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11607
  • 上传时间:2023-02-12
  • 格式:PPT
  • 页数:174
  • 大小:23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师 资格证 教育学 课件
    资源描述:

    1、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有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之分。狭义的教教育有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二、学校教育制度二、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指一个国家

    2、,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1、前制度化教育:非正式、非正规教育 2、制度化教育:19世纪下半期,学校教育系统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第一个由政府颁布并得到施行的学制癸卯学制。注意:壬寅学制是第一个由政府颁布但未得到施行的学制。3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这是一种教育理念,认为制度化教育有弊端,教育应不限于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主张。如:库母斯、伊里奇等人。(二)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我国于1986年颁布第一部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过一次。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的国家,1559年就颁布强迫教育法令。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发展 普通教育: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普通教育: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育 职业教育: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技能为主职业教育:以

    4、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技能为主 要教学内容的教育要教学内容的教育4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单一课:指在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个认识阶段任务的课。这是一种“教养式学习”,它能使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别的地方,从而进一步发展所学知识,改变学习者的思想、思维方法和加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严宽适度、要求认真执行。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

    5、来的管理方式。古代埃及:宫廷学校、文士学校,以吏为师,以僧为师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即通过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导向性原则: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2)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2、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23岁)直观性原则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掌握知识的规律提出来的。第二部分:证明规则;3从运用直观形象过渡到摆脱具体现象()掌握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学历教育:一般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参学历教育:一般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参加全国加全国 统一入学考试录取入学的全日制脱产教

    6、育,统一入学考试录取入学的全日制脱产教育,毕业后可以获得毕业证书、结业可以获得结业证毕业后可以获得毕业证书、结业可以获得结业证书、肄业可以获得肄业证书。书、肄业可以获得肄业证书。不是学历教育的其它教育形式如培训、进修等不是学历教育的其它教育形式如培训、进修等一律称非学历教育。一律称非学历教育。6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三、教育发展的过程 古代教育古代教育文艺复兴后欧洲教育文艺复兴后欧洲教育近代教育近代教育2020世纪以后的教育世纪以后的教育1 1、古代教育、古代教育(1 1)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

    7、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2 2)各个国家学校教育)各个国家学校教育 古代中国古代中国 夏代已有学校教育形态;西周时有较为完备的学校夏代已有学校教育形态;西周时有较为完备的学校教育,有教育,有“国学国学”和和“乡学乡学”之分,教育内容:之分,教育内容:六艺:书、数、礼、乐、射、御。六艺:书、数、礼、乐、射、御。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儒学、墨学当时为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儒学、墨学当时为显学。显学。汉代:董仲书建议汉代:董仲书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隋唐:科举制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主张主张“存天理,灭人存天理

    8、,灭人欲。欲。”四书四书:大学大学、论语论语、中庸中庸、孟子孟子五经五经:易易、尚书尚书、诗诗、礼礼、春秋春秋。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19051905年被废除。年被废除。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教育被控制在佛教和婆罗门教手中,将人教育被控制在佛教和婆罗门教手中,将人分成四个等级,教学活动背诵经典、钻研经义。分成四个等级,教学活动背诵经典、钻研经义。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宫廷学校、文士学校,以吏为师,以僧宫廷学校、文士学校,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为师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贵族子弟在家上学,贫民子弟进入贵族子弟在家上学,贫民子弟进入私学,学习拉丁文和修辞。私学,学习拉丁文和修辞。

    9、古代雅典:古代雅典:注重培养有文化修养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培养有文化修养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方法灵活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方法灵活古代斯巴达古代斯巴达:培养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培养军人,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严厉2、文艺复兴后欧洲的教育、文艺复兴后欧洲的教育 反封建、反神性,提倡科学理性、个性解放、平等友爱、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3、近代教育、近代教育(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英国于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最早出现“导生制学校”。(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世纪以后的教育世纪以后的教育(

    10、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教育观点在论语中有充分体现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2)墨翟:墨家思想与儒家有所不同,提出培养“兼士”的主张,既要懂科学技术和生产知识,又要能参政议政。注重文史知识教育、实用技术教育、逻辑学知识的传授(3)学记学记: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

    11、一篇论著,作者为孟轲的学生乐正克,是罕见的一篇论著,作者为孟轲的学生乐正克,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表明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与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表明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政治的关系教学相长教学相长预防性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及时施教原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谓之孙(顺序)不陵节而施谓之孙(顺序)学习观摩原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观摩原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长善救失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长善救失原则: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启发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弗达启发

    12、诱导原则:道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弗达藏息相辅原则:劳逸结合藏息相辅原则:劳逸结合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喜欢辩论。“问答法”非常著名。三步:第一步,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助产术。先让学生承认自己无知,再经过反复责难得出明确定义和概念,最后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知识就是美德”也是他提出的。(2)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学生。对本体论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哲学家。认为教育是使人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的重要途径。教育思想集中在理想国一书中。3、亚里斯多德:柏拉图的学生。提倡公共教育,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教育,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13、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一书中。二、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变革二、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变革1 1、教育学科的建立、教育学科的建立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即把广泛的自然知识教给普通人。认为他的大教学论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他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也是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人.法国的卢梭卢梭在爱弥尔爱弥尔一书中强调了他的自然教自然教育理论育理论。主张要让儿童自然发展。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裴斯塔洛齐提出和谐和谐教育教育理论,主张德育、智育、体育一体化,塑造完整的、有个性特征的人。英国哲

    14、学家洛克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白板说”,主张绅士绅士教育,教育,培养有贵族气派,又有创业精神和才干和强健身体的人。强调德育首位。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1)道德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皮亚杰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建设上,科尔伯格的贡献体现在从实践上提出了一种可以操作的德育模式。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一书,强调教学务必要首先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一次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15、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提出的要求要明确具体、严宽适度、要求认真执行。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重要贡献。2、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1、学生的身份: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和可接受性(2)同伴 群体的影响2、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1)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赫尔巴特的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

    16、育学的出版,标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正式的独立的学科。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正式的独立的学科。他首次明确提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强调教学中他首次明确提出了教学具有教育性。强调教学中纪律和管理的重要性,对儿童可以采取惩罚和威纪律和管理的重要性,对儿童可以采取惩罚和威胁的手段。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传统教育三中胁的手段。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传统教育三中心是指: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心是指: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2)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与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在尔巴特针锋相对,是现代教育派的代表,在民民本主义与

    17、教育一书中提出本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从做中学”的主张。的主张。(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提出(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1939年,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出版教育学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教育目标分类,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类。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一书,强调教学务必要首先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1975年,苏联教育家赞

    18、可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论述了教学与发展的因果关系,提出了教学的新原则: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1972年,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出版教学过程最优化,将现代系统论的方法 引进教学论研究,认为应将教学看成是一个系统。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

    1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与生产力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促进作用一、生产力对教育的促进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1960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

    20、的概念,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重要贡献。念,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重要贡献。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受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质量和数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技术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第四节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2、教育与文化

    21、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学校文化二、学校文化1 1、定义: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定义: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 2、学校文化的特征、学校文化的特征(1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为己任(4)校园文化: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教学活校园文化: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可以分为: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领导者亚文化、教师亚文化、学生亚文化

    22、、学校职工亚文化、课程亚文化、活动亚文化。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核心是学校的精神文化。校风是学校物校风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体,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三、学生文化三、学生文化1、学生文化的成因、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 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2、学生文化的特征、学生文化的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第三章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一节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1 1、概

    23、念:、概念: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向积极方面发展的过程。向积极方面发展的过程。2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一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二是具有主观一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动性。3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内发论)内发论孟子孟子的“性善论”,认定人性本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性本能论格塞尔格塞尔:成熟论(2)外铄论)外铄论荀子荀子:性恶论,人生来没有道德礼仪

    24、的成分,要靠后天培养,“化性起伪”洛克洛克:白板说。美国华生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不管他们的祖先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小偷或领袖。”、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身体的发展、心理的发展都呈现一定的顺序。身体: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心理: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一般情感到高级情感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算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算水平

    25、(岁),前运算阶段(岁),具平(岁),前运算阶段(岁),具体运算阶段(岁);形式运算阶段(体运算阶段(岁);形式运算阶段(、岁以后)。、岁以后)。皮亚杰还认为:道德发展有两个阶段:道德他律和皮亚杰还认为:道德发展有两个阶段: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阶段。道德自律阶段。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有六个阶段: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有六个阶段:避免惩罚,相对功利,寻求认可,顺从权威;法制避免惩罚,相对功利,寻求认可,顺从权威;法制观念,价值观念。观念,价值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总体特征、矛盾和发展任务教学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中,不

    26、同年龄段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 1、基本的不信任对基本的信任(、基本的不信任对基本的信任(0 01 1岁)岁)2 2、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自主性对羞怯和怀疑(2 23 3岁)岁)3 3、主动对内疚(、主动对内疚(3 36 6)4 4、勤奋对自卑(、勤奋对自卑(6 6青春期)青春期)5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年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年期)6 6、亲密对孤独(成年期)、亲密对孤独(成年期)7 7、繁殖对停滞(中年期)、繁殖对停滞(中年期)8 8、自我整合对绝望(老年期、自我整合对绝望(老年期)、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

    27、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阶段的不平衡;(如身高。刚出生时和岁时增长高峰期)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平衡。如心理方面,感知、思维、情感先后得到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可能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根据此特点,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根据此特点,教育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基础因材施教。基础因材施教。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第二节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遗传、成熟、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8、、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前提,为个体的发展,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提供了可能性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一定的影响的影响作用,不能随意夸大其作用作用,不能随意夸大其作用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格塞尔根据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成熟决格塞尔根据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成熟决定论。有些夸大成熟作用,但成熟是不可定论。有些夸大成熟作用,但成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身心发展的一切外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

    29、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的作用:环境的作用:、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条件、机、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条件、机遇遇、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接受环境影响时,不是消极被动的、人在接受环境影响时,不是消极被动的“孟母三迁孟母三迁”的故事、狼孩的案例的故事、狼孩的案例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四、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和个、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和个体的发展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体的发展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给、学

    30、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具体和深刻,具有加人的影响比较全面、具体和深刻,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延时的价值的影响具有即时、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性的功能坚决反对坚决反对“教育无用论教育无用论”和和“教育万能论教育万能论”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五、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其能状

    31、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身心发展的动力。反映在三个层次上: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反映在三个层次上: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第三节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一、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一、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教育使人不断提高对人的价值的认识,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二、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二、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人的潜能必须通过学习、接受教育才能实现,教育就是要发掘学生的潜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的潜能得到超常发挥。三、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三、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人的力量

    32、包括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通过教育,使人的精神力量得到发展,特别是要身心和谐、充分发展。四、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四、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个性,又称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个性,又称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和独特性,人的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和有整体性和独特性,人的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差异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统一化和标准化,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重视不足。第四节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任务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

    3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1、心理断乳期2、少年时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3、初中阶段个体发展的任务是:初中阶段个体发展的任务是:身体方面,进行身体方面,进行青春期和保健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青春期和保健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和意义;认知方面;重视抽象和概括思维的必然和意义;认知方面;重视抽象和概括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意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能力的培养;情意方面,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自我教育方面,形成较正确的深刻的情感体验;自我教育方面,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所谓标准。自我认识、

    34、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所谓标准。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展任务1、青年期的年龄特征未来、浪漫、锐气、定型、成熟、认识2、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第四章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1 1、概念、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成为什

    35、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2、教育目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二、二、教育目的的层次和结构教育目的的层次和结构1、层次、层次(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它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它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遍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一课、一单元、一学期等)成某一阶段(一课、一单元、一学期等)工

    36、作者,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者产工作者,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者产生变化的结果,比较具体,具有可测量性,生变化的结果,比较具体,具有可测量性,而教育目的不能测量。而教育目的不能测量。第二节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经济、文化背景1、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2、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教育目的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教育目的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具有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具有主观色彩,是教育者在观念上预先建立起主观色彩,是教育者在观念上预

    37、先建立起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来的关于未来新人的主观形象。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出现过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倾向。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要从人的本性出发,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发展学生的个性。代表人如卢梭。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的加工原料,他们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的需要。代表人:凯兴斯泰纳。三、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三、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之上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之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观点:1、全面是相对于片面而言,全面发展是人的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自由、普遍和充分的

    38、发展2、人的发展方向、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与社会条件有关,受社会分工的制约。3、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可能性4、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展的唯一方法。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1999年,国家颁布年,国家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对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作作如下表述:如下表述:以培养学生的创造

    39、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素质教育二、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普通中学德育的要求。见教材p68.智育: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任职因

    40、素的教育。普通中学智育的要求。见教材p68.体育体育:授予健康知识、技能,发展体力,增强体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教育美育美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能力。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第五章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第一节 学学 生生一、学生的本质属性一、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人2、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人生阶段3、学生是学习

    41、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二、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1、学生的身份:中小学生是国家公民;是国家和社会未成年的公民;是接受教育的未成年的公民。2、学生的 法律地位:享有未成年公民的一切权利,身心健康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特别受保护;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和物质帮助权也受特别保护。二、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二、未成年学生的权利和义务1、未成年学生的权利(1)人身权。除一般人身权保护外,对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进行特别保护。(2)受教育权、物质帮助权2、学生的义务、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规法纪。()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

    42、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第二节教师第二节教师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职业的特点()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师的学科素养()精通所教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精通所教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掌握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

    43、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三、教师的人格特征三、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是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等。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客观、耐心、有幽默感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第三节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

    44、是教育活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相互促进、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的关系第六章课程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一节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义一、课程定义广义: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特指某一门学科。课程的表现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注意:教学计划与课时计划不同;教学大纲注意:教学计划与课时计划不同;教学大纲有时又叫课程标准。有时又叫课程标准。二、课程的分类二

    45、、课程的分类、根据课程任务划分,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基础型课程: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必修,要求严拓展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拓展知识与能力、开拓视野、培养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根据制定者或管理层次、根据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以划分为国可以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划分为、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工具: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性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学科中心课程、

    46、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一)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一)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1分科课程分科课程 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评价:评价:(1)分科课程由来已久,故被称为传统课程。)分科课程由来已久,故被称为传统课程。(2)分科课程是今天各国学校课程的主体类型,)分科课程是今天各国学校课程的主体类型,并将在日后继续发展。并将在日后继续

    47、发展。(3)分科课程能够使人通过学习,较系统地掌)分科课程能够使人通过学习,较系统地掌握某一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握某一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4)分科课程重视教师的作用。)分科课程重视教师的作用。不足:容易忽视学生心理的逻辑,学生学习不足:容易忽视学生心理的逻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以及学生的兴趣,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关心学习结果,获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关心学习结果,获得现成知识,不关心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得现成知识,不关心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生对学习易产生厌烦心理。学生对学习易产生厌烦心理。又称儿童中心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又称儿童中心课程

    48、、经验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的需要和能力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的作业为核心所组成的课程。作业为核心所组成的课程。特点:特点:(1)活动课程的出发点是基于儿童的兴趣,所以)活动课程的出发点是基于儿童的兴趣,所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积极的、主动的、活泼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积极的、主动的、活泼的,学习的效果也是好的。学习的效果也是好的。(2)使学习与生活环境联系密切。教育即生活,)使学习与生活环境联系密切。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而不是生活的准(3)由于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学生不仅在知)由于在活动中进行学习,学生不仅在知识方面积累了经验,而且智力能力也得

    49、到识方面积累了经验,而且智力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乃至人格、民主的意识等都得到了发展,乃至人格、民主的意识等都得到了发展。活动课程能全面提高教育的价值。了发展。活动课程能全面提高教育的价值。(4)活动内容重视儿童心理的逻辑,因此,)活动内容重视儿童心理的逻辑,因此,儿童年龄越低,它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儿童年龄越低,它的教学效果就越好。不足:忽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科学知不足:忽视理性知识的价值,忽视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忽视教师在传递知识方面识的逻辑体系,忽视教师在传递知识方面的作用。的作用。1显性课程显性课程 是在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是在一个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

    50、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以获取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特定教育学历或资格证书的课程。2 隐性课程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又称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潜在课潜在课程程”、“隐蔽课程隐蔽课程”,它包括:,它包括:在物质层面上,包括学校的建筑、教室的布置、在物质层面上,包括学校的建筑、教室的布置、桌椅的排列、校园环境等;桌椅的排列、校园环境等;在行为层面上,包括学生间的交往、教师之间在行为层面上,包括学生间的交往、教师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与家长的交往、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与家长的交往、社区与学校的交往等;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1160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