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麻醉学教研室》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休克麻醉学教研室》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休克麻醉学教研室 休克 麻醉 教研室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十六章 休克麻醉学教研室麻醉学教研室休 克v休克(SHOCK)是由多种病因(创伤、感染、失血、过敏等)造成组织有效血流量减少的急性微循环障碍,导致细胞代谢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综合征。第一节、病因与分类v按病因分类;v1、失血性休克v2、烧伤性休克v3、创伤性休克v4、感染性休克v5、过敏性休克v6、心源性休克v7、神经源性休克v8、内分泌性休克2.按血流动力学分类1低血容量性休克2心 源 性 休 克3血流分布性休克4阻 塞 性 休 克3.国内分类休克1低血容量性休克2感 染 性 休 克3心 源 性 休 克4神 经 源 性 休 克5过 敏 性 休 克不同类型休克的共同特点v组织有效灌流量减少
2、保证组织有效灌流的条件v1、正常的心泵功能v2、足够数量及质量的体液容量v3、正常的血管舒缩功能v4、血液流变状态正常v5、微血管状态正常相互关系v x灌流压x(血管半径)4v组织灌流量=v 8x血管长度x血液粘滞度病理生理v(一)休克早期(缺血性缺氧期)v(二)休克期(淤血性缺氧期)v(三)休克失代偿期(微循环衰竭期)休克的病理生理休克组织低灌注组织缺氧无氧代谢酸中毒炎症介质激活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功能障碍严重SIRSMODS死亡一、休克早期v1、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均处于明显收缩状态,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阻力增高,使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开放的真毛细血管数
3、量大大减少,毛细血管静水压显著降低,组织处于缺血状态,出现低灌注低灌流。一、休克早期v2、不同器官的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不一v休克早期,腹腔脏器和皮肤等器官的血管收缩使血液灌流量减少,以保证心脑血管的血液供应维持基本正常,动脉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一、休克早期v3、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 的大量释放,使微静脉、小静脉收缩,肝收缩,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血管床容积,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v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对儿茶酚胺更敏感,致毛细血管前阻力比后阻力增加,毛细血管中流体静水压下降,组织液进入血管,使回心血量增加。一、休克早期v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醛固酮使肾小管对钠和水重吸收增加,抗
4、利尿激素增加,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重吸收增加。v以上作用,使循环血量增加,有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一、休克早期v交感神经兴奋和血中儿茶酚胺增加,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性增强。v休克早期,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可正常或升高。二、休克期v1、微循环及组织灌流由于微静脉端血流缓慢、红细胞发生聚集、白细胞滚动和黏附贴壁、血小板聚集、血黏度增加等改变,致毛细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使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v2、而微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因缺氧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v3、液体从毛细血管大量进入组织间隙,回心血量降低。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血流缓慢,组织处于严重缺氧及低灌流状态。二、休克期v回心血量减少,动
5、脉血压降低,皮肤发绀并出现花斑,神志淡漠,尿量减少或无尿,酸性代谢产物增多,炎性介质增加,加重心血管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v此期仍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病情将进一步恶化,进入休克晚期。三、休克失代偿期v组织缺氧、酸中毒、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而发生DIC。v微循环表现微血管扩张,有大量微血酸阻塞微循环,由于凝血因子耗竭,纤溶活性亢进,出血致微循环血流停滞,组织得不到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微血管平滑肌处于麻痹状态,对任何血管活性药物均失去反应。v该期可发生DIC或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vDIC并不一定到休克晚期才发生,也并不是所有的休克患者都发生DIC。第三节、低血
6、容量性休克v低血容量性休克是临床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主要原因是体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一)、病因1.失血外出血内出血2.血浆丢失烧 伤鳞状样表皮脱落3.体液和电解质丢失体外丢失体内丢失(二)病理生理v在急性液体丢失时机体发生下列代偿反应以达到;v1)适当维持灌流压v2)保存体液v3)体液重新分布保证心脑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1、内分泌系统v1)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v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v3)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醛固酮分泌增加,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血压升高,钠水潴留,尿量减少。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v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选
7、择性地作用于 皮肤、肌肉、肾及内脏血管系统,使动脉系统收缩、外周血管总阻力升高,升高血压;v静脉系统收缩使血液趋向中心循环,增加回心血量;v作用于心脏,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三、微循环v毛细血管前小动脉收缩致毛细血管床内血液减少,静水压下降,组织间液回吸收到毛细血管内。v当长时间缓慢丢失液体,则细胞内液也可经组织间液移向毛细血管。(三)诊断v1、病史 v根据病史,作出早期诊断,凡遇到大量失血、失水或严重创伤时,均应想到休克的发生。v2、临床表现2、临床表现v休克早期表现为;v1)神志淡漠、嗜睡或烦躁不安;v2)脉搏100次/分;v3)脉压30mmHg;v4)呼吸增快;v5)
8、尿量30ml/h(成人);v6)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v7)直肠温度与皮肤温度相差3C以上;2、临床表现v当病人出现神志淡漠,唇色苍白,四肢蹶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表现时,说明病人已进入休克状态。(四)监测v1、有效的监测不仅有助于休克程度的判断,而且能有效地指导治疗和评估休克效果。v2、紧急情况下应采用最简单的监测手段;脉搏、血压、脉压、每小时尿量等;v3、可根据病情进行有创监测;挠动脉直接测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PCWP、CO、Sv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休克病人还应进行以下监测v1)血内乳酸水平;v2)氧供、氧耗;v3)血气分析;v4)DIC的实验室检查;v5)胃肠黏
9、膜内pHi等指标。(五)治疗v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原则;v1、尽早去除引起休克的原因;v2、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纠正微循环障碍;v3、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v4、保护和支持各重要器官功能;v5、预防和控制感染。1、补充血容量v补充血容量应注意以下问题;v1.原则:在保证输液畅通的前提下,做到“缺什麽,补什麽”,但在紧急情况下输入临床上任何一种液体均可起到扩容和提升血压的作用。在扩容的同时对出血量进行临床估计。v2.补液量;为失血量的2-4倍。v晶体液与胶体液之比为3:1。v当红细胞比积25%、或血红蛋白60g、或中度休克者应补充全血。v3.补液速度 原则上先快后慢,以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灌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