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古代汉语北师大课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文学]古代汉语北师大课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古代汉语 北师大 课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一章第一章语法语法第一节第一节虚词虚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之、其、者、所、之、其、者、所、是、莫、或、而、以、于、则、为、与、诸、是、莫、或、而、以、于、则、为、与、诸、焉焉”等虚词的用法。等虚词的用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学习一、学习通论课的意义通论课的意义虽然古代汉语课最重要的内容是课文,但我们也虽然古代汉语课最重要的内容是课文,但我们也不能忽略通论的学习。因为现代的科学方法要求我们不能忽略通论的学习。因为现代的科学方法要求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时,不仅要有感性的认识,而且要上在学习一种语言时,不仅要有感性的认识,而且要上升到理论。我们不仅要学会课文
2、,而且要从中总结出升到理论。我们不仅要学会课文,而且要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比如规律性的东西。比如“某个虚词在文言文中共有哪几某个虚词在文言文中共有哪几种用法;对于这些用法,我们怎样进行分辨种用法;对于这些用法,我们怎样进行分辨”等问题等问题只能在通论课中来学习。在一篇课文中,一个虚词的只能在通论课中来学习。在一篇课文中,一个虚词的用法都出现的情况是非常少的。所以,用法都出现的情况是非常少的。所以,“通论通论”课实课实际上是对际上是对“文选文选”课中出现过的语言现象进行总结、课中出现过的语言现象进行总结、归纳的课。归纳的课。二、通论课的内容二、通论课的内容通论课的内容主要包括通论课的内容主要
3、包括1、语法:分实词、虚词、句子三大部分、语法:分实词、虚词、句子三大部分内容。内容。2、文字:包括文字的产生、流变及文字、文字:包括文字的产生、流变及文字的结构,还包括古人对于汉字结构分析的的结构,还包括古人对于汉字结构分析的“六六书书”等理论等。它解决的是汉字的形体问题。等理论等。它解决的是汉字的形体问题。3、词汇:包括古今汉语词汇词义的演变、词汇:包括古今汉语词汇词义的演变、引申及同义词的辨析、解释词义的方法等。引申及同义词的辨析、解释词义的方法等。4、音韵:主要涉及古代汉语语音发展的、音韵:主要涉及古代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古代的声母、韵部等的归纳探讨推测及历史,古代的声母、韵部等的归纳
4、探讨推测及通过声音解释意义等内容。通过声音解释意义等内容。其中文字、音韵、其中文字、音韵、词汇这三方面内容和我国传统语言学(即词汇这三方面内容和我国传统语言学(即“小小学学”)中的文字、音韵、训诂大体相当。)中的文字、音韵、训诂大体相当。5、有关的古代文化的常识:如古代的典、有关的古代文化的常识:如古代的典章制度、名物、工具书、文体、古书注释的相章制度、名物、工具书、文体、古书注释的相关知识等。关知识等。三、虚词三、虚词(一)学习虚词的意义(一)学习虚词的意义任何文言文中都会出现不少数量的虚词,任何文言文中都会出现不少数量的虚词,而且一个虚词往往不止一种用法。而且一个虚词往往不止一种用法。第一
5、、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多;第二、虚第一、虚词在文言文中用的多;第二、虚词的用法灵活。如果我们能清楚地把握、了解词的用法灵活。如果我们能清楚地把握、了解每个虚词的语法作用,那么我们就能清楚地了每个虚词的语法作用,那么我们就能清楚地了解每个句子的结构关系,就能准确地理解语义。解每个句子的结构关系,就能准确地理解语义。总之,虚词在我们阅读文献时作用很大。总之,虚词在我们阅读文献时作用很大。虚词,就是指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但却能虚词,就是指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但却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本教材的体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本教材的体系,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6、。这五种词类的语法特点,词、连词、语气词。这五种词类的语法特点,可参照现代汉语。不同的是,现代汉语代词、可参照现代汉语。不同的是,现代汉语代词、副词一般属实词,本教材按古代汉语研究的传副词一般属实词,本教材按古代汉语研究的传统习惯把它们放在虚词里。统习惯把它们放在虚词里。本教材不是以词类为纲来讲授虚词,而是本教材不是以词类为纲来讲授虚词,而是以字为纲进行讲解。原因在于,相对于掌握词以字为纲进行讲解。原因在于,相对于掌握词类的知识,学会分析具体语言环境中某个虚词类的知识,学会分析具体语言环境中某个虚词的具体用法更为重要。一个字可能兼数种词类。的具体用法更为重要。一个字可能兼数种词类。掌握文言虚词
7、,要抓三个要点:掌握文言虚词,要抓三个要点:1、确切分辨每个虚词的词性;、确切分辨每个虚词的词性;2、掌握每个虚词在句子中所起的语法作、掌握每个虚词在句子中所起的语法作用,即它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如果是连词,连用,即它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如果是连词,连接的是什么逻辑关系;分析虚词的语法作用的接的是什么逻辑关系;分析虚词的语法作用的原因在于,它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它主要的原因在于,它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它主要的作用是组织句中的实词来完成句子,所以语法作用是组织句中的实词来完成句子,所以语法作用是虚词最主要的功能。作用是虚词最主要的功能。3、恰当的今译。、恰当的今译。本教材重点介绍了本教材重点介绍了1
8、9个虚词,可分成四个虚词,可分成四组:组:(一一)之、其、是、或、莫、者、所为一组,之、其、是、或、莫、者、所为一组,主要作代词。主要作代词。(二二)于、以、为、与、诸、焉为一组,主于、以、为、与、诸、焉为一组,主要作介词。要作介词。(三三)而、则为一组,主要作连词。而、则为一组,主要作连词。(四四)也、矣、乎、哉为一组,主要作语气也、矣、乎、哉为一组,主要作语气词。词。主要作代词的虚词可分三小组:主要作代词的虚词可分三小组:第一组,指示代词:之、其、是。第一组,指示代词:之、其、是。第二组,无定代词:或、莫。第二组,无定代词:或、莫。第三组,特殊代词:者、所。第三组,特殊代词:者、所。一、之
9、一、之“之之”原是动词,当原是动词,当“往往”、“到到去去”讲,如讲,如“将之荆将之荆”(贾谊论贾谊论),以后虚,以后虚化演变为代词和连词。化演变为代词和连词。(一)代词(一)代词“之之”分析代词从以下方面:分析代词从以下方面:一是词性;如:一是词性;如:诗经诗经“之子于归之子于归”中,中,指出指出“之之”作代词。作代词。二是指代、称代对象;如:二是指代、称代对象;如:张释之传张释之传“张廷尉繇此天下称之张廷尉繇此天下称之”中,中,“之之”指代张廷指代张廷尉。尉。三是在句中充当什么成份,即语法作用;三是在句中充当什么成份,即语法作用;四是今译。四是今译。“之之”的称代作用,略同于现代汉语的的称
10、代作用,略同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他、她、它”,但又有区别(这是学,但又有区别(这是学习习“之之”的重点与难点之一)。的重点与难点之一)。代词代词“之之”有两个主要的语法功能:有两个主要的语法功能:作宾浯。作宾浯。“之之”既可作动词的宾语,也可既可作动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介词的宾语。如:以作介词的宾语。如:P328“张廷尉繇此天张廷尉繇此天下称之下称之”(张释之传张释之传)、)、P328“一时皆一时皆慕与之交慕与之交”(柳子厚墓志铭柳子厚墓志铭)。作定语。如作定语。如P328“之子于归之子于归”(诗诗燕燕燕燕)。现代汉语中现代汉语中“他他”不能直接作定语,必须不能直接作定语,必须通过结构助词通
11、过结构助词“的的”。“之之”在古代汉语经常在古代汉语经常代第三人称,但它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但它不是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古代有第一人称代词。如:吾、余、予、我;古代有第一人称代词。如:吾、余、予、我;有第二人称代词。如:女、汝、尔、若;但是有第二人称代词。如:女、汝、尔、若;但是没有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没有典型的第三人称代词。“之之”不但能指代不但能指代第三人称,也能指代第一、第二人称,请看教第三人称,也能指代第一、第二人称,请看教材材P329上的例子。这些例子也不是典型的第一、上的例子。这些例子也不是典型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所以第二人称代词,所以“之之”的主要作用是指代的主
12、要作用是指代上下文中的人、事、物。上下文中的人、事、物。代词代词“之之”的特殊用法:复指前置宾语。的特殊用法:复指前置宾语。“夫晋何厌之有?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中,中,“之之”复指复指“何厌何厌”,作,作“有有”的宾语,的宾语,并前置。并前置。“之之”在具体文句中的指代对象。(这也在具体文句中的指代对象。(这也是学习是学习“之之”字的重点与难点。)字的重点与难点。)“之之”字所指代的事物,大都在上下文中字所指代的事物,大都在上下文中出现过,不论是代人、代物、代事,都需要仔出现过,不论是代人、代物、代事,都需要仔细地辨识。细地辨识。(1)“之之”字前面出现的人、事、物不字
13、前面出现的人、事、物不止一个时,必须仔细分辨,正确判定止一个时,必须仔细分辨,正确判定“之之”所所称代的是哪一个。称代的是哪一个。如:如:P330例例16:“于是,张良至军门见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今日之事何如?良曰:良曰:甚甚急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哙曰:曰:臣请入,与之同命臣请入,与之同命”。(史记史记项羽项羽本纪本纪)(2)“之之”字称代的对象离字称代的对象离“之之”较远。较远。如如P330例例17:“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丹山东多鱼盐漆丝声
14、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锡丹沙犀碡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沙犀碡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裘筋角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而民出之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邪?”(货殖列传序货殖列传序)“不求而民出之不求而民出之”的的“之之”指代什么指代什么?指代的是前面所说的材竹鱼盐楠梓指代的是前面所说的材竹鱼盐楠梓马牛等东西。马牛等东西。P331例例18:
15、“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不以木为不以木为之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粘,不可取。”(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技艺技艺)“不以木为之不以木为之”是和前面的是和前面的“用胶泥刻字用胶泥刻字”相对成文的。相对成文的。“之之”字称代的是前面所说的字称代的是前面所说的“字字”。又如:又如:“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斥去其旧臣而与之之谋。谋。”(贾谊论贾谊论)中,)中,“之之”代代“王猛王猛”。(3)无被称代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