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孟子两章(第1课时)》课件-鲁教版.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087359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PPT
  • 页数:22
  • 大小:21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孟子两章(第1课时)》课件-鲁教版.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孟子两章第1课时 年级 语文 下册 25 孟子 课时 课件 鲁教版 下载 _其它资料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1大家好大家好222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课文导入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那则气势恢宏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吗?西路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齐答:“得人心者得天下。”)今天,我们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层探究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4134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重难点解析5课文小结26布置作业51.了解孟子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反复诵读,积累名言警句;借助注释理解文意,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体会孟子的文章逻辑严密而有文采的特点;3.体会“得人者得天下”的道理,增强对国

    2、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重要性的认识。学习目标6 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后世认为他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并尊其为“亚圣”。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u 作者简介整体感知7u 作品简介孟子是儒家的经典之一,为孟子和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书中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成为此后读书人的必读书。8u 朗读课文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3、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听音频,读准字音,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9u 基础字词米粟非不多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亲戚畔之(s)(y)(pn),通“叛”10u 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名词用作动词,限制)11u 一词多义之(动词,到)(代词,它,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助词,的)三里之城环而攻之而不胜寡助之至利(形容词,锋利、锐利)(形容词,有利)地利不如人和兵革非不坚利也12u 古今异义1.池非不深也2.兵革非不坚利也3.委而去

    4、之4.委而去之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6.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古义:兵器。今义:士兵)(古义:放弃。今义:委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古义:界限,限制。今义:地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13u 疏通文意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14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进

    5、攻,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的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1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界限

    6、,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得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力量,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16u 理清思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结论:论据:战争需要人和类推:治国需要人和得道多助天下顺之失道寡助亲戚畔之施行仁政返回17研读课文1.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理解?中心论点即篇首第一句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

    7、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两个“不如”,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之间的比较,实质上市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较,强调指出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的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的主观条件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利的是人而不是物。在比较中立论,给人的印象极其深刻。句式亦极相同,语气十分肯定,斩钉截铁,不容置疑。182.“城非不高,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连用四个双重否定句有何表达效果?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连举城、池、兵革、米粟等,突出强调防守方的“地利”优势,理应守住。与下文“委而去之”的败局形成对照,使得“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有了很强的说服力。

    8、193.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A.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后面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着“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B.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返回20本文是如何将“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统一起来的?“人和”就是人心团结,众志成城。这涉及人心向背的问题,下文中提到的“多助”与“寡助”也是人心向背的问题。“多助之至”,天下百姓就拥护你;“寡助之至”,连亲人都要背叛你。所以,这两者是同一个问题,都能统一到孟子主张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上来。重难点解析21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在战争中所起作用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实施“仁政”的重要性。22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预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退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孟子两章(第1课时)》课件-鲁教版.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8735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