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肾脏的排泄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八章肾脏的排泄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肾脏 排泄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八章肾脏的排泄概 述一、排泄的概念一、排泄的概念 排泄是指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以及进入机体排泄是指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以及进入机体内环境的异物和某些过剩的物质,经一定的排泄途径内环境的异物和某些过剩的物质,经一定的排泄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排出体外的过程。机体的排泄途径:由肺排出由肺排出CO和少量水分。和少量水分。由由胆汁胆汁排出肝脏代谢所产生的胆色素及经肠粘膜排排出肝脏代谢所产生的胆色素及经肠粘膜排出的无机盐。出的无机盐。由皮肤通过汗腺分泌由皮肤通过汗腺分泌汗液汗液,排出部分水分、少量,排出部分水分、少量NaCl和尿素。和尿素。由肾脏以由肾脏以尿尿的形式进行排泄。的形式进行排泄。二、肾脏
2、的主要功能二、肾脏的主要功能 (一一)泌尿功能泌尿功能 1.1.排泄排泄 2.2.调节渗透压调节渗透压 3.3.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二)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 1.1.分泌肾素分泌肾素 2.2.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 3.3.生成前列腺素等生成前列腺素等第一节 肾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特点一、肾脏结构的特点一、肾脏结构的特点 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人的两肾约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人的两肾约有两百多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有两百多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肾小管两部分组成,它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
3、尿功能。功能。(一)肾单位(一)肾单位肾肾小小体体肾小球肾小球 肾小囊肾小囊肾肾小小管管近端小近端小管管髓袢细段髓袢细段远端小管远端小管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粗段髓袢降支细段髓袢降支细段肾肾单单位位近曲小近曲小管管远曲小管远曲小管(二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 项目项目 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肾小球体积肾小球体积 较小较小 较大较大肾小球分布肾小球分布 外、中皮质层外、中皮质层 近髓内皮质层近髓内皮质层数量数量 多,约占多,约占90%少,约占少,约占10%髓襻髓襻 短,只达外髓质层,甚至不到髓质短,只达外髓
4、质层,甚至不到髓质 长,可达内髓质层,甚至达乳头部长,可达内髓质层,甚至达乳头部入、出球小动脉口径比入、出球小动脉口径比 2:1 1:1出球小动脉分支:网形小血管出球小动脉分支:网形小血管 有 有 有 有 U形直小血管 无 有 U形直小血管 无 有肾素分泌肾素分泌 多 多 几乎没有几乎没有肾血流肾血流 量多,流速快量多,流速快 量少,流速慢量少,流速慢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生成尿液生成尿液 浓缩与稀释尿液浓缩与稀释尿液(三三)球旁器球旁器 球旁器由入球小动脉的球旁器由入球小动脉的球旁细胞球旁细胞、远曲小管的、远曲小管的致密斑致密斑和和球外系膜细胞球外系膜细胞组成组成 1.1.球旁细胞球旁细胞 球旁
5、细胞为肾小球入球小动脉中层的肌上皮样球旁细胞为肾小球入球小动脉中层的肌上皮样细胞,细胞,能合成和分泌肾素能合成和分泌肾素。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使近球细胞分泌肾素使近球细胞分泌肾素。2.2.致密斑致密斑 远曲小管贴近球旁细胞时,其小管上皮细胞的远曲小管贴近球旁细胞时,其小管上皮细胞的排列变得致密,呈高柱状,使此局部形成向管腔内排列变得致密,呈高柱状,使此局部形成向管腔内的斑状隆起,称致密斑。是一种的斑状隆起,称致密斑。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能感,能感受小管液流量及受小管液流量及NaCl含量的变化,并将感受的信息含量的变化,并将感受的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影响肾素的释放。
6、传递给球旁细胞,影响肾素的释放。3.球外系膜细胞(间质细胞球外系膜细胞(间质细胞):入球、出球小动脉和致密斑三者构成的三角区之间的一群细胞。1.1.肾血流量大,分布不匀肾血流量大,分布不匀 人安静时两侧肾脏血流量约为人安静时两侧肾脏血流量约为1200ml/min1200ml/min,相当于心输相当于心输出量的出量的20%20%2525。其中。其中9494左右的血液分布于肾脏皮质,左右的血液分布于肾脏皮质,5%5%6 6的血液分布于外髓,其余不足的血液分布于外髓,其余不足1 1的血液供应内髓。的血液供应内髓。2.2.血液流经两次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脏的血液绝大部分流经肾脏的血液绝
7、大部分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和和肾小管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围毛细血管网。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短而粗,血流阻力低;而出球小动肾小球的入球小动脉短而粗,血流阻力低;而出球小动脉则细而长,血流阻力高。这一特点,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脉则细而长,血流阻力高。这一特点,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压较高,有利于滤过有利于滤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则血压较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则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吸收。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3.肾血流量相对稳定肾血流量相对稳定 在没有外来神经支配的情况下,在肾动脉灌注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
8、保持相对恒定的现象,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肾血流量自身调节的机制:肾血流量自身调节的机制:(1 1)肌源学说:)肌源学说:血压血压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平滑肌紧张性(收缩)(收缩)血流阻力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不增加)肾血流量保持稳定(不增加)血压血压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平滑肌紧张性(舒张)(舒张)血流阻力血流阻力肾血流量保持稳定(不减少)肾血流量保持稳定(不减少)(2 2)管)管-球反馈:球反馈:血压血压肾血流量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 小管液流量小管液流量 入球小入球小A A收缩收缩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出球小出球小A A舒张舒张肾小
9、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NaCLNaCL含量含量致密斑感受信息致密斑感受信息(3 3)神经、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应急时交感神经兴奋应急时交感神经兴奋肾血管收缩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肾血流量 应急时应急时NENE、E E、VAPVAP、AngAng分泌分泌肾血管收缩肾血管收缩尿生成的三个环节:1.1.肾小球的肾小球的滤过滤过作用作用2.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重吸收吸收作用作用 3.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分泌泌作用作用第二节 尿液生成的过程 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体分析发现体分析发现,除蛋白质外,除蛋白质外,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基
10、本一致血浆基本一致,而且渗透而且渗透压和压和pHpH值也与血浆近似值也与血浆近似。原尿原尿 =血浆的超滤液。血浆的超滤液。滤过的实验证据 是指血液流经肾小是指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部分成分通过滤过膜的部分成分通过滤过膜滤入肾小囊滤入肾小囊 形成原尿的形成原尿的过程。过程。一、肾小球的滤过一、肾小球的滤过:(一一)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单位时间内单位时间内(每分钟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与体表面积有关。与体表面积有关。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滤过分数。肾血浆流量约肾血浆
11、流量约660ml/min660ml/min,因此,滤过分数为,因此,滤过分数为125/660125/66010010019%19%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是衡量肾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滤过分数:意义:意义:(二)滤过的结构基础(二)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滤过膜 1.1.滤过膜的组成滤过膜的组成: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由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所组成。层上皮细胞所组成。1.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有大量的圆形小孔,称为窗有大量的圆形小孔,称为窗孔,直径为孔,
12、直径为50100nm。2.基膜层:基膜层:厚约厚约300nm,是由水合凝胶所构成的微纤,是由水合凝胶所构成的微纤维网,其上有维网,其上有48nm的多角形网孔。的多角形网孔。3.肾小囊上皮细胞层:肾小囊上皮细胞层:足突之间的裂隙称为裂孔,裂足突之间的裂隙称为裂孔,裂孔上有一层滤过裂孔膜,膜上有直径孔上有一层滤过裂孔膜,膜上有直径414nm的孔。的孔。静电屏障作用:静电屏障作用:肾小球滤过膜的各层表面都覆盖有肾小球滤过膜的各层表面都覆盖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能阻止带负电荷的较大分子通过带负电荷的糖蛋白,能阻止带负电荷的较大分子通过,,该现象称静电屏障作用。该现象称静电屏障作用。滤过屏障滤过屏障滤过膜
13、滤过膜外层中层内层水分子水分子阳离子阳离子葡萄糖葡萄糖小分子阴小分子阴离子离子白蛋白蛋白质蛋白质 机械屏障: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静电屏障: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1).(1).机械屏障机械屏障决定了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性不同:通透性不同:2.滤过膜的通透性 2.0nm2.0nm自由通过自由通过 2.0nm2.0nm不能通过不能通过 半径半径 带正电荷的溶质易带正电荷的溶质易通过;中性溶质次之;通过;中性溶质次之;负电荷溶质难以通过。负电荷溶质难以通过。肾炎
14、时带负电荷的肾炎时带负电荷的糖糖蛋白减少或消失,蛋白减少或消失,血浆蛋白滤出,出现血浆蛋白滤出,出现蛋白尿。蛋白尿。(2).2).静电屏障静电屏障决定决定了溶质分子所带电荷的了溶质分子所带电荷的不同,通透性不同:不同,通透性不同:入球端入球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45(20+10)=15mmHg0 有滤液生成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0 无滤液生成无滤液生成(三三)、肾小球滤过的动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囊内压)(四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
15、素、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滤过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滤过面积滤过面积 滤过膜通透性滤过膜通透性机械屏障作用机械屏障作用血尿血尿静电屏障作用静电屏障作用蛋白尿蛋白尿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滤过面积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尿量尿量 2.2.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肾小球肾小球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血浆胶体渗透压渗透压囊内压囊内压有效有效滤过压滤过压滤过率滤过率GFRGFR尿量尿量=如:大失血如:大失血交感交感N N+、NE Cap.NE Cap.收缩收缩 高高BpBp病晚期病晚期肾肾A A入入硬化而缩小硬化而缩小如:快速输入生理盐水如:快速输入生理盐水稀
16、释胶渗压稀释胶渗压如:结石、肿瘤如:结石、肿瘤3.3.肾血流量肾血流量 肾血流量肾血流量 血浆胶渗压上升速度减慢血浆胶渗压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靠近出球小动脉滤过平衡靠近出球小动脉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重度缺氧重度缺氧,中毒性休克中毒性休克肾血流量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 交感交感N N(+),+),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滤过率的变化滤过率的变化滤过膜滤过膜 滤过膜的孔径滤过膜的孔径滤过率滤过率(血尿)(血尿)滤过膜带负电荷滤过膜带负电荷滤过率滤过率(蛋白尿)(蛋白尿)滤过膜面积滤过膜面积滤过率滤过率(肾炎)(肾炎)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滤过率滤过率(
17、大失血)(大失血)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滤过率滤过率(快速大量输液)(快速大量输液)囊内压囊内压滤过率滤过率(结石、肿瘤)(结石、肿瘤)肾小球血浆流量肾小球血浆流量滤过率滤过率(中毒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小结: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重吸收重吸收: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摄回血液的过程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摄回血液的过程。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血浆、原尿和终尿成分比较血浆、原尿和终尿成分比较(g/L)(g/L)成成 分分 血浆血浆 原尿原尿 终尿终尿 浓缩倍数浓缩倍数 水水 900 980 960 1.1900 980 960 1.1蛋白
18、质蛋白质 80 80 微量微量 0 0 -葡萄糖葡萄糖 1 1 1 1 0 0 -Na Na+3.3 3.3 3.5 1.13.3 3.3 3.5 1.1 Cl Cl-3.7 3.7 6.0 1.63.7 3.7 6.0 1.6 K K+0.2 0.2 1.5 7.50.2 0.2 1.5 7.5 尿酸尿酸 0.02 0.020.02 0.02 0.5 25.0 0.5 25.0 尿素尿素 0.3 0.30.3 0.3 20.0 67.0 20.0 67.0 肌酐肌酐 0.010.01 0.01 0.01 1.51.5 150.0 150.0 氨氨 0.001 0.0010.001 0.001
19、 0.4 400.0 0.4 400.0重吸收和分泌的证据:比较下表原尿与终尿中成分的质和量可见:比较下表原尿与终尿中成分的质和量可见:蛋白质、葡萄糖蛋白质、葡萄糖原尿中有原尿中有终尿中无终尿中无(重吸收为重吸收为100%)100%);肌酐、氨肌酐、氨原尿中微量原尿中微量终尿中大量终尿中大量(由肾小管分泌由肾小管分泌)。比较原尿与终尿量:比较原尿与终尿量:原尿量原尿量=125ml/min125ml/min606024=180L/d24=180L/d 终尿量终尿量 =1=12L/d2L/d (重吸收重吸收)(一)重吸收的(一)重吸收的部位部位 近曲小管近曲小管吸收能力最强。吸收能力最强。(二)重
20、吸收的途径与方式(二)重吸收的途径与方式 2.2.重吸收的方式:重吸收的方式:被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单纯扩散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 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 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1.1.重吸收的途径:重吸收的途径: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旁细胞途径旁细胞途径 重吸收的特点: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是有有“选择性选择性”的重吸收。的重吸收。全部被重吸收全部被重吸收(100%):葡萄糖、氨基酸;:葡萄糖、氨基酸;大部分被重吸收大部分被重吸收(99%):水、电解质如:水、电解质如Na、l、HCO3 等;等;小部分被重吸收:尿素;小部分被重
21、吸收:尿素;完全不被重吸收:肌酐、尿酸。完全不被重吸收:肌酐、尿酸。1.Na1.Na+和和ClCl-的重吸收的重吸收(1 1)近端肾小管对)近端肾小管对NaNa+的重的重吸收:吸收:为主动重吸收方式管腔膜管腔膜:NaNa+分别与分别与葡萄糖、氨葡萄糖、氨基酸基酸、HCOHCO3 3-、POPO4 43-3-、等同向偶联等同向偶联转运被重吸收;转运被重吸收;NaNa+与与H H+逆向偶联转运被重吸逆向偶联转运被重吸收收(H H+NaNa+交换)交换)。管周膜:管周膜:NaNa+-K-K+泵将泵将NaNa+泵入细泵入细胞间隙。胞间隙。(三)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三)几种主要物质的重吸收近球小管Na
22、+重吸收的泵-漏模式:细胞间隙内细胞间隙内NaNa+渗透压渗透压细胞间隙内静水压细胞间隙内静水压部分部分NaNa+和和H H2 2O O回漏入管腔内回漏入管腔内上皮细胞的上皮细胞的紧密连接紧密连接被撑开被撑开管腔膜管腔膜NaNa+易化扩散进入易化扩散进入上皮细胞内上皮细胞内管周膜管周膜NaNa+泵将泵将NaNa+泵出上皮细胞泵出上皮细胞H H2 20 0顺渗透压进入上皮细胞间隙顺渗透压进入上皮细胞间隙(2)髓襻:髓襻:以以Na+-2Cl-K+同向同向转运形式。转运形式。临床上,临床上,速尿速尿通通过抑制髓襻升支粗段对过抑制髓襻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发的重吸收发挥利尿作用。挥利尿作用。
23、(3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Na+、ClCl-的重吸收:的重吸收:通过通过NaNa+-Cl-Cl-同向转运机制。同向转运机制。特点:特点:该处肾小管内外该处肾小管内外Na+浓度差大,但细胞间隙的紧密浓度差大,但细胞间隙的紧密 连接较为紧密,故回漏很少。连接较为紧密,故回漏很少。该处的钠泵活动受醛固酮的调节。该处的钠泵活动受醛固酮的调节。临床上,临床上,噻嗪类利尿药噻嗪类利尿药通过抑制该处的通过抑制该处的Na+-Cl-同向转运,发挥利尿作用。同向转运,发挥利尿作用。2.2.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 (1 1)近端小管水的重吸收)近端小管水的重吸收 重吸收机制重吸收机制:被动过
24、程(渗透作用)。被动过程(渗透作用)。重吸收途径:重吸收途径:细胞旁路;细胞旁路;水通道。水通道。重吸收率:重吸收率:65%70%特点:类同类同NaNa+的重吸收,有的重吸收,有球球-管平衡管平衡现象,即现象,即重吸重吸收量始终为滤过量的收量始终为滤过量的65%70%(后述)。(后述)。近曲小管水的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不大,近曲小管水的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不大,而终尿量主要取决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而终尿量主要取决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量。(2 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率为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率为1010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