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学》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三章-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学》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经济学 第三 区域经济 发展 理论 模式 区域 经济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主要内容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协调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学科。从经济发展与空间配置相结合的角度去认识区域经济,是区域经济学独特的研究视角。区域经济发展概念与发展阶段1区域经济发展理论2不同发展模式及中国发展模式变化过程3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概念与发展阶段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区域经济发展是指现在比过去、将来比现在能生产更多的财富来满足该区域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的经济活动过程。表现在以下方面:与外界关系的改善资本积累结构改革技术进步生产增长.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一)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狭义: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
2、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广义: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调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正确理解正确理解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发展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经济总量的提高人口规模的增加(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时间序列过程,必须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来观察,才可能发现增长的长期趋势。由于经济本身所具有的波动性,增长也常常呈现出波动的态势。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三)区域经济生产要素影响因素 生产要素:一切与区域经济相关联的条件和环境可能都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为便于定量分析,都假定其他影响因素固定不变。区域经济生产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
3、要条件土地(资源)技术资本劳动力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三种情况:量的扩张量的扩张区域经济发展的简单、初级形式质的提高质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质的提升,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所追求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量的扩张量的扩张+质的提高质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形式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规模扩大:产值、产量和增加值(一)量的扩张产值指标:包括工农业总产值、社会总产值等,描述物质生产部门的活动规模,因经济学意义不大,现已使用不多。产量指标:描述各种实物生产部门的活动规模,反映当地生产特点和物质需求保障程度,与人均指标结合,具有有经济学和社会学意义。区域经济区域经济生产量的生产量的衡量衡量
4、SNA国民收入以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为依据,坚持只有物质生产部门创造财富的观点,以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为核算范围联合国1968年正式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GDP和GNP(GNI)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一)量的扩张增加值指标: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增长幅度,即目标期指标值减去基期指标值,描述的是该指标增加的幅度。通常用相对增大幅度,即增加的幅度与基期指标之比。增长速度,包括当年增长速度、若干年平均增长速度等,一般要扣除物价因素,即按不变价计算。经济增长并不一定等于经济发展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二)质的改善狭义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资源的价值量,是以生产成本来计算的发展
5、成果。广义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包括资本积累的增加,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要素的节约,产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等。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与改善,主要体现为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产出较多的产品,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为科技含量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产业层次的提升;体现为人民群众能够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体现为以比较充分的就业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条件出现新的变化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三)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质改善的核心是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技术
6、结构、所有制结构、消费与积累结构等。产业结构:将在后续有关章节中讨论技术结构:合理化+高级化所有制结构: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消费与积累结构:在区域经济进入成熟阶段之前的时期,适当提高积累率很有必要;在此以后,应鼓励消费,适度降低积累消费比率。三、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提出了一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需经历的六个阶段。(一)传统社会阶段特点: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生产功能有限,一定条件下增长会存在。传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其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与现代社会差别很大。(二)起飞前准备阶段特点:农业生产技术改良;家庭
7、手工业和商业兴起,出现了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资本市场开始发育,金融制度应运而生;区域发展,经济活动开始突破地域的限制,国内外贸易扩张。罗斯托认为,经济和整个社会的变化对以后的增长具有关键意义,为经济起飞创造了前提条件。三、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三)经济起飞阶段特点: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地增长;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劳动力向工业领域的流动加速;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加快;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罗斯托从主导部门和内在机制的角度,讨论了突破传统社会经济停滞状态实现经济起飞的三个基本条件:一是高积累率;二是培植区域主导产业;三是变革制度
8、。(四)成熟阶段标志:技术上的成熟。特点:新的主导产业部门(钢铁、电力、煤炭等)逐渐替代了旧的主导产业部门,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劳动力素质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持续向工业部门转移;人口继续向区域集聚;新的管理方式、新的融资方式以及新的销售方式不断出现。三、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五)高额消费阶段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导工业部门开始转移到生产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方面来,汽车工业成为这一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主导部门,标志着“高额消费阶段”的形成。这一阶段的经济特点主要是“服务型”经济和“福利型”经济。(六)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耐用品边际效用递减,人们偏好文娱方面的享受第三产业兴起提供劳务和提高生活质量的
9、服务部门替代了生产耐用消费品的部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部门。人类以生活质量的增进程度作为衡量区域是否成熟的标志。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一、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输出基础理论认为,有些市场规模很大的经济体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经济发展,但有些市场规模较小的经济体无法依靠自身的内生力量实现经济发展,这些经济体的发展与外部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一)霍伊特的输出基础模型该模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在专业化的基础部门(主要是专业化地区的主导部门)就业的劳动力(Lb),第二个是在服务行业(非基础性部门)就业的劳动力(Ls),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如下公式:LT是总就业量Lb是一个外生变量,由生产满
10、足区外需求量所需劳动力数量决定是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1-3(00?bbTssbTLLaaLLLLL一、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一)霍伊特的输出基础模型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如果从总就业人数增长率角度来考虑,则任何时期都成立如下公式:式(3-3)表明,当基础部门的就业人数上升时,总就业人数上升的比例远大于基础部门就业人数上升的比例,系数1/(1-a)称为城市乘数,该乘数大于。如果总人口(P)和总就业人数之间存在某种比例关系,且该比例系数可以写成,则成立下式:结合式(3-3)和式(3-4),可以得到式(3-5)。根据式(3-5),我们可以估测出当地人口增长率,进而估测出该区域或城市的实
11、际人口数量。)2-3(11baTLL)3-3(11baTLL)4-3(1ffLPT)5-3(1bTLafLfP一、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二)霍伊特模型的修订版20世纪50年代,诺斯、蒂伯特等学者把其中的一些与城市相关的变量改为宏观经济变量,以凯恩斯的总需求模型为基础建立模型。该模型中,总收入或总产出(Y)等于消费(C)、出口(X)、进口(M)之和。为简化起见,假设不存在公共部门(G)和税收(T 0)。这样,可以写成下式:(X是出口,为外生变量,c,m分别为消费系数和进口系数)对式(3-6)进行变换,则得到式(3-7)如果从经济增长率角度来考虑,则可以把式(3-7)写成式(3-8)形式:101
12、063mmYMccYCXXMXCY73)(11XmcY83)(11XmcY一、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式(3-8)表明,只要边际消费倾向(c-m)小于,则当一个区域的出口增加时,总产出增加比例远大于出口增加比例。由于增加的消费不可能全部是由进口满足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c-m)小于。上面的结论告诉我们,区外需求或出口(区外需求可以用出口值或基础部门生产的产品外销数量来表示)决定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区外需求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主要是通过对当地产出的乘数效应和对当地基础生产部门就业人数的乘数效应而实现的。它还同时告诉我们,发展速度快的地区是长期以来能够保持一定贸易顺差的地区,那些进口倾向较大的地区,产出
13、乘数效应没有发挥正向效应。如果我们考虑一些其他变量,则该模型演绎出更多的经济学含义。但上述理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这种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不考虑供给问题。其次,该理论没有考虑区际趋同或趋异问题,因而也就没有考虑区域间的经济增长率的差距问题。最后,该理论无法确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因为该理论把出口增长或基础部门就业人数的增长看成是经济事实而不是理论给出的结论。一、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三)动态模型动态模型是为解决原有经济增长模型中服务行业就业数量与总就业数量之比长期不变问题而建立的。在上述的霍伊特模型中去分析(收入替代了霍伊特模型中的就业):其中,Yb、Ys分别表示基础产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收入
14、水平;正如霍伊特模型中的情况,服务行业的收入水平主要取决于总收入水平,基础产业部门的收入水平也主要取决于区外的需求情况;0为一常数,主要度量服务行业收入水平中的外生变量。对式(3-9)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则可以得出下式:TababTYaaYYYYYY10)93(一、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三)动态模型如果把上式写成经济增长率形式,则有:式(3-11)表示,a0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常数a0为零,则区域整体的收入增长取决于基础部门的收入增长,区域总收入增长率等于区域基础部门收入增长率,在这种情况下,服务行业就业数量(收入水平)与总就业数量(总收入水平)之比仍为常数。但如果常数a0不
15、等于零,则区域总收入增长率不等于基础部门收入增长率;如果a0小于零,则区域总收入增长率大于基础部门收入增长率;反过来如果a0大于零,则区域总收入增长率小于基础部门收入增长率.例子:美国)103(11110aYaaYbT)113()1/()(110101bbbbbbTTYaYYYaYaaYYY一、区外需求:输出基础理论(四)输出基础模型评价优点:从小型经济体出发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它利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揭示了区际贸易需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输出基础模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启示是,生产专业化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缺陷:把具有非空间特性的宏观经济现象强加到本地实体空间上。利用该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