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浦江县蒲江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四川省成都市浦江县蒲江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x》由用户(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成都市浦江县蒲江 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四川省 成都市 浦江县 蒲江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中 语文试卷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四川省成都市蒲江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1(3分)下列画线字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A炽热( zh) 镂lu空 禁锢( g) 不辍劳作(zhu)B翘首(qio) 解剖(p) 颁发(bn) 殚精竭虑(jin)C悄然(qio ) 畸形(j ) 凌空(lng ) 屏息敛声(bng)D镌刻(jun ) 篡改(chun) 锃亮(zhng ) 颔首低眉(hn)2(3分)下列语句中书写无误的一项()A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缀劳作,尤喜纺绵。B小屋粗制烂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C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D设计师
2、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3(3分)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十月份,蒲江中学举行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孙老师在八年级1班执教公开课,最开始,只见同学们一个个正襟危坐,大气都不敢出。但孙老师的分析入木三分,引起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课后同学们也觉得孙老师的课别具匠心,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公开课结束后是自习课,在安静的教室中,有一些同学鹤立鸡群,大声讨论,破坏了大家和谐的学习氛围。A正襟危坐B入木三分C别具匠心D鹤立鸡群4(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成都延期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因为当前防疫形势严峻,世界范围内疫情失控造成的。B为实现乡村经
3、济振兴,政府加快了乡村经济改革的速度,增加了乡村投资的规模和影响。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二、文言文阅读5(12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端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
5、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清荣峻茂荣:茂盛B.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C.互相轩邈轩:远D.猿则百叫无绝绝:停止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春冬之时山川之美B.何夜无月孔子云:何陋之有C.不以疾也意将隧入以攻其后D.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康乐以来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A.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晚上,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常常听到高大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B.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一片清寒,山涧一片肃杀。常常听到高大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
6、凄惨悲凉。C.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常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D.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一片清寒,山涧一片肃杀,常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不同。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篇短文都描绘了自然景观。甲文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三峡美景;乙文描绘了秋日深夜的澄澈月景;丙文描绘了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B.三篇短文都运用修辞表现景物的特点。甲文以“乘奔御风”的比喻写水流急;乙文用清水暗喻皎洁月色;丙文以“负势竞上”将山拟人化。C.三篇短文都抒发了作者的内心情感。甲文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7、热爱;乙文有对仕途不顺的悲凉;丙文则传达了避世退隐之思想。D.三篇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素”,写出春天江水的特点;乙文用“空明”,呈现月色之澄澈;丙文用“轩邈”,绘出层峦叠嶂之姿。三、默写6(2分)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志在千里。 ,望峰息心。 ,松柏有本性。7(4分)请在崔颢黄鹤楼或者曹植梁甫行选择一首默写它的颈联和尾联,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颈联和尾联。四、阅读8(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宣纸的“前世今生”“宣纸制作技艺”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不少人对其
8、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内涵的宣纸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对宣纸的“前世今生”一探究竟。“宣纸”二字连用,成为表示纸张的专有名词,始于唐代历代名画记:“江东地润无尘,人多精艺,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摹写。”这种“宣纸”还不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纸张,而是“蜡之”后才可以用的皮纸。可见唐代“宣纸”是宣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的总称,是以产地而称的。宋末元初,“以蔡伦术为生业”的曹氏一支因避乱迁徙到安徽泾县小岭,根据当地条件开始了以青檀皮为原料的宣纸试制和生产。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小岭盛产
9、优质青檀皮,而当地的两股山泉一股偏碱,一股偏酸,为宣纸制浆时需要偏碱、捞纸时依赖弱酸的用水要求提供了恰到好处的保障。天时之机、地利之便加上人之勤奋,沾着黄山、九华山的秀气,染着巢湖、太平湖的灵气,泾县宣纸开始崭露头角。当然这时的宣纸还是稚嫩,主要用于书画装裱,还不宜用于书画。明朝中叶后,宣纸的原料已非采用青檀皮单一原料,而是掺和了沙田稻草。由于青檀皮的纤维较长,单一用青檀皮浆作为原料,成纸性质较硬,柔韧性不足,在这种纸上进行书法绘画时,润墨性稍逊。而稻草的纤维较短,用青檀皮浆掺和稻草浆造纸,则增加了成纸的绵柔度和书法绘画的润墨效果。及至清代,宣纸已经普遍采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如今,
10、宣纸产地早已由小岭传播到泾县及其周边地区。国内少数地方曾在原产地技术人员指导下生产过仿宣,但产品质量难与正宗宣纸相比。今天所谓正宗宣纸,就是用生产自安徽泾县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做原料,用泾县特有的山泉水以及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书画、裱拓、水印用纸。正宗宣纸正因为它质地绵韧、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润墨性强的独特禀赋,成为书画家们的最爱。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经历了上千年岁月,独占天时地利、绝活秘笈的宣纸,依然花信尚存,青春不衰。(作者:曹天生,有删改)“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时间顺序完成下面填空。唐代,宣纸是宜州地区所产高级纸张
11、的总称,是以产地命名的。 明清时期,“宣纸”是用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原料制成的高级书画纸张 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简要分析第段中加点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宋末经元到明中叶之前,皖南山区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促进了当地造纸业的快速发展。五、作文9(60分)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处处皆风景,最美风景在路上。大自然的旖旎风光,校园的欢声笑语,家庭的温馨甜蜜,生命中的点滴触动,人性的美好闪光请以“留住最美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