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三章-文艺复兴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07942
  • 上传时间:2023-02-12
  • 格式:PPTX
  • 页数:42
  • 大小:1.9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章-文艺复兴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西方文学理论 第三 文艺复兴 文论 西方 文学理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西方文学理论文艺复兴文论文艺复兴文论概述u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欧洲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文化和思想上的解放运动。这一时期,古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得到研究和重视,故有“文艺复兴”之名。但文艺复兴并非古代文化的简单复活,而是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同样,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也不是向古希腊罗马文论思想的简单回归,而是体现出新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社会历史根源u从13世纪末至14世纪,欧洲各国,首先是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手工工场,市民阶级开始形成。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外殖民与海外市场开拓,进一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加速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如此一来,无论是

    2、欧洲原有的封建生产关系,还是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神学意识形态,都成为束缚新的生产力与新的生产关系发展的桎梏。所以,文艺复兴运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反抗中世纪封建的和神学的精神禁锢、建立自己的思想文化体系的要求。各种文化的影响u首先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大批学者携带着古希腊的学术资料逃到意大利,15、16世纪在罗马废墟上又发掘出许多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艺术珍品,这些与中世纪神学迥然有异的古代学术著作和艺术品“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u其次,是阿拉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文化的影响。比

    3、如,中国四大发明的传入就推动了西方由中世纪向近代文明的发展;u再次,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虽然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神学的反叛,但它毕竟孕育于中世纪文化的母体,不可能完全摆脱基督教文化的影响。u文艺复兴运动广泛发生于哲学、科学、教育、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它的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价值和幸福,要求张一切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尊严、价值和幸福,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人的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维。u体现于哲学与科学领域,它要求哲学与科学应当为现实人生谋福利,应当以理性精神代替盲目的迷信,以观察实

    4、验来代替中世纪神学的烦琐思辨;u体现于教育领域,它强调“人文学科”的价值,重视人的个性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u体现于文艺领域,它强调文艺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对人性的描写,重视文艺的现实教育功能。文学的辉煌成就u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渗透着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各国文学逐渐从神学观念中解放出来,普遍关注世俗生活,生机勃勃的人取代了神和教士成为文学的主角。u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还体现了欧洲各主要国家的民族觉醒意识与民族独立要求,绝大多数人文主义作家自觉以本国、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奠定了欧洲各主要国家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基础。u“这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那是一些在学识、精神和性格方面的巨人。”这一

    5、时期,在文学方面涌现出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拉伯雷、塞万提斯、乔叟、莎士比亚等一大批杰出的文坛巨匠,他们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不朽意义的文学形象。文学理论u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家,或者同时是著名作家,或者同时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研究者。u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更多地与文学创作实践紧密相关,而相对缺乏体系的严整性与理论的独创性。u本章将重点讲述但丁、卡斯特尔维屈罗和锡德尼的文论思想。第一节 但丁但丁(1265-13211265-1321)u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同时也是意大利民族语言理论的奠基者。u他的文学作品以新生和神曲为代表,在文学理论方面的著作主要有论俗语飨宴篇和致斯

    6、加拉亲王书。一、论俗语u论俗语是但丁最重要的理论著作。u在这部著作中,他主张规范统一意大利的俗语,以建立一种新的民族语言,取代拉丁语。同时,他还指出以这种新的民族语言为基础,可以创造出伟大的文学与文化。俗语与文言u俗语是自然生成的语言,是人类最初使用的语言,它不需要人们专门花费时间去学习。俗语又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它为更多的人喜爱,全世界一切民族都在使用它。u文言,产生自俗语,是官方书面语言。文言不是自然的,而是人为的。它的使用范围相对狭窄,因为它需要勤学苦练才能掌握,所以只有少数人才能使用,而且也不是一切民族都有文言。u文言的优点在于它的规范性和稳定性,而俗语则在这方面存在不足。俗语具有变

    7、化性和差异性,地域环境的差异、交际场合的不同、时代的变迁都会导致俗语的变异,甚至导致语言的混乱和交际的障碍。“光辉的、中枢的、宫廷的、法庭的俗语”u“光辉的”:指的是语言的优美动人,被筛选出的俗语不仅要方便日常交际,而且要适合文学创作。u“中枢的”:意味着核心性和基础性,被筛选出的俗语应该是各个城市方言中那些核心的、较少地域色彩的语言,否则很难被不同城市的民众理解。u“宫廷的”:即高雅的,但丁一直期望意大利的统一,他也希望以俗语为基础建立的意大利语言能够成为未来统一国家的官方语言。u“法庭的”:意指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被筛选出的俗语必须能经得起推敲斟酌。政治原因u在但丁所处的时代,拉丁语是基

    8、督教教会的官方语言。因此,他主张以新俗语取代拉丁语,展示出他对基督教教会的批判。u但丁热爱祖国,反对大一统的神圣罗马帝国,渴望意大利的统一。对祖国的热爱也使他对祖国的俗语充满深情。所涉及的文学理论问题u一个是文学革新与语言革新的关系问题:但丁显然意识到了语言革新对文学革新的重要意义,但他并没有把文学的革新完全归之于语言的革新。这种观念无疑是正确的。u一个是文学创作中的俗语使用问题:但丁既主张俗语更适合表达思想感情,以俗语创作的文学作品更为人们喜闻乐见,又强调俗语要经过提炼才适合文学创作。这种看法也是很有见地的。二、诗的寓意u“以色列出了埃及,雅各宾离开说异言之民,那时犹太是主的圣所,以色列是他

    9、的领土”。如果只看字义,这句诗对我们说的是在摩西时代以色列的儿女离开埃及;如果看它的讽喻意义,它说的是基督为我们赎罪;如果看它的道德意义,它说的是灵魂从罪恶的哀伤悲惨中转入蒙恩的状态;如果看它的神秘意义,它说的是神圣的灵魂摆脱尘躯的奴役而享得永光的自由。这些神秘的意义虽则有种种名称,但是这一切一般地可以称作讽喻的或寓意的,因为它们和字义的或历史的意义有所不同。但丁:致斯加拉亲王书字面意义和寓言意义u但丁认为,圣经中的这句诗是多义的,除了字面意义之外,还有另外三种意义,即讽喻意义、道德意义和神秘意义,这三种意义可以归并为一种,统一命名为讽喻意义或寓言意义。u在但丁之前,象征寓意理论早已流行,并主

    10、要用来解释圣经。如阿奎那就曾指出,圣经具有字面义、寓言义、道德义和神秘义四种意义。u但丁继承了上述观点,但又力图摆脱神学的烦琐,将诗的意义简化归并为两种,即字面意义和寓言意义。对神曲寓意的解释u在中世纪,神学家或圣经的阐释者通常认为,只有圣经或基督教文学才具有多义性和寓言性,一般的世俗文学则只具有字面意义。u但丁则明确指出,自己以意大利俗语创作的神曲同样是多义的,同样具有寓言性。u他说,从表面上看,神曲这部作品的主题不外是灵魂在死后的境遇,但是,“如果从讽喻方面来了解这部作品,它的主题便是人,由他自由意志的选择,照其功或过,应该得到正义的赏或罚。”神曲的主题是人而不是神,寓示的不是神意而是善有

    11、善报、恶有恶报这种世俗人生的哲理。但丁的观点及对其的评价u首先,文学语言具有多义性和寓言性。评价:强调文学语言的多义性无疑是正确的,但文学语言超出字面意义的意义未必都是寓言性的,这显示出但丁文学语言观念的局限性。u其次,文学的本质即寓言。评价:主张文学应当具有严肃的主题和深邃的意义,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寓言性是否就是文学的本质?可以说,中世纪的宗教文学是寓言性的,但是,是否所有文学都是寓言性的?寓言性并非文学的本质属性,也概括不了所有的文学作品。因此,但丁的“诗为寓言”的文学观念也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但丁的文学观念的过渡性u一方面,他强调文学应当以人为中心,并应当运用俗语进行创作,这种观念无疑

    12、是近代的;u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文学语言的寓言性和文学作为寓言的本质,这又显示出中世纪神学的影响。第二节 卡斯特尔维屈罗卡斯特尔维屈罗(1505-15711505-1571)u又译为卡斯忒尔维特洛、卡斯特尔韦特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文学批评家。他的最有影响的文论著作是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诠释(又译为亚里士多德诗学疏证)。一、对诗学的阐释u在亚里士多德诗学的诠释中,卡斯特尔维屈罗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进行了逐章逐节的评述。他的评述既是对亚里士多德文学思想的阐发,也包含着他自己的独创性见解。u其中,他对文学的真实感的解释以及由此推绎出来的戏剧“三一律”尤其引人注目。对文学真实感的解释(一)u卡斯特尔维

    13、屈罗认为,诗的真实不同于历史的真实,它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诗的真实不同于历史的真实,它是诗人借助想象力创造出来的逼真的艺术效果。是诗人借助想象力创造出来的逼真的艺术效果。u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历史的真实在于它记载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诗的真实则在于它描述的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卡斯特尔维屈罗继承了这一看法,他说,与历史学家相比,“诗人有发现素材的聪明”,“诗人懂得如何处理自己所想象的故事,创造出从未发生过的事情,同时又能使这故事像历史那样可喜和真实”。在卡斯特尔维屈罗看来,诗的题材来自诗人的发现和想象,经过诗人的处理,却能达到不逊色于历史的真实,所以,诗比历史更富有创造性。u亚里士多德提出诗比历史更

    14、富于哲学意味,强调的是诗能够达到比历史更高的真实性。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诗能够把从未发生的事情描述得真实可信,强调的重点则是诗的想象性和创造性。对文学真实感的解释(二)u诗人虽然拥有想象与虚构的权力,但不能完全违背历史诗人虽然拥有想象与虚构的权力,但不能完全违背历史事实和现实真实。事实和现实真实。u卡斯特尔维屈罗指出,如果诗人以历史上的君王为题材创作史诗或悲剧,就不能任意虚构。因为君王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他们的重要事迹一般也是家喻户晓。u相比较而言,喜剧诗人在组织情节方面的自由度要大得多。因为喜剧描写的主要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他和他的遭遇一般既不出现于历史记载中,也不见于传说中。u但即便如此,诗人

    15、的描述也要做到合情合理,既不能凭空捏造子虚乌有的事物,也不能随意改变自然事物的程序。“三一律”(three unitiesthree unities)u第一,故事的发生必须限制在一个固定的地点。与史诗不同,戏剧所表现的事物全部展现在观众的视觉之下,为了增强戏剧表现的可信性,戏剧表现的故事要发生于同一个地点。u第二,故事发生的时间不超过12小时。考虑到观众观剧的方便,戏剧表演的时间不应超过一天。而为了使表演更加逼近现实真实,“戏剧应该是原来的行动需要多少小时,就应用多少小时来表现”。也就是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应当与表演的时间一致,也不能超过一天时间。u第三,戏剧的情节应当只包括一个行动。这是因为时

    16、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允许搬演过多的行动。评价u卡斯特尔维屈罗的文学真实感理论来自亚里士多德,但与亚里士多德有所不同,他抬高文学的地位,但并不把文学比附于哲学,而是强调文学区别于哲学,强调文学独特的真实性。这种观念无疑具有进步意义。u由他的文艺真实感理论推绎出来的“三一律”无疑是对亚里士多德诗学原义的误读。不过,在卡斯特尔维屈罗那里,“三一律”还只是一种主张,到了新古典主义时期,“三一律”变成了戏剧创作必须遵守的法则。二、文艺的娱乐功能u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文学艺术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平民卡斯特尔维屈罗认为,文学艺术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平民大众提供娱乐。大众提供娱乐。u他说:“诗人的功能在于逼真地描绘出人们

    17、的遭遇,以这逼真的描绘来娱乐读者。”他甚至还说:“我们发明诗完全是为了娱乐和消遣”。u悲剧作为诗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功能也是为人们提供快悲剧作为诗的一种类型,其主要功能也是为人们提供快感。感。u并非所有的悲剧都具有净化人的激情的功能,许多悲剧的目的只在于为人们提供快感。即使那些能够净化人的激情的悲剧,也能够给观众带来快感。评价u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多数文论家,或者强调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或者主张文学艺术兼具教化和娱乐功能。卡斯特尔维屈罗把娱乐功能视为文学的主要功能乃至唯一功能,因而显得与众不同。u应当说,重视文学艺术的娱乐功能,并将其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分开,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进步性。但过度主张文学

    18、艺术的娱乐功能,忽视其教育功能,也存在着理论上的不足。第三节 锡德尼锡德尼(1554158615541586)u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诗人和学者。为诗辩护是他在文论方面的代表作。一、诗的虚构u锡德尼的为诗辩护是为反驳骗子学校一书而作。斯蒂芬高森在骗子学校一书中攻击文学,认为文学虚掷光阴,孕育谎言,败坏道德。u针对文学孕育谎言这一指责,锡德尼指出,诗即文学虽然虚构,但并不等同于谎言,相反,诗因虚构而具有了极大的自由创造性,并因此能够为人们提供关于社会人生的真知灼见。u首先,虚构使诗具有了高于人间其他所有学术的自由创首先,虚构使诗具有了高于人间其他所有学术的自由创造性。造性。u锡德尼认为,除了诗以

    19、外,人类的其他所有学术,都以大自然的作品为其主要对象,“没有大自然,它们就不存在,而它们是如此依靠它,以致它们似乎是大自然所要演出的戏剧的演员”。天文学、几何学、数学、音乐、自然哲学、道德哲学、法学、历史学、语法、修辞学、逻辑学,甚至形而上学等都是如此,都深受自然中的实体对象的束缚。u与这些学问不同,诗的本意不是技艺,而是创造,凭借虚构,诗能够创造出比自然所产生的更好的事物。在诗的世界中,大地被装饰得更为华丽,自然万物更加可爱悦人。如果说自然的世界是铜的,诗的世界则是金的。诗还能创造出完全崭新的、自然中从未有过的形象,如那些英雄、半神、独眼巨人、怪兽、复仇神等。u因此,诗虽然也模仿自然,但能够

    20、突破自然的束缚,创造另一种自然。如果说其他学问家必须服从自然,诗人则能够“与自然携手并进”,“自由地在自己才智的黄道带中游行”。u其次,虚构的诗在提供知识方面,胜于历史,也有着哲其次,虚构的诗在提供知识方面,胜于历史,也有着哲学不具备的优点。学不具备的优点。u锡德尼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认为诗从事于普遍事物的研究,历史从事于特殊事物的研究。历史学家局限于存在的事物而不知道应当存在的事物,局限于事物的特殊性而不知道事物的一般真理,所以不能提供普遍必然的知识。u与历史学家不同,诗人不受“曾然”的事物的局限,能够提供“当然”的知识。他既能揭示出现存事物中不可容忍的东西,也能虚构创造出比现实更加合理的东

    21、西。u所以,诗比历史更加富有哲学性。与哲学相比,诗所提供的知识更形象生动,也更便于记诵。因为诗所提供的不是概念和论证,而是会说话的图画,一般诗作都以韵文写成,比哲学适合记诵,也更适合向群众传达知识。u再次,诗人虽然虚构,但不说谎。再次,诗人虽然虚构,但不说谎。u锡德尼认为,说谎就是把虚伪的肯定为真实的。除诗人之外,天文学家、几何学家、医生、历史学家等学问家都在追求一种肯定的结论,然而在人类的知识尚处于朦胧的状态下,这些肯定的结论中不可避免地包含着许多虚假和错误的东西。尤其是历史学家,常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做出许多肯定的结论,所以他的作品中充满了谎言。u与上述学问家不同,诗人运用虚构和想象进行写作

    22、,他所描写的人物和行动只是“当然”的图画,而不是“曾然”的故事。他也从不援引别人的记载,来证明自己所写的就是真实的事实。u因此,“在白日之下的一切作者中,诗人最不是说谎者;即使他想说谎,作为诗人就难做说谎者”。u最后,从历史的角度讲,诗是一切知识学问之母。最后,从历史的角度讲,诗是一切知识学问之母。u锡德尼说:“诗,在一切人所共知的高贵民族和语言里,曾经是无知的最初的光明给予者,是其最初的保姆,是它的奶逐渐喂得无知的人们以后能够食用较硬的知识。”正是依靠诗的哺育,人类的知识才不断发展,各门学术才逐渐形成,这可以从以下三点得到证明。u第一,诗人的出现要早于其他学问家。第一,诗人的出现要早于其他学

    23、问家。u第二,是诗的怡情悦性的甜蜜使人们的头脑变得柔软和敏锐,从而第二,是诗的怡情悦性的甜蜜使人们的头脑变得柔软和敏锐,从而产生对于知识的喜好,并认识到知识的益处。产生对于知识的喜好,并认识到知识的益处。u第三,许多学问家在写作时都曾借用过诗的形式或力量。第三,许多学问家在写作时都曾借用过诗的形式或力量。u鉴于以上几个理由,锡德尼认为,哲学家和其他学问家对诗的攻击是一种忘恩负义的行为,就如没良心的学徒,自己开了店铺还不知足,还要用尽方法中伤自己的师傅。二、诗的教化u锡德尼认为,诗并不败坏道德,恰恰相反,在促进道德方面,诗胜过历史,亦胜过哲学,位居一切关于人的学问之首。诗的教化功能远胜于历史u与

    24、历史相比,诗在德行教化方面具有两大优势:u第一,诗的教化不但提供实例,而且提供普遍的道理。诗能够虚构出比现实更合理的世界,能够揭示出应当存在的事物。u第二,诗提供的道德模范更加完美,也更加感人。诗比哲学更富有教育力量u与哲学相比,诗的教导要通俗得多,诗能够提供生动的图画,使普通人都能明白其教诲。u诗的教化更加感人。借助其怡情悦性的力量,诗不但能阐发德行,而且能够吸引人们向往德行,感动人们自觉去行善。诗的教育的巨大影响力是哲学和其他学问难以比拟的。诗是人学中最高的学问u诗因巨大的道德功能而位居各门人学之首。u诗是人学中最高的学问,是严肃神圣的事业,而非徒耗光阴的无聊事情。相应地,诗人在各种学问家

    25、中应当享有最高的荣誉,他不应当受到指责,更不应当受到柏拉图式的驱逐,而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评价u锡德尼的为诗辩护是文艺复兴时期一部光辉的文论著作。在此著作中,他彻底摆脱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把文学当做人学来研究,而且对文学的社会功用做出了较为系统的论述。锡德尼无疑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的理论,但他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推进和发展。亚里士多德把诗置于历史之上,锡德尼则更进一步,认为诗的教化功能高于哲学。贺拉斯强调诗的娱乐功能与教育功能不能偏废,锡德尼则于此之外又强调了诗的感动效果。缺陷u其一,他突出了文学至上的地位,对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做了不恰当的贬低。u其二,他虽然注意到文学的怡情悦性作用和巨大的感动效果,却将它们视为道德教化的辅助,显然对文学审美功能的独立价值重视不足。小结u综合来看,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具有如下几个特点:u第一,肯定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u第二,突出了文学的想象性与虚构性。u第三,强调文学具有重要的现实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三章-文艺复兴文论-(《西方文学理论》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0794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