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版高一 语文 必修 下册 第六 单元 综合测试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李陀、吴亮、张柠、李云雷、於可训等评论家好像都商量好了一样,近来纷纷发表了他们的小说新作。“作为一个当代人,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严密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对个人专业领域之外的事物了解太少,这极大地限制了我们对社会运转体系的了解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想象力的飞扬,也很难产生真正的大师。”在评论家李云雷看来,评论家跨界写作小说,尽管仍局限于文学内部,尽管大家不敢奢望成为鲁迅、托尔斯泰那样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但这是一个可贵的尝试。事实上,这群人写小说有改变现有文学生态的雄心,他们认为大部分作家都盯着日常琐事,写家长里短,于是想另外做出一
2、个“样本”。力图恢复现实主义传统,并非张柠一个人的选择,评论家李陀写无名指要处处和现代主义的写作习惯反着来。因为他想“回到十九世纪”,像托尔斯泰那样把现实生活写得活灵活现,让日常生活充满可见、可闻、可以抚摸的质感,且恢复小说“写人物”的传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房伟和出版社签订了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合同。房伟写历史小说,同样有自己的明确诉求,他说正因为很多作家放弃了写历史题材的雄心,所以大部分阵地都已让位于网络作家,他想改变这个现状。此外,这些年,作家圈受新历史书写影响很深,很多作品大都靠想象力,有的甚至是胡编乱造,远离了历史本身。房伟说:“我看中国历史小说越看越不满意,而我自己因为研究工作
3、,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所以我动手一试。”(摘编自路艳霞众多批评家写起了小说,是传统的回归,还是图一时热闹?)材料二:人们把批评家写小说称为“跨界”奇观,这其实包含着某种担忧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其实,这种“跨界”的接受差异中隐含着一种“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知。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对批评家写小说的关注,除了包含着对批评家能不能写小说、能不能写出好小说的质疑,也隐含着读者对当代文学的不满足。他们实际上是期待批评家能够写出好小说的。随着新媒体和各种艺术形式等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小说是越来越难写了。评论家李云雷说:“评论家写小说,可以让评论界与创作界更
4、好地相互理解,更好地形成良性循环,甚至有可能催生出一种独特的文体批评家小说。”他在无意中回应了读者对批评家写小说的这种期待。从文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文学包括生产、传播和消费三个环节。批评家写小说在文学生产上具有显著优势。批评家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这些为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自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作家路遥在准备写平凡的世界时,曾列了古今中外近百部长篇小说的阅读计划,后来完成了十之八九。其实他就是想获得或强化这种文学史视野。对批评家来说,这种视野在写作之前基本上已经获得了。当然,有些人担心批评家写小说可能会存在“掉书袋”和炫技现象。虽然钱锺书的围城也被一些人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掉书袋”
5、现象,但是这并未影响普通读者的阅读与喜爱。张柠的三城记也涉及了很多文学理论,但都像盐入水中一样,化入了文学形象当中,不仅没有给普通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加了小说的韵味。可见,批评家深厚的理论素养有利于批评家在写小说的时候自觉选择合适的写作方法。从文学传播的角度来看,也要坦率地承认批评家写小说在传播环节的优势。因为批评家自身对文学的鉴赏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而且他们在文学界有一定的资源,所以有利于作品的传播。不过,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不会有任何先天优势。出版家韩敬群说得好:“批评家写小说没有豁免权,读者不会对他们高看一眼或者低看一眼,无论怎样,还是要回到作品本身。”从根本上来说,批评家的合法性来
6、源于他是普通读者的代表,一旦他脱离了这种合法性,他的批评也将失去有效性。批评家的身份主要是在一个相对专业的文学圈子里为人所知,相关的文学从业者对批评家身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庞大的普通读者群体很少知道他们,且没有必要知道。批评家写出来的作品最终还是要脱离批评家的身份,以普通作品的朴素形式进入普通读者的视野中接受检验。批评家的小说能否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不是由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批评界应该以平常心给这些作品以平常待遇,既无须违心溢美,也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相信,那些优秀作品必将会在时间的放大器中发酵出无尽的生命力,嵌入文学史的星空。(摘编自朱永富批评家写小说,还是要让作品说话)材料三:批评家写小说经常
7、写成丑闻,可还是忍不住。在这个问题上,我要保持一个“战略模糊”状态,不把话说死。应该说,纯粹的小说对每个批评家都构成一个诱惑。不要说批评家了,不都那样吗?很多相声观众,听着听着就觉得自己也能上去说,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但问题是,都忍不住啊。批评家写小说是一件很冒险的事。当然,永远有例外,也没一个规律说批评家一定写不好小说。(摘编自李敬泽:“看来看去”,又与谁秘密交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评论家跨界写小说,是因为不满于现有文学生态,力图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写真正的历史小说。B.李云雷认为,评论家写小说有很多困难,除了对非专业领域知之较少外,还受文学本身的局
8、限,但仍值得尝试。C.“实践”高于“理论”的逻辑认知使得人们对擅长“纸上谈兵”的批评家跨界写小说存在着某种担忧。D.随着新媒体和艺术形式等的发展,读者的审美水平和审美期待越来越高,这是小说难写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房伟有机会接触大量史料,照应了材料二中批评家写小说在生产环节有优势的论点。B.批评家拥有开阔的文学史视野和高深的理论修养,他们在文学创作中可能具有高度的自觉性。C.批评家写小说在消费环节没有先天优势,因为此时他已不再是普通读者的代表,而是一位作家。D.在文学生产、文学传播和文学消费这三个环节中,批评家写小说的优势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
9、势。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文学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使得读者在对批评家创作小说质疑的同时也充满期待。B.有些批评家写小说爱炫技,但如果对文学理论处理得好,并不影响普通读者对其作品的喜爱。C.文学评论一般是专业人士看的,没有必要像普通作品一样接受普通读者的检验。D.李敬泽认为批评家写小说就像观众上台说相声一样,是件很冒险的事,不认可这种行为。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你是否看好批评家写小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白光(节选)鲁迅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
10、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的来攀亲,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扁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惘的走向归家的路。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读书。“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他们一溜烟跑走了。“这回又完了!”他大吃一惊,这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
11、有什么人,仿佛听得嗡的敲了一声响,自己的嘴又说道:“这回又完了!”他屈指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往外走,刚近院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别家的炊烟早消歇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耳边似乎听到急促的低声说:“左弯右弯”他耸然了,记得了。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
12、给他讲有趣的故事。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也终于在这里!”他说着,狮子似的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他慢慢的再定睛,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陈士成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就张皇的点了灯。他移开桌子,用锄头一气掘起四块大方砖,蹲身一看,照例是黄澄澄的细沙,擅了袖爬开细沙,便露出下面的黑土来。他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
13、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这其间,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他谨慎的挖起那东西来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这回又完了!”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但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这里没有到山里去”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已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远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他奔跑
14、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在前面了。“是的,到山里去!”他惨然的奔出去了。灯火结了灯花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第二天,有人在万流湖里看见一具浮尸。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选自鲁迅呐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的中间段落描写月光的阴冷,四近的寂静,营造出一种阴森、凄惨的氛围,既烘托出陈士成内心的宁静、平和,又为下文在白光引诱下去寻找银子埋下伏笔。B.小说通过陈士成在追求功名失败后,失去常态,在幻音、白光引导下疯狂而可
15、怜地追寻银子下落而不得的悲惨遭遇,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本质。C.“他移开桌子,用锄头一气掘起四块大方砖,蹲身一看,照例是黄澄澄的细沙,擅了袖爬开细沙,便露出下面的黑土来。这一系列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陈士成在屋内挖银子时的急切、兴奋、小心的心理。D.综合全文来看,陈士成为了寻到银子,不惜一切代价,从自己屋里到城外山里,表面上看是一个落第的知识分子,骨子里却是一个利欲熏心的贪婪鬼。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一句运用比喻修辞,真切地体现了陈士成科举落榜、希望落空后的心理状态。B.文中“这回又完了!”这个句子
16、反复出现,增强了刻画陈士成失望心理的效果,为下文他出现幻觉并发疯埋下伏笔。C.陈士成坚持科举考试十六次,但一直未考中,他认为考官有眼无珠,不懂他的文章,其实是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D.小说围绕陈士成因落榜产生白光的幻觉并最终为追逐白光落水而亡来写,以白光为题,点明了小说的内容(线索)。3.文中的画线句子用“糖塔倒塌”来比喻陈士成希望破灭,如果把“糖塔倒塌”换成“肥皂泡破灭”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鲁迅的小说内容丰富而深刻,“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是其主题之一。这里的“凉薄”指人际关系的冷漠。请结合选文白光,对“苦人的凉薄”加以解说。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李纲,字文纪,观州
17、蓨人。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奈何歌舞鹰犬纤儿使日侍侧?何特太子罪邪?”帝曰:“以汝为洗马,何不择人?”纲曰:“臣非东宫得言者。”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时杨素、苏威用事,纲据正不诡迎随。会大将军刘方
18、讨林邑,素言林邑多珍赀,非纲不可任,遂署行军司马。方揣素指,数危辱之,几殆。军还,不得调。稍除齐王府司马。复诏出南海,应接林邑。久不召,乃身入奏。威劾纲擅去所部,以属吏。会赦免,屏居鄂。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高祖平京师,纲上谒,授丞相府司录参军。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纲在东宫,太子建成尤加礼,尝游温汤,纲疾不从。有进鱼者,太子使脍之,唐俭、赵元楷自言其能。太子曰:“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遣使赐绢二百匹。后太子寝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
19、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贞观四年,复为少师。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选自新唐书李纲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B.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C.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D.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
20、/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下:与“太子”一样,是中国古代对储君的一种特有的称谓。B.受禅:也称作“受嬗”,王朝换代,新皇帝接受旧皇帝禅让的帝位。C.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扣地,略作停留,触地即起。D.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绶带,亦作为官印的统称,古时治事命官须颁有印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纲为人刚正,重视情义。李纲曾担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宣帝想要齐王宇文宪的僚属编造罪名以杀害齐王宇文宪,但李纲誓死没有屈从。B.李纲尽职尽责,教导太子。李纲在隋朝时曾任太子洗马,劝说太子
21、不要沉溺于靡靡之音,并请求太子杨勇将进献倡优的左庶子唐令则治罪。C.李纲拒绝逢迎,遭到打击。李纲不肯曲意逢迎当权者杨素等人,结果被杨素派任为行军司马,大将军刘方揣测到了杨素的意思,多次加害侮辱李纲。D.李纲辅佐有方,受到赏赐。李纲受到太子李建成的礼待,有一次出游时,太子在随从的大臣面前赞扬李纲,说他辅佐有方,并派使臣赐给他两百匹绢。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2)操刀脍鲤和鼎味,公等善之。若弼谐审谕,固属纲矣。5.李纲做了太子李建成詹事并得到他的赏识,为什么要“乞骸骨”?请简要说明。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悼亡诗南朝梁沈约去秋三
22、五月,今秋还照梁。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是说去年秋天十五的月亮,今年又照着雕梁;今年春天的兰蕙芳草,明年还会吐出幽香。B.前四句与五、六句形成一种对比,诗人悲哀的是人生命的规律与自然不同,人的生命一旦凋谢,就永远消亡了。C.七、八句写人死后,生前用过的东西用于烧祭或撤去,新的东西取而代之,目的是减轻诗人的悲伤。D.九、十句写浮尘遮蔽虚设的座位,孤独的帘帐覆盖空空的床,表达了对妻子逝世的悲痛之情。2.这首诗集中体现了沈约诗歌的“清怨”之风,
23、请简要分析。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一种由困窘步入佳境的境界。(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3)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认为教师应在弟子有所思考、心中郁结时再去开导的句子是“_,_”。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这是一个竹篱围起的小院子,两个呈直角的墙垛上竖着竹篱笆,篱笆上现南瓜藤、黄瓜藤、丝瓜藤。脸盆一般大的南瓜,挂在竹架上,让我忍不住想去抱抱它。黄瓜长到没皮刺的时候,我干脆摘下来,放在衣服上蹭两下,塞进嘴里,水汪汪、凉津津的瓜瓤滑进喉咙,那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