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资源概况及其合理利用途径-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土壤资源概况及其合理利用途径-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壤资源 概况 及其 合理 利用 途径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土壤资源概况及合理利用途径土壤资源概况及合理利用途径 第一节第一节 序言序言 土壤资源研究的意义、概念、特点与研究方法土壤资源研究的意义、概念、特点与研究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土壤资源概况土壤资源概况 世界与我国土壤资源的分布与数量质量概况世界与我国土壤资源的分布与数量质量概况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资源的特点与存在问题土壤资源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土壤资源的特点土壤资源的特点 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第四节第四节 土壤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土壤退化及其恢复重建第五节第五节 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 集约经营、提高单产、保护耕地、积极开发集约经营、提高单产、保护耕地、积极开发第六
2、节第六节 土壤资源与环境土壤资源与环境第七节第七节 结语结语土壤资源研究慨论土壤资源研究慨论 第一节第一节 绪言绪言 1.1 1.1 土壤资源研究的意义土壤资源研究的意义 世界人口世界人口19801980年已达年已达4444亿人。亿人。19801980一一19901990年增长率为年增长率为1.8%1.8%,人口,人口达达52.7552.75亿亿,1990,1990一一20002000年增长率为年增长率为1.6%,20001.6%,2000年达年达61.9961.99亿人,其中亿人,其中48.7448.74亿为发展中国家。地球的生物性食品的生产能力,大致可以承亿为发展中国家。地球的生物性食品的
3、生产能力,大致可以承载载120120亿人。亿人。因此,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承载力,是全世因此,充分发挥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提高土地承载力,是全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界面临的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1313亿,占全球近亿,占全球近1/41/4,预计,预计20302030将达将达1616亿。我国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生产力高的土壤资亿。我国的土壤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生产力高的土壤资源更加宝贵。源更加宝贵。可见,随人口的急剧膨胀,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可见,随人口的急剧膨胀,人地矛盾日趋尖锐.正确了解土壤资源正确了解土壤资源利用现状、存在
4、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寻求最佳途径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寻求最佳途径和措施和措施,是土壤资源工作者首要的迫切任务。是土壤资源工作者首要的迫切任务。1.21.2土壤资源的含义土壤资源的含义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们所利用的物质和条件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们所利用的物质和条件的总称。土壤资源科学是自然资源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与总称。土壤资源科学是自然资源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与自然界中能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与能源相互自然界中能转化为生产、生存资料来源的物质与能源相互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变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土壤资源的
5、数量、质量、时空变化、发展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方法与途径。化、发展及其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方法与途径。1.2.1 1.2.1 土壤学与土壤资源土壤学与土壤资源土壤圈土壤圈岩石圈岩石圈大气圈大气圈生物圈生物圈水圈水圈“世界当前面临的八大问题世界当前面临的八大问题”(土壤学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土壤学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土土 壤壤农农 业业生态生态环境环境资料来源: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资料来源: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2008)首先,今后确保农业安全的任务日趋艰巨。首先,今后确保农业安全的任务日趋艰巨。从国际看从国际看-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城镇化发展模式发展模式资源短缺资源短缺成本上涨成
6、本上涨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劳动力外劳动力外流等流等约束因素约束因素农业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农业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国务院核准国务院核准2010年耕地总保有量为年耕地总保有量为19.12亿亩亿亩,而,而2006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仅年,我国耕地总面积仅为为18.27亿亩亿亩,直逼直逼18亿亩警戒线亿亩警戒线。l此外:此外:l我国我国现有耕地中现有耕地中2/3是中低产田是中低产田,其中约,其中约1/6耕地受耕地受污水灌溉、农药、重金属污染威胁,土壤有机质平污水灌溉、农药、重金属污染威胁,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均含量1010积温积温65006500一一90009000,年雨量,年雨量15001500一一2500m
7、2500m,本区复种指数,本区复种指数高,一年三熟,可种三季稻作,轮作方式为稻高,一年三熟,可种三季稻作,轮作方式为稻-稻稻-番薯,或花番薯,或花生,豆类及甘薯,由于劳力及肥料限制,不少地区冬季休闲。生,豆类及甘薯,由于劳力及肥料限制,不少地区冬季休闲。本区为中国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栽培地区,丘陵地种植橡胶树,本区为中国主要热带经济作物栽培地区,丘陵地种植橡胶树,谷地为水稻田。珠江三角洲集约经营程度最高,以塘泥培桑,谷地为水稻田。珠江三角洲集约经营程度最高,以塘泥培桑,以桑养蚕,以蚕粪养鱼。在砖红壤区也有橡胶,灌木,草本及以桑养蚕,以蚕粪养鱼。在砖红壤区也有橡胶,灌木,草本及橡胶茶叶和经济林木的多
8、层多种的层状集体农业结构,这是中橡胶茶叶和经济林木的多层多种的层状集体农业结构,这是中国热带集约耕作的特殊形式。国热带集约耕作的特殊形式。II II 亚热带湿润亚热作农林区亚热带湿润亚热作农林区 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属亚热带,全年无霜期土壤呈酸性至强酸性。属亚热带,全年无霜期240240一一350350天,年均温天,年均温1414一一2020,100C100C积温积温50005000一一65006500,年雨量,年雨量10001000一一1500mm1500mm。为双季稻区,一年。为双季稻区,一年二熟或三熟,主要经济作物为柑桔、油茶、茶叶、油菜等为主,集约耕作的主二熟或三熟,主要经济作物为柑桔
9、、油茶、茶叶、油菜等为主,集约耕作的主要方式是要方式是 山地林、坡地茶、谷地粮山地林、坡地茶、谷地粮,但水土保持是本区农业利用中的关键问,但水土保持是本区农业利用中的关键问题。题。III III 北亚热带湿润农林区北亚热带湿润农林区 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属暖温带气候。全年无霜期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属暖温带气候。全年无霜期210210一一250250天,年均温天,年均温1 1一一1616,100C100C积温积温45004500一一50005000,年雨量,年雨量800800一一1200mm1200mm,过去为稻麦两熟或双,过去为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区,本区为中国粮、棉、鱼产区,其中以长江下游土壤集
10、约耕作程度高,季稻区,本区为中国粮、棉、鱼产区,其中以长江下游土壤集约耕作程度高,农业精耕细作,选用良种,用养结合,高产稳产。农业精耕细作,选用良种,用养结合,高产稳产。IV IV 暖温带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农林区湿润半湿润农林区 土壤呈石灰性至中性,母质大多为黄土性物质。属暖温带土壤呈石灰性至中性,母质大多为黄土性物质。属暖温带-温带气候,无霜温带气候,无霜期期170170一一200200天,在均温天,在均温9 9一一1313,1010积温积温25002500一一45004500年降雨量年降雨量600600一一900mm900mm,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轮作套种形式多样,以冬小麦、玉米、棉花种,
11、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轮作套种形式多样,以冬小麦、玉米、棉花种植为主,这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烟产区。旱、涝、盐、碱、风沙、低肥植为主,这是中国重要的粮,棉、油、烟产区。旱、涝、盐、碱、风沙、低肥是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V V 温带湿润半湿润农林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农林区 以井灌井排,沟渠配套,引黄灌淤为主,土壤呈微酸性。属温带以井灌井排,沟渠配套,引黄灌淤为主,土壤呈微酸性。属温带-塞塞温带气候,年均温温带气候,年均温0 0一一4 4,1010积温积温17001700一一32003200,年雨量,年雨量400400一一650mm650mm,无霜期,无霜期9090一一15015
12、0天,一年一熟,农作物为春小麦、大豆天,一年一熟,农作物为春小麦、大豆马铃马铃薯薯玉米、甜菜、水稻等为主。本区是中国的北部商品粮基地,也是全玉米、甜菜、水稻等为主。本区是中国的北部商品粮基地,也是全国主要的用材林区。但耕作粗放,产量低,盐碱,沙化,风蚀及水蚀较国主要的用材林区。但耕作粗放,产量低,盐碱,沙化,风蚀及水蚀较为严重。为严重。Vl Vl 温带半干旱牧农区温带半干旱牧农区 土壤呈强石灰性。属干旱中温带气候,年均温土壤呈强石灰性。属干旱中温带气候,年均温5 5一一1010,1010积温积温20002000一一30003000,年雨量,年雨量250250一一450mm450mm,年无霜期,
13、年无霜期9090一一10O10O天,一年一熟,天,一年一熟,农作物生产不稳定,以春小麦、马铃薯为主,为中国的主要牧区,以农农作物生产不稳定,以春小麦、马铃薯为主,为中国的主要牧区,以农牧结合为主。坚持牧结合为主。坚持 为牧而农为牧而农 的利用原则。河套地区不仅是小麦水稻产的利用原则。河套地区不仅是小麦水稻产区,而且也是瓜果生产基地。区,而且也是瓜果生产基地。VII VII 暖温带一温带干旱牧业绿州农区暖温带一温带干旱牧业绿州农区 土壤呈强石灰性。属暖温带土壤呈强石灰性。属暖温带-温带千旱及半干旱气候。年均温温带千旱及半干旱气候。年均温5 5一一1212,1010积温积温28002800一一36
14、003600,年雨量,年雨量5050一一25mm,25mm,年无霜期年无霜期130130一一200200天,一年一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为中国的牧区及灌溉农业区,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无熟或两年三熟。为中国的牧区及灌溉农业区,农作物以小麦、棉花为主,无水即无农业,应防风固沙,造林种草,调整季节牧场,加强草原建设。在绿水即无农业,应防风固沙,造林种草,调整季节牧场,加强草原建设。在绿洲地带,农业集约程度高,是我国长绒棉基地,同时也是葡萄与哈密瓜集中洲地带,农业集约程度高,是我国长绒棉基地,同时也是葡萄与哈密瓜集中产地,粮果,粮瓜等综合利用方式颇有特色。产地,粮果,粮瓜等综合利用方式颇有特色。
15、VIll VIll 寒带寒带-暖温带高山牧农区暖温带高山牧农区 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属高原寒带气候,年均温土壤微酸性至中性,属高原寒带气候,年均温-3-3一一3 3,1010积温积温80-100080-1000,年雨量,年雨量100-140mm100-140mm,全年无霜期,全年无霜期8080一一100100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为中国山地的主要牧区。熟为中国山地的主要牧区。第三节第三节 土壤资源的特点与存在问题土壤资源的特点与存在问题 1111111 1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中国土壤资源特点 111-1-1 111-1-1 土壤类型众多,生产潜力巨大土壤类型众多,生产潜力巨大
16、由于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所以土壤资源极为丰富。共有四个土纲,由于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所以土壤资源极为丰富。共有四个土纲,7878个个土类。据初步统计,在我国土壤资源中,适于发展农业土类。据初步统计,在我国土壤资源中,适于发展农业(包括农用与宜农土壤包括农用与宜农土壤)或农或农林结合林结合(需进行土壤改良需进行土壤改良)的土壤类型共有的土壤类型共有1515个约占面积个约占面积263263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3.9.5(3.9.5亿亩亿亩),占全国土壤资源总面积的占全国土壤资源总面积的27.4%27.4%。适于林业适于林业(包括林用与宜林土壤包括林用与宜林土壤)或林农结合的土壤类型共有或
17、林农结合的土壤类型共有1111个面积共约是个面积共约是43.4143.41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36.5(36.5亿亩亿亩),占全国土壤资源总面积的,占全国土壤资源总面积的25.38%,25.38%,适于发展牧业适于发展牧业(包括牧用与宜牧土壤包括牧用与宜牧土壤)或牧农、牧林结合的土壤类型共或牧农、牧林结合的土壤类型共1010个面积个面积为为234.47234.47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35(35亿亩亿亩),占总面积的,占总面积的24.42%24.42%,仅部分适于林业或牧业的高山及亚高山土壤仅部分适于林业或牧业的高山及亚高山土壤(包括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包括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
18、原土亚高山草原土、高山漠土及高山寒漠土六个类型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高山漠土及高山寒漠土六个类型),面积为,面积为198.78198.78万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29.8(29.8亿亩亿亩),占总面积的,占总面积的20.720.7,其它尚有难于利用的石质山地及其它土地,共约其它尚有难于利用的石质山地及其它土地,共约20.2420.2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1%2.1%表表1 1,22图图3 3。表表 2 2 我我国国土土壤壤类类型型分分布布面面积积表表(1 11 1 土土纲纲)土土 纲纲土土 类类万万平平方方公公里里(百百万万公公顷顷)土土 纲纲土土 类类万万平平方方
19、公公里里(百百万万公公顷顷)砖砖红红壤壤4 4.0 01 1紫紫色色土土1 14 4.3 37 7砖砖红红壤壤性性红红壤壤2 28 8.9 97 7黑黑色色石石灰灰土土5 5.9 91 1红红壤壤7 73 3.0 02 2红红色色石石灰灰土土5 5.1 12 2黄黄壤壤4 41 1.0 08 8岩岩成成土土(林林、果果)风风沙沙土土6 63 3.4 48 8富富铝铝土土(红红壤壤)(热热亚亚作作、旱旱作作水水稻稻)燥燥红红土土0 0.3 35 5(8 88 8.8 88 8)(1 14 48 8.0 03 3)黑黑土土6 6.5 55 5黄黄棕棕壤壤2 29 9.8 82 2白白浆浆土土4 4
20、.5 54 4棕棕壤壤3 37 7.8 87 7草草甸甸土土2 26 6.1 18 8暗暗棕棕壤壤3 38 8.9 98 8潮潮土土3 30 0.4 42 2灰灰化化土土1 10 0.7 77 7灌灌淤淤土土7 7.6 69 9灰灰色色森森林林土土2 2.2 25 5半半水水成成土土(小小麦麦、大大豆豆等等旱旱作作,畜畜牧牧)砂砂姜姜黑黑土土3 3.2 2淋淋溶溶土土(棕棕壤壤)(林林木木、果果、小小麦麦、玉玉米米)(1 11 19 9.6 69 9)(7 78 8.5 59 9)褐褐土土3 37 7.6 68 8沼沼泽泽土土7 7.0 09 9绵绵土土1 15 5.1 15 5水水成成土土泥
21、泥浆浆土土4 4.5 54 4土土2 2.3 32 2(1 11 1.6 63 3)灰灰褐褐土土2 2.9 94 4水水稻稻土土水水稻稻土土3 31 1.0 04 4半半淋淋溶溶土土(褐褐土土)(果果作作)(5 58 8.0 09 9)黑黑垆垆土土2 2.7 76 6高高山山草草甸甸土土3 36 6.8 86 6黑黑钙钙土土2 23 3.8 83 3亚亚高高山山草草甸甸土土3 37 7.6 63 3栗栗钙钙土土4 47 7.7 76 6高高山山草草原原土土6 69 9.9 98 8钙钙层层土土(半半农农半半牧牧)棕棕钙钙土土2 28 8.4 48 8亚亚高高山山草草原原土土1 17 7.8 8
22、3 3(1 11 10 0.2 24 4)高高山山漠漠土土2 22 2.2 20 0灰灰漠漠土土高高山山土土高高山山寒寒漠漠土土1 18 8.2 28 8灰灰棕棕漠漠土土4 40 0.1 14 4(1 19 98 8.7 78 8)棕棕漠漠土土2 27 7.1 18 8其其它它(2 20 0.2 24 4)漠漠土土(石石膏膏盐盐城城土土)(农农牧牧均均难难)龟龟裂裂土土1 1.8 81 1总总计计(9 96 60 0)万万 k km m2 2(7 75 5.7 71 1)盐盐城城土土(农农牧牧地地)盐盐土土及及碱碱土土(1 10 00 08 8)表表 1 1 我我国国土土壤壤资资源源利利用用状
23、状况况利利用用方方向向土土壤壤类类型型面面积积(k km m2 2或或亿亿亩亩)占占总总面面积积()宜宜农农(农农用用与与宜宜农农土土壤壤)或或农农林林结结合合黑黑土土、白白浆浆土土、砂砂姜姜黑黑土土、草草甸甸土土、水水稻稻土土、灌灌淤淤土土、潮潮土土、黑黑钙钙土土、红红壤壤、紫紫色色土土、土 土娄 娄土土、绵绵土土、黑黑垆垆土土、灰灰褐褐土土、碱碱土土(1 15 5 个个)2 26 63 3.1 1 万万k km m2 2(3 39 9.5 5 亿亿亩亩)(2 27 7.4 4%)宜宜林林(林林用用与与宜宜林林土土壤壤)或或农农林林结结合合灰灰化化土土、灰灰色色森森林林土土、暗暗棕棕壤壤、棕
24、棕壤壤、褐褐土土、黄黄棕棕壤壤、黄黄壤壤、砖砖红红壤壤、砖砖红红壤壤性性土土、红红色色石石灰灰土土、黑黑色色石石灰灰土土、燥燥红红土土(1 12 2 个个)2 24 43 3.4 41 1 万万k km m2 2(3 36 6.5 5 亿亿亩亩)(2 25 5.3 38 8%)宜宜牧牧(牧牧用用与与宜宜牧牧土土壤壤)或或牧牧林林结结合合栗栗钙钙土土、棕棕钙钙土土、灰灰钙钙土土、灰灰漠漠土土、灰灰棕棕漠漠土土、棕棕漠漠土土、风风沙沙土土、龟龟裂裂土土、泥泥炭炭土土、沼沼泽泽土土(1 10 0 个个)2 23 34 4.4 47 7 万万k km m2 2(3 35 5.1 17 7 亿亿亩亩)(
25、2 24 4.4 42 2%)部部分分宜宜林林或或宜宜牧牧(高高山山或或亚亚高高山山土土壤壤)高高山山草草甸甸土土、亚亚高高山山草草甸甸土土、高高山山草草原原土土、亚亚高高山山草草原原土土、高高山山漠漠土土、高高山山寒寒漠漠土土(6 6 个个)1 19 98 8.7 78 8 万万k km m2 2(2 29 9.8 8 亿亿亩亩)(2 20 0.7 7%)石石质质山山地地或或河河、湖湖2 20 0.2 24 4 万万k km m2 2(2 2.1 1%)111-1-2 111-1-2 山地广阔,适于综合利用山地广阔,适于综合利用 全国山地及丘陵地面积占总面积的全国山地及丘陵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