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chapter6国际贸易政策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100664
  • 上传时间:2023-02-11
  • 格式:PPT
  • 页数:44
  • 大小:318.8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chapter6国际贸易政策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chapter6 国际贸易 政策 课件
    资源描述:

    1、Chapter 6 Chapter 6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第一节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国际贸易政策概述一、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及构成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及构成n(一)含义n国际贸易政策是指在国际贸易交往中用于平衡各国间的贸易利益,缓解和协调贸易矛盾的工具,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综合反映。n(二)构成n1.各类国际组织制定或作出的有关贸易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各种措施。n2.国际经济集团对内外部实行的贸易政策。n3.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二、对外贸易政策二、对外贸易政策n(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和内容(一)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和内容n1.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n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

    2、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和协调的行为。主要包括一国的关税制度和政策、非关税壁垒的种类和做法、鼓励出口的体制和手段、管制出口的政策和手段等。这些范围内的有关体制、政策和基本做法构成了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内容。2.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n(1 1)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对外贸易战略、出口)对外贸易总政策。其中包括对外贸易战略、出口总政策和进口总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和长总政策和进口总政策。它是一国从整个国民经济和长远目标出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实行的政策。远目标出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实行的政策。n我国的对外贸易总政策是国家扶持鼓励

    3、出口,实行出我国的对外贸易总政策是国家扶持鼓励出口,实行出口退税,收汇补贴,出口产品供小于求。经过口退税,收汇补贴,出口产品供小于求。经过1 1发展,发展,国内生产能力提高,逐渐有竞争力,于是退税率根据国内生产能力提高,逐渐有竞争力,于是退税率根据商品不同,逐年下调,主要减低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商品不同,逐年下调,主要减低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的退税。到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产品优势逐渐的退税。到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产品优势逐渐下降下降.n(2 2)进出口商品和服务政策。它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进出口商品和服务政策。它是根据对外贸易总政策和进出口商品的生产及国内市场状况等分别制定的策和进出口商品

    4、的生产及国内市场状况等分别制定的限制和鼓励商品、服务进出口的具体措施。限制和鼓励商品、服务进出口的具体措施。n(3 3)国别或地区贸易政策。它是根据世界经济政治形)国别或地区贸易政策。它是根据世界经济政治形势以及本国或本地区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分别制定对势以及本国或本地区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分别制定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策。(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与作用(二)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与作用 n1.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n(1)保护本国的市场n(2)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市场n(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n(4)积累资本或资金n(5)维护本国对外的经济和政治关系n2.对外贸易

    5、政策的作用对外贸易政策的作用 n(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n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n b.实现经济增长n c.达到外部均衡n d.稳定经济,加强适应能力n(2)加强和完善经济体制n(3)获取良好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三)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n1.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n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过程中,一般要考虑如下因素:n(1)本国经济结构与比较优势n(2)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n(3)本国与别国经济、投资的合作情况n(4)本国国内物价、就业状况n(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n(6)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组织中享受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n(7)本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n(8)本国各个经济集团

    6、的意见n(9)政治和社会因素和经济安全等2.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 n(1)通过海关对进出口贸易进行管理 n(2)国家广泛设立各种机构,负责促进出口和管理进口 n(3)国家政府出面参与各种国际经济贸易机构与组织,签订经济贸易条约和协定,进行国际经济贸易方面的协调工作。第二节第二节 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及其演变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及其演变一、一、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n(一)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一)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n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活动不加干预,即对商品进口不加限制,不设障碍,对商品出口也不给予特权和优惠,任其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自由地竞争与发展。n现实的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取消和减少对

    7、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和减少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惠。而当今的贸易自由化则意味着降低政府对对外贸易(包括货物、服务贸易与投资)的控制和直接干预,而代之以价格机制(如关税等)的调节,扩大服务市场的准入,取消对投资的限制(二)自由贸易政策的历时时期(二)自由贸易政策的历时时期n1.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18世纪英国英国开始,而后向其他国家扩散)n主要成果如下:n(1)废除谷物法n(2)关税税率逐步降低,纳税商品数目减少n(3)废除航海法 n(4)取消特权公司 n(5)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 n(6)与外国签订自由贸易条约 2.二战后至70年代中期的贸易自由化n(1)贸易自由化的含义

    8、n国家之间通过多边或双边的贸易条约与协定,削减关税壁垒,抑制非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障碍与歧视,促进世界货物贸易和服务的交换与生产。n(2)战后贸易自由化的基础n第一,贸易自由化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n第二,世界经济处于恢复和发展阶段;n第三,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大的需要;n第四,国际分工广化和深化的需要;n第五,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靠的需要。(3)战后贸易自由化的具体表现n首先,建立促进自由贸易的国际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n其次,经济集团内部逐步取消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以欧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较为充分地得到发展。n再者,一些经济集团和发展中国家给与周边国家和发展

    9、中国家以优惠关税待遇。如洛美协定和普遍优惠制度的实施。n最后,发达国家主动放宽或逐步取消了进口限额、外汇管制等非关税壁垒措施。3.贸易自由化的深化(20 世纪90年代以来)n(1)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为全球贸易自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n(2)区域经贸集团内部贸易的自由化发展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走向深入。n(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及转型国家也主动推行贸易自由化措施。(三)战后支持贸易自由化的各种主张n1983年11月关贸总协定总干事邓克尔曾邀请7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7人小组对国际贸易制度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对世界现行的贸易制度和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写出了名为争取较好

    10、未来的贸易政策的报告。报告从正反两方面审查了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该报告指出保护主义只顾眼前利益,其代价是长期的、昂贵的,而“开放性的国际贸易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二、保护贸易政策二、保护贸易政策n(一)保护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内容n1.含义n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服务和投资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服务出口和对外投资给予优惠和补贴。n保护贸易政策是一系列干预贸易行为的各种政策措施的组合。保护贸易政策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基本上是后进国家或竞争力弱的国家崇尚的贸易政策。2.保护贸易政策的内容n(1)保护关税政策n原始积累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也叫保护关税政

    11、策。主要内容是:n a.限制输入政策n b.促进出口的措施n c.其他措施n包括保护农业:政府通过职工法,鼓励外国技工的移入;以行会法规奖励国内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实行航运垄断;奖励人口繁殖,以扩大劳工来源等。n(2)保护幼稚工业政策n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是保护幼稚工业政策,它代表的是相对落后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n(3)超保护贸易政策n垄断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也叫“超保护贸易政策”。这种政策是指国家借助垄断实行以补贴、倾销等方式扩大出口,以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达到垄断国内市场、争夺世界市场、追求贸易顺差、带有进攻和垄断性质的保护贸易政策。n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盛行。在这个阶段,垄断削弱

    12、了自由竞争,经济危机出现并加重。n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n第一,保护的对象从幼稚产业到成熟产业。n第二,保护的范围从国内转向国际。n第三,保护的目的从防御转入进攻。n第四,保护从一般资产阶级转向注重保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n第五,保护的措施多样化。(4)新贸易保护主义n a.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n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经济崛起的同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世界市场份额不断上升,而两次石油危机又使发达国家从经济的高速增长转向滞胀时期,失业问题深深困扰着各国,以美国为首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n b.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n第一,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n第二,保护的措施多样化n

    13、第三,贸易保护制度更为法制化n第四,保护的程度不断提高(二)(二)战后支持保护贸易政策的各种主张战后支持保护贸易政策的各种主张n1.对付国内市场扭曲论n2.贸易条件论n3.维持国内高水平工资论n4.增加国内就业论n5.保证平竞争论n6改善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论n7.保护知识产权n8.作为贸易报复和谈判的手段n9.国家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论三、战略性贸易政策三、战略性贸易政策n(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及战略目标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含义及战略目标产业n1.含义n国家从战略的高度,用关税、出口补贴等措施,对现有或潜在的战略性行业(部门、产业)进行支持和资助,使其取得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和国民福利。n

    14、2.战略目标产业n战略目标产业一般为高附加值产业即投入少而产出价值高的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即依靠产品以及生产过程的快速革新而获取成功的产业。(二)理论构成(二)理论构成n该理论由两种理论构成,一是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詹姆斯.A.伯兰特(James.A.Brander)和美国波士顿学院的巴巴拉.J.斯本塞(Barbana.J.Spencer)提出的“利润转移”理论和马歇尔(A.Marshall)提出的“外部经济”理论。1.利润转移理论n“利润转移”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特别是寡头竞争市场上,寡头厂商可以凭借其垄断力量获得超额利润,在与这类国际寡头竞争中,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出口补贴帮助本国厂商夺

    15、取更大市场份额,或以关税迫使外国厂商降低价格,或以进口保护来促进出口,从而实现外国利润向本国的转移,增加本国的福利。2.外部经济理论n“外部经济”理论认为,产业外部经济因素对产业自身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政府对具有显著外部经济因素的产业给予适当的保护和扶植,使之能够在外部经济作用下形成国际竞争力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n他们认为,能够实现“利润转移”和“外部经济”效应的产业,则成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和目标产业。(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博弈理论基础n 两家寡头企业之间的竞争 生产 不生产 生产 不生产空中客车波音公司-5-51000010000 生产 不生产 生产 不生产空中客车获得政府津

    16、贴后多竞争的影响空中客车波音公司20-51000012500(四)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条件n1.不存在其他国家的报复行为n2.完备的信息和高效的政府n3.具备一定条件的产业n4.完善成熟的市场经济四、管理贸易政策四、管理贸易政策n自自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中期以来年代中期以来 ,出现一种介,出现一种介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兼有两者于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兼有两者特点的一种新的政策倾向特点的一种新的政策倾向管理贸易管理贸易政策。政策。n所谓的管理贸易政策就是以协调为中心,所谓的管理贸易政策就是以协调为中心,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手段,以政府干预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手段,对本国

    17、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有干预、协调和管理的一种贸易制度。有人称之为人称之为“不完全的自由贸易不完全的自由贸易”。n(一)管理贸易的主要特点是:(一)管理贸易的主要特点是:n1.1.通过立法,使管理贸易法律化、制度通过立法,使管理贸易法律化、制度化化n2.2.采用单边、双边和多边协调管理等方采用单边、双边和多边协调管理等方式解决有关国际贸易问题式解决有关国际贸易问题 n3.3.管理贸易措施以非关税壁垒为主管理贸易措施以非关税壁垒为主 n4.4.管理贸易不仅盛行于发达国家,也为管理贸易不仅盛行于发达国家,也为发展中国家所采用,

    18、并运用于区域性贸发展中国家所采用,并运用于区域性贸易集团易集团五、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理论依据五、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及理论依据n(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15-17世纪)-保护贸易政策 n(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18-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美国、德国保护贸易政策 n(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出-二战前)-超保护贸易政策 n(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选择的自由化,不完全排除保护贸易政策n(五)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新贸易保护主义 n(六)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管理贸易政策 各种自由贸易、保护贸易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自由贸易政策(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新贸易保护政

    19、策、战略性贸易政策(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二战后赫俄“要素禀赋论”凯恩斯“对外贸易乘数论”自由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垄断(19世纪后半叶至二战前)古典贸易学说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说”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自由竞争时期重商主义保护关税贸易政策原始积累时期主要理论依据主要理论依据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时时 期期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及理论依据五、我国的对外贸易体制沿革n(一)外贸统制专营时期(1949 1978)n 与产品经济和单一的计划经济的国家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我国建立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外贸各专业公司统一经营,实行指令性计划和统负盈亏的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

    20、这种外贸体制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利于使在国际收支中避免出现逆差,有利于将中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被资本主义国家控制的)中的任何不确定因素隔离开来,有利于控制中国进出口水平和构成,达到保护民族幼稚,实现进口替代战略的目的。但是,该体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主要是:(1)独家经营,难以调动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统得过死,阻碍了与买方、卖方的接触,不利于外贸企业发挥自主经营的能力。(3)统包盈亏,不利于外贸企业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自我约束的企业经营之路。而且未能体现地方、国家、企业、个人的利益关系,他们积极性的发挥。(二)放权过渡时期(1979 1987)n简政放权是这一时期外贸体制改革的

    21、主旋律。1984 年,经贸部实施简政放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而以如下三项最为重要:n(1)1984年1月起,多数省份有权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1985年1月起,允许企业自己决定使用50的留成外汇;n(2)1984年1月,明确28种限制进口商品,允许一批机构无须经过经贸部就可进口非限制类商品,这些机构包括经贸部所属外贸公司和分公司,其他部门所属的外贸公司,省政府经营的外贸公司。n(3)1984年9月,通过外贸体制改革报告,包括“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实行外贸代理制”、“改革外贸计划体制”和“改革外贸财务体制”等。至此,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各省及下属外贸组织开始成

    22、为外贸活动的主力军。经过简政放权、扩大了省一级外贸自主权。外贸公司的数量显著增加。n然而,对于大多数生产企业来说,外贸公司仍然是它们通向国际市场的唯一选择。中国生产企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隔层导致四个的出现:n一是出口效益低、不同出口商品的换汇成本差异极大;n二是出口格局不合理,国际价格信息没有通过正常途径及时传递给生产者,盈利的出口商品得不到鼓励,而不盈利或亏损的出口产品又不能及时得到纠正;n三是缺乏国际市场行情信息,企业不能面对国际市场寻找机会,或根据要求进行产品改良;n四是缺乏来自进口的竞争,进口管理和高关税,使进口竞争不能起到促使国内生产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提高竞争力的作用。n国际经验

    23、表明,取消这一隔层,可以大大提高中国企业的外贸操作效率。高效率的贸易体制需要消除竞争过程和经营机会中的贸易障碍,其中,最大的贸易障碍就是各种形式的垄断,这不仅包括行业产品垄断,而且包括地理疆界垄断。(三)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1990)n外贸吃“大锅饭”的体制多年来一直制约着外贸事业的发展。经过调查,国务院决定从1988 年起全面推行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主要内容是:(1)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以及全国性外贸(工贸)总公司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上缴中央外汇和相应的补贴额度,承包基数三年不变;(2)取消原有使用外汇控制指标,凡地方、部门和企业按规定所取得的留成外汇,允许

    24、自由使用,并开放外汇调剂市场;(3)进一步改革外贸计划体制,除统一经营、联合经营的21种出口商品保留双轨制外,其他出口商品改为单轨制,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直接向中央承担计划,大部分商品均由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自行进出口。(4)在轻工、工艺、服装三个进出口行业进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的改革试点。n三年来的实践表明,承包制的推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n首先,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贸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为解决责权利不统一的状况迈出了一大步,从而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外贸的发展。其次,它有利于解决经营体制上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让企业逐步走向自主经

    25、营的道路。n再者,它促进了工贸结合,有利于增强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n与此同时,承包制也暴露出一些弊端:(1)尚未建立外贸的自负盈亏机制。承包制仍然保留了中央财政对出口的补贴,财政补贴是一种非规范化的行政性分配,带有主观随意性,也不符合国际贸易的通常做法。(2)助长了局部利益的膨胀和不平等竞争的加剧。对不同地区的承包企业规定不同的出口补贴标准和不同的外汇留成比例,从而造成了地区间的不平等竞争,诱发了对内的各种抢购大战和对外的竞相削价销售,造成外贸经营秩序的混乱。(3)企业行为短期化。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刺激下,缺乏中长期投资眼光和积极性,只重承包期内任务的完成和超额完成,往往忽略了外贸长期发展的战

    26、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企业宁可转产附加值低且易迅速出口、换汇成本低的产品,导致国家外向型企业产品结构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4)承包期一定三年不变,未能适应国内非经营环境的变化。遇有重大的环境变化,承包企业往往难以完成承包任务。(四)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1991-1993)n这一轮外贸体制改革重点放在微观管理层的变革,它既是建立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也是前一阶段简政放权道路的延续。在一系列改革措施中,有两项特别重要:(1)取消国家财政对出口的补贴,按国际通行的做法由外贸企业综合运筹,自负盈亏;(2)改变按地方实行不同外汇比例留成的做法,实行按不同商品大类统一比例留成制度。此后,中国外贸经营基本打

    27、破了“大锅饭”体制,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n外贸财政补贴的取消使外贸企业第一次被真正作为外贸经营主体和参与竞争的独立实体而受到重视,使国内外贸企业能够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从而在更深更广的范围内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市场秩序健康发展,同时,它还扩大了企业对外汇的支配使用权,有利于保持适度的进口增长,为进一步拓展对外贸易关系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为了保证国家收汇并防止逃汇、套汇,外汇管理部门和结汇银行实行跟踪结汇,加强了对出口外汇的管理。(五)近年来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新进展(1994-)n(1)改革外汇管

    28、理体制,发挥汇率对外贸的重要调控作用。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实现双重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的、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现行的各类外汇留成,取消出口企业外汇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实行银行售汇制,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外汇体制改革为各类出口企业创造了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有助于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大大加速外贸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更有效地发挥汇率作为杠杆调节对外贸易的功能;有助于中国外贸体制与国际规则接轨。1996年12月1日,我国还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

    29、组织第八条款规定的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n(2)运用、手段、完善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加强和改善客观管理,即管方针、管政策、管规划、管监督,在1994年对外贸易法颁布实施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并实施各种配套法规,将对外贸易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宏观上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如汇率、关税、税收、利率等调节对外贸易。对进出口总额出口收汇和进口用汇实行指导性计划。加快赋予具备条件的国有生产、商业物资企业和科研单位外贸经营权,1996年9月,外经贸部颁布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规定外国公司、企业可以与的公司、企业在上海浦东新区和深圳经济特区试办中外合资外贸公司。外商不仅在生产领域,而且

    30、可以在流通领域进行合资合作经营。此外,1996年我国还在5个经济特区进行生产企业外贸经营登记制试点。外贸经营权将根据我国的对外承诺,最终由审批制转向依法登记制。n(3)加快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国有外贸企业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管理,积极推进企业制度、综合商社和设立监事会、内部职工持股等试点,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我国外贸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政府鼓励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兼并,向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和综合化方向,逐步形成一批以外贸公司为龙头,贸工技商结合的综合商社和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具有多种功能的产业跨国公司。对一些小的外贸企业则根据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

    31、则,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改组,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通过组建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将分散的外贸经营权重新统一起来,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体制发展的新趋势。n(4)保持对外贸易政策在全国范围的统一性,增加透明度。这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观要求,也是国际贸易规范之一。按照国际规范及中国的承诺,只实施正式公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5)加强外贸经营的协调服务机制。进一步发挥进出口商会等中介机构的协调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外贸行业的律师、和审计事务所及咨询服务机制;加大对违法经营者的惩处力度。1996年9 月经贸部成立了“中国国际商务中心”,为实现我国对外经贸管理,经营和服务的国际化、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有效

    32、途径。n(6)外贸经营资格由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2004-)n2004年6月19日,商务部第九次部务会议讨论通过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本办法规定:第一条 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以下简称外贸法)第九条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第二条 从事货物进出口或者技术进出口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以下简称商务部)或商务部委托的机构办理备案登记;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和商务部规定不需要备案登记的除外。对外贸易经营者未按照本办法办理备案登记的,海关不予办理进出口的报关验放手续。办法的一个最重要亮点就是国内和国外的自然人都可以进行外贸经营备案登记,获得外贸经营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chapter6国际贸易政策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10066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