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精品课件:神经系统 临床2015 .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学精品课件:神经系统 临床2015 .ppt》由用户(罗嗣辉)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精品课件:神经系统 临床2015 医学 精品 课件 神经系统 临床 2015
- 资源描述:
-
1、 神经系统显像神经系统显像1内容 脑血流灌注显像(掌握显像剂、临床应用)脑代谢显像(熟悉)神经受体显像(了解)脑脊液间隙显像(了解)脑血管和血脑屏障功能显像(了解)23脑血流灌注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一、原理 应用能自由穿透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的放射性示踪剂,其在脑组织中浓聚的数量与血流量成正比,并在脑组织内稳定停留,通过体外计算机断层显像显示脑内各局部放射性分布状态,以获得脑血流灌注图,经计算机定量处理后,可计算出局部脑血流量(rCBF),并反映局部脑功能变化。二、适应证:1、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可逆性缺血性脑疾病(RIBND)2、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及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的效果评价 3、癫
2、痫灶的定位诊断 4、Alzheimer病的诊断与鉴别 5、偏头痛的定位诊断 6、脑肿瘤的定位及血供评价;术后或放疗后复发与瘢痕的鉴别诊断。4三、显像剂 脑血流灌注显像剂应具备的基本特性 1、可自由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后不能反向流出。2、脑细胞的摄取率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3、在脑中滞留足够的时间。4、具有确定的脑区域分布。5共同点:电中性、脂溶性、小分子量电中性、脂溶性、小分子量 脑血流灌注显像剂的分类:锝标记显像剂、胺类显像剂、弥散性脑显像剂 锝标记显像剂:99mTc-HMPAO锝标记六甲基丙二胺肟99mTc-ECD锝标记双半胱乙酯62023-2-9 二者共同特点:1、具有脑血流灌注显像剂应具备
3、的基本特性。2、均为脂溶性、电中性、小分子化合物。3、均以Tc3+作为中心离子,通过化学键和配位键与配体分子相连形成的螯合剂。4、脑摄取率均介于4%8%,血中清除速率较快。5、脑及全身辐射剂量低。7 二者不同点:99mTc-HMPAO:1、脑内分布相对稳定,灰质/白质分布比值较低,对白质病变的检测有利。2、放化纯度不稳定,制备后需在短时间内使用。99mTc-ECD:1、脑内分布随时间有轻微变化脑内总放射性1小时可减少约10%。2、放化稳定性好,体内排泄快。灰/白质比值高,有利于皮质小病灶的检出。82023-2-9四、显像方法1.显像前的准备:口服过氯酸钾封闭脉络丛和甲状腺、封闭视听、调节探头和
4、床、固定头部、确定眦耳线等。2.影像数据采集 断层采集,2535秒/帧,共60帧3.影像重建、图象处理与定量分析4.影像的显示: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92023-2-9 介入试验 脑血管的储备能力较强,当脑储备血流轻度下降时,常规脑血流灌注显像常难以发现轻微的异常变化。通过介入实验可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出率。包括药物负荷实验和刺激实验。102023-2-91、乙酰唑胺介入试验 原理:乙酰唑胺为碳酸酐酶抑制剂,使脑组织中的CO2和H2O结合生成HCO3受阻,导致脑内的CO2浓度增高,引起脑血管扩张,能使正常血管的脑血流量增加20-30%。方法:在静息显像后静脉注射乙酰唑胺1克,10分钟后进行介
5、入显像,然后比较静息与介入后显像时局部缺血区放射性分布变化。评价脑循环的储备功能及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11 2、刺激试验 视、听、语言、认知等生理性刺激,通过SPECT或PET显像,进行大脑的各种功能研究。122023-2-9影像分析 图象分析要点:从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分析 左右基本对称。脑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和脑干等灰质放射性较高;白质放射性稀疏。介入试验后,放射性分布增加。132023-2-9142023-2-9正常影像152023-2-9横断面162023-2-9冠状面172023-2-9矢状面182023-2-9 异常影像 1、局限性放射性分布异常减低或增高影 2、交叉性脑失
6、联络现象:多见于慢性脑血管疾病,属血管神经性反应。3、白质区扩大及脑中线结构偏移 4、颅脑损伤致结构紊乱 5、脑萎缩征 6、脑内结构的不对称性 7、介入试验前后放射性分布的显著差异性:定位诊断192023-2-9六、临床应用 TIA 发病机制: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神经功能障碍局限于某一血管分布范围。发作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发作间期无异常神经体征。ECT脑血流显像:相应区域的低血流区;表现为放射性降低或缺损区域,可为单个或多个。202023-2-9212023-2-9正常正常TIATIA静态与介入灌注比较222023-2-9脑梗塞 发病机制:脑血管阻塞引起局部供血区域脑组织缺血
7、性坏死或软化。部位: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及椎基底动脉供血区 rCBF图像:局部异常放射性缺损区232023-2-9242023-2-9特征:特征:放射性缺损比CT大更早发现病灶过度灌注征像交叉性小脑失联络交叉性小脑失联络:梗死区对侧的局部脑组织呈现低血流灌注现象(即放射性稀疏区),而此类现象并非是由于脑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而是一种血管神经反应。252023-2-9脑梗塞灌注及介入比较26 癫痫:发病机制:反复发作的大脑神经元超同步异常放电所致的突然性的、暂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rCBF图像:发作间期脑内局部放射性分布异常减低,以颞叶、额叶和顶叶多见。发作期原有减低区放射性明
8、显的高于周围组织。通过发作间期和发作期rCBF的变化来定位癫痫灶。2023-2-9癫痫发作期显像272023-2-9癫痫发作间期显像282023-2-9 Alzheimer病 发病机制:弥漫性大脑皮质萎缩,脑室扩大和脑沟增宽。rCBF图像:脑内多处放射性异常减低区,呈对称性、主要位于颞区及颞顶叶。局部脑血流的减低程度与脑细胞功能的低下程度及病情密切相关。292023-2-9Alzheimer病302023-2-9 偏头痛 发病机制:颅内血管的暂时性、可逆性扩张或痉挛。rCBF图像:发作期,局部放射性增多或减少,发作间期rCBF灌注和脑细胞功能恢复正常。31PET脑显像(代谢显像)一、原理 应用
9、11C、13N、15O、18F等组成生物机体的基本元素,如15O2、H2O等简单化合物及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物质标记物,将其引入体内可对其循环代谢等进行动态、追踪、定量测量。322023-2-9目前以局部脑葡萄糖代谢显像应用最为广泛。332023-2-9 原理原理葡萄糖几乎是脑组织的唯一能源物质滞留在脑细胞内 二、适应症 1、TIA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定位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2、各型痴呆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癫痫病灶的定位与疗效判断。4、脑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临床分级、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和复发或残存病灶定位。5、Parkinson病的早期诊断与病因研讨。6、精神病的病因研究和临床用药方案的
10、确定。7、脑生理研究与认知科学的探索。342023-2-9 三、显像剂:18FDG 、15O2 四、影像分析 正常影像:同脑血流灌注显像,脑细胞密集部位放射性分布较高,两侧均匀对称,灰质放射性大于白质,脑室无明显放射性分布。352023-2-9362023-2-9正常脑18FDG三维断层显像 异常影像 1、局部放射性异常减低或缺损影 2、局部放射性增高影 3、大小脑交叉性失联络:表现为大脑皮质病灶对侧的小脑部位写出现18FDG利用率异常减低,CT和MRI在相应部位无明显异常。4、脑萎缩征:脑皮质放射性弥漫减低,脑室部位放射性区域物异常扩大。5、脑内解剖结构的移位,提示占位性病变。372023-
11、2-9六、临床应用与评价 TIA和脑梗塞 1、早期诊断(发病24小时内)正常脑血流量为50ml/min/100g,局部脑血流量大于正常水平50%以上(即23ml/min/100g)时,脑组织缺血,但并不出现临床症状,此时PET可显示相应部位放射性降低或缺损,但CT和MRI无异常发现;当局部脑血流量降为8ml/min/100g以下,局部脑组织有形态结构变化时,CT和MRI才有阳性发现。由此可见,PET在 脑梗塞的早期定位和病程估计中具有明显优势。382023-2-9 2、急性脑缺血区存活脑组织的判断和病程分期。在严重缺血区,若局部存在18FDG摄取和氧代谢,表现为梗塞灶局部血流量减低,但氧代谢率
12、保持相对正常或不平行性减低,提示有存活脑组织,此时一旦恢复局部血供,脑细胞的功能可能恢复正常。392023-2-93、治疗时机的选择:再灌注窗及治疗窗 当梗塞区局部血流异常减低,但氧代谢率相对正常,提示此时处于治疗窗中,若积极治疗并恢复局部血供,脑组织功能可恢复,患者预后好;当梗塞区局部血流灌注与氧代谢均进于正常,提示可能出现自发性血管再通并出现局部血流再灌注,无须治疗预后良好;若梗塞区局部血流与氧代谢呈一致性减低,提示局部脑组织已坏死,治疗时机已丧失。40 4、治疗效果评价 治疗前后测定脑血流量和18FDG利用率的变化,能客观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及时制定有效治疗方案。5、预后的估测 同时测定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