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 年高 语文 二轮 复习 古诗文 阅读 专项 测试 答案 解析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文阅读 专项测试卷第一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仪为秦连横,说赵(武)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悄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
2、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窃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
3、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节选自战国策魏策三)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B.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C.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D.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不敢动摇/
4、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九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成语“一言九鼎”的含义由此引申而来。B. 左右,文中意思指近臣、随从,与苏武传“单于视左右而惊”中的“左右”含义相同。C. 反覆,意指翻复、推翻,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于反覆不宜卤莽”中的“反覆”含义不同。D. 入朝,在古汉语中指属国外国使臣或地方官员谒见天子。在文中赵王与秦王渑池之会,“入朝”一词表达赵国对秦国的臣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仪以谦卑的态度恭维赵国势力强大,实则绵里藏针,指责赵国以前的合纵之策严重损伤了秦国
5、的利益,秦因此怀恨已久。B. 张仪游说赵武王时,引用周武王甲子日伐殷之事,意在威胁赵国,扬言秦惠王不惜一战,要像周武王伐纣一样灭亡赵国。C. 张仪对赵武王说苏秦的连横术是在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的,是为了达到动摇并拉拢赵武王连横事秦的目的。D. 赵武王的父亲在位时,为人专权跋扈,独断朝政。赵武王在深宫中读书,不能参与国政,对合纵术本就心存怀疑。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2) 臣窃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14. 外交政策的改变往往是基于深思熟虑的判断。请简要概括文中赵王改弦更张的原因。(二)
6、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注】晓箭:中国古代计时器具,借指拂晓。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更声报晓,作者揽镜自照,一种迟暮之感油然而生。B. 颔联“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紧扣诗人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使人如临其境。C. 全诗一韵到底,平仄相间,诗中“颜”“山”“闲”“关
7、”都押同一个韵,读来感觉音韵和谐,极具音乐美感。D. 王维以袁安自比,表达了对袁安清高风骨的赞美,和自己固穷守志、安贫乐道的信念。16. 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而全诗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回忆胡居士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曾借用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话“_,_”对青年提出了期望和要求,嘱咐青年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要有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做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是“_,_。”(3)高适燕歌行并序“_,_”两句中,
8、战士的流血牺牲和主将的骄奢淫逸形成鲜明对比。第二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曰“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 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而厮徒负养在其中矣。为除守缴亭鄣塞,见卒不过二十万而已矣。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贲之士,趺踟科头,贯颐奋戟者,王不可胜计也。秦马之良,戎兵之众,探前趹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裎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
9、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贵、乌荻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钧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皆言曰听吾计则可以强霸天下。夫不顾社稷之长利,而听须臾之说,谁误人主者,无过于此者矣。大王不事秦,秦下甲据宜阳,断绝韩之上地,东取成皋、宜阳,则鸿台之宫、桑林之苑,非王之有已。夫塞成皋,绝上地,则王之国分矣。先事秦则安矣,不事秦则危矣。夫造祸而求福,计浅而怨深,逆秦而顺楚,虽欲无亡,不可得也。故为大王计,莫如事秦。秦之所欲莫如弱楚,而能弱楚者莫如韩。非以韩能强于楚也,其地势然也。今王西面而事秦以攻楚,为敞邑,秦王必喜。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
10、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是故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御史,顺以决事。”韩王曰“客幸而教之,请比郡县,筑帝宫,祠春秋,称东藩,效宜阳。”(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注】跬踟科头 趺踟,跳跃前进;科头,不戴冠帽。徒裎赤脚露体。孟贲与后文乌获都是战国时的勇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B. 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C. 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
11、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D. 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连横,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的策略,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B. 山东,战国时称崤山以东地区,也指秦以外的六国,文中指六国,与今“山东”意思不同。C. 被,通“披”,“穿”的意思,与促织“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中的“被”意义相同。D.幸,文中为“幸亏”之意,与鸿门宴“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中的“幸”意义相同。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
12、项是(3分)A. 在韩王面前,张仪极力强调秦国军队数量多,战马优良,战斗力强,是想告诉韩王,韩国无法抗衡秦国。B. 张仪劝说韩王时指出,合纵者没有真才实学,只会相互勾结吹嘘,为自己谋取利益,不考虑国家的安危。C. 张仪告诉韩王,秦国想用韩国来削弱楚国,不是因为韩国比楚国强大,而是因为韩国的地理位置占优势。D. 韩王听到张仪的游说后,甘愿向秦国俯首称臣,为秦王建造行宫,每年进行祭祀,这反映出韩王的软弱。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攻楚而私其地,转祸而说秦,计无便于此者也。(4分)(3)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4分)15. 张仪
13、采用什么策略来游说韩王?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五月一日蒙替本官不得随例入阙感怀献送相公李频五月倾朝谒紫宸,一朝无分在清尘。含香已去星郎位,衣锦惟思婺女邻。折狱也曾为俗吏,劝农元本是耕人。知将何事酬公道,只养生灵似养身。【注】李频晚唐诗人,此诗作于其自请外放、出为建州(今福建南平)刺史时。此时建州盗贼四起,百姓困苦。紫宸宫殿名,天子所居。含香指侍奉君王。婺女二十八星宿之一,分野为作者故乡浙江一带。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一、二句紧扣题目,表达了所有朝官都去朝拜君王、自己却不在朝拜之列的失
14、落伤感。B. 三、四句承接上联,交代诗人已经卸任郎官,传达出到故乡之邻建州施展抱负的渴盼。C. 第七句陈述自己知道如何做才能报答相公的恩情,以此表达诗人平乱治民的坚定决心。D. 虽然诗人同为离京外任,但在情感基调上,本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截然不同的。16. 本诗谈到了诗人哪些为政之道?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_,_”两句写词人头发稀疏、衣衫单薄,泛舟于浩渺的洞庭湖,尽显超脱世俗的气概。(2)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_,_”两句写出了君主用严酷的刑罚和威风怒气震慑百姓造成的后果,
15、以此来劝谏唐太宗“竭诚以待下”。(3)唐宋诗词中惯用意象表情达意,“虎”这一意象就常被用来表现场面盛大或气势轩昂、如“_,_”。第三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篋,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
16、纳。坐累,谪役保安。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鞠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辦,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后皆以政绩著。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
17、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选自明史李骥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B.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C.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D.又为骥所抑/
18、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学,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而现在多指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B.内艰,旧时指母丧。古代居丧也叫“丁忧”“丁艰”,又叫“守孝”,是子女对父母孝心的体现。C.御史,秦以前指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如唐代文学家韩愈就曾任监察御史。D.“贻书让王”中的“让”意为“谦让”,和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中的“让”含义是相同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骥因为母亲去世
19、而向朝廷申请离职,很多官员和百姓四次向朝廷奏请想挽留他,李骥答应。B.对民众不利的事情,李骥就向朝廷禀明免去;他向朝廷陈奏多件经国利民之事,多被朝廷采纳。C.李骥在河南任职期间,通过设立制度、广泛宣传等措施教化百姓,使当地百姓品性改变,民风变得淳朴。D.李骥在官场屡遭挫折,但他敢于维护自身权利。如当刑部侍郎施礼枉定李骥死罪时,他上章自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时关市讥商旅,发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2) 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14. 李骥去世后,“士民赴吊,咸哭失声”,可见他深受百姓爱戴,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受爱戴的原因。(3分)(
20、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房兵曹胡马诗唐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注:此诗约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兵曹”为兵曹参军的简称,掌管军防驿传之事,房兵曹少年从军,有大志,为杜甫好友。骁騰:健步奔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联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写了胡马筋骨分明、双耳劲挺和四蹄轻盈的特征。B.领联用“峻”写马的气概,“轻”写马的疾驰,描绘出了这匹骏马的风骨。C.尾联总揽
21、全诗,宕开一笔,既写马驰骋万里的雄心,也表达了诗人无尽的期望和抱负。D.全诗风格超迈遒劲,将咏物诗写得凛凛而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意进取的精神。16.古人评价此诗“意蕴深远”,请阐释颈联中“托死生”的丰富意蕴。(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无边无际的雄浑景象。(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司马光指责自己同百姓“征利”,他的回答是“ ,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 ”。第四篇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
22、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大胜燕,子之亡。二年,燕人立公子平,是为燕昭王。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已者至。人趋已趋,则若已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