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六下《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详案.docx

  • 上传人(卖家):丹乡武阿哥
  • 文档编号:5078077
  • 上传时间:2023-02-09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46.0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六下《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详案.docx》由用户(丹乡武阿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古诗三首 2022 语文课程 标准 解读 实践 古诗 教学 设计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3、古诗三首【学习目标】1.会写“侯、皎”等8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评价任务】1.会写“侯、皎”等8个字。(针对目标1)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针对目标2)3.能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针对目标3)【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评价任务】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针对目标1)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

    2、的意思。(针对目标2)3.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针对目标3)【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兴趣1.回顾以前学过的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并说说相应的节日习俗。教师提出要求: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分别讲的是什么节日,有什么对应的习俗?预设1:元日相关的节日是春节,春节的习俗是: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 。预设2:清明相关的节日是清明节,清明节的习俗是扫墓。预设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关的节日是重阳节,相关的习俗是登高、插茱萸。2.教师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三首古诗,一起去了解故诗中的节日习俗吧。3.教师出示诗题并板书:寒食,学生齐读诗题。

    3、二、学习古诗寒食(一)理解诗题,走进作者1.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预设1:寒食节又被称为“禁烟节”。教师介绍: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有观点认为,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2.教师提出要求: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吧!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工整清丽,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今存韩君平集三卷。3.教师提出要求:自

    4、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诗。(2)教师范读古诗,并出示朗读节奏。(3)全班齐读古诗,读出节奏。评价要素评价内容评价等级朗读字音正确字音正确、注意朗读停顿字音正确、注意朗读停顿、注意语调变化(二)品读诗句,感悟诗境1.解诗题。教师提出要求:诗题“寒食”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还有哪些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预设1:借助注释法。注释1解释了什么是寒食节。预设2:理解古诗的方法还有:边读边想象画面。预设3:理解古诗的方法还可以借助书中插图。2. 明诗意。(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教师提出要求:结合注释理解“春城”、“御柳”的意思,谁来说一说?预

    5、设1:春城:指春天的京城。预设2:御柳:皇城里的柳树。教师提出要求:谁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指名学生说诗句大意。预设:这两句的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后两句。(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教师提出要求:谁能借助注释,说说“日暮”、“汉宫”、“传蜡烛”、“五侯”的意思?预设1:日暮:夜色降临。预设:2: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朝皇宫。(“以汉喻唐”的写法)预设3: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预设4: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教师提问:后两句诗的大意是什么?谁愿意尝试说一说?预设:这两句的意思是:夜

    6、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青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三)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1. 教师提问:这首诗前后两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画面?你能简单概括吗?指名学生答。预设1:一二句描写的是:长安春景图。预设2:三四句描写的是:夜晚传烛图。(1)长安春景图(教师板书)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中前两句借用什么景物描写了春意?指名学生答。预设:诗人写“飞花”“斜柳”,实际上还暗写了风。“东风”与“飞”、“斜”相互照应。探讨理解“御柳斜”。按古人风俗,寒食节要折柳插门。取的新火往往是榆柳之火。(2)夜晚传烛图(教师板书)教师提问,引导深入探索: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

    7、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预设: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教师继续启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预设: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们的府第见流动,青烟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教师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皇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赐新火,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2.以读促悟,体会诗情。教师提出朗读要求:整首诗可以读得舒缓、平和,最后一句“轻烟散入五侯

    8、家”可以适当拖长声调,读出青烟袅袅的感觉。(1)指名读。男女分组读。(2)配乐读。评价要素评价内容评价等级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并可以体会诗中抒发感情(三)主题概括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主题?预设:本诗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三、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谈话引入:在中秋节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预设1:中秋节会吃月饼。预设2:中秋节会赏月。教师引出课题: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

    9、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板书课题:十五夜望月)教师提出问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教师提出要求:我们一起来了解中秋节习俗。交流分享,了解诗人王建。(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1.朗读古诗,读通读顺。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学生按要求朗读。(1)教师指导: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2)教师指导:“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尽”是前鼻音。(3)出示停顿节奏

    10、。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教师提出要求:请按停顿要求诵读古诗,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评价要素评价内容评价等级朗读字音正确字音正确、注意朗读停顿字音正确、注意朗读停顿、注意语调变化(三)把握大意,整体感知1.借助注释解诗题。师生交流。本诗在全唐诗中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是诗人的朋友,具体名字、生辰不详,从诗的原题来看,应该是诗人思念朋友所作。2.明诗意。(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教师提出要求:借助注释,谁来说说“中庭”“地白”的意思。预设1:“中庭”的意思是

    11、庭中,庭院中。预设2:“地白”的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教师提出要求:谁来说说诗的前两句的大意?预设:前两句的大意是: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教师提出要求:谁来说说后两句诗的大意?预设:后两句诗的大意是: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四)想象画面,体会诗情1.教师提出要求:从诗的前两句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学生汇报。预设1:我认为作者看到了清冷的月光,还听到了栖息在树上的鹊鸦的声音。预设2:“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以及夜间的丝丝凉意,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桂花是作者闻到了淡淡的花香。(

    12、教师板书:写景:白地 明月 鹊鸦 冷露 桂花)2.师总结过渡: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描写自己的所见所听,所闻所感,真不愧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教师引导提问:正是因为作者在中秋夜看到了如此景象,诗歌后两句才有感而发,中秋佳节,作者望月由此想到了什么?(板书:抒情)预设:诗人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教师继续发问:诗人由此用委婉的语气发出了什么疑问?想借此抒发怎样的感情?预设: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落到谁家?抒发思念友人的感情。(板书:秋思 思念友人)3.教师提出要求:“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1)生交流。(2

    13、)学生汇报预设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预设: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预设3:明月多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随园诗话4.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评价要素评价内容评价等级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并可以体会诗中抒发感情(五) 主题概括教师提出要求:这首诗的主题可以怎样来概括?学生汇报。预设: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 月色 和 望月怀人 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四、 生字教学五、 课后作业背诵本课学习的两首古诗寒食十五夜

    14、望月。【板书设计】长安春景图寒食 寒食习俗 传赐新火夜晚传烛图 第二课时迢迢牵牛星【学习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评价任务】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针对目标1)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针对目标2)3.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针对目标3)【教学过程】一、视频激趣,导入诗题1.观看视频,导入新课。2.教师引导: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取法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

    15、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诗题:迢迢牵牛星)3.师:我们一起来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教师组织学生诵读:学生自由读全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学生诵读。1.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迢 擢 札 杼 纤 脉教师点拨:重点强调:“纤”读“xin”;“脉脉不得语”中的“脉”读“m”。2.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出节奏。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3.读出韵味。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自己的理解。4.教师范读。5.自由练读。6.学生诵读。教师小结:学习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伴随着朗朗书声开始这首

    16、诗歌的学习。评价要素评价内容评价等级朗读字音正确字音正确、注意朗读停顿字音正确、注意朗读停顿、注意语调变化三、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教师导入:读懂诗,并读出诗里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诗的正式开始。诗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1.解诗题。师提出问题:迢迢是什么意思?预设:遥远的意思。教师提出问题:那么诗题是什么意思?预设:遥远的牵牛星。2.明诗意。(1)课件出示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教师提出问题:借助注释,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学生汇报。预设1:我知道了“河汉女”指织女星。河汉,指银河。预设2:我知

    17、道“擢”的意思是伸出。预设3:我知道“素”的意思是白皙。教师提出问题:谁来说说诗句大意?预设:牵牛星和织女星隔着银河遥遥相望,织女伸出纤纤素手拨弄织机,但一整天也织不成样,只有泪如雨下。(2)课件出示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教师提出问题: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预设1:我知道“盈盈”的意思是清澈的样子。预设2:我知道“脉脉”的意思是相视无言的样子。教师提出问题:联系上下文,谁知道“相去”“复”“几许”“间”这些词的意思?预设1:“相去”的意思是:相隔。预设2:“复”的意思是:又。预设3:“几许”的意思是:多远。预设4:“间”的意思是:间隔。教师提出问题:谁能

    18、完整地说说诗句大意?预设: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可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两人之间只隔着这一条银河,却只能含情凝望,不得相会,更不能对话。3.想象画面,品味诗情。(1)教师提问:“迢迢”和“皎皎”是什么意思?(板书:迢迢 皎皎)学生汇报。(2)有感情地朗读。教师提出朗读要求:朗读时,“迢迢”可以读得慢一些、长一些,“皎皎”二字起调可以稍高、稍短。(3)“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教师继续引导提问: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学生汇报。(4)教师引导:“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

    19、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两情的象征。“脉脉”写出了织女无言中透露着离愁,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板书:盈盈 脉脉)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语调稍低缓,最后一句适当拖长语调。重点读好“脉脉”一词,读出牛郎织女无尽的思念。(5)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学生汇报。预设: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诉说了平凡人的离别之思,抒发了忧伤的情感。(板书:相思之情 离别之苦)教师继续引导: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

    20、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预设1:伤感预设2:忧伤(7)教师提问: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预设1:相思预设2:思念 4. 教师提出问题:诗中大量运用叠词,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师补充: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生说诗句中的叠词。指名回答。预设:这些叠词不仅展示了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音乐美,而且使诗歌表达的情感更加动人。5.教师提出问题:这首诗的主题可以怎样来概括?预设: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了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或也可认为是一种相思而不得的愁绪。评价要素评价内容评价等级理解诗意、体会感情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并可以体会诗中抒发感情四、拓展延伸1.学写字2.课堂演练五、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迢迢牵牛星。 2.收集其他与节日有关的诗句。【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相隔之远 迢迢 皎皎相思之情 札札 不成章离别之苦 盈盈 脉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六下《古诗三首》教学设计详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7807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