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融合汉唐之际的民族关系问题重点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冲突与融合汉唐之际的民族关系问题重点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冲突 融合 汉唐 之际 民族 关系 问题 重点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冲突与融合汉唐之际的民族关系问题重点冲突与融合汉唐之际的民族关系问题重点 一、秦汉时期的抗击匈奴与打通西域(一)秦始皇时期 抗击匈奴的主要活动1.抗击匈奴,收复失地n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30万将士抗击匈奴,收复河套以南的河南地区(今内蒙古伊克昭盟),相继在榆中(今甘肃兰州以东)以北、黄河以东、阴山以南地区设置三十四县,并从中原一带迁来大量人口充实该地区。秦朝疆域及民族分布2.修筑万里长城,保护农耕民族n将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长城修复并连接起来,筑成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保护北方农耕民族。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成为保护北方农耕民族的
2、一道屏障。(二)西汉前期 “和亲”匈奴的民族政策白登之围与“和亲”政策的实施n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进剿韩王信,被匈奴围困于白登(白登之围)。n刘邦采纳娄敬建议,与匈奴“和亲”,并在边塞开通关市贸易。n文帝采纳晁错建议,募民迁居塞下,屯田筑城,加强边防,并推行入粟拜爵之制。n与匈奴“和亲”并厚予馈赠的政策,一直延续到景帝时代。(三)武帝时期 反击匈奴的三次战役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第一次战役n元朔二年(前127年),匈奴入侵,卫青率军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击,收复河套地区,设置朔方郡(治今内蒙古杭锦旗北),重新修缮秦朝所筑边塞。n同年夏,募民10万口移居该地,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
3、直接威胁。n收复朔方郡后,匈奴转而连年入侵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云中、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等地,卫青指挥汉军多次出击。第二次战役n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率军自陇西出击,过焉支山(今甘肃山丹东南),西入匈奴境内千余里。同年夏,自北地(今甘肃庆阳西北)出击,逾居延海,夺得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设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阻断了匈奴与羌人的联系,沟通了内地与西域的交通。n随后,迁徙关东贫民72万,充实陇西、北地、上郡、西河等地。n这次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浑邪王杀休屠王,率四万余人归汉,分徙于西北边塞之外,因其故
4、俗置五属国。第三次战役n元狩四年(前119年),汉军分两路追击匈奴:n西路军由卫青率领,从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出发;n东路军由霍去病率领,从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出发;n汉军直击漠北,至狼居胥山(今蒙古乌兰巴托以东),临瀚海(今贝加尔湖)而还,控制了朔方以西至河西走廊的大片地区,随后迁徙六十万人屯田戍守。(四)西汉中期 西域隶属关系的建立西汉疆域及民族分布 西域隶属关系的建立n西汉中期,匈奴贵族内部分裂,五单于争权夺位,互相残杀,匈奴势力日益削弱。n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归汉,汉政权在西域设立都护,与西域诸国确立隶属关系。n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呼韩邪单于率部归汉。n
5、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在车师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与防务。n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副校尉陈汤调发西域军队,击败郅支单于,打通西域通道。n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王嫱出塞,恢复和亲,结束长达百余年的战争局面。(五)东汉时期匈奴的分裂与西域的收复 匈奴的分裂与西域的收复n光武帝建武二十年(44年),匈奴一度进抵上党、扶风、天水等郡,威胁东汉政权。但连年旱蝗灾害,匈奴人畜大批死亡,东面乌桓乘机进攻,迫使匈奴向北迁徙。n建武二十四年,匈奴贵族争夺权位,南部八部拥立日逐王比为南单于,沿袭祖父呼韩邪单于之号,率部内附五原塞,得到东汉朝廷接纳,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转向定居农耕生活,并向东
6、、南迁徙。n自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起,汉军分四路出击北匈奴,恢复了西域都护与戊己校尉,陆续打通西域南道。n和帝永元元年(89年)以后,汉军连败北匈奴,迫使其向西远徙,西域北道也被打通,西域各国归属东汉政权。东汉疆域及民族分布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迁徙与民族大融合(一)北方少数民族 大规模内迁的三次浪潮1.第一波内迁浪潮n公元13世纪的东汉至西晋时期,南匈奴、乌桓、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分别进入辽西、幽并、关陇地区,与当地以汉族为主体的土著居民杂居在一起,使该地区民族关系日渐复杂。n据曹魏末元帝景元四年(263年)诏命,仅汉末曹魏以来近百年间,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人口多达87
7、0余万。三国时期的北方民族分布西晋时期的北方民族分布西晋境内内迁各族分布图 西晋时期的“徙戎论”n晋武帝时,郭钦上疏:胡骑自平阳、上党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尽为狄庭矣。n晋惠帝时,江统上徙戎论: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2.第二波内迁浪潮n始于公元3世纪末,利用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及晋怀帝时的“永嘉之乱”,特别是西晋灭亡之际,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大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先后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近二十个地方割据政权,延续了一百二十多年的“五胡十六国”时代,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民族构成,加剧了各地民族关系的复杂化。东晋十六国时期形势图3.第三波内迁浪潮n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