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五章知识的获得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5069723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格式:PPT
  • 页数:88
  • 大小:483.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五章知识的获得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五 知识 获得 课件
    资源描述:

    1、LOGO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记忆与知识的巩固记忆与知识的巩固 观察与知识的感知观察与知识的感知注意与教学注意与教学 知识获得的概述知识获得的概述思维与知识的理解思维与知识的理解 概念的掌握与学习迁移概念的掌握与学习迁移LOGO一、知识与知识的获得一、知识与知识的获得(一)什么是知识(一)什么是知识 皮亚杰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皮亚杰把知识定义为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二)知识的获得(二)知识的获得 学生的知识获得有以下两

    2、个特点:学生的知识获得有以下两个特点:1.1.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和实现的;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和实现的;2.2.以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间接经验为主。所以我们说以学习前人积累起来的间接经验为主。所以我们说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二、知识的种类二、知识的种类v(一)陈述性知识(一)陈述性知识v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是)是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则、原理等的描述。v(二)程序性知识(二)程序性知识v

    3、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是关)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v(三)策略性知识(三)策略性知识v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是关于如何使用前两种知识去学习、组织、解决是关于如何使用前两种知识去学习、组织、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问题的一般方法。三、知识获得的一般条件三、知识获得的一般条件v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奥苏伯尔认为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是同化(assimilation),也就是说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认,也就是说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吸收并固定新

    4、学习的知识的过程。识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吸收并固定新学习的知识的过程。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改变了原有的认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改变了原有的认识结构,使学生的认识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结构,使学生的认识结构不断发展变化 知识的同化需要几个条件:知识的同化需要几个条件:v首先,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首先,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的知识基础相应的知识基础v其次,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并能够其次,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的逻辑意义,并能够反映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反映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v最后,学习者还应具有学习的动机最后,学习者还应具有学习的动机四

    5、、知识获得的几种方式四、知识获得的几种方式v(一)下位学习(一)下位学习 认识结构中原有知识观念的概括水平高于新认识结构中原有知识观念的概括水平高于新学习的知识,那么这种关系的学习就是下位学学习的知识,那么这种关系的学习就是下位学习,也称类属学习。其心理过程分别如下习,也称类属学习。其心理过程分别如下:v(二)上位学习(二)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原有观念的上位学习也称总括学习,是指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抽象水平更高的观念,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抽象水平更高的观念,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原有的观念是从属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总括观念。同化模式可表示为观念。

    6、同化模式可表示为:新学习的观念 原有观念 (总括学习)v(三)并列结合学习(三)并列结合学习 新旧知识之间处于同一个层次,这时产生新旧知识之间处于同一个层次,这时产生的联合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在这种的联合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在这种学习中,新观念与认识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学习中,新观念与认识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是类属性关系,也不是总括性关系。其心理过是类属性关系,也不是总括性关系。其心理过程如下:程如下:新学习的观念新学习的观念 ABCD 原有观念原有观念 (并列结合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五、知识的构建的组织原则五、知识的构建的组织原则v(一)渐进分化的原则(一)渐进分化的原则

    7、知识在头脑里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最具知识在头脑里组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最具概括性和包容性的观念处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概括性和包容性的观念处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点,它下面是包容范围较小的和越来越分化的点,它下面是包容范围较小的和越来越分化的观念和具体知识。观念和具体知识。v(二)综合贯通的原则(二)综合贯通的原则 从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是知识在纵向上从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是知识在纵向上的构建方式,知识的组织还应注重横向上的融的构建方式,知识的组织还应注重横向上的融会贯通。会贯通。LOGO一、注意一、注意 (一)什么是注意(一)什么是注意v注意(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是心理活

    8、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之一。v例如,专心地听讲、仔细认真地观察、聚例如,专心地听讲、仔细认真地观察、聚精会神地思考等描述的都是学生在上课时精会神地思考等描述的都是学生在上课时的注意状态。的注意状态。(二)注意的特点(二)注意的特点v注意有两个特点: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和集中性v指向性是指人在某一瞬间,人们的心理活指向性是指人在某一瞬间,人们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动或意识选择了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余对象。对象。v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清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反映事物达到一定清晰和完善程

    9、度。晰和完善程度。(三)注意的属性(三)注意的属性v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注意本身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其它心理过程而发生的一种心理准伴随着其它心理过程而发生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备状态。v注意不仅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且也伴随着注意不仅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且也伴随着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例如,当人们喜悦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例如,当人们喜悦的时候,注意着引起喜悦的事物;当人们的时候,注意着引起喜悦的事物;当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注意着如何去克服困难。遇到困难的时候,注意着如何去克服困难。二、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二、注意的功能和外部表现(一)注意的功能(一)注意的功能v1.选择功能

    10、选择功能v2.保持功能保持功能v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调节和监督的功能(二)注意的外部表现(二)注意的外部表现v1.适应性的运动(思考问题眉头紧皱)适应性的运动(思考问题眉头紧皱)v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听课时抬头望老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听课时抬头望老师)师)v3.呼吸的变化(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呼吸的变化(集中注意时,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微而缓慢)v4.其他外部表现(心跳加速,牙关紧咬,其他外部表现(心跳加速,牙关紧咬,握紧拳头等)握紧拳头等)三、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种类 (一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v1.什么是无意注意什么是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

    11、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或称不随意注意。表现为人们不志努力的注意,或称不随意注意。表现为人们不由自主地被那些强烈、新颖、有趣或出乎意料的由自主地被那些强烈、新颖、有趣或出乎意料的事物所吸引。事物所吸引。v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因素,即刺激物的特点,另一个是主观因素,即因素,即刺激物的特点,另一个是主观因素,即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的原因也是密切联人的内部状态,同时这两方面的原因也是密切联系的。系的。v(1)(1)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特点v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强度v 刺激物的强度是

    12、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原因。v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v 刺激物在强度、大小、形状、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刺激物在强度、大小、形状、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别越显著、越突出,就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别越显著、越突出,就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v 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v 运动的、变化的刺激物比不运动、不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运动的、变化的刺激物比不运动、不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起人的无意注意。v 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新异性v 刺激物具有异乎寻常的特性,与人们已有经验不一致时,刺激物具有异乎寻常的特性,与人们已有经验不一

    13、致时,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v(2)(2)人的内部状态人的内部状态v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种:v需要和兴趣需要和兴趣v情绪状态情绪状态v知识经验知识经验(二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v1.什么是有意注意什么是有意注意v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做出一定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做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或称随意注意。志努力的注意,或称随意注意。v2.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v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主要有以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下几点:v(1)(1)明

    14、确活动的目的与任务明确活动的目的与任务v(2)(2)合理地组织活动合理地组织活动v适时地提出自我要求。适时地提出自我要求。v提出问题。提出问题。v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v(3)(3)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培养稳定的间接兴趣v(三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特殊的注意形式。四、注意的品质四、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

    15、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四种品质。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四种品质。(一)注意的广度(一)注意的广度v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v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注意所有对象,只能注意少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注意所有对象,只能注意少数对象。数对象。v注意的范围受注意对象特点的影响,也与个人的注意的范围受注意对象特点的影响,也与个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有关。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有关。v提高注意的范围,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提高注意的范围,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实验研究:实验研究

    16、:v 1871年,心理学家耶文斯(年,心理学家耶文斯(W.S.Jevons)最早用实验研究)最早用实验研究了视觉的注意广度。他抓一把黑豆粒撒在一个黑色背景上的白了视觉的注意广度。他抓一把黑豆粒撒在一个黑色背景上的白盘子中,只有一部分豆粒落到盘子中,其余豆粒滚到黑色背景盘子中,只有一部分豆粒落到盘子中,其余豆粒滚到黑色背景上面去,待白盘子中的豆粒刚一稳定下来,便立即要求被试报上面去,待白盘子中的豆粒刚一稳定下来,便立即要求被试报告所看的盘子中的豆粒数量。这样实验重复了一千多次。心理告所看的盘子中的豆粒数量。这样实验重复了一千多次。心理学家又用速视器研究注意的广度,共同的结论是:在十分之一学家又用

    17、速视器研究注意的广度,共同的结论是:在十分之一秒钟内,成人一般能把握到秒钟内,成人一般能把握到8至至9个黑色圆点,把握个黑色圆点,把握4到到6个不个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刺激物数量越多,判断的错误越多,而且相联系的外文字母。刺激物数量越多,判断的错误越多,而且越趋向于对刺激物数量的低估。下面我们可以简单做个实验,越趋向于对刺激物数量的低估。下面我们可以简单做个实验,在十分之一秒内,你能默写下几个字母?为什么?图在十分之一秒内,你能默写下几个字母?为什么?图3-4中,中,图图1、图、图2哪个更容易记忆?为什么?找出单词中哪个字母有错哪个更容易记忆?为什么?找出单词中哪个字母有错误。误。(二)注意的

    18、稳定性(二)注意的稳定性v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在一定的事物上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在一定的事物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所能持续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人的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征。人的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性越高。上的时间越长,注意的稳定性越高。v怎么样能保持稳定的注意?怎么样能保持稳定的注意?明确工作要完成的总任务是什么。明确工作要完成的总任务是什么。要求活动多样化。要求活动多样化。v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被截去顶端的棱角锥体图形(图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被截去顶端的棱角锥体图形(图3-3-5 5),你可以看到中间的小方形时而凸出,时

    19、而凹进,一),你可以看到中间的小方形时而凸出,时而凹进,一直注视图形的变化,时限直注视图形的变化,时限3 3分钟。只要图形变化,就在纸分钟。只要图形变化,就在纸上记上一小横线。接着要求被试:你现在要加强意志努力,上记上一小横线。接着要求被试:你现在要加强意志努力,一边注视图形,一边把它想象成为一个空房间,一边注视图形,一边把它想象成为一个空房间,三面是三面是墙,上面是天花板,下面是地板,小四方形是凹进去的。墙,上面是天花板,下面是地板,小四方形是凹进去的。就这样看下去,而当你看到图形变化时就用铅笔,在纸上就这样看下去,而当你看到图形变化时就用铅笔,在纸上记上一横线,时限记上一横线,时限3 3分

    20、钟。计算你在第一次、第二次两个分钟。计算你在第一次、第二次两个3 3分钟注意起伏的次数,填入下表:分钟注意起伏的次数,填入下表:表表5-1注意起伏次数表注意起伏次数表被试姓名被试姓名 注意起伏次数注意起伏次数第一次(三分钟)第一次(三分钟)第二次(三分钟)第二次(三分钟)(三)注意的分配(三)注意的分配v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v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具体应满足以下两个基注意分配是有条件的,具体应满足以下两个基本条件:本条件:1.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多有一在同时进行的两

    21、种或几种活动中,至多有一种是不熟练的,而其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种是不熟练的,而其他几种活动是相当熟练、自动化的自动化的 2.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系(四)注意的转移(四)注意的转移v所谓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识地根据任务的需所谓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识地根据任务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象上。v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注意的转移取决于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注意的转移取决于先后活动紧张度的对比,

    22、如果新的活动比原来先后活动紧张度的对比,如果新的活动比原来的活动更有趣,更激烈,则注意容易转移;反的活动更有趣,更激烈,则注意容易转移;反之,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注意之,注意的转移就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注意的转移也与人的主观努力有关。的转移也与人的主观努力有关。五、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五、注意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一)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2.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3.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提高板书技巧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提高板书技巧4.丰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内容5.运

    23、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6.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v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v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v3.强化课堂调控手段强化课堂调控手段v4.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把智力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v(三)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三)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LOGO一、观察与观察力一、观察与观察力v(一一)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观察v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认为,人并不具备先

    24、天的行为贮)认为,人并不具备先天的行为贮藏,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或观察而习得行为。藏,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或观察而习得行为。v前苏联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从科学实践中总前苏联生理心理学家巴甫洛夫从科学实践中总结出生物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结出生物科学的重要研究方法观察、观察、观察、观察、再观察,并将它永远镌刻在他的实验室墙上。再观察,并将它永远镌刻在他的实验室墙上。v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v(二)中学生的观察与观察力(二)中学生的观察与观察力v观察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特别是在观察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特别是在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

    25、、教育活动中都不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教育活动中都不可缺少,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有特殊意可缺少,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更有特殊意义。义。v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观察力是指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长期观察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并形成个人的在长期观察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并形成个人的风格风格。二、感知觉的概述二、感知觉的概述(一)感觉(一)感觉v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v2.感

    26、觉的种类感觉的种类 根据感觉所接受的信息来源和感受器在个根据感觉所接受的信息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类:(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 3.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v(1)感觉适应)感觉适应v(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v(3)感觉后象)感觉后象v(4)感觉的相互补偿(或机能代偿)感觉的相互补偿(或机能代偿)v(5)联觉)联觉v(二)知觉(二)知觉v1.什么是知觉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事物的整体反映。v2.知觉的种类知觉的种类(

    27、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运动知觉v3.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觉的特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v(1)知觉活动的选择性)知觉活动的选择性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知觉的对象能迅速地知觉的选择性是指知觉的对象能迅速地从背景中被选择出来的特征。从背景中被选择出来的特征。v(2)知觉活动的理解性)知觉活动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往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和把握知觉对往会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和把握知觉对象的特征象的特征。v(3)知觉活动的整体性)知觉活动的整体性 知觉整体性示意图知

    28、觉整体性示意图v(4)知觉活动的恒常性)知觉活动的恒常性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如距离、角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条件(如距离、角度、照明度)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度、照明度)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如同一个花瓶,人映像保持相对不变的特征。如同一个花瓶,人们从不同的距离、角度和明暗条件去看它,虽们从不同的距离、角度和明暗条件去看它,虽然视网膜上的物像各不相同,但仍将其知觉为然视网膜上的物像各不相同,但仍将其知觉为同一个花瓶同一个花瓶。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知觉规律组织教学(一)利用知觉规律组织教学 1.强度律强度律 2

    29、.差异律差异律 3.活动律活动律 4.组合律组合律 (二)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对知识感知的效果(二)利用直观教学提高对知识感知的效果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 2.模象直观模象直观 3.言语直观言语直观(三)各种直观形式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三)各种直观形式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v1.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选用v2.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与言语直观的配合实物直观、模象直观与言语直观的配合四、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四、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v(一)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一)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v(二)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二)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v(三)掌握一定观察的方法(三

    30、)掌握一定观察的方法v(四)做好观察后的整理、归纳与总结(四)做好观察后的整理、归纳与总结第四节第四节 记忆与知识的巩固记忆与知识的巩固v记忆的概述记忆的概述v记忆过程分析记忆过程分析v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一、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概述v(一)什么是记忆(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回忆的过程。凡事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的过程。凡事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以题,体验过的情绪,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

    31、以映像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映像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映像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种映像可以从大脑中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v(二)记忆的种类(二)记忆的种类 关于记忆种类,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划关于记忆种类,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划分形式:分形式:v 1.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划分根据记忆内容不同划分(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2)语言)语言-逻辑记忆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运动记忆(5)情景记忆情景记忆v 2.根据信息保持的时间划分根据信息保持的时间划分v(1)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感觉记忆的特点:感觉记忆的特点:时间极短:一般是时间

    32、极短:一般是0.251秒之间,最多不超过秒之间,最多不超过4-5秒,秒,如此短暂的信息,。如此短暂的信息,。容量较大:一般来说,凡是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都能被登容量较大:一般来说,凡是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都能被登记,其记忆容量很大,以图像记忆为例,记忆容量为记,其记忆容量很大,以图像记忆为例,记忆容量为9-20个比特。个比特。形象鲜明:感觉记忆存储的信息未经任何处理,以感觉痕形象鲜明:感觉记忆存储的信息未经任何处理,以感觉痕迹的形式存在,完全按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编码,并按感迹的形式存在,完全按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编码,并按感知的先后顺序被登记,所以形象鲜明。知的先后顺序被登记,所以形象鲜明。信息原始

    33、,记忆痕迹容易衰退。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v(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v 短时记忆的特点:短时记忆的特点:时间很短:不会超过时间很短:不会超过1 分钟,一般是分钟,一般是30秒左右;秒左右;容量有限:一般为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平均值为个组块,平均值为7。但是,如果。但是,如果对材料进行编码,形成组块,则可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对材料进行编码,形成组块,则可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题正在操作、意识清晰:短时记忆是服从当前任务需要,主题正在操作、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使用的记忆,主体有清晰的意识。易受干扰: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易受干扰,未经复述很容

    34、易易受干扰: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易受干扰,未经复述很容易遗忘。遗忘。v(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v长时记忆的特点是:长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容量大;信息容量大;保持时间长;保持时间长;信息是以意义的方式编码的。信息是以意义的方式编码的。v 3.3.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内隐记忆根据记忆过程中意识参与的程度,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和外显记忆。(1 1)内隐记忆)内隐记忆 (2 2)外显记忆)外显记忆v 4.4.根据材料组织的性质,分为陈述记忆和程序性记根据材料组织的性质,分为陈述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忆。(1 1)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 (2 2)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35、 memory(pro-cedural memory 5.5.托尔文(托尔文(Tulving,1972 Tulving,1972)对记忆的分类,将长时)对记忆的分类,将长时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1 1)情景记忆)情景记忆 (2 2)语义记忆)语义记忆(三)记忆的品质(三)记忆的品质v1.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敏捷性v2.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精确性v3.保持的持久性保持的持久性v4.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准备性二、记忆过程分析二、记忆过程分析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本过程。(一)识记(一)识记v1.什么是识

    36、记什么是识记 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它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它是记忆的开端。在时间上它是连续展开的过程。是记忆的开端。在时间上它是连续展开的过程。v2.识记的种类识记的种类 (1)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可把识记分为无)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根据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以把识记分)根据识记时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二)保持与遗忘(二)保持与遗忘v 1.保持保持 保持是过去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保持是过去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v 2.

    37、遗忘遗忘(1)什么是遗忘)什么是遗忘 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是错误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重现。的再认和重现。(2)遗忘的原因)遗忘的原因 痕迹消退说痕迹消退说 干扰说干扰说 提取失败说提取失败说 压抑说压抑说v(3)(3)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的研究证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H.Ebbinghaus)是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人。史上第一个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资料资料5-3 艾宾浩

    38、斯对遗忘进程的经典研究艾宾浩斯对遗忘进程的经典研究 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实验中要记忆的材料是一些无意义音节。他创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实验中要记忆的材料是一些无意义音节。他创造了一种测量遗忘数量的方法,即节省法,又叫重学法。造了一种测量遗忘数量的方法,即节省法,又叫重学法。他首先将无意义音节学到恰能背诵的程度,记下学习所用的时间或次数,他首先将无意义音节学到恰能背诵的程度,记下学习所用的时间或次数,间隔一定时间后,由于遗忘而不能背诵,再重新学习达到背诵的程度,记下间隔一定时间后,由于遗忘而不能背诵,再重新学习达到背诵的程度,记下第二次学习所用的时间或次数,然后计算一下第二次比第一次节省的时间

    39、或第二次学习所用的时间或次数,然后计算一下第二次比第一次节省的时间或次数,并计算出不同时间间隔后记忆保持的比率或遗忘的比率。实验结果表次数,并计算出不同时间间隔后记忆保持的比率或遗忘的比率。实验结果表明:学习后经过约明:学习后经过约2020分钟,遗忘分钟,遗忘41418 8;经过小时,遗忘;经过小时,遗忘55558 8;经过;经过天,遗忘天,遗忘66663 3;经过天,遗忘;经过天,遗忘72722 2;经过;经过3131天,遗忘天,遗忘78789 9。他将上述实验结果绘成曲线图,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图他将上述实验结果绘成曲线图,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图5 58 8)在艾宾

    40、浩斯之后,其他人用有意义的材料和无意义的材料进行实验,所得在艾宾浩斯之后,其他人用有意义的材料和无意义的材料进行实验,所得结果和艾宾浩斯的结论大体相同。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遗忘并不是人们以前结果和艾宾浩斯的结论大体相同。这些实验结果表明:遗忘并不是人们以前认为的是在记忆以后过了很久才开始的。事实是,学习之后遗忘就立即开始认为的是在记忆以后过了很久才开始的。事实是,学习之后遗忘就立即开始了,而且如艾宾浩斯所说:了,而且如艾宾浩斯所说:“开始遗忘是很快的,而在最后遗忘是很慢的。开始遗忘是很快的,而在最后遗忘是很慢的。”可见,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是遗忘的基本规律。可见,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41、先快后慢是遗忘的基本规律。v(4 4)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材料的意义影响遗忘进程材料的意义影响遗忘进程 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学习程度学习程度 材料的序列位置。材料的序列位置。v(三)再认与回忆(三)再认与回忆 再认与回忆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再再认与回忆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再认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认是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识别出来。三、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三、中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v(一)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一)明确记忆的目的任务,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v(二)识记材料的数量要适当(二)识记材料的数量要适当

    42、v(三)加强对识记材料的理解(三)加强对识记材料的理解v(四)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四)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 1.1.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 2.2.位置记忆法位置记忆法 3.3.口诀(或歌诀)记忆法口诀(或歌诀)记忆法 4.4.形象记忆法形象记忆法 5.5.归类比较法归类比较法 6.6.逻辑记忆法。逻辑记忆法。7.7.过度记忆法过度记忆法 8.8.联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 9.9.组块记忆法组块记忆法 10.10.多感官协同活动记忆法多感官协同活动记忆法v(五)利用记忆规律正确组织复习(五)利用记忆规律正确组织复习v 1.1.组织有效的复习组织有效的复习 (1 1)复习要及时)复习要及时 (2 2)合

    43、理地分配复习时间)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 (3 3)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4 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 (5 5)复习次数要适量)复习次数要适量v 2.2.深度加工材料深度加工材料v 3.3.多种记忆线索提取多种记忆线索提取v 4.4.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LOGO一、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述(一)什么是思维(一)什么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性的间接、概括的反映。(二)思维的基本特征(二)思维的基本特征v1.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v2.思维的概括

    44、性思维的概括性v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三)思维的种类(三)思维的种类v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个体发展水平,可以把思维划分为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个体发展水平,可以把思维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以下三种类型:v(1)直观动作思维)直观动作思维v(2)形象思维)形象思维v(3)抽象思维)抽象思维v 2.根据思维时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划分,根据思维时是否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划分,分为:分为:v(1)直觉思维)直觉思维v(2)分析思维)分析思维v 3.根据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探寻方法、途径的方向划分,分根据思维在解决问题时探寻方法、途径的方向划分,分为:为:v(1)辐合思

    45、维)辐合思维v(2)发散思维)发散思维v4.4.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成分并导致新事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成分并导致新事物的出现划分,分为:物的出现划分,分为:v(1 1)常规思维)常规思维v(2 2)创造思维)创造思维v5.5.根据思维凭借的概念划分,分为:根据思维凭借的概念划分,分为:v(1 1)经验思维)经验思维v(2 2)理论思维)理论思维二、知识的理解二、知识的理解v(一)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一)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 1.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 2.2.比较、分类、系统化比较、分类、系统化 3.3.抽象、概括、具体化抽象、概括、具体化v(二)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二)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1

    46、.1.过去的知识经验过去的知识经验 2.2.变式与比较变式与比较 3.3.形成知识体系形成知识体系 4.4.运用知识运用知识LOGO一、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概述v(一)概念及其特征(一)概念及其特征 所谓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所谓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键特征的一类事物。v 概念具有下列特征:概念具有下列特征:.概念是对多个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概括;概念是对多个同类事物共同特征的概括;.概念将大量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单位,大大简化了概念将大量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单位,大大简化了 人的思维过程;人的思维过程;.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概念是用词来表达的;.概

    47、念是有层次的,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概念是有层次的,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v(二)概念的种类(二)概念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概念可分为:从不同的角度,概念可分为:1.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2.2.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3.3.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4.4.易下定义概念和难下定义概念易下定义概念和难下定义概念 5.5.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6.6.关系概念关系概念 二、在教学条件下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二、在教学条件下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v(一)过去的经验(一)过去的经验v(二)学生的认识能力(二)学生的认

    48、识能力v(三)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三)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v(四)变式比较(四)变式比较 变式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组织感性材料,使非本变式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组织感性材料,使非本质特征发生变化,以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法。质特征发生变化,以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法。变式有两种:变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持事物的本质属性,使非本质属性变化。一种是保持事物的本质属性,使非本质属性变化。另一种变式是变化本质特征而保持某些非本质特征不另一种变式是变化本质特征而保持某些非本质特征不变。变。v(五)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五)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v(六)实践(六)实践三、学习迁移的概述三、学习迁移的概述v(一)什么是学习迁

    49、移(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迁移迁移(traesfer)是指以获得的知识、技能是指以获得的知识、技能以致方法、态度对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以致方法、态度对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是一种决新问题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v(二)学习迁移的分类(二)学习迁移的分类v 1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v 正迁移也叫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助长性迁移”、“积极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v 负迁移也叫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抑制性迁移

    50、”、“消极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v 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v 顺向迁移是指向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包括先行学习对后继学顺向迁移是指向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包括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促进作用(顺向正迁移)和干扰作用(顺向负迁移)。如习的促进作用(顺向正迁移)和干扰作用(顺向负迁移)。如“举一举一反三反三”就是顺向迁移。就是顺向迁移。v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包括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包括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促进作用(逆向正迁移)和干扰作用(逆向负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五章知识的获得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506972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