。(二)产地(二)产地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中药由于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得中药的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的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第四章第四章 中药的应用中药的应用(三)采集(三)采集 中药的采收时节及方法对保证药物质中药的采收时节及方法对保证药物质量关系密切。一般在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最量关系密切。一般在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时采集。高时采集。(四)炮制(四)炮制 目的:增效

    17、、减毒、纠性、矫臭味、净药材、目的:增效、减毒、纠性、矫臭味、净药材、改性状。改性状。方法:修治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方法:修治法、水制法、火制法、水火共制法、制霜、发酵、发芽、药拌等。法、制霜、发酵、发芽、药拌等。(五)贮存(五)贮存 药物的贮藏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通药物的贮藏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通常采用的贮存方法有:干燥、低温、避光、常采用的贮存方法有:干燥、低温、避光、密闭保存及化学药物薰杀等。密闭保存及化学药物薰杀等。二、中药使用方式对临床效应的影响二、中药使用方式对临床效应的影响(一)配伍(一)配伍 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证,有选择地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

    18、上药物组合在一起应用叫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合在一起应用叫配伍。配伍。中药七情中药七情:(1)(1)单行单行(2)(2)相须相须 (3)(3)相使相使 (4)(4)相畏相畏 (5)(5)相杀相杀(6)(6)相恶相恶 (7)(7)相反相反1.配伍七情配伍七情(1)单行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2)相须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叫相须。叫相须。(3)相使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

    19、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4)相畏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称相畏。称相畏。(5)相杀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叫相杀。作用的配伍叫相杀。(6)相恶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谓相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谓相恶。恶。(7)相反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即谓之相反。应或副作用,即谓之相

    20、反。2.七情配伍关系七情配伍关系(1)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药效;相须、相使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药效;(2)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相畏、相杀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3)相恶是一种药物抵消或削弱了另一种药物的相恶是一种药物抵消或削弱了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功效;(4)相反是药物配伍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相反是药物配伍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用。相须相使、相畏相杀是常用的配伍方法,相须相使、相畏相杀是常用的配伍方法,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禁忌。相恶相反则是配伍禁忌。(二)用药禁忌(二)用药禁忌 1.1.配伍禁忌配伍禁忌 2.2.妊娠禁忌妊娠禁忌 3.3.证候禁忌证候禁忌 4.4.

    21、饮食禁忌饮食禁忌(三)中药用量(三)中药用量(四)中药煎服法(四)中药煎服法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分别: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瓜蒌仁、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此后的本草纲目及药鉴等书所记,略有出入,但不如十八反。十八反歌诀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及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及牵牛不顺情,丁香莫及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

    22、相欺。十九畏药歌诀确定中药的剂量,应根据以下几方面确定中药的剂量,应根据以下几方面因素来考虑。因素来考虑。1.药物性质:毒性大、作用峻烈者用药物性质:毒性大、作用峻烈者用量宜小。量宜小。2.药物配伍:复方中,君药比辅药重;药物配伍:复方中,君药比辅药重;单方剂量比复方重。单方剂量比复方重。3.年龄、病情、体质:小儿、妇女产年龄、病情、体质:小儿、妇女产后及体质虚弱者用量宜小。后及体质虚弱者用量宜小。4.季节及地域:解表药夏季用量宜季节及地域:解表药夏季用量宜小,冬季用量宜大;在严寒冬天的北方用小,冬季用量宜大;在严寒冬天的北方用量重;南方用量宜轻。量重;南方用量宜轻。(四)中药煎服法(四)中药

    23、煎服法1.煎药法煎药法 (1)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最好,搪瓷罐次之,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最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忌用铜、铁锅。(2)煎药用水:自来水、井水均可。煎药用水:自来水、井水均可。(3)煎煮火候:补益药宜用文火慢煎;解表药宜用煎煮火候:补益药宜用文火慢煎;解表药宜用武火急煎。武火急煎。(4)煎煮方法:先加水浸泡煎煮方法:先加水浸泡3060分钟,每剂煎煮分钟,每剂煎煮23次,分次,分23次服。次服。2.特殊要求:特殊要求:(1 1)先煎: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先煎: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半小时以上。应打碎先煎半小时以上。(2

    24、 2)后下:一些气味芳香,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后下:一些气味芳香,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的药物。低药效的药物。(3)包煎:主要指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包煎:主要指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4)另煎:主要指某些贵重药材)另煎:主要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的煎出有效成为了更好的煎出有效成分。分。(5)熔化:指某些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熔化:指某些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3.服药法(1)服药时间服药时间1)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汤剂一般每日一剂,分23次服。次服。2)急性病可不拘时间,慢性病应定时服。急性病可不拘时间,慢性病应定时服。3)胸膈以上病宜饭后服,胸膈以下病宜饭前服。胸膈以上病宜饭后服,胸膈以下病宜饭前服。4)补益药宜早晚空腹服。补益药宜早晚空腹服。5)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6)泻下药及驱虫药宜空腹服。泻下药及驱虫药宜空腹服。7)宁神安眠药宜睡前服。宁神安眠药宜睡前服。3.服药法服药法(2)服药方法)服药方法 1)汤剂宜温服。汤剂宜温服。2)解表药宜偏热服。解表药宜偏热服。3)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4)热证用寒药宜冷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5)服用丸剂用温开水吞服。服用丸剂用温开水吞服。6)服用散剂用温开水冲服。服用散剂用温开水冲服。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案14中药学基础概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1162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