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八章微生物生态(li)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069929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PPT
  • 页数:36
  • 大小:1.3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八章微生物生态(li)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八 微生物 生态 li 课件
    资源描述:

    1、微微 生生 物物 生生 态态2 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环境系统间相互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研究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其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t 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各种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分布t 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微生物和其它生物的关系t 微生物与物质循环微生物与物质循环3第一节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一、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一)土壤中的微生物(一)土

    2、壤中的微生物土壤是固体无机物土壤是固体无机物(岩石和矿物质岩石和矿物质)、有机物、水、空气、有机物、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合物,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是微生物和生物组成的复合物,是微生物的合适生境。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的天然培养基。土壤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多、代谢潜力巨大,是主要的土壤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多、代谢潜力巨大,是主要的微生物源。微生物源。4一般来说,在每克耕作层土壤中,各种微一般来说,在每克耕作层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含量之比大体有一个生物含量之比大体有一个10倍系列的递倍系列的递减规律:减规律:细菌细菌108放线菌孢子数放线菌孢子数107霉菌霉菌106酵母菌酵母菌105藻类藻类104原生

    3、动物原生动物103据测定:一亩耕作层土壤中,约有霉菌据测定:一亩耕作层土壤中,约有霉菌150Kg,细菌,细菌75Kg,原生动物,原生动物15 Kg,藻,藻类类7.5 Kg,酵母菌,酵母菌7.5 Kg。5(二)水体中的微生物(二)水体中的微生物1 1、不同水体中的微生物、不同水体中的微生物淡水型水体微生物海水型水体微生物2 2、水体的自净作用、水体的自净作用流水不腐的机理是什么?流水不腐的机理是什么?3 3、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标准、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标准l1ml自来水中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0l100ml不得检出大肠菌群(GB5749-2006)l大肠菌群6(三)空气中的微生物(三)空气中的微生物 数

    4、量取决于尘埃数量;数量取决于尘埃数量;传播动、植物疾病传播动、植物疾病 造成食品及发酵生产中的污染造成食品及发酵生产中的污染(四)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四)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l1工业产品的霉腐工业产品的霉腐72食品、农副产品上的微生物食品、农副产品上的微生物不利影响:不利影响:t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腐烂、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而腐烂、变质,不能再食用或使用;变质,不能再食用或使用;t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的重要途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的重要途径,引起传染性疾病;径,引起传染性疾病;t很多微生物在食品、农产品上很多微生物在食品、农产品上生长后会产生对人有害的毒素;生长后会产生对人有害的毒素;肉毒毒素、

    5、黄曲霉素等肉毒毒素、黄曲霉素等8t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制备风味食品,如酱制品、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制备风味食品,如酱制品、米酒、腌酸菜等米酒、腌酸菜等有利影响:有利影响:9(五)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五)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嗜极菌:依赖于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嗜极菌:依赖于极端环境才能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长繁殖的微生物。嗜热、嗜冷、嗜酸、嗜碱、嗜盐、嗜嗜热、嗜冷、嗜酸、嗜碱、嗜盐、嗜压、嗜辐射微生物。压、嗜辐射微生物。兼性嗜热菌兼性嗜热菌专性嗜热菌专性嗜热菌极端嗜热菌极端嗜热菌耐热菌耐热菌超嗜热菌超嗜热菌 嗜热菌的类型嗜热菌的类型:10研究意义:研究意义:(1)1)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特异性的基因

    6、资源;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特异性的基因资源;(2)(2)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许多领域,如: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等的研究提许多领域,如: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材料;供新的课题和材料;(3)(3)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11(六)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六)生物体内外的正常菌群1、人体的正常菌群、人体的正常菌群 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在正常人体皮肤、粘膜及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

    7、在着对人体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道)等部位,存在着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群,包括无害的微生物群,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等。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能发挥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能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常为正常菌群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常为正常菌群益生菌益生菌.flv12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1 1)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是人体防止外袭菌侵入的生物屏)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是人体防止外袭菌侵入的生物屏障。障。(2 2)刺激免疫应答。正常菌群释放的内毒素等物质可刺激机体)刺激免疫应答。正常菌群释放的内毒素等

    8、物质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保持活跃状态,是非特异免疫功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免疫系统保持活跃状态,是非特异免疫功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组成部分。(3 3)合成维生素。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如核黄素、生物)合成维生素。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如核黄素、生物素、叶酸、吡哆醇及维生素素、叶酸、吡哆醇及维生素K K等,供人体吸收利用。等,供人体吸收利用。(4 4)降解食物残渣。肠道中正常菌群可互相配合,降解末被人)降解食物残渣。肠道中正常菌群可互相配合,降解末被人体消化食物残渣,便于机体进一步吸收。体消化食物残渣,便于机体进一步吸收。13正常菌群与人体保持着一个十分和谐的平衡状态,正常菌群与人体保持着

    9、一个十分和谐的平衡状态,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可变的和有条正常菌群的微生态平衡是相对的、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件的。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 pathogen:引起的感染,:引起的感染,称为内源感染称为内源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14菌群失调的常见诱因:菌群失调的常见诱因: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同位素、激素、患有慢性消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同位素、激素、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时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功能失常也耗性疾病时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的功能失常也是重要原因。去除诱因后一般可使菌群复常,也有长是重要原因。去除诱因后一般可使菌

    10、群复常,也有长期失调难于逆转的情况。期失调难于逆转的情况。15可以通过口服某些活的微生物制剂来治疗由于正常菌群失调而导致可以通过口服某些活的微生物制剂来治疗由于正常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腹泻,例如,含蜡状芽孢杆菌(的腹泻,例如,含蜡状芽孢杆菌(B cereusB cereus)的的“促菌生促菌生”,含地,含地衣芽孢杆菌的衣芽孢杆菌的“整肠生整肠生”等,它们都是通过芽孢杆菌的生长,为肠等,它们都是通过芽孢杆菌的生长,为肠道重新创造良好的厌氧环境,促使肠道内正常的厌氧菌的生长繁殖,道重新创造良好的厌氧环境,促使肠道内正常的厌氧菌的生长繁殖,这类活微生物制剂又称微生态制剂。这类活微生物制剂又称微生态制剂。

    11、微生态制剂一般用于恢复肠道内的正常生态环境,若肠道功能微生态制剂一般用于恢复肠道内的正常生态环境,若肠道功能正常,一般不需要服用。正常,一般不需要服用。162、无菌动物和悉生生物、无菌动物和悉生生物无菌动物:是指不能检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无菌动物:是指不能检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悉生生物:指整个个体不携带或只携带已知纯种微生物的生物悉生生物:指整个个体不携带或只携带已知纯种微生物的生物无特定病原动物无特定病原动物:没有指定的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没有指定的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的动物。17通过悉生生物的研究,发现了无菌动物的通过悉生生物的研究,发现了无菌动物的免疫功能十分

    12、低下,有关器官萎缩;营免疫功能十分低下,有关器官萎缩;营养要求更高(如需维生素养要求更高(如需维生素K);对枯草);对枯草芽孢杆菌等一些非致病菌也易感染并能芽孢杆菌等一些非致病菌也易感染并能致病等等致病等等 183、根际微生物和附生微生物、根际微生物和附生微生物根际微生物:生活在植物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根际微生物:生活在植物根系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为正常菌群,多为为正常菌群,多为G-细菌细菌附生微生物:生活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的微生物附生微生物:生活在植物地上部分表面的微生物19采集菌样采集菌样富集培养富集培养 纯种分离纯种分离 性能测定性能测定20第二节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微

    13、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互生一、互生定义:两种生物可以独立生活。也可以形成相互的联合,对一方有定义:两种生物可以独立生活。也可以形成相互的联合,对一方有利,或双方都有利。利,或双方都有利。(一)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一)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 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两者互生关系较为典型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两者互生关系较为典型21偏利关系: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另一种微生偏利关系:一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另一种微生物产生有利影响,而本身不受害。也不得益。物产生有利影响,而本身不受害。也不得益。如好如好O2微生物消耗微生物消耗O2为厌为厌O2微生物提供无微生物提供无O2环境环境协同共栖:两种微生物

    14、尽管独立生活,但其各协同共栖:两种微生物尽管独立生活,但其各处的生命活动对对方产生有利影响。处的生命活动对对方产生有利影响。如:如:22二、共生二、共生定义:定义:特点:在生理上相互分工,互换代谢活动的产物;特点:在生理上相互分工,互换代谢活动的产物;在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构,一旦彼此分离,各自就不能很在组织上形成了新的结构,一旦彼此分离,各自就不能很好地生活。好地生活。23(一)微生物间的共生(一)微生物间的共生典型的例子是典型的例子是地衣地衣。地衣组成: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单细胞藻类(绿藻,蓝藻)地衣组成:真菌(子囊菌,担子菌)、单细胞藻类(绿藻,蓝藻)地衣的结构:形成有固定形态的叶状结

    15、构,真菌无规则地缠绕藻类地衣的结构:形成有固定形态的叶状结构,真菌无规则地缠绕藻类细胞,或二者组成一定的细胞,或二者组成一定的层次排列层次排列。地衣的代谢: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已形成特殊形态的整体了,在生地衣的代谢: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已形成特殊形态的整体了,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真菌营异养生活,藻类制造养料,真菌提供水分、理上相互依存,真菌营异养生活,藻类制造养料,真菌提供水分、无机盐供藻类光合作用。无机盐供藻类光合作用。24(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共生体(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共生体1 1、根瘤根瘤:豆科植物与固氮菌共生、非豆科植物与放线:豆科植物与固氮菌共生、非豆科植物与放线 菌共生菌共生2 2、菌

    16、根菌和植物、菌根菌和植物菌根菌根:有些真菌能够在一些植物的根上发育,菌丝体:有些真菌能够在一些植物的根上发育,菌丝体着生根的表面或侵入根内,形成两种生物的共生体着生根的表面或侵入根内,形成两种生物的共生体菌根。菌根。能够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能够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菌菌根菌。菌根。菌根菌包括藻状菌,子囊菌和半知菌。以担子菌为最多。菌包括藻状菌,子囊菌和半知菌。以担子菌为最多。能与真菌共生的植物有种能与真菌共生的植物有种2526(三)微生物与动物共生(三)微生物与动物共生 1、微生物与昆虫的共生:、微生物与昆虫的共生:外共生:例如白蚁与其肠道内的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外共生:例如

    17、白蚁与其肠道内的微生物之间的共生食木质的白蚁自身并不能分解纤维素,必须依赖肠道内食木质的白蚁自身并不能分解纤维素,必须依赖肠道内共生的原生动物和细菌通过厌氧发酵过程来分解纤维素。共生的原生动物和细菌通过厌氧发酵过程来分解纤维素。内共生:昆虫与其细胞内的共生性细菌内共生:昆虫与其细胞内的共生性细菌这些细胞内的共生性细菌能为宿主提供这些细胞内的共生性细菌能为宿主提供B族维生素,使族维生素,使昆虫能以缺乏维生素的植物为生。昆虫能以缺乏维生素的植物为生。272、瘤胃微生物瘤胃微生物没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而是靠瘤胃微生物帮助分解,使没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而是靠瘤胃微生物帮助分解,使纤维素变成能被牛羊吸收

    18、的糖类。纤维素变成能被牛羊吸收的糖类。当草料到达瘤胃和网胃时,首先是纤维素菌将纤维素当草料到达瘤胃和网胃时,首先是纤维素菌将纤维素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被其他微生物吸收利用转化,产分解为纤维二糖、葡萄糖被其他微生物吸收利用转化,产生乳酸,丁酸、脂肪酸等有机酸和生乳酸,丁酸、脂肪酸等有机酸和;等气体,等气体,前两个胃没有消化完的草料进入后两胃,由其分泌蛋白酶前两个胃没有消化完的草料进入后两胃,由其分泌蛋白酶消化分解产生氨基酸、维生素等。被动物体吸收利用。消化分解产生氨基酸、维生素等。被动物体吸收利用。28三、寄生三、寄生定义:定义:一种生物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自己所需要的一种生物侵入另一种生物

    19、体内吸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后者造成损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后者造成损害或死亡的现象害或死亡的现象类型:类型:专性寄生(寄生物离开寄主不能生活)专性寄生(寄生物离开寄主不能生活)兼性寄生(寄生物可离开寄主营腐生生活)兼性寄生(寄生物可离开寄主营腐生生活)或细胞内寄生、细胞外寄生或细胞内寄生、细胞外寄生 29(一)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一)微生物间的寄生关系噬菌细菌:一种细菌可以寄生在另一种细菌体内,如食菌噬菌细菌:一种细菌可以寄生在另一种细菌体内,如食菌蛭弧蛭弧 菌菌能寄生在大肠杆菌等许多能寄生在大肠杆菌等许多-菌体内。菌体内。30(二)微生物对植物

    20、的寄生(二)微生物对植物的寄生 植物病原微生物植物病原微生物 植物或染病微生物发病后,出现变色,组织坏死,植物或染病微生物发病后,出现变色,组织坏死,萎蔫和畸形等症状,能引起植物病害的有萎蔫和畸形等症状,能引起植物病害的有真菌、细菌、真菌、细菌、病毒病毒等。等。31(三)微生物对人与动物的寄生(三)微生物对人与动物的寄生微生物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寄生引起人与动物的传染病,这些微生物微生物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寄生引起人与动物的传染病,这些微生物称为称为动物病原微生物动物病原微生物。常见的畜禽传染病有炭疽病,口蹄疫,猪瘟,鸡瘟病等。常见的畜禽传染病有炭疽病,口蹄疫,猪瘟,鸡瘟病等。目前利用微生物消灭农业害

    21、虫已成为微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利用微生物消灭农业害虫已成为微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方面。现被人们利用的微生物有苏云金杆菌等细菌、白僵菌等真菌及昆虫现被人们利用的微生物有苏云金杆菌等细菌、白僵菌等真菌及昆虫病毒等。病毒等。32四、拮抗四、拮抗拮抗关系:某种生物通过产生特殊代谢产物拮抗关系:某种生物通过产生特殊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或改变环境条件来抑制或杀死另一种微生物的现象。物的现象。如抗生素和细菌素。如抗生素和细菌素。细菌素:一些细菌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同细菌素:一些细菌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同种细菌不同菌株的蛋白类物质,具高度特种细菌不同菌株的蛋白类物质,具高度特异性。异性。33五、捕食五、捕食定义: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其他小型生物定义: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其他小型生物来满足生存需要的现象来满足生存需要的现象类型:类型:34l一、水体的污染富营养化l富营养化l水华l我国湖泊整体富营养化严重.flvl赤潮35l污水的微生物处理lBODlCODlTODlDOlSSlTOC 污水处理的流程-优酷.flv36l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l我国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标准l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及例子l富营养化lBODlCOD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八章微生物生态(li)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69929.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