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5108423
  • 上传时间:2023-02-1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61.0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B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B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 版高二 语文 选择性 必修 下册 第二 单元 达标 测试 答案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B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人类的阐释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类向往的阐释目标,也是阐释的理想境界。真理和澄明虽然昭示的是阐释的两个不同的层级,但都指向一个事实:阐释是面向公众的。这意味着阐释是一种公共性的行为,只有坚守公共性,才能圆人类的阐释之梦。离开公共性,阐释不可能,更遑论真理性和澄明性!阐释本身有它的内在规则,这个规则总体来说极为复杂,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好随意确定。它可能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或国家、操持不同语言、从事不同专业研究者

    2、的规则;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其终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意义的澄明。我们言说政治,政治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历史,历史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言说道德、伦理,道德、伦理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我们谈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公共性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判断,但它又蕴含着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公共性包含着真理和谬误。真理不可能对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族群都是真理,更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谬误也是。当然,这种公共性是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没有永远的真理和谬误,而公共性却是永远的。公共性的存在需要公共阐释去解惑释疑,需要公共阐释去彰显真理。在一定程

    3、度上,公共阐释维持着时代的公开、透明,维持着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持着政治的民主、正义,维持着人类的审美判断。(摘自李健公共阐释:作为一种阐释理论的合法性)材料二:“公共阐释”也即“阐释的公共性”,是对文学阐释行为根本属性的一种界定。任何一种阐释行为,都是一种参与生活、理解世界的方式,只有“公共阐释”才能让每一个个体有效并且高效地充分对话。与之相对的,则是“个体阐释”,也即阐释的个体性。它强调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性别、民族与生活经历,对待同一问题的视角与态度确实存在着诸多差异。但是,如果仅仅将两者确定为二元对立的概念,显然是将问题简单化了。一般来说,“个体阐释”中会带有“公共

    4、阐释”的烙印,每一个个体都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而“公共阐释”中也会带有“个体阐释”的痕迹,如果没有个体作为基础,就不会出现阐释的具体性与交互性。面对如此棘手的“阐释循环”,诚如海德格尔所言:“决定性的事情不是从循环中脱身,而是依照正确的方式进入这个循环。”这一进入就是一种“介入式”的阐释行为。在置身于他者之中时,个体也在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域。这里的他者既指向个体(文学作品、个体读者),也指向整体(社会历史环境),更是要领会到“整体只是源于单个情形的范式展露”。文学阐释激活了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这四个时常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破碎的要素。文学阐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阐释”。它首先面向的是文

    5、学作品,即对文学作品作出阐释主体的感受、理解与判断。在具体的文学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以“个体阐释”为基础,并从个人走向社群再到整个人类的一种趋势。这一过程的每一次完成则意味着“个体阐释”得到了时空的检验而成为“公共阐释”。从政治学的角度,我们往往会将“公共性”与“私人性”对立起来谈,但是如果转移到文学领域,“公共性”的问题还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论维度。这就是“文学之内”和“文学之外”的问题。正如韦勒克和沃伦所说,“事实上,任何文学史都不会没有自己的选择原则,都要做某种分析和评价的工作”。从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史来看,文论研究的重点出现了一个从“文学之外”转向“文学之内”,再转向“文学之外”的过程,即

    6、我们通常所描述的从“作者中心”向“文本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两度转向。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看来,即使是“文学之内”的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及其关系,也是社会历史的再现或投射,这些均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世界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因此,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应该落脚到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点上,即在处理“文学内外”关系上,坚持“文学之外”的关系为主来统摄“文学之内”的关系,重建“隐含作者”“叙述者”与“真实作者”“理想读者”“真实读者”以及人物间的社会关系的投射等。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批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这也正是强调“公共阐释”或“阐释的公共性”的要义之所在。(

    7、摘自曾军、辛明尚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真理性与澄明性是人类阐释追求的目标与理想境界,它也揭示了一个事实:阐释活动是面向公众的。B.公共性之所以能够包含价值判断,是因为公共阐释能够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有效地发挥其功能。C.世界、读者、作者与文本四个要素被不同的文学理论切割开,文学阐释用个体性和公共性的交互激活它们。D.文学阐释的公共性,应该回归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批评的基点,以便真正发挥文学批评应有的社会历史功能。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论述公共阐释的理论,文学只是其中一个例证;

    8、而材料二论述的主要对象是文学阐释。B.材料一大量运用道理论证,作者说理充分,行文逻辑严密,具体地阐明了公共阐释的合法性问题。C.材料二中引用海德格尔的话语,证明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具体性与交互性。D.材料二运用辩证思维,清晰界定了“个体阐释”与“公共阐释”、“文学之内”与“文学之外”的关系。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A.董仲舒:“诗无达诂,文无达诠。”B.陶渊明:“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C.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D.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4.对于文学艺术,我们常说“越是民族的,

    9、就越是世界的”。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样说的理由。(4分)5.请以红楼梦阐释为例,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如何进行文学的公共阐释。(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龙须沟(节选)老舍【提示】话剧龙须沟以主人公程宝庆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初夏。【丁四脚底下像昧着棉花似的走进来。】大妈 这是怎么啦!丁四 没事,我没喝醉!赵老 大妈,给他点水喝!回头别教四嫂.知道,省得又闹气!大妈 我给他倒去。(去倒水)哼,还没到晌午,怎么就喝猫尿呢?疯子

    10、(扶丁四坐下)坐坐!大妈 (端着水)先喝口吧!(把水交给疯子)丁四 没事!我没喝醉!赵老 喝多了点,可是没醉!大妈 就别说他了,他心里也好受不了!(向丁四)再来一碗水呀!丁四 不要了,大妈!劳您驾!刚才一阵发晕,现在好啦!(把碗递给大妈)我是心里不痛快,其实并没喝多!【大妈又去干活;疯子也坐下】赵老 (向丁四)我不明白,老四,四奶奶现在挣得比从前多了,你怎么倒不好好干了呢?你这个样,教我老头子都没脸见四奶奶,她托我劝你不是一回了!丁四 您向着这个政府,净拣好的说。赵老 有理讲倒人,我没偏没向!丁四 您听我说呀,二嘎子的妈,不错,是挣得多点了;可是我没有什么生意。您看,解放军不坐三轮儿,当差的也

    11、不是走,就是骑自行车,我拉不上座儿!赵老 可是你也不能只看一面呀。解放军不坐车?当初那些大兵倒坐车呢,下了车不给钱,还踹你两脚。先前你是牛马,现在你是人了。这不是我专拣好的说吧?丁四 不是。赵老 好!当初,巡警不敢管汽车,专欺负拉车的,现在还那样吗?丁四 不啦!赵老 好!前些日子,政府劝你们三轮车夫改业,我掰开揉碎地劝你,你只当了耳旁风。丁四 我三十多岁了,改什么行?再者我也舍不得离开北京城。赵老 只要你不惜力,改行就不难!舍不得北京,可又嫌这儿脏臭,动不动就泡蘑菇【注】,你算怎么回事呢?开垦,挖煤,人家走了的都快快活活地摘生产,政府并不骗人!丁四 骗人不骗人的,反正政府说话有时候也不算话!赵

    12、老 什么?丁四 您就说,前些日子,他们测量这儿,这么多天啦,他们修沟来了没有?赵老 修沟不是仨钱儿油俩钱儿醋的事,那得画图,预备材料,请工程师,一大堆事哪!丁四,我跟你打个赌,怎样?丁四 甭打赌。反正多咱修沟,我就起劲儿干活儿。您老说,这个政府是人民的,我倒要看看,给人民办事不办!这条沟淹死了小妞,我跟它有仇!赵老 这可是你说的?不准说了不算!丁四 您看着呀!赵老 好,我等着你的!多咱沟修了,你还不听我的话,看,我要不揍你一顿的!丁四 您揍我还不容易,我又不敢回手。赵老 你这个家伙,软不吃,硬不吃,没法儿办!【二嘎子提着一筐子煤核儿,飞跑进来。】二嘎 爸爸,给你,半筐子煤核儿,够烧好大半天的!

    13、(说完,转身就跑)丁四 嗨!你又上哪儿闯丧去?二嘎 我上牟家井!丁四 干吗?二嘎 那里搭上了窝棚,来了一大群作工的。还听说,大街上不知道多少辆车,拉着砖、洋灰、沙子,还有里面能站起一个人的大洋灰筒子!我得钻到筒子里试试去,看到底有多高!(跑去)赵老 ()修沟的到了!到了!疯子 二嘎子,等等,我也去!(跑去)大妈 (也立起来往前跑了两步)真修沟?真一个钱也不跟咱们要?赵老 这才信了我的话吧?老太太!大妈 没听说过的事!没听说过的事!赵老 丁四,你怎么说?丁四 ()我,我赵老 (把丁四拉起来,面对面恳切地)丁四,你看,咱们的政府并不富裕金子、银子不是都教蒋介石跟贪官给刮了去,拿跑了吗?可是,还来给

    14、咱们修沟,修沟不是一两块钱的事啊!政府的这点心,这点心,太可感激了吧?丁四 我知道!赵老 东单、西四、鼓楼前,哪儿不该修?干吗先来修咱们这条臭沟?政府先不图市面儿好看,倒先来照顾咱们,因为这条沟教我年年发疟子,淹死小妞子;一下雨,娘子就摆不上摊子,你拉不出车去,臭水带着成群的大尾巴蛆,流到屋里来。政府知道这些,就为你,我,全龙须沟的人想办法,不教咱们再病,再死,再臭,再脏,再挨饿。你我是人民,政府爱人民,为人民来修沟!你信不信我的话呀?丁四 我信了!信了!我打这儿起,不再抱怨,我要好好地干活儿!赵老 比如说,政府招呼你去修沟,你去不去呢?这是你的沟,也是你的仇人,你肯不肯自己动手,把它弄好了呢

    15、?丁四 别再问啦,赵大爷,对着青天,我起誓:一动工,我就去挖沟!【注】泡蘑菇:指故意纠缠,拖延时间。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丁四醉酒回小院,众人询问、搀扶、送水,表现了大家对丁四的关切,反映出小院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相互关心的和睦关系。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拉车的丁四拉不到活挣得比妻子少,写出了新时代要有新思想,更真实地体现了妇女地位的明显提升。C.“提着一筐子煤核儿,飞跑进来”,写出二嘎子爱劳动的特点,“飞跑”更形象地传达出他得知修沟工作队到来时的兴奋与喜悦。D.“扶丁四坐下”“跑去”“面对面恳切地”等舞台说明交代了剧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出了剧中人物在

    16、特定情境中的反应。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戏剧善用对比,借剧中丁四人生遭遇的对比、前后两个政府对人民态度的对比,突出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巨大时代变化。B.戏剧构思精妙,巧设突转,在赵老与丁四交谈几陷绝境的时刻,插入二嘎子报信一幕,造成剧情波折,推动剧情发展。C.人物语言富有内涵,当确认新政府动工修沟时,大妈连说两句“没听说过的事”,既表现大妈不关心时事,更体现前后两个社会的对比。D.剧中细节处理极其到位,赵老在与大妈交谈中称丁四妻子为“四嫂”,在与丁四交谈中却改称“四奶奶”,符合习俗,运用得体。8.结合全文,在文中两处括号中填写合适的舞台说明。每处不超过

    17、15字。(6分)_9.1951年老舍因龙须沟的创作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获奖原因。(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庆历三年八月丁未,以范仲淹参知政事。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退而上十事,悉采用之。复以富弼为枢密副使,帝以平治责成辅相,命弼主北事,仲淹主西事。弼上当世之务十馀条及安边十三策,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冬十月,以张显之、王素等为都转运按察使。先是,知谏院欧阳修言:“天下官吏既多,朝廷无由遍知其贤愚善恶,乞立按察之法。于内外朝官三丞郎官中选强干

    18、廉明者为之,使至州县,遍见官吏。”诏从之。富弼、范仲淹复请诏中书、枢密,通选逐路转运按察使,不任事者皆罢之。于是温之等首被兹选。仲淹之选监司也,取班簿,视不才者一笔勾之。壬戌,诏曰:“考课之法旧矣。祥符之际,治致升平,凡下诏条,全务宽大。及此事边,因缘多故,思得应务之才,无亏素祭之道,非赏劝,众志不激励;非甄别,人情不愤悱。”因更定磨勘法,范仲淹、富弼以官冗由磨勘亟,易至高位。京朝官四岁磨勘,至前行郎中止。少卿、监限七十员,有阙乃补。少卿以上,迁官听旨。其法始密于旧矣。十一月丁亥,诏曰:“今之萌法,推恩太广,以致疏宗蒙泽,雅齿授官,未知立身之道、从政之方,而并阶仕进,非所以审爵重民也。其著为令

    19、。”于是更定荫子法,范仲淹、富弼始栽损其制,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前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自是任子之恩杀矣。四年夏,帝与执政论及朋党事,范仲淹对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自古以来,邪正在朝,各为一党,在主上签排之耳。诚使君子相朋为善,其于国家何害?不可禁也。”(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庆历党议)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B.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

    20、/乃得荫C.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D.凡选人遇郊赴铨试不试者/永不预选/且罢圣节/奏荫恩凡长子不限年诸子/孙必年过十五/弟侄年过二十/乃得荫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庆历,古代一种纪年方式,与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中“庆历”一样,是北宋仁宗的一个年号。B.按察、文中是一个官名,即按察使,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主管一个省范围的刑法之事。C.诏,告知之意,多用于上对下。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荫,封建时代子孙因父祖有

    21、功而得到人学、狂官或免罪的权利。随荫恤,是因前代功德而获官职或抚恤。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3分)A.仁宗让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致力于天下太平、多次向他询问当时的政事,对其上书的十件事,全部予以采用。B.仁宗先后重用了范仲淹和富弼、让他们分别主持西部和北部边防事务。富弼献上当世事务及安边政策各十多条。C.欧阳修建议担任按察职务的人须强干廉明,范仲淹在选择监察的官员时,将不能胜任和没有才干的人一律罢除。D.因为官吏考核的法规已陈旧,不适合当时天下太平的现状,仁宗就让范仲淹、富弼改革考课法来激励人情志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欲渐易监司之

    22、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2)诚使君子相朋为善,其于国家何害?14.仁宗为何要改革荫子法?范仲淹、富弼对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岑参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注:西京杂记:“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先写自己“年纪”“四十”,“头白始为郎”,有年华已逝、自伤身世之感。B.颔联

    23、描写了作者读书的清幽环境,既照应题目,也为下文的抒情言志做了铺垫。C.颈联通过写“惊蝉”“求高树”,“旅雁”“厌后行”,直露心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D.全诗写作者于秋夕读书之时生幽思、发慨叹有“语奇体峻意亦造奇”之妙。16.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刘禹锡陋室铭中,能表现主人交往之“雅”的两句是“_,_”。(2)诗经氓中,用桑叶比兴,写年轻貌美的女子沉浸美好爱情的幸福的句子是“_,_”。(3)苏轼在赤壁赋中,从变动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认为“_”,对于不属于自己的天地万物的态度是

    24、“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_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因此让非遗好好“活”下来,真正“火”起来,是当代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_。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背后都有着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背后都蕴藏着文明的密码,肩上都扛着让非遗代代相传的沉甸甸的责任。毋庸置疑,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

    25、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项目_,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做出更多的努力。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20.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划框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国风舞蹈”发轫于视频平台,早期的表演者大多并非专业舞者。随着这类视频的影响力逐渐增强,_。一些年轻的舞蹈演员纷纷开通个人账号,上传作品,成为创作国风舞蹈作品的有生力量。碧柳依依,翠裙飘飘;罗衣从风,衣袂翩翩。舞者用翩跹身姿演绎的汉风唐韵,像一幅幅瑰丽绚烂的织锦。这些作品艺术水准高、艺术感染力强,为观众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国风舞蹈与互联网关系密切。互联网不仅推动国风舞蹈传播,_。与传统舞蹈不同,国风舞蹈创作者注重拍摄手法和短视频特效的应用,大量运用影视剧创作手法。国风舞蹈蓬勃发展,专业舞者与舞蹈爱好者相互学习,后者向前者学习专业技法和审美旨趣,前者汲取后者生动的

    27、表现手法和灵活的传播方式。_,共同推动舞蹈艺术不断创新。21.下列句子中的“像”和文中画框线处的“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B.一种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十分奇怪。C.他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样,迫不及待地拿出用纸包着的东西。D.像你这样健壮的人应该去当运动员,窝在这里着实可惜了。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79年,尹盛喜组织20余名知青,在北京前门箭楼旁搭了个露天茶摊,经营

    28、困难。1988年,他创立老舍茶馆,聘请没地方演出、生活困顿的民族老艺人表演传统曲艺。客人点一杯茶,就能欣赏到著名艺人的琴书、单弦、相声等。老舍茶馆的名气越来越大。1993年,尹盛喜的女儿尹智君利用所学的酒店管理知识来经营老舍茶馆,引进新人、新思维。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尹智君对员工进行英语、国际礼仪、传统特色服务的培训,老舍茶馆半个月里接待了13位外国元首及政要。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复兴给予了老舍茶馆更好的发展机遇。从露天茶摊发展成有国际影响的茶馆,这里面既有两代人的追求与努力,也有时代发展的契机,还有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老舍茶馆的发展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

    29、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B.属于颠倒因果。正是因为“公共性”包含“价值判断”,所以能够“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持时代与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公共阐释的意义,而非“公共性能够包含价值判断”的原因。2.答案:C解析:C.对论证目的解说错误。弓I用海德格尔的话语是为了指出进入“阐释循环”的方式,“阐释的具体性与交互性”是个体为基础的阐释的特点。3.答案:B解析: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公共阐释是文学阐释的根本属性”。A.“诗无达诂,文无达诠”强调诗歌和文章没有通顺明白的注解和诠释。因为语言文字的时效性,

    30、当代的人在读古代的典籍和作品或者方言的时候,需要对其进行翻译和解释,但注解因人的理解和水平差异,往往很难达到与原著丝毫无差。此句强调的是“个体阐释”。B.“共欣赏”“相与析”包含了公共阐释的意义。C.“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此句强调“时事”“现实”的重要性,与“公共阐释”无关。D.“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强调个体感受,属于“个体阐释”。故选:B。4.答案:民族的文艺具有时代和地域性,但借助阐释对真理和澄明的追求而获得公共性得到世界认可;作为文学艺术,阐释文艺的规则与标准具有公共性,民族的标准与世界的标准可以相通。解析:“人类的阐释自

    31、始至终都在追求真理性和澄明性,那是人类向往的阐释目标,也是阐释的理想境界”“真理和澄明虽然昭示的是闻释的两个不同的层级,但都指向一个事实:阐释是面向公众的”,民族的文艺虽然具有时代和地域性,但借助阐释对真理和澄明的追求而获得公共性得到世界认可;“我们谈论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是一个公共性问题”“闸释本身有它的内在规则,可能是整个人类的规则,也可能是生活在特定区域或国家、操持不同语言、从事不同专业研究者的规则;它遵循的是人性的共同性,或者是沟通、交流之后业已达成的共同性”作为文学艺术,阐释文艺的规则与标准具有公共性,民族的标准与世界的标准可以相通。5.答案:首先面对文学作品本身,作出主体的阐释

    32、;读红楼梦,每个个体都应从中读出自己的人生领悟;坚持“文学之外”统摄“文学之内”的立场,认识红楼梦中各种虚实情景和人生感慨都是当时封建末世社会特点的反映。解析:“文学闸释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闸释。它首先面向的是文学作品,即对文学作品作出闸释主体的感受、理解与判断”“在具体的文学阐释过程中,存在着以个体阐释为基础,并从个人走向社群再到整个人类的一种趋势。这一过程的每一次完成则意味着个体阐释得到了时空的检验而成为公共阐释”,首先面对文学作品本身,作出主体的阐释;读红楼梦,每个个体都应从中读出自己的人生领悟。“文论研究的重点出现了一个从文学之外转向文学之内,再转向文学之外的过程,即我们通常所描述的从作

    33、者中心向文体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两度转向”“即使是文学之内的隐含作者、叙述者和人物及其关系,也是社会历史的再现或投射,这些均是现实生活在文学世界中的一种艺术化表达”,坚持“文学之外”统摄“文学之内”的立场,认识红楼梦中各种虚实情景和人生感慨都是当时封建末世社会特点的反映。6.答案:B解析:“体现了妇女地位的明显提升”于文无据。7.答案:C解析:“表现大妈不关心时事”错。原文大妈连说两句“没听说过的事”,是对“真修沟?真一个钱也不跟咱们要”持怀疑态度,体现前后两个社会的对比。8.答案:站起来,兴奋地;低着头,羞愧地解析:第处,根据赵老“修沟的到了!到了!”的语言描写,此处的舞台说明应该表现赵老听二

    34、嘎子报告修沟的情况时兴奋、激动的动作和表情。第处,此处是丁四的语言描写“我,我”,根据语境,此处的舞台说明应该表现丁四由不相信到相信政府给老百姓修沟的心理变化,通过他的动作和表情表现此时的羞愧与尴尬。9.答案:取材于底层人民生活,反映人民的诉求;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给人民带来新生活新希望的主题。解析:结合龙须沟这一作品,可从人物、主题和艺术手法三个角度作分析。龙须沟节选部分以丁四、大妈、赵老等人物为主,以丁四思想转变为中心,通过邻里之间拉家常式的对话,叙述日常生活的小事反映大时代,以市民社会人物的日常言行和家长里短中所体现出的味道,表现生活的真实。剧本取材于生活现实

    35、,接地气,通过丁四的转变揭示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主题。剧本中的生活语言,都是来自老百姓地道的口语,通俗易懂,朴素又极具生活气息。10.答案:B11.答案:B解析:按察,在文中是一个动词,巡察、考查的意思,上文“按察使“才是官名。12.答案:D解析:仁宗皇帝时,并非天下太平,而是边境多事。13.答案:(1)想逐渐更换没有才能的监察官员,淘汰所属部门的官吏。(2)果真使君子相互结为朋党去做好事,这对国家有什么害处?参考译文:庆历三年八月丁未日,任命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皇帝正专心一意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时的政事。范仲淹遇朝后上书说了十件事,全部被采用。又任命富溺担任枢密副使,皇帝把让天下太平的事交

    36、给辅相,任命富溺主持北部边防事务,范仲淹主持西部边防事务。富弼上奏当世之事务十多条以及安定边防的十三条策略,想逐渐更换没有才能的监察官员,淘汰所属部门的官吏,在这种情况下,小人开始不高兴。冬十月,任命张显之、王素等担任都转运按察使。此前,知谏院欧阳修说:“天下官吏已经很多,朝廷无法都了解他们的贤愚善恶,请求制定考查的法令。在内外朝官中,从三丞郎官中选拔精明强干、正直廉洁的人担任按察使,让他们下到州县,全面考察官吏、“皇帝下诏采纳欧阳修的建议。富弼、范仲淹又请求下诏中书省、枢密院,选拔各路转运按察使,将不能胜任职务的都罢官。于是,张盘之等人首批被入选。范仲淹挑选负责监察的官员时,取过官员名簿,对

    37、没有才干的人一笔勾去。壬戌日,诏书说:“考核官吏的法规已经陈旧。祥符年间,天下太平,所下达的诏书条例,全都务求宽大。到现在边境多事,原因复杂,想要得到能应对时务、不会对不起职位的贤才,不通过奖赏,众人的志气得不到激励;不通过甄别,人的情感不足以激发。“于是,更改制定官员考核、升迁的法令。范仲淹、富弼认为,官员太多,是因为考核太频繁,容易获得高位。京城、朝廷的官员四年考核一次,到前行郎中为止。少卿、监以上的官员,限定为七十人,有缺员时才补充。少卿以上的官员,按照圣旨迁官。这个法令比旧法更为细密。十一月丁亥日,下诏书说:“现在的荫官法,推恩太广以致于疏远的宗族也能蒙受到恩泽.年纪幼小的就被授予官职

    38、,不知道立身的道理.从政的方法、却与仕进同时任官晋职,不是审慎地对待官爵和百姓的做法,应列为法令“于是更改制定菓子法,范仲淹、富弼开始裁减原有的规制,凡是选拔人才遇到郊试要参加考试的,不去考试的永不预选,并且解除万圣节奏请荫恩的资格。凡是长子荫官不限制年龄,其他子孙必须超过十五岁,兄弟的儿子必须超过二十岁,才能够荫官。从此荫补的恩泽被消减了。四年夏,皇帝与执政官员谈论到朋党的事情,范仲淹对答说,“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古以来,正直与奸邪的官员,各自形成一党,关键在于主上的鉴定辨别而已。如果让君子互相结为朋党去做好事,这对国家有什么害处?是不可禁止的。14.答案:旧荫子法推恩太广。裁减原有的规

    39、制。15.答案:C解析:“直露心迹,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愿望”错,颈联触景生情,以“惊蝉”和“旅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仕途上进的愿望。16.答案:直抒胸臆:首联“蹉跎”“自怜”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慨叹;借景抒情:颔联借写秋景,表达了岁月蹉跎的悲凉之意;用典抒情:尾联运用凿壁偷光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李侍郎提携的心愿。解析:首联“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大意是自己光阴虚度,都四十岁了才开始为郎官,诗人自伤身世,“蹉跎”“自怜”可谓直抒胸臆,抒情较为直接,应是没有他人的提携的原因,有年华已逝而功业无成的感伤。颔联写景,秋景显得萧瑟凄凉,借景抒情,流露出年华空逝的感伤之情。尾联“览卷试

    40、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余光”借典抒情,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诗人希望借兵部李侍郎能提携自己,借他之“光”,能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17.答案:(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虽一毫而莫取18.答案:弥足珍贵;大有裨益;数不胜数/不可胜数/不计其数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根据上文“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厚重、悠久的文化内涵,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是我们国家和民族”,下文“的历史记忆,是全国各族人民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此空应该填“珍贵”相关的成语。根据上文“让一项项非遗进行创造性、现实性的转化

    41、,实现和当下的生活美好相遇,更是对增进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对筑牢文化自信”,此空可以填“有益处”相关的成语。根据上文“毋庸置疑,尽管在非遗项目传承与弘扬上,从国家到地方做了许多工作,推出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举措,也让非遗走到了我们生活之中,但由于我国非遗项目”,下文“在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上也存在不平衡等现象”,此空可以填“数量很多”相关的成语。19.答案:示例一: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以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为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示例二:期待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本着在创新中保护和传承好民族文化的目的,在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积极性开

    42、发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20.答案:运用比拟,“走出来”使用比拟的手法,赋予非遗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被挖掘出来的愿望。运用比喻,把非遗比喻为“活化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非遗文化内涵厚重悠久,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21.答案:A解析:画线句与A项中的“像”都表示比喻,B项中的“像”表示作比较,C项中的“像”表示推测,D项中的“像”表示举例。故选:A。22.答案:专业人士也参与其中;还深刻影响创作;二者形成合力解析:前面说到“早期的表演者大多并非专业舞者”,还说到“随着这类短视频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后面说到“一些年轻的舞

    43、蹈演员纷纷开通个人账号,上传作品”,说明随着影响力的增强,一些专业舞蹈者也参与其中,可填“专业人士也参与其中”。前面说到“互联网不仅推动国风舞蹈传播”,这里前后是递进关系,后面说“大量运用影视剧创作手法”,所以可填“还深刻影响创作”。前面说到“专业舞者与舞蹈爱好者相互学习,后者向前者学习专业技法和审美旨趣,前者汲取后者生动的表现手法和灵活的传播方式”,强调的是他们相互促进,后面“共同推动舞蹈艺术不断创新”是这样之后产生的效果,这里可填入“二者形成合力”。23.答案:例文:守望腾飞“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或许,那古老的铁血丹心的生活早已驾着历史的战车悄悄逝去,但是,负载其上的中华民族灿

    44、烂而辉煌的传统文化,是否也一去不复返?春花秋谢,雁阵南移。华夏民族从历史的硝烟中-路走过来,她徘徊于“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长城前,纵横于大唐盛世的舞榭歌台之上。可悲的是秦淮河的水太冷,北方大漠的铁骑太硬,晚清末年的统治者太软弱,西方侵略者的枪炮太利,风风雨雨,凄凄惨惨戚戚的近代民族史化为无数仁人志士的花塚,怀抱传统经典,胸怀文化末节而含恨长眠。时至今日,远去了刀光剑影,逝去了血雨腥风,安详的太平盛世似乎也成为传统文化的守墓者与送终人。先不说麦当劳文化在神州大地泛滥成灾,法兰西的名贵香水迷失了多少青春年华,英吉利的流行乐疯狂席卷乐坛,还有日本的动漫腐化我们的青少年,单是那情人节朦胧的月亮,也比七

    45、夕的动人故事更煽情,比中秋的团圆之月更美丽。难道,蕴育了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已行将就木,奄奄息?如果是那样,在传统文化被遗忘西化之日,也是华夏民族灭亡之时。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一个民族的立足根本便是他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深深融于我们每个人血液中的精髓,是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的不竭动力。欣喜的是,近年来掀起的国学热,古典文化研究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沉沦于历史长河深处的文化经典开始浮现于人们面前。于丹的论语“心得”,将孔子的思想精华用美丽易碎的语言编织成现代人心灵的摇篮;易中天以幽默调侃的话语演绎了一部部超现代的史记三国片片感人,剧剧精彩。且不说功利主义的解说违背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但究其对传统文化传播的贡献却是难以估量的。孔子不是于丹一个人的圣人,而是我们每个人心灵的守望者;“三国”也不是易中天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传统文化的迷失与复活,将见证我们古老民族的崛起与复兴。“盛世歌者萧条人,怅望千秋一掬泪”,让我们守望心灵的文化净土,驾起历史的罡风,仰天长啸,看巨龙腾飞!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B卷(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08423.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要点速记提纲.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要点速记提纲.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含练习题及答案).docx
  • 8《茶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8《茶馆》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3.1 《蜀道难》 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3.1 《蜀道难》 课件27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9.2《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9.2《项脊轩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9.1《陈情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9.1《陈情表》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11.《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11.《种树郭橐驼传》ppt课件-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高二下学期统编版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统编版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学类+论述类+文言文+古代诗歌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