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七 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flying
  • 文档编号:50870
  • 上传时间:2018-09-02
  • 格式:PPT
  • 页数:35
  • 大小:66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七 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课件.ppt》由用户(flying)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板块 1894 1900 年间 列强 侵华 中国人民 抗争 探索 课件 下载 _第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板块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阶段特征】1.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2.政治:西方列强侵华不断加剧,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后,出现军阀割据局面。3.经济: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占据主导地位;洋务运动破产,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4.思想: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2、,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多元思想并存的格局。5.生活: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巨变,服饰、礼仪、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出现了向近代化演进的趋势。,第1讲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封建统治腐朽,没有认真进行战争准备。(3)西方: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愿望强烈,普遍支持

    3、或默许日本的侵略行为。(4)朝鲜: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时机。,2.进程(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战争爆发。(2)平壤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4.影响(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2)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4、,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直接原因:山东外国教会洋教势力的猖狂。(2)旗号:“扶清灭洋”。它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丧失了对清王朝的警惕。(3)败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量的强大与共同镇压。(4)作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5、。(2)过程: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与清军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攻陷北京。,(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重理解1.多角度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2.辨析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鸦片战争以后,甲午中日战争之前,资本主义国家对华主要是商品输出。(2)资本输出:是指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主要是资本输出。3

    6、.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1)19世纪4060年代侵华国家:主要是英、法,其次是美、俄。侵略范围:主要是在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侵华方式:主要是武力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加紧商品输出,掠夺原料。,(2)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侵华国家:英、法、日、美、俄、德、意等。侵略范围:向中国内地扩展。侵华方式:在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由“中外和好”到瓜分中国再到“以华治华”,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3)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侵华国家:美日成为侵华主要国家,先是日本独霸中国,后是美国确立优势地位。侵华方式:主要是扶植代理人“以华治华”。,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 晚清向近代化

    7、演进的趋势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改革材料中英重大改革,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问题】 综合比较中英两国政治改革,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要求: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从试题的要求看,中英两国改革的原因、内容和结果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从学生角度来看,内容和结果是最容易组织答案的,所以,选取自己最擅长的一项进行解答是解答本类试题的一个捷径。(2)定时空,找关联:清朝的改革发生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目的是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英国的改革发生在19世纪后半期,民主制度已经成熟,改革的目的是

    8、完善民主制度。(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了中国的改革围绕着扩大资产阶级参政权。反映了中国的改革缺乏连续性。反映了中国的改革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质是巩固君主专制制度,对宪政改革缺乏诚意。反映了英国的改革围绕着扩大选举权范围,推进政治民主化。从英国改革时间及内容看渐进有序。,【答案】 示例1:内容:中国政治改革的内容围绕扩大资产阶级参政权,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围绕调整议席分配,扩大选举权范围,推进政治民主化。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英国工业革命后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

    9、完善代议制,发展民主;民众民主意识增强。示例2:结果:中国政治改革失败,英国议会改革成功。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封建势力强大,清政府缺乏对政体变革的诚意;改革措施缺乏连续性;改革的外部环境恶劣。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改革措施、实施过程渐进有序;英国政治环境稳定。,【深化拓展】 1.清朝统治者进行宪政改革的原因(1)迎合列强的要求:为了维护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长久统治,西方列强多次要求清王朝仿效西方进行宪政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2)消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础:当时革命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已经风起云涌,清朝统治者认为实行宪政可

    10、以消除革命党人起义的基础。(3)拉拢资产阶级立宪派:清朝统治后期,立宪派势力较大,他们虽然主张建立民主制度,但是,他们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清王朝实施宪政的目的之一是拉拢立宪派。(4)稳定统治集团内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加强团结: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地主阶级出现分化,洋务派中的一些人物也开始主张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挽救统治危机。,2.19世纪中日两国近代化成效的比较,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 角度一晚清政府改革【典例1】 (2017海南卷,10)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

    11、律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试题分析】 材料中“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反映出皇帝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英国式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故A项错误;材料中议员部分是选举产生,能够参与国家政治经济重大事务的决策,并不是皇帝个人的独裁,故B项错误;材料中皇帝在政治上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体现出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皇帝对资政院的控制,不符合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故D项错误。答案:

    12、C,角度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典例2】 (2014海南卷,14)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试题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列强既有勾结也有矛盾,这是解答本题的教材依托。结合教材可知,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是甲午中日战争,A项排除。美国提出在中国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目的是保持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自由开放,“保持中国领土和

    13、行政权力完整”条款实质上是美国为了在经济贸易方面保持中国市场的完整性。这均有利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中国获得更大的权益,C项正确。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针对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提出的,并非针对义和团运动,更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D两项错误。答案:C,【教材补缺】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表现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以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表现有:1.争做中国债主: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偿付对日赔款和“赎还”辽东半岛的费用,大借外债。为了争做中国的债主,帝国主义列强展开了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2.抢夺路权矿权:列强在争做中国债主的同时,又以另一种方式向中国输出资本,即抢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这也成为帝国主义抢夺势力范围的重要手段。3.争相开厂:列强利用马关条约里关于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的规定,又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建厂。外国工厂的生产规模大,产量多,成本低,产品在中国市场处于优势地位。,4.划分“势力范围”:19世纪末,俄、法、英、日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5.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因美西战争错过了瓜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板块七 第1讲 1894~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探索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870.html
    flying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