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5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真题与答案.pdf》由用户(hnxyzlf)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资格证 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真题 答案 解析
- 资源描述:
-
1、1/92015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2015 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解析学)题解析1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国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作、理论的识记情况。“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理论都是洛克的代表性思想。“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强调外部环境因素尤其是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此外,在教育漫话这部作品中,洛克对绅士教育思想进行了详尽论述,他认为绅士要既有贵族的风度,能活跃于上流社会和政治舞台,又有事业家的进取精神,是发展资产阶级经济的实干人才;绅士应受体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故B项正确。A项:夸美纽斯在其代
2、表性理论“泛智教育”思想中强调“教育是将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一门艺术”,此外他还在其代表著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论证。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赫尔巴特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其代表性的理论包括传统“三中心”理论(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与题干不符,排除2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的识记情况。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在其著作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表明,经教育活动而
3、希望引起和实现的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类别可以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目标领域。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低级到高级共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级;辛普森把动作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七级。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为混淆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3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对经济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这一知识点的理解。马克思通过他的劳动价值论指出:“比社会平均劳动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
4、种劳动力比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这段话说明复杂劳动之所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是教育和训练的结果。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题干,题干中出现两次的是“劳动”一词。在教育学的理论学习中,劳动都是与生产力,即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故A项正确。B、C、D三项:结合题干中的三个关键词“马克思”“复杂劳动”“简单劳动”来看,与政治、文化和人口功能没有联系。与题干不符,排除。4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与发展的理解与识记情况。解答本题
5、的关键点是正确区分清朝末期的两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壬寅学制”是1902年由张百熙主持制定的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但未能成功实施。随后的“癸卯学制”是第一个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推行的系统学制。结合题干要求,故B项正确。A项:“壬寅学制”颁布于1902年,是第一次正式颁布但未能成功实施的现代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壬子癸丑学制”颁布于19121913年民国政府时期,不属于清末的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壬戌学制”颁布于1922年,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的“六三三学制”。与题干不符,排除5答案:答案:C2/9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教育的理解。作为名词的
6、“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首先,教育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都一定是以人为培养对象的;其次,教育对人的培养一定是有目的的,区别于一切无目的和随机的现象与活动对人的影响;最后,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故C项正确。A项:政治和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和事物也可以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不能对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本质区分。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同A项一样,“促进社会发展”不能对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和事物进行本质区分。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自身生产”指向教育的经济功能而非本
7、质。与题干不符,排除。6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三条第一款的规定。该法条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故C项正确。A项:“六三分段”是九年一贯课程设置实施以前的课程设置方式,不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同A项一样,“五四分段”不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强调基础性和普及性,且“多种形式设置共存”本身就不现实。与题干不符,排除。7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课程类型的理解。依据课程内容的属性,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其中,活动课程是关注学
8、生的兴趣、需要和时间,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以直接经验的学习为主。活动课程正式规范化,并在教育领域中真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课程形态是从杜威开始的。题干中出现了“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和“做中学”,很明显是指向活动课程的。故B项正确。A项: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以间接经验为主,且以与活动课程背道而驰的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为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分科课程是学科课程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方面的另一种叫法,二者实质上是一样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依据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不同,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更强调课程内容在组
9、织方式上打破学科界限,主要是对旧分科课程的改进和扩展。不符合题干“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8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三个层级的课程文件的区分和鉴别。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故C项正确。A项:课程计划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其指导作用侧重于学校层面的总体教学安排。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而非依据。与题
10、干不符,排除。D项:教科书又称课本,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与题干不符,排除。9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各教学原则的理解与把握。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通过用形象的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题干中罗老师播放视频这一行为就是将教科书上的文字描述通过动态的、能用五官直接感知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丰富了学生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故A项正确。3/9B项: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强调在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
11、行思想教育。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循序渐进原则强调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入繁地逐步掌握知识的教学过程。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巩固性原则强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进行复习巩固以实现顺利再现。与题干不符,排除。10答案:答案: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本题需明确演示法和实验法的区别。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其实验主体是教师,且侧重教师进行示范。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其实
12、验主体是学生,且侧重于学生亲自操作。由题干可知,是陈老师在进行示范性实验。故C项正确。A项:由上文可知,实验法的实验主体为学生,且侧重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题干不符,排除。B、D两项:整个题干在描述一个示范实验的操作过程,由此可知,教师使用的是与实验操作有关的教学方法,并非单纯的讲授与谈话。与题干不符,排除。11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德育方法的理解与把握。依据题干描述,张老师通过自己的高尚品德以及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爱来感化学生,这是一种暗示的方式,希望学生能通过他的品德和言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属于人格感化的方法。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三种方式。故D项正确。A
13、项:实际锻炼法是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并给予相应激励或抑制,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题干中未提及张老师对学生品行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个人修养法也称品德修养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题干中没有提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的部分。与题干不符,排除。12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知觉特性的理解与把握。题干指出幼儿与成人在看同一幅画时的差异。显然幼儿对画面形成的是具象的感性认识,而成人对画面形
14、成的是抽象的理性认识。这是由幼儿与成人在已有知识与经验方面的不同造成的意义理解深度的不同,与知觉的理解性特性相符。故A项正确。B项: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主体在知觉过程中受到自身的兴趣、态度、爱好、情绪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主动而有意地选择少数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分)作为知觉的对象的特性。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距离、角度或光线的明暗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我们的知觉印象仍然不变。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类对客体的知觉总是以自己过去的经验来补充当时获得的感觉信息,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强调主观轮廓的存在。与题干不符,排除。13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
15、查对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分与把握。这三种记忆在保持时间、容量和存储方式等方面均有差异。题干中主要提及的是保持时间和存储方式。从“复述”和“保持几十秒”可以看出,晓东记忆单词时还处于短时记忆阶段。故B项正确。A项:瞬时记忆主要通过选择性注意来进行存储,且图像信息保持在1秒以内,声像信息保持24秒。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长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直到许多年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晓东的问题即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失败而仍停留在短时记忆阶段。与题干不符,排除。4/9D项: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的参与程度,记忆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其中,内隐记忆是指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
16、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与题干不符,排除。14答案:答案:D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将经历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和形式运算(1116岁)四个阶段。题干中指出晓波为中学生,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年龄相符。此外,晓波通过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或重量,说明他是先假设二者相关然后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的。这一过程进行的是假设演绎推理,且他能理解钟表的摆动幅度和钟摆的长度之间的抽象关系,以上表现均符合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逐步提高的核心特征。故D项正确。A项:处于感知
17、运动阶段的多为02岁的婴幼儿。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多为学龄前儿童,不能理解守恒,思维单纯,不可能进行抽象的物理实验。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多处于小学阶段,最主要的是本阶段的儿童还不能进行脱离具体形象的抽象逻辑思维。与题干不符,排除。15答案: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性格的结构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和理智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题干中“热爱班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和诚实正直”反映的是小丽对自己、同学、集体、社会和他人的态度。故A项正确。B项
18、:性格的特征差异不包括情感特征。此外,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题干中未出现与此三种情感相关联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情绪特征是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等。与题干不符,排除。16答案: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第一个水平为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包含惩罚与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第二个水平为习俗水平(916岁)
19、,包含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维护权威和秩序取向)阶段;第三个水平为后习俗水平(16岁以后),包含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原则取向阶段。题干中指明“小辉因害怕被教师批评而遵守上课纪律”,批评属于惩罚的一种,小辉这种行为的出现是为了避免惩罚,因而属于前习俗水平的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故B项正确。A项: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的儿童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显然小辉选择忽视自己的需求而去满足教师的需求。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儿童想要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好孩子”,以寻求家长和教师的赞许和认可为行为好坏的标准。虽然题干中描述的是中学生,但是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并不是每一个人到
20、了16岁之后都能进入后习俗水平的,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前习俗和习俗水平,因而根据特征推断,这个题目是避免惩罚,而不是为了寻求认可和赞许。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维护权威和秩序取向阶段)的个体不再遵从其他个体的标准而是遵从社会秩序,认为守法是对的。与题干不符,排除。17答案:答案:B5/9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几种自我防御机制的理解与掌握。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升华等。投射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题干中晓华认为别人也和他一样,符合投射的防御机制。故B项正确。A项:退行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